140

如何评价知乎ACG领域答主浅色回忆?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478028/answer/2823963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评价知乎ACG领域答主浅色回忆? - 知乎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谢邀,自己介绍自己蛮难的,所以我本来打算装作看不见这个答案的。

不过既然有人直接发挑战书了,那么不回应一下就不是我的风格了。

当然,在回应挑战之前,还是先说点正经的吧。

今天这个状态,让我想起去年稍早的时候,写的一篇扫雷导语。

2016年10月19日夜 半月 雾霾 有微光。

深更半夜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飞驰并不是好的体验。

也许在最初的十分钟,你会觉得世界仿佛剩你一个人,孤寂的夜行在纯黑的空间中,唯一的照明是远方都市的灯火和自己车灯的小小一块。你把自己想象成流浪的武士,星舰中的驾驶员,觉得逼格满满。

再过十分钟,一成不变的纯黑底色就会让你的视觉出现错误。再多过一会,若是前一晚还没睡好的话,错误的判断将会不可抑制的接踵而至。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会产生幻觉,发现副驾驶的座位上凭空出现一位明眸皓齿,温软如玉的JK。而是你会把远方的灯光当成大货车的尾灯,会把路边的指示牌看成森森的人影。

于是,我特意在开过一座桥的时候停在应急车道,跑出去100米放置了红色警示装置。车窗大开,音响里洛天依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我不熟悉的歌,反正,在这无人的夜里也不必担心影响到其他人。

月亮从头顶上的云层里露出一角偷窥着大地。我倚靠在栏杆之上,不可抑制地想起大春物里似乎也有类似的场景。也许我应该学着平冢老师点燃一根烟,然后讲一些人生的高端姿势。可惜我身边既没站着比企谷八幡,也并不抽烟。只能从口袋里掏出给女儿买的星球棒棒糖。红色的火星款在夜里模糊的看不清楚,我撕开包装,举起糖果对准天空中火星应该在的位置。然后就念了几句诗。

细雨将至,地面散发芬芳,
燕子呢喃,上下翻飞绕梁。
青蛙在塘边咯咯歌唱,
桃李在山坡斗艳争芳。
知更鸟展开火焰般翅膀,
飞来低矮篱边诉尽衷肠。
无人知晓残酷故事,
无人关心最终下场,
倘若人类一朝毁灭,
有谁在意——无论是树是鸟儿,
纵然春天再次来临,
也将不知吾已远扬。

念完这冷门到没几个人知道出处的诗歌。我把棒棒糖放进了嘴里。嗯,樱桃和草莓混合口味。

好甜。

若是此刻有个观测者能看到位于东经117.20,北纬39.13坐标的我。必定会认为这个一把年纪还放着ACG歌曲,吃着棒棒糖在乌漆嘛黑的桥上独自忧伤的人是个变态。实际上,在大众的眼里,我们这样的人距离变态也没多远。毕竟你永远也无法和只看过《哆啦A梦》与《名侦探柯南》的普通人群去解释《EVA》好在哪里,《攻壳机动队》又为什么是经典。

是的,他们甚至连《哆啦A梦》的大山版和水田版都分不清。当谈论的基础相差太大时。人与人之间就变成了两个物种。

只不过,我想我才是靠着曲尺形状大柜台,用指甲蘸着水写“茴”字有四种写法的那个人。

当“动漫”替代了“动画”成为流行语,当怎么看都是现充的偶像也要强行去装自己很二次元,当B站上的主播都开始提供深夜耳骚帮入眠这样的服务。我想每一个和我一样,曾从天朝ACG黑暗如夜行高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割裂感。仿佛从静谧地连针落声都能听得清的环境里,一下子来到了被白噪声布满的空间中。

摆在面前的选择不多,要不适应,要不淡出。就像渡航在《少女编号》里拐弯抹角表达的意思——时代在变,业界药丸,然而错的是你。

所以,为了赶上这飞速前行的时代。我现在应该干什么来着?是啊,我应该咬碎棒棒糖,坐上驾驶席系好安全带。安全平稳的开回亮着温暖的灯的家中,打开电脑开始写这一期的扫雷导语。

可是业界方面的总结在上篇的时候已经写完了要怎么办?

那就来转述一下,刚刚自己在不知名的桥上,听到干枯的芦苇们所发出的呓语吧。

如是上文,谢谢观赏。

这大概是我一直以来的标准文风了,拥有着矫情的文字、浅薄的自嘲以及强行挤出的对未来的信心。

是的,我并没有各位说的那么厉害。

认真写回答一样会累,卡文一样会挠墙。

曾有不少朋友问我,既不做自媒体,也不是这个行当里的人,甚至已经过了精力四溢无从发泄的年纪,为什么还要坚持答题。

我一律回答的是:兴趣使然。

但其实,我多少还是有着私心的。

十几年前,我阅读科幻世界和大众软件,被上面的科幻作者和专题作者灌输了一肚子关于社会和人类的思考,奠定了我的兴趣大方向。

十几年前,我的200字小文被柳文扬赞赏,刊登上了九州幻想,给了我成为一个创作者的希望。

十年前,我写的帖子在S1被瓦拉几亚之夜指点“不如去投稿”,于是开始了我的投稿之路。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让我获益匪浅的际遇,可以说,我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我,是因为获得了许多前辈的善意和经验。

现如今,该轮到我把这些善意和经验输出出去了。

这就是我的私心。

我把自己定位在“守序善良”而不是“中立善良”是因为我信奉一个道理。

“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胡说八道的人就会去占领”

在这种时候,我一般会收起我和善的那一面,换上多年前在论坛和人打嘴炮的一面。

上知乎以来,认真撕过的人是两个,一个是郭文放,一个是苏景锋,全都是因为抄袭。

撕他们对我有啥好处呢?没有,毕竟两个人一个在天角,一个在A站,好歹都算是业界人士,记下仇之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居高临下的给我来一下。

不过该上的时候还是要上的,因为我同时也信奉美漫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的能力不算有多大,可如果在不靠这个吃饭的ACG圈都不敢仗义执言。那么这人生也太没意思了不是么?

人无完人,我当然也会犯错,偶尔承蒙错爱,有FANS跑过来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评论,谈到最后我都会加上一句“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不要迷信任何人,包括我。”。关注自己的人越来越多,我当然是欣喜的,同时也是压力倍增的。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我的目标就是——

写漫评的人里最会晒老婆/女儿的,晒老婆/女儿的人里最会写漫评的。(滑稽,为了保持人设,还是晒一个吧)

正经的说完了,以下开始切换作战状态,怕污了眼睛的知友可以关闭此页面了wwww


既然你体会不到我给你留面子的良苦用心,自求打脸,那我就如你所愿。

1、有理有据、立场持正、兼顾深度的回答我有很多,去我个人页面自取就是,并且随时欢迎有理有据的质疑和指正。

2、谁在回避问题,我们不如来看看你这个回答下的评论区。

没有证据你以为我会乱说?

我说你带节奏,是因为当年你至少在4、5个组的作品下玩过——

XXXX这个作品不行,叙事曲天下第一。

这一套,并且如果你单纯是个粉丝也就罢了,你还一直装扮成叙事曲制作组的成员,等于是给叙事曲组树敌无数和招黑无数。你说人家叙事曲制作组招谁惹谁了呢?要不是后来有人和286他们聊过,证明你根本和他们组没啥关系(就一点特别外围的关系,你还拿了报酬却没做出任何实际贡献),这锅人家背的多冤枉啊。

就这一条,说你瞎带节奏冤枉不冤枉你?

3、你说——

本人比较喜欢国产Galgame,经常回答国产Galgame的评价问题,并在那时的多个问题下获得最高赞答案。浅色回忆自认为无法超越我

我自认无法超越你.........嗯,你开心就好。

这种情况我也十分不能理解了,画一张符合文本的背景也是画,一张不符合的图也是画,这两者之间应该并不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况且制作组说本作的剧本是09年就有了规划了,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种文不对图的情况是怎么产生的。

连这种同人制作组因为工期巨长、剧本修订导致图文不符的常见情况都“十分不能理解”。只能说你对国G的实际制作情况和制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无所知,这再出来装逼就很尴尬了。

至于说什么“有本事就把我那几篇答案的最高赞弄没啊”,我都怀疑我上的是不是知乎了,这年头小学生都不会说出这么幼稚的话了。


致甚谁(同名太多@不出来了)

一条一条来:

2.喜欢找人撕逼,挑事,其实是好事,但是可以公开发文怼啊,为什么要在评论区刷点不尴不尬的例子还要把战火烧到路人身上呢

首先,我和答主的讨论一回合之内就结束了。

鱼板直接表示“他从未考虑过作者是怎么想的”并且“是借着动画的话题来讨论后现代的”

虽然我对上来就直接“六经注我”不太感冒,不过这也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我本身持中立,没啥特别意见。又何必开回答直接怼?

至于我把战火烧到路人身上?不不,你应该看看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3.从一个文科学生的角度,我觉得动漫评论是离不开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的,所以他这种拒绝理论,拒绝术语的态度让我很费解,难道使用术语就一定是在装逼吗?
4.接上条,我也觉得对于整个acg来说作者中心论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样岂不是把同人的头给打烂了?同人永远都是伪物?这也让我很费解

文学理论和作者中心论都是很好的讨论话题,正好借这个机会谈一谈。

首先,我从来不拒绝理论和术语,如果读过我的平媒稿件,会发现我不止一次提到东浩纪,引用哲学经典的次数也很多。

我反对的是——在连基础都还没打好的前提下,就急吼吼地拿着理论出来说事,理论是否掌握的扎实看不出来,用于支撑理论的证据反倒是错漏百出。

浅色回忆:如何评价《二次元亚文化的仪式抵抗 ——以初音未来的粉丝为例》这篇文章?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我这篇怼文,原作者连舰C卓越的故事性都说出来了,还拿这个当证据来说理,这种治学的态度有害还是有益显而易见。

文学理论当然是好的,但这东西是前人思想的凝练,使用者如果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种凝练背后的东西,使用起来就如同小孩子耍大刀,割伤自己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问题下还有人拿着伯明翰学派等几个名词就出来充大尾巴狼,那很好啊,如果真的想谈论这个问题。不如去开个新问题,咱们从伯明翰学派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和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态开始论好了。

在作者中心论这个话题上,我首先赞同赫施的理论。

意义(meaning)是一部作品所展现的东西。它是作者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即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旨。……而另一方面,意义与个人或与一个观念、一种环境,或与任何可想象之物之间的关系,就称作意延(significance)。

众所周知,作者中心论的一大问题是,我们无法证明现在的艺术创作手段下,作者是否真的有办法把自己的本意完整的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但是,这并不能取代作品研究中,作者公开宣布的作品意义有最高等级的参考价值。

传统的作者中心论认为作者的原意神圣不可违背,我并不是这么看的,我只是把作者声明的意义放置于最高等级参考的位置。我的分析方法是——

用作者公开声明与文本与书写时代的环境三者互相比照,虽然我认为作者声明的权重最高,但一般需要三者能够通过逻辑和证据切合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结论。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的理论其实是把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马克思主义评论理论杂糅在一起的结果。

但我的确是看不上用读者中心论的方法论来做评论的。

这不是读者中心论说的不对,而是读者中心论不适合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姚斯的说法我还是挺认同的。

迄今为止的文学研究一直把文学事实局限在文学创作与作品表现的封闭圈子里,使文学丧失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维面——接受之维。在以往的文学史家和理论家们来看,作家作品是整个文学进程的核心与客观认识的对象,而读者则被置于无足重轻的地位。实际上,在作者——作品——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读者毫无疑问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同时,读者天然是个体,正所谓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都可以对文本有特立独行的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公开发表评论本身就是一种公开讨论的姿态,而公开讨论的基础是讨论双方拥有一定的共同认识。以读者中心论的方法论来讨论,如果双方都是极端克制的大咖,还是可以进行下去的,不过在ACG圈的实践中,实际情况往往是扯到最后,就一路扯到“个人都有对文本认识的绝对解释权,不管前面我举例错了多少,我认为XX是XX,那么在我这里就是XX是XX”的抬杠式扯淡上去了。

这对于思想交流,共同进步显然是半点好处也没的。

先做到实事求是,打好基础,再谈上层建筑。而知乎ACG领域,真的有把基础打好,可以信手拈来谈上层建筑的答主吗?我心目中还是有几个人选的(不包括我自己,我水平不够),只不过这些人更加谨小慎微,生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格,都尚未涉足上层建筑的领域。

我觉得这才是治学的严谨态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