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判断客户需求能不能做出来产品?

 1 week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pd/603796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做G端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让产品可以符合客户实际需求,我们需要经历客户需求调研的这个环节。那么,需求收集后,我们要从什么维度判断客户的需求是否真的可以产品化呢?

ca271712-da8e-11ed-b69c-00163e0b5ff3.jpg

我们做G端产品,新产品的方向几乎100%来自于政策。所以才会有“政策带来产品,产品催生政绩”。

可就算是知道这个思路,一个政策文件出来,光靠我们自己的解读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找客户做专业的产品需求调研,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能够即符合政策又符合客户实际需求。

一、新产品需求调研,该找谁?

首先,你得搞清楚,政策文件的宣发路径是什么样的。一般会有两种路径:

第一种是“上头来的”:最高级单位制定了一份政策文件,把文件下发到省级单位。最高级单位的文件制定一般都是方向性的,具体怎么做,就需要各省自行研究。省级单位怎么去研究的,一般就是找一两个在这方面业务做的比较好的市级单位或区县单位,让他们先试试水,看看效果怎么样,然后再总结经验。

第二种则是“下面冒出来的”:某个基层单位突然搞了个创新项目,效果还不错。于是他们就给上级单位打报告,说明工作成效。上级单位一看,哟,这不错嘛!然后就会组织个考察团去实地看看。如果确实靠谱,那就会在全省或全市推广开来。

这两种路径,一个是从上往下,一个是从下往上,虽然方向相反,但落脚点都是一样,都在基层单位。一个是上级指定的基层单位做试点,一个是有想法的基层单位做出了成绩做推广。

这下是不是感觉明朗多了?要做新产品需求的调研,关键得找对人。

如果是上面发下来的政策文件,那就得先去跟省级单位的大佬们聊聊,摸摸底,看看省内有哪些试点单位,然后再直奔这些试点单位去调研。

如果是基层单位搞出了什么新花样,想要推广,那更简单,直接去找这个基层单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把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提炼出来,这就是你的产品需求啦。

因此,一个需求是否能产品化?最好就是去找基层单位的客户做验证。他们是属于冲锋在“最前线”的人员,“炮弹”好不好用他们最清楚。

二、注意辨别不同层级客户的需求

做G端产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围着“领导”的需求转。你说这系统都是基层干部在用吧?没错!但拍板买不买这系统的权力,可都掌握在领导手里。

不过,这里的“领导”也是分层次的,有部门小领导、分管的中层领导,还有上级单位的大领导。

1. 部门领导需求

  • “系统操作得简单点儿,别太复杂了,别让我们手下的兄弟姐妹们累得够呛。最好能智能点儿,别老是要手动去点这个按那个的。”
  • “这系统得实用啊,别只是个摆设或者看上去好看但啥实际作用都没有。”
  • “设计系统功能的时候,得跟具体使用的人员好好对接,听听他们的需求,按他们的要求来定制。”

从部门领导的角度看,他最关心的还是员工的工作量和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他很清楚手下人的工作量,所以不希望新系统给大家带来更多负担。

如果系统真的能帮到大家,提高工作效率,那领导自然乐意推广使用,甚至可能因此受到上级的表扬。但要是系统没啥用,还让大家更忙,最后只能是把锅甩到我们企业头上,以此说服领导,弃用这个产品。

所以,满足部门领导的需求,其实就是确保系统既简单又实用,还得跟用户紧密沟通,确保系统能够真正帮到他们。

2. 分管领导需求

  • “得有个大屏,能让我一眼就看到各种数据分析,数据得真实可靠,还得能深入查看每项业务的具体情况。”
  • “要尽量展示我们的各种工作成果,最好能和其他的业务系统对接,让数据流动起来。”
  • “数据安全问题得重视,绝对不能出现数据泄漏的风险。”

总的来说,分管领导更注重的是工作成绩的直观展示和数据的安全性。他想要一个大屏幕来实时查看各种数据和工作成果,同时也非常关心数据的安全问题。

所以,满足分管领导的需求,就是要提供一个可视化、安全且能全面展示工作成果的系统。

3. 上级单位领导需求

  • “系统得能让我随时查看所有单位的业务办理进度,数据得多角度分析,还得是实时更新的。”
  • “系统得能预警数据异常,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让我能一眼就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 “系统得体现出我们工作的规范性,所有流程都得在数据里有所反映,而且必须让大家都用起来,该填的数据都得填。”

总的来说,上级单位领导更关心系统的指挥决策作用。他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运用,能够轻松地发现共性问题,推广优秀的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指导下属单位。

所以,满足上级单位领导的需求,就是要提供一个全面、实时、智能且能确保工作规范性的系统。

你看,不同层级的客户对系统的需求真是各有各的想法呢!所以呀,一个新产品的机会,关键得看是谁在牵头。不同的客户牵头,那产品功能设计上可就会有所区别了。

部门领导更注重系统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关心系统是否会增加员工工作量以及是否能带来实际工作成效。分管领导则更加关注数据的可视化和安全性,以及系统能否全面展示工作成果和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互通。而上级单位领导则重视系统的指挥决策作用,希望通过系统发现共性问题并推广工作规范。

总得来说,领导提出来的需求都比较宏观和具体,不够落地,需要进一步甄别和证伪。

三、如何判断客户的需求能否产品化?

话说我们收集客户需求,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逛街时顺便捡到的一样。

这些需求啊,东一个、西一个,有时候真的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又怕是陷阱!

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这系统做出来,客户真的会掏钱吗?就算这个客户愿意买单,那其他客户呢?会不会觉得这东西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说实话,我们也不是神仙,没法飞到全国各地,找到每个客户问个明白。所以啊,有时候客户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一激动就给做了,结果后来发现,哎呦,怎么就这一个客户买单呢?

那么,当我们在有限的客户调研资源的情况下,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这个需求是不适合做成产品呢?

我认为,关键要搞清楚这四个问题:

  1. 有没有政策,或者有没有可能出台相关的政策?
  2. 有没有效果,对业务办理能不能带来实质性的作用?
  3. 有没有标准,能不能输出标准化的东西满足全国客户?
  4. 有没有预算,是否愿意花钱来共同建设或采购这个产品?

第一,有没有政策

说到某个需求嘛,如果它只是某个客户的“脑洞大开”或者某个小地方的“土政策”,那这种需求啊,基本上就是“地域限定版”,很难推广到全国。

你想啊,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政策要求”这种大招牌,哪个客户会闲得蛋疼,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去搞一个不知所谓的系统呢?

第二,有没有效果

政策固然重要,但效果才是硬道理!

如果这个系统真的能让业务部门如虎添翼,提升效率,还能晒出实实在在的成果,那就算没有政策撑腰,也会有识货的客户愿意为它买单。说白了,好用才是王道!

第三,有没有标准

有些产品做出来确实会好用,也有政策要求,但要标准化很难。没有统一的标准,前期投入就得拼命砸钱,产品定价也水涨船高,这时候就得看客户愿不愿意掏腰包了。

比如,做个视频合规性审查产品,大家都说需要,政策也有规定,但标准呢?全国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审查标准,谁来确定这个标准都成了问题。有些客户看视频时,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在哪,但让他们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就像是挤牙膏一样难!

第四,有没有预算

需求嘛,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但说实话,不是所有需求都得靠信息化手段去解决。

想想以前没互联网的时候,大家不也照样过日子、干工作嘛。所以,咱不能“一刀切”的思维,认为客户有某方面的问题,就给客户提供软件系统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或许下线去处理解决,成本还更低。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客户真的有某个强烈的需求,那我们就得看看他们愿意为这个需求掏多少钱了。别想着“白嫖”我们,或者从别的地方找钱来“曲线救国”。这钱,得是针对这个产品,实打实地花。一谈钱,很多所谓的需求立马就会露出原形:不做也可以。

一个客户的需求能不能做出来产品?

  1. 得看这个需求是谁提出来的,基层单位提出来的会靠谱的多。
  2. 得辨别不同层级客户的需求,领导提出的需求偏宏观和抽象,需要甄别和证伪。
  3. 得针对具体的需求进行四个“有没有”分析,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这个需求能不能做成产品。

作者:武林,To G企业产品总监

本文由@武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