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大学毕业生的两种北漂生活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804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大学毕业生的两种北漂生活

36氪的朋友们·2017-12-14 09:43
小张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城市。小王则是在外省上的大学,毕业后决定来北京发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物人研究中心(ID:PlantmanCareer),作者Dr.H,36氪经授权发布。

v2_f94fc7fb374b46368131ac2ba8a3929f_img_000

小张和小王都是北漂。

不同的是,小张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城市。小王则是在外省上的大学,毕业后决定来北京发展。

他们两个现在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关系挺不错。可是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总是会觉得对方“怪怪的”。

比如,小张就觉得,小王总是在下班时间找他聊工作上的八卦,有时候还挺烦。

小王反而认为,既然是同事,下班后聊聊天促进一下感情,有什么不好的?

小张觉得,小王过于沉浸在工作中了,这让他整个人“好像少了那么点意思”。

小王就想:不努力工作出人头地,我干嘛来北京?

小张的朋友圈里,天天发一些跟大学同学一起玩的照片,这也让小王觉得有点奇怪。小王觉得,在什么环境说什么话,既然工作了,多交一点工作上的朋友,多好。

小张也有自己的道理:工作上的朋友都不纯粹,还是大学同学才是一辈子的交情。

小张和小王,差不多年纪,都是北漂,没房没车没户口,都是一种焦虑而矛盾的存在。但在生活方式和职业态度上,他俩还真的差别不小。

v2_2207af2905354708ae1a739fc7dee78c_img_000

小王这样的人,更受企业欢迎?

对于这两种人的差异,很多企业的人力或管理者其实已经看破,但很少有人拿出来明说。

北京读书的职场新人,往往适应得更快(毕竟已经在这生活了好几年)、更有想法,但同时也更为懒散、缺乏动力,跳槽欲望强烈,有更多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

外地读书来北京的职场新人,往往更加投入、更加稳定,工作中比较小心翼翼,也更适应"一条微信就来加班"这种工作节奏。

有认识的朋友说,他们的领导就特别爱招外地读书来京的大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听话、老实,而且更努力、更有上进心 —— 而这些,正是大部分企业最重视的员工品质。

v2_05098624b27740219d1596fe3d816ae1_img_000

关于留京的原因

北京读书的小张选择留下,一方面是因为发展机会更好,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顺理成章,毕竟这是自己同学、老师和母校所在的城市,也是一个自己相对熟悉的地方。毕业的迷茫期不知道该去哪,老家没机会、别的地方不熟悉;这时候一拍大腿:就跟上铺的哥们合租,在北京工作得了。

小张在大学期间逛遍了北京,早已没有了初来乍到的那种窘迫感。他能如数家珍地给你数算十号线的地铁站,还能正确地发音“大栅栏”。对他来说,从学校生活到职场,颠覆感少了很多。甚至,出于对母校的眷恋,小张工作后仍然选择住在以前的学校附近,还是那个熟悉的圈子,自然是如鱼得水。

外地读书的小王选择来京,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追求职业发展和阶级跃迁,目的明确,动力十足。

小王没有大学生活作为熟悉环境的润滑剂,或多或少还是会感觉到更多的陌生。他住在公司附近,对于北京的种种仍然保持一知半解,而且由于自己比较内向,也不愿意去探索更多的地方。每天起床、去公司、回家吃饭、睡觉,日复一日,这种生活其实跟高中也差不多。

v2_a4db0d79e67543bb899b39119c8d333a_img_000

关于工作和生活方式

北京读书的小张,思想还是比较新潮的。他向往西方式的生活,希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这一点在目前的中国,可谓是难上加难。

我有一次跟他说:“西方也不都是生活工作平衡的。你看硅谷的创业文化,也是加班加到死。”

小张却笑着说:“你这想法过时了。硅谷创业文化那一套,现在早就被骂惨了,只不过中国的无良公司还在鼓吹而已。人家硅谷现在都不提倡加班了,提倡的是自由、开放和多元化。再说,我可不想年轻用命挣钱,老了用钱买命。”

小张还义愤填膺地表示:“我最讨厌企业提什么企业荣誉感、讲奉献精神的了。企业不过是个盈利组织而已,哪那么高尚?再说我也没股权,好处都是老板的。我们这代人没那么好忽悠啦,给多少钱,我们就干多少事。”

我想想,好像没毛病。

外地读书的小王,想法则比较传统:力争上游,出人头地嘛。什么工作与生活平衡,那是有钱了以后才想的事情,现在年轻,此时不拼何时拼?

小王说的也很有道理。

v2_8448d3e02d5d4e8e9176e1c7834f237f_img_000

关于同事和朋友

对于北京读书的小张来说,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跟同事谈工作,跟朋友谈感情。

有没有道理呢?有。有研究表明,人在某一段时间最多只能保持七个密友的关系。如果我有七个玩得好的大学同学,我又何必花费额外的社交精力去跟同事成为私人朋友呢?

有人会说,因为跟同事成为朋友会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啊。

小张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你看,还是工作,还是套路。抱歉,我这人比较有精神洁癖。这种功利主义的朋友,我是不认的。”

相反,对于外地读书的小王来说,公司是他们最主要能够认识朋友的场合。他喜欢下班后与同事一起吃饭、周末与同事一起加班或团建,因为自己回到出租屋也是孤身一人、了无趣味。

他与同事相交,很多时候也是真心需要能够一起玩、互诉衷肠的朋友。

他主动加班,是因为回到出租屋里无人倾诉,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北漂的寂寞。

他小心翼翼,是因为这份工作是他来北京唯一的理由,他害怕这个理由平白消失。

v2_6431d51e9bde41c2bdf474d99d392d76_img_000

两种生活方式,很难说哪种更好。

外地读书的小王,更投入工作,可能更有机会得到赏识、做出成绩,然后升职加薪,用一时的困顿换来光明的未来。

而北京读书的小张,自由洒脱,生活得更像"生活",可能长期来说能坚持更久,没那么容易崩溃,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步上升。

当然了,这都是猜测,而且都是积极的猜测。事情可能会这样发展,也可能走向反面。他们能够做出选择,但终究不能对抗环境。

小张和小王都是很好的人。他们对人客气,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很坦诚,言语间有着新一代职场人的那种自信和锐气。

所以说,强行把他们划分为两种人,其实是不正确的。所以,这里说“两种生活”,也只是指出他们在生活、工作方式方面表现出的一些区别,仅此而已。

毕竟,都是所谓的“社会底层”,干嘛还要分你我呢,对吧。

v2_31876114bfe34ddebf1bb247e68fa1a3_img_000

最后,我觉得应该祝小张和小王好运。

也祝你我好运。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