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共享单车各派拒绝停战,新一轮融资把战火燃向大出行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636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共享单车各派拒绝停战,新一轮融资把战火燃向大出行

36氪的朋友们·2017-12-05 00:00
有核心人士对记者透露,软银对ofo的下一轮融资已经接近完成,此轮融资将着重用于布局海外市场和物联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赵陈婷 刘佳;36氪经授权发布。

一家家平台纷纷倒下的共享单车寒冬,大额融资的消息来得格外“不合时宜”。这一次宣布融资的还是行业两巨头摩拜和ofo之外的第三家。

哈罗单车12月4日宣布完成了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由蚂蚁金服、深创投富士达、威马汽车等共同投资。

事实上,按照永安行发布的公告,这次融资之后由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和哈罗单车合并后的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已经成了蚂蚁金服。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除了共享单车,哈罗单车目前已经在十多个城市投放了约6万辆助力电踏车,其共享汽车战略也在准备中。

盯上单车之外共享出行业务的还有摩拜。与首汽约车联手后不久,摩拜日前又宣布与顺路搭乘平台嘀嗒拼车达成战略合作。

摩拜此举也被业内解读为是为了打破滴滴的垄断市场。

“确实不完全只是为了业务的拓展,或者是想干什么,而是因为出行是件非常立体的事情。” 摩拜单车 CTO 夏一平不久前向第一财经独家透露。

而这背后,共享单车的游戏已经变了调性。如果说过去摩拜、ofo、哈罗单车的融资更多地还是在砸钱投放自行车上,现在,各家盯上了“大出行”,希望围绕单车和汽车出行等在一个平台上运营,构建一个大出行的生态。

蚂蚁金服偏爱共享单车

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共享单车平台“死亡”名单正在不断增员。

相比之下,在由热转凉的共享单车市场上,摩拜和ofo两强相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且迅速壮大,向全民级的互联网平台迈进。资本似乎也不再愿意往其他公司身上下注。此前投资了其他共享单车的基金,也正在等待白武士。

只是,蚂蚁金服成为例外。

永安行12月4日发布公告称关联方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龄稷企业管理中心及其他投资人拟对上市公司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

公告称,约定上海云鑫、上海龄稷及其他除上市公司外的投资人共同对低碳科技增资23.0414 亿元。其中上海云鑫、上海龄稷分别对低碳科技增资19.8558 亿元、2000万元。

这次增资后,上海云鑫取代永安行成为哈罗单车的最大股东,持股达32.0467%,而上海云鑫是蚂蚁金服旗下子公司。

据永安行披露,2017年1-7月,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营业收入2571.69万,净亏损1335.68万元。

在合并之前,永安行旗下的低碳科技和哈罗单车被业界认为是共享单车第二梯队最有实力的两家。两家合并的逻辑也被解读为永安行背靠阿里有资金,而哈罗单车有车和运营。

不过,蚂蚁金服看上的不仅仅是哈罗单车。

今年4月底,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双方宣布,将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带动共享单车行业的用户体验升级,助力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共同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不过,对于具体入股金额与占股比例,双方并未透露。

对于这一次成为哈罗单车的最大股东,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信用免押。此外,蚂蚁金服称看好共享经济行业的前景并将秉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支持所有合作公司的业务发展。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线上流量成本不断上升,蚂蚁金服此次布局共享单车除了能够为自有产品带来新的流量入口外,同时可以不断丰富芝麻信用的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资本还在继续追捧摩拜和ofo。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多个信源处获悉,目前,摩拜单车和ofo并没有就合并展开公司层面的接触。同时,两家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宣布下一轮融资。

有核心人士对记者透露,软银对ofo的下一轮融资已经接近完成,此轮融资将着重用于布局海外市场和物联网。

ofo上一轮对外公开宣布融资发生于今年7月6日,轮次为E轮,金额超7亿美元;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DST跟投。

盯上“大出行”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CEO程维对面对一干记者感慨滴滴是一家很有危机感的公司,“我们一路上九死一生,到今天也不觉得有所谓的安全。”

而如今,擅长跨界布局的程维也感受到了来自共享单车企业的跨界“威胁”。

通过多次投资ofo,滴滴已经成功打通了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环节,特别是在今年4月,ofo宣布正式接入滴滴之后。但是,ofo的直接竞争对手摩拜显然不这么希望。与首汽约车联手接入滴滴的主业网约车之后不久,摩拜日前又宣布与顺路搭乘平台嘀嗒拼车达成战略合作。

程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滴滴也在探索更多的业务,比如分时租赁和新能源充电等。

但这些新业务,摩拜也有兴趣。有消息称,摩拜成立了专门的出行服务部门,该部门为“独立主体、独立业务、并独立融资”。

“回过头来看摩拜,可能大家不知道,比如说上海的出行人次,每天从自行车到地铁、公交,是有几千万人次,地铁、公交都是千万级,大部分是步行。我们现在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做了1-5公里的解决方案,那用户有5-8公里,8-15公里,15-25公里之外,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这一出行的需求?这是我们想解决的。”摩拜单车 CTO夏一平说。

据夏一平透露,有35%到40%的用户每天都是骑着摩拜接驳公交和地铁的来回。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用户骑着摩拜到地铁站以后,不用买票直接上地铁,然后下了地铁出来骑摩拜单车。这将是一个把交通的出行做密集化,更能满足城市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

但实现这一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当摩拜想去优化自己与公交、地铁等各个出行关系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出行的工具、产品都有数据积累,这也是摩拜选择把数据开放出来的原因。

事实上,伴随监管的趋严,尤其是多地下达禁止共享单车新增车辆投放政策之后,数量和规模之争难以为继,共享单车企业必须找到用户价值和资源价值新的平衡点。要丰富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必须延伸产业链,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找到最丰富、最稳定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作为出行生态中一环的威马汽车,或许也感受到了压力。

在11月29日的第一财经年度峰会上,当坐在摩拜 CTO 夏一平身旁的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被问及是否感受到来自共享出行的压力时,沈晖并未正面回应。但他表示,共享单车很好,它们是流量的入口。然而出行是有不同的需求,有0-5公里,有5公里以上,对于不同的需求是有不同的工具,“总是有需要小车的”。

“我觉得我们的压力不是共享单车,它是我们的合作方,带给我们流量,而是现有的汽车公司也想转型。大家靠的就是执行力,它们(汽车公司)是巨人,我们是小蚂蚁。”沈晖说。

5天之后,威马汽车投资多轮的哈罗单车宣布完成了3.5亿美元D1轮融资中,威马汽车再次跟投。

在投资的背后,沈晖或许早已意识到,威马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出行的生态。

“在出行场景下,共享单车从两轮车走到四轮车这是必然趋势。”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此前向第一财经表示,背后的逻辑在于,“从高频、低价且具备大流量的APP去切入频率相对较低,利润相对丰厚的行业,逻辑上是合理的,用高频打低频,共享单车正是通过高频行为把流量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从而提供利润更为丰厚的服务。”

而赵晓马的观点是,纵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将会是未来共享单车公司的发展方向。“共享单车领域格局远未确定,形成壁垒的核心是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资本优势只能短期提升供给密度,海量投放低端产品和低效运营的方式并不是可持续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