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探访Magic Leap:它是骗子还是未来?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6875.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探访Magic Leap:它是骗子还是未来?

虎嗅注:昨天(12月20日),明星创业公司Magic Leap发布了自己的初代产品。而就在去年,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抨击文章曾经让Magic Leap陷入到外界的质疑中。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4月参观了Magic Leap并深入体验了一些产品,虽然产品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颠覆性新技术验证的路上,张鹏表示他看到了一种新的未来。

本文转自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张鹏。

昨天,那家充满了神秘感的明星创业公司Magic Leap,终于发布了自己的初代产品。今年 4 月末,我曾去美国的劳德代尔堡亲身体验过Magic Leap初代产品的Beta版,也与Magic Leap的CEO Rony Abovitz深谈了2个多小时。 

85

Magic Leap刚刚发布的初代产品

随着Magic Leap终于完成对产品的打磨,放出了初代产品,这让我终于可以讲讲因为君子约定而雪藏了大半年的故事。讲讲我了解的这家神秘的公司,那位有趣的CEO,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产品体验了。 

从天堂到地狱的舆论认知

故事要从2016年底,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一篇题为《Magic Leap背后的现实》的报道开始。那篇报道,一夜之间将Magic Leap上半年融资15亿美元的明星公司形象拉到谷底。 

一年前的这篇报道讲了三点Magic Leap现状:第一,宣传视频完全是特效公司后期制作的;第二,经记者体验,Magic Leap设备是一个笨重的需要连接电脑的头盔(其实是个技术原型机),所以体验还不如微软HoloLens;第三,Magic Leap的核心技术被降级成了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实际应用遥遥无期。 

这篇文章被翻译为中文后在国内流传的比美国还广,而且很多人以此为例子来标榜,“我就说吧,黑科技大多是骗人的!”几乎一瞬间这个曾经几个月前被当成神公司来刷屏的Magic Leap就逆转成了骗子。

85

给 Magic Leap 带来热度也带来麻烦的“科幻视频”

我一直对外界如此的反转很不解。因为从看到那个所谓的“造假视频”的第一瞬间,我确实就理解为这是个“技术畅想”,就是换了个更震撼的方式喊“我们要改变XX产业”嘛。依靠基本的科技素养也能判断,哪有凭空出来的所谓黑科技瞬间颠覆世界啊。 

但是,马上武断认为这公司是骗子也显然是二次犯错,这个创新的技术路径显然值得持续关注,因为它即便是一种想象,也超过了已知技术的想象边界。 

今年 1 月份,极客公园GIF2017大会上,我在舞台上面对上千位极客说了下自己对Magic Leap风波的这个看法。有意思的是,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创意总监John Gaeta也在台下。他是应邀来参加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 10 多位海外演讲嘉宾之一,而我当时并不知道,当时他还有一个身份——Magic Leap创意合作伙伴。 

85

John Gaeta在极客公园GIF2017大会上

他听到我的评论,也了解到国内对Magic Leap的质疑后,回国转述给了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并建议他跟我聊聊这个技术。

于是,在极客公园神奇的“全球科技朋友圈”里,Rony Abovitz很快与我进行了一次电话交流,并约我 4 月前往Magic Leap总部面谈和体验新产品。

充满未来感的奇怪公司

劳德代尔堡这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城市,远离科技中心硅谷,同时也是Magic Leap创始人Rony Abovitz的家乡。在这个不太被人关注的城市,Rony构建了一个不一样的科技公司。 

85

Magic Leap 在劳德代尔堡的总部

“这更像一个创意公司啊。”这是我走进到Magic Leap的多层办公区的直观感受。墙上、桌面、处处可见的是各种色彩斑斓的、颇具设计感的怪异卡通动物形象。在这些卡通形象中,最显眼的那个代表Magic Leap的奇特图案。

我和其他Magic Leap员工的谈话中了解到一种可能的灵感来源:Magic Leap希望塑造出令用户有亲切感的品牌形象,这一LOGO最初的灵感是一只卡通化的小鲸鱼。另一方面,Magic Leap今年 4 月份刚刚申请的专利中显示了其头戴式设备可能的外形,小鲸鱼LOGO似乎也恰好呼应了这款产品的外形,突出了Magic Leap专注“视觉”的技术特征。

没人会错过Abvoitz的办公室,因为门口站着一个真人比例的宇航员雕塑。Abvoitz的办公室是全透明的屋子,有趣的是所有元素都与星战相关。甚至,星战主题布满了整个办公区里面。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花盆一看,竟然是星战里的死星。 

在办公区里走来走去的不仅是程序员和工程师们,还有随处可见的Beam视频机器人。在Abvoitz和我谈话的过程中,就有两个Beam机器人分别由Magic Leap的市场部门与国际合作部门的负责人远程控制着,灵活的找到屋里一个合适位置,然后一本正经的参与交谈起来。 

第一眼看上去,Magic Leap就是一个未来感特别强的文化创意的公司,甚至就是个星战迷俱乐部,而且还有点刻意的科幻色彩。这其实给我的感觉很迷惑,这不像个靠谱的科技公司啊?自己也算是科技圈见多识广的,我对这种“过于未来感”,看起来很“装”的公司有天然的防卫心......

直到Rony Abvoitz带我走到位于一层的生产车间——庞大而现代化的类似于芯片工厂的 7 条生产线。在这些Magic Leap“神秘”的生产线上,Magic Leap很快已经能以每年百万片级的数量生产自己最核心的光场显示元件。

有一个细节我一直印象深刻:他带我一路参观越说越兴奋,后来换上工作服走到生产线房间里,拿出他的初代产品的主板原型,隔着玻璃对着我讲了一大通。他特别认真的拿着产品兴奋地给我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其实他忘了玻璃很厚,我看着他一直礼貌的点头,其实什么都听不见。但他就是特别忘我讲着自己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观众其实只有我和同事两个人。

85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和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这是我对这家公司越来越有兴趣的转折点,开始更急切的想了解他的技术和产品。

如果人脑有套 API

我率先体验了一把当年遭受The Information抨击的笨重产品原型,那大约是Magic Leap产品原型的第 6 或第 7 个版本。  

85
85

初代产品与当年的技术原型相比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图 | The Information

那个家伙的体验其实挺有意思,在一个被安装了部分星球大战布景的库房里,你带上这个沉重的头盔,你发现眼前虚拟的形象与现实的布景叠加起来,然后一些情节会非常真实的影响你的感受。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复杂的布景和情节用 AR,简单而固化的布景则用真的布景。

我一下子理解了卢卡斯影业与Magic Leap的合作目的,这就是下一代主题公园嘛。当然,如果你抱着感受黑科技的心态来体验这个,觉得失望也很正常。 

之后,我有幸体验了迭代开发到的第九个版本。也就是目前发布的初代产品的Beta版。这个版本已经与现在发布的产品外观变化不大,已经从头盔变成了眼镜,而且由于是分体设计,计算单元可以别在腰上,所以眼镜比其他一体化VR/AR设备轻很多。 

从体验来看,这是当时所有VR/AR设备中我能得到的最好体验,主观的体验是至少要好 50% 到 100%。比如相对当时最顶级一体化混合现实一体机HoloLens,Magic Leap不仅仅是轻很多,而且视角明显宽非常多,图像的Solid程度明显更好、“真实感”更强,这就比其他设备提供了更强的沉浸感,真正地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缝连接起来。

这些明显的进步,已经很显然体现了其光场技术的优势,这说明这个刚起步的技术是很有前途的。 

Magic Leap的光场技术(Light Field)被称为 AR 显示的终极形式。虽然Abvoitz花了一段时间给我解释这个技术,但我这个文科生出身的人,无法确保正确的给大家解释清楚技术细节。

我可以简单的描述为Magic Leap更像是计算机科学与神经学的孩子,它的技术路径利用了人脑的计算能力,突破了传统成像技术逻辑,因为它不需要完整成像在电子显示屏上,让人眼去接受信息。而是通过光纤把“光场”投射到光学镜片上,利用人脑自己的本能能力去判读和解码。

这等于是建立了人类视觉的API,然后利用了我们大脑的视觉能力,极大的提升了显示运算和信息传输效率,进而突破传统显示瓶颈,提升了产品体验。 

根据Magic Leap在美国申请的一份专利,我们能够看到,通过其独特的光场芯片,同一光线能够被分解为12个不同距离的焦平面,人眼通过天生的聚焦能力,就能够看清想看的焦平面。这12个焦平面已经基本能够利用人脑建立深度感知,从而避免了传统屏幕投射式头显设备靠左右图像刷新带来的头晕、恶心等问题。 

85

Rony手里的光场元件是他核心的技术壁垒   图 | Wired

换言之,在Magic Leap中,人脑不是光学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直接参与者。甚至可以说,人脑是Magic Leap计算能力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Abovitz这样解释人脑对光场的认知:“使得屏幕具有流动性同时更真实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的大脑在现实世界里怎样接受光学信息,然后通过给出的数字信息模仿现实中的光学信息,将其直接展现给人的眼睛。越是接近现实,人的大脑就越容易接受。”

“所以Magic Leap在和全世界最前沿的神经科学家进行合作。”Abvoitz坦言,神经科学还发展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即使是最优秀的神经科学家也没办法破解大脑的运算法则。但是Magic Leap在找寻与大脑“和平相处”的模式。他相信“人脑+计算机”能创造出惊人的可能。 

“打开新的维度”

“你认为这个技术现在最适合用来做什么?”我不可避免的问了这个关键问题。

Abvoitz相信与其他大多数技术一样,娱乐将会成为开路先锋。Magic Leap已经聘请了几位著名的视频设计师、漫画家、艺术家和作家为其创作内容产品。《雪崩》(Snow Crash)的作者Neal Stephenson现在是Magic Leap的首席未来学家,目前正在公司位于西雅图的办公室秘密开发一个游戏。

在其他AR设备以提升协作作为切入点时,Magic Leap瞄准的是创意产业。这意味着消费端产品的都有所区别。Abvoitz谈到,Magic Leap将与卢卡斯影业合作,也将与迪士尼合作修建未来的主题公园。《魔戒三部曲》导演Peter Jackson是Magic Leap的顾问之一,他的电影公司也会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大量优质内容。

Abvoitz说:“我们不单单是一家科技公司。我更愿意说我们自己是科技、生物和创意文化,三位一体的公司。”

事实上,这或许是创始人兼CEO Rony Abvoitz自己的映射。在他的自我介绍中,Abovitz写道:“人类的朋友,动物的朋友,以及机器人的朋友”。Magic Leap并非Abvoitz第一次创业。2008年,他创建的一家机械臂公司Mako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后在2013年以16.5亿美元卖出。 

《纽约客》在对Rony Abvoitz的特稿中写道:“如果你制造机器手,帮助医生用手术刀切割人体,你必须要遵从物理定律,生物定律,以及人的意识和头脑。Abovitz在这三个领域都是天才。”

而且他显然从小就是一个科幻小说迷。Abvoitz出生于1971年,是一名以色列移民。他的童年脑子里都是“如何成为卢克天行者,打败死亡之星,打造C-3PO”。而成立机械臂公司的初衷,也是因为“我决定建造一个《星球大战》里的医疗机器人”。Abvoitz在《纽约客》的采访里说道。

2012年,Oculus在Kickstarter的爆发性融资,让Abvoitz意识到人类本身就是VR世界的其中一种“硬件”。虚拟现实或者混合现实想要成熟发展,不仅要使用计算机的硅和芯片,还要利用人类体内的“生物分子电路”。Abovitz认为虚拟现实本质是人与机器的共生性科技(Symbiont Technology)。Abovitz为此创立了Magic Leap。

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从娱乐出发切入大众市场,Abvoitz直言虽然他要从娱乐市场切入持续迭代技术,但最终,他直言自己看到的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因为如果他的眼镜持续迭代做到可以接受的全天佩戴,混合现实的技术可以帮助大家随时调用任何技术,投射任何内容,完成任何交互,而手机就完全会变得没有必要。

NBA球星Andre Iguodala此前参与了Magic Leap新品广告的拍摄。在2017年4月接受采访时,他谈到了Magic Leap的数字助手。一抬手这个助手就会出现在手上,它可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还可以实现操作系统的其他功能。Iguodala还透露,演示过程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直接由眼球运动来控制的。可以使用目光来控制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包括开关电灯或调节温度。

Abvoitz说:“我们更愿意将我们的设备定义为一个‘环境计算工具’,这个概念是你有了这样一个设备,你可以整天戴着它,然后它会帮助你计算周围的一切事物。”Magic Leap将未来的人视为“人+AI+设备”的超级人类。Abvoitz说:“我认为未来会有一天,那些没有利用 AI 加强自己的人,会被工作淘汰。因为他们将大幅落后于别人。”

Magic Leap显然希望在现实世界开启新的维度(Dimension)。但我相信让其图像更清晰流畅,硬件佩戴更好的体验,自然的交互方式更自然等,还需要相当大的进步才有机会,Abvoitz也一再强调,Magic Leap没有试图在现阶段就取代任何设备,因为他花了几年时间用这个产品只是证明了这个技术路径的价值,他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真正突破技术临界点。 

接下来随着他的初代产品发布,必然很多原本尖酸刻薄的怀疑者将会瞬间化身拥趸,各种蹭风口,贴热度的项目也会开始出现。当然,也会有很多新的质疑。 

比如“这么难看啊,怎么带出门?”

比如“这么大啊,我都能造出更小巧的AR眼镜啊?”

比如“感觉就是体验相对好点而已啊,差别不大啊?” 

比如“有什么用啊?又卖不出1000万台!”

其实,这第一代产品的是使命并不是、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立即趋之若鹜,这个产品绝不会震撼的让这家公司立即“封神”,但会给它继续向前迭代的强大动力。因为在对一个颠覆性的新技术路径验证上,Magic Leap已经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在今年4月我与Rony Abvoitz交流的最后,他对我说:“我知道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太难以理解,产品也还不是很完善。但我还是特别希望如果邀请你来这里体验过,你能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看到一种新的未来。”

我记得当时很认真的对他说:“的确,要优化的东西真是不少啊……”

“但感谢你!”我想了下,“我看到了你说的未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