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如何看待易志坚教授宣布成功实现「沙漠变土壤」的治沙办法?靠谱吗?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48052/answer/2636233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易志坚教授宣布成功实现「沙漠变土壤」的治沙办法?靠谱吗?

【治沙】央视新闻直播揭秘“沙漠土壤化”黑科技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建议回答的人先看视频再做评论 神奇!重庆科学家历时7年研…
2,797
1,907,10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玩了十年沙子的胖子。
知乎日报收录

补充一下:

仔细看了一遍的论文原文,相对专业的土壤学问题,几位答主已经辨析了,我比较关心的成本问题依旧没有更清楚的呈现,如果仅仅是实验中添加CMC的成本就已经达到4万人民币一公顷的话,成本已经很高了。那么加上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灌溉措施、以及人工费,总体费用不会低于6000元每亩的,这个成本就真的太高了。

以这个成本来改造成农田或者治沙,我认为严重不划算了,需要谨慎看待了。

正好做的是治沙相关,从成本角度说几句吧。

1、现有治沙手段的成本

据我个人工作经验,内蒙古地区官方(林业局+下属林场)的常规(3-4年生乔木)治沙造林成本为1000元/亩左右,宁夏地区的草方格+本土灌木+必要道路修建成本在1200元/亩左右。

而从国家林业局下拨的相应的财政支持,大概都在300-500元/亩,剩下的部分自筹。

2、治沙的主体

治沙的主体依旧是林场,林场现在都是企业化经营,治理沙漠化土地的行为本身,除了各级政府的补贴外,没有额外收入,林场都会采用其他形式挣回成本,比如经营果林、出租耕地、城市绿化等等。一些成功的治沙范例,基本都是林场有能力盈利,才会有能力去投资到“赔本”的沙漠化治理的。哪怕是这些范例,林场内部对无营收的治沙行为也是存在争议的。

3、适用范围

易教授的技术,我看到报道的是2000-5000元/亩(我不知道包不包括土地平整)。而且必须是具备一定灌溉条件的。

这其实就基本确定了这项技术的适用范围。从成本角度,这项技术只有用于改造成农田才能出现营收,也具备推广的经济价值。如果单纯的拿去恢复生态,小范围可以,大规模推广(至少万亩级)的成本太高。

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其实有两个先决条件,道路能够通行和足够的人工。没有电力,至少还可以用柴油发电机抽水,但缺乏必要的道路和人力,是无法做到基本的灌溉的。

这就意味着,治理区域的前期投入很重要,如果是靠近居民区的会好很多,如果远离居民区,成本就更高了。

(在完全沙化的土地上,要开通一条能够通行中小型货车的沙石路,每公里成本至少1万,如果面积很大,就需要一个道路网,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项技术,对靠近居民区、重要交通线(高铁、高速、机场)、重点设施周边的沙漠化治理的意义重大。

对于相对偏远以及经济能力和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地区,采用本土方案最经济稳妥。

就像易教授自己说的,沙漠土壤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的科学论证和满足必要的条件,如满足灌溉要求的水源等。

希望这些技术可以向着更廉价的方向尝试,毕竟沙漠化区域的经济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治沙,成本是大事,真的!

说实话,如果强力压制下怀疑学者的冲动,抱着万分的谨慎给我并不大懂得领域留着尊重的话,我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学者被记者坑了的事情。

此外,我怀疑其中有资本和非法集资在作祟,仅仅是怀疑,有了实锤再细说。

学者:我鼓捣了一个东西出来,或者说一个新思路,把黏合剂掺沙子里能够改善沙子的物理性能。我估摸着应该能够 在治理沙漠化方面有啥用处吧,不如先做个实验看看?

记者:我靠我国专家搞出来个黑科技能够治理沙漠化!实验好成功啊!全世界沙漠将得到治理!

资本家:哇,沙漠变绿洲!我们来成立一个项目圈钱吧。

作为一个种地的人,我十分清楚:就算是沙子里,只要有足够的水,其它诸如气温、温差等等条件都适合的话,完全是可以种庄稼的,一点问题没有。

作物根系对待土壤的理化性能要求其实并不是十分的严格的。某些作物根系能够适应的环境简直超乎常人想象,尤其是茄科植物,其中就包括文中提到的番茄。上图是我的地里正在换茬,长期从事农业的朋友恐怕已经看出土壤墒情并不好。

比你想的还要差,这个已经是经过有机质、腐殖酸和自制生物肥处理改良过的效果了。刚开始其实是这样的:

土壤墒情简直是见鬼了,以非常适应板结、贫瘠土地著称的曼陀罗都完全没法正常生长。这片地已经撂荒10年以上了,沙化非常严重。西藏这地方干燥、温差大、日照强烈,耕地撂荒很容易沙化,土壤里面几乎不会存在细菌。

就是这样的土地,经过比这位教授成本还要低的改良,今年的番茄产量也远远超过这位教授的成果。

大概产量是12000公斤左右,有一个棚上化肥太猛了,超过了20000公斤,把棚给压垮了。好吧我这是设施农业,问题是西藏夏天根本不用盖大棚膜啊,大棚膜在夏天是个不利因素啊……

这是完全不使用化肥的特殊品种,产量低很多,也在10000公斤以上。

我的土壤改良方案是靠农作物秸秆腐熟制成生物肥来做改良,具体说就是青稞杆打成渣,混合鸡粪腐熟添加到土壤中间。亩平均成本是600元不到。

左边是青稞杆渣,右边是成品。

当然了,我的地里用的是滴灌。教授大人用的是喷灌,滴灌要比喷灌更加节约用水。滴灌还有一些成本,大约在400元/亩。

总共算下来,我用600元的生物肥、400元的滴灌,在番茄种植上取得的效益比教授好。

所以,如果有人忽悠你说这个方法能够治理沙漠化,至少在用于农业这个方面,你不要相信。

最后给大家看看植物根系到底能不能在沙子里存活:

实际上,土壤仅仅是对作物根系起固定作用,水,才是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载体。只要有水,在沙子里种菜不足为奇。可以这样说,你可以在任何不是特别细的粉末状固体里面种菜,只要有水

————————————————————————————————————

说明一下:我看到相关报道里面有提到农业应用我才回答的,如果只是搞沙漠治理国家出钱做草地、防风林的话,说实话,关我卵事。

报道里面说其试验田里露天番茄产量达到了8000公斤,而且使用的是喷灌。这一点让我产生的怀疑:

1、8000斤亩产并不高,这是其一。其二,露天种植番茄,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根本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2、喷灌并不节水,更不利于种植番茄。

如果单纯出于农用土地改良,我不看好这种途径——往沙子里掺黏合剂。成本太高,效果并不好。

如果有一天有人以这个技术为基础,打着荒漠农业应用挣钱的名义来集资,我建议你捂紧你的钱包。仅仅就是这个意思。

医学与外科博士

有点担心水源问题,沙漠治理最大的瓶颈还是水。

以前某些地方抽取地下水绿化治理沙漠,几年内效果很好,但是后来发现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种下去的树、草又都死了,连带着原来的植被都因为吸不到地下水死了很多,反而破坏了生态,而且固定沙丘失去地下水的凝结,还会变成流动沙丘。

荒漠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荒漠变回植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把水往沙漠里灌肯定有效果,高分子粘结剂属于锦上添花,自然规律便是如此,只要有水,植被会很快向草原,森林,甚至雨林演进,一万年前撒哈拉都变成森林过,江南地区的建筑沙堆几个月就会长满草。

但黄河(及其支流)水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上下游争水已经很严重了,这里用掉的水实际上是下游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灌溉用水,至于怎么权衡就看实际收益程度了,如果规模大了下游肯定扛不住,沙漠地区蒸发量往往达到2000 mm,植物蒸腾作用会变成耗水的无底洞。沙漠里的灌溉农业,水的消耗大部分是在植物蒸腾上。

你可以阻止渗漏和水的蒸发,但只要长植物,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不能阻止的。

在实现大规模海水淡化西调之前,个人对一切依赖灌溉的治沙手段持谨慎观望态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