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提前11年触及油电“分水岭”! 再买燃油车,就成少数派? | 次世代车研所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nextauto/2024-04-23/doc-inasvmtw7942399.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提前11年触及油电“分水岭”! 再买燃油车,就成少数派?

fa6d-93b1681f0deae0f15b9ff442dd0550b3.png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在乘联会公布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后,多位行业人士如此评价。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五年增长10倍,提前11年完成了50%的国家规划目标。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成为推动因素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降价车型数量规模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六成,相当于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新能源剧烈的降价,形成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昔日风光无限的合资燃油车品牌呈现出集体颓势,有的销量暴跌,有的已经败退中国。买这些品牌的消费者们,后悔了吗?

  燃油车成了“少数派”?

  乘联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1—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

  以此计算,今年4月上半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0.39%,这也是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第一次超过燃油车。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主流选择。

  2023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23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就指出,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了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潜力,而原定于2035年实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的目标,有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五年增长10倍,提前11年完成50%的国家规划目标。具体而言,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2020年,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靠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燃油车难有还手之力。

  今年以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也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推动力。

  乘联会指出,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逐步成熟,规模效应及上游原材料下降等原因,价格不断下探,但燃油车由于目前的促销已经达到一定的底线,因此形成新能源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从降价节奏来看,2024年的降价在2月份和3月份都达到了超强的程度,2月份有27款车型降价,3月份有37款车型降价,相对于历史来看也是一个惊人的水平。2024年一季度降价车型数量规模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六成,相当于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

  以比亚迪为例,其在今年2月宣布推出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并喊出了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的口号,DM-i车型首次进入7万元区间,EV车型杀入10万元区间;后来又相继推出汉唐荣耀版、宋PLUS荣耀版、宋Pro DM-i荣耀版、元PLUS荣耀版等一系列车型,在多个细分市场打起了价格战。

  另外,近期特斯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开启降价,再加上小米SU7、智界S7等热门车型的加入,更是触发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速器。

  合资燃油车集体滑铁卢

  上述人士指出,消费群体心理认知度攀升,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购车首选。随着销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按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这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

  实际上,燃油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确实销量大幅下滑,日系燃油车更甚。

8d67-46eebd97e5433f0646f51056d7e8cca3.png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今年3月零售榜单中,主流合资品牌零销量同比下降8%,其中一汽大众同比下降4.2%,一汽丰田同比下滑7.2%;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1.5%。

  日系合资燃油车销量更是遭遇滑铁卢,仅有一汽丰田跻身销量前十,且同比下滑7.2%,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等品牌悉数跌出榜单前列。

  更有甚者,一些品牌已经败退中国市场。比如2022年4月,广汽本田的一纸公告,宣布讴歌退出中国市场;2023年《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宣告了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广汽埃安接盘了三菱工厂,用以增产扩能;2023年7月,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终止了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的经营,至此广汽菲克告别中国。

  其中,广汽菲克退出中国市场之后,其产品的售后服务并不顺利。不少车主反映,售后网点经常没有相应的原厂配件,想要更换就只能从国外订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另外,今年初,日产旗下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在国内也陷入大量经销商关门退网、门店销售锐减风波,引发外界对其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的讨论。

  对于购买了这些合资燃油车产品的用户来说,也不得不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

  结语: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超燃油车,改变的也不只是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这个趋势也正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带来深刻变革。

  随着合资燃油车品牌的衰落,众多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品牌逐渐崛起。新能源汽车,正在让中国车企和中国汽车产业,走上崛起之路;也成为了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最佳注脚。

广告

责任编辑:何俊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