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寒冬下的游戏人:昨天还在工作,今天岗位没了

 2 week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7401847603307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寒冬下的游戏人:昨天还在工作,今天岗位没了

霞光社·2024-04-19 09:54
放慢步伐,不要贪婪。

“和我关系不错的同事,被裁了。因为公司岗位直接没有了。”在英国独立游戏工作室任职的Sophia告诉霞光社。

她观察,虽然过去每年游戏行业都会有裁员,但今年“动静大得多”。

2024开年起,全球游戏行业就遭遇裁员风暴。打开Videogamelayoffs网站,会看到实时更新的游戏业裁员动态——包括游戏工作室名称、日期、受影响人数等。

据网站最新统计,截至4月16日,2024年全球游戏业裁员人数合计高达8800人。

对比来看,2023年全年,游戏行业统计裁员人数为10500人;2022年则为8500人。这意味着开年四个月内,游戏行业裁员人数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数据,且还在持续增长。

游戏行业的艰难图景,由此可见一斑。

interlace,1

图源:Videogamelayoffs

市场研究公司Newzoo预测,2023年游戏行业收入将达到1840亿美元,同比增长0.6%。但此前,Newzoo预测的数值为1877亿美元。数据的下调,表明了市场研究公司对游戏行业的态度,不达1%的增长比也符合行业内人士“冷气十足”的感知。

当下,全球游戏市场规模增长受限,行业内裁员风波接二连三。但或许,这正是游戏行业自我反思的最佳时刻。

在追问裁员原因的同时,中国游戏出海也能从中获得启示。

01 触目惊心的“8800”

1月25日,微软对外宣布裁员,此次裁员针对的是游戏部门,涉及1900名员工,以动视暴雪为主。

如果此次调整还能被理解为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后的必要动作,但几乎同时期的大厂裁员潮,则明显展现了游戏行业的焦灼:

1月23日,《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游戏宣布裁减11%员工,共计530个岗位;2月27日,索尼互娱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涉及900人;2月29日,《模拟人生》开发商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简称EA)宣布裁员,裁员比例为5%;4月16日,《侠盗猎车手》《荒野大镖客》开发商Take-Two也宣布将裁员5%。

根据国内标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内,员工超过300人的公司即被定义为“大型企业”。目前,全球游戏行业的裁员总人数(8800人),相当于近30个规模化互联网公司。

受裁员潮影响,3月21日,各国开发者在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场馆对面组织了“GDScream”,他们号召从业者尽自己所能大声尖叫,以宣泄这波人员变动带来的愤怒感。

国内的裁员风波同样猛烈。从去年底字节裁撤游戏业务开始,到年初某大厂传出裁员消息,感慨“游戏太难做了”的声音越来越大。Julia表示,“国内手游大厂也在裁员。一位朋友之前给头部大厂做项目,后来整个条线被砍,裁了一大批人。影响很大。”

事实上,受周期规律影响,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裁员。此前,游戏行业也会在每年进行正常的人员调整,但相较起来,这次裁员风波呈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

首先,不只是“绩效吊车尾”的员工被裁,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游戏人也没有逃过风波。

有网友统计,以暴雪为例,目前已有Matt London(前《炉石传说》设计师)、Monica Lee(《守望先锋》制作人)等人被裁员。暴雪娱乐联合创始人Allen Adham也在风波中离职。

以及,很多裁员都源于“整个项目突然被砍”。“年初,我朋友在的整个办公室被‘砍’了。还有很多项目也突然停掉了,感觉挺可怕的。”在法国独立游戏工作室任职的Julia告诉霞光社。“而且,我们最开始给一个独立游戏做长期运营,做了五年,但版权方突然就决定不做了。”尽管Julia所在工作室并未裁员,但版权方内部的人员可能会受“架构调整”。

某头部大厂设计师Mark表示,裁员总是猝不及防,“就下班回到家,收到一封邮件,然后啥都没了。”社交平台X上也有网友发推,表示他是前公司除了创始人之外的第一位程序员,在行业内已有25年经验,但“昨天突然被无情解雇,没有任何警告。”生存焦虑让他开始在X上找工作。

interlace,1

一位被裁程序员的推特。图源:X

“8800”的裁员人次背后,是游戏行业增速已然放缓。

2022年,在新冠疫情“宅红利”消退的情况下,全球游戏市场经历了首次收入下滑,2023年,其重回增长轨道,但似乎还在疗愈“内伤”。

细分来看,尽管,在《博德之门3》《霍格沃茨之遗》的带领下,PC和主机游戏市场收入产生了5.2%的增长,但据行业内人士透露,“有很多游戏是悄无声息被砍了,能看到的是少数。”2023年,移动游戏市场收入则出现下滑,比例约为2%。

“其实疫情前游戏行业就已经有衰退趋势,不过大规模居家又把市场拉回来了一些。放开后,现在更加不行了。”Sophia向霞光社表示。

02 “贪婪把整件事搞得一团糟”

游戏人很难忘记2020年的荣光。

疫情将大部分人困于家中,游戏行业也因此迎来空前繁荣:2020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达1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3%。

数据似乎扭转了疫情前看似下行的趋势。Newzoo甚至预测,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将超过2000亿美元,达2179亿美元。

但站在四年后的今天回望,这个数字显然过于乐观。

“疫情期间,很多游戏公司都扩招了新岗位,但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因为大环境影响,之前透支的热度正在逐渐回归。”谈及游戏市场充满寒气的原因,Sophia向霞光社表示。

以拳头游戏为例,2021年,其还大张旗鼓在西雅图富人区MercerIsland买下了面积约为15.6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场所,并决定扩招400名员工。两年后,已然今非昔比。过去因宅家红利迅速形成的泡沫,也在迅速消融。

“而且没有玩过游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如果你想要新用户,确实不太现实。你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没有玩过游戏的人。”Sophia补充道。当下,全球游戏玩家数量有限,且增速放缓,市场已经供大于求。

资深游戏策划张大闪则认为,游戏行业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近年的硬件水平并未有大发展,导致游戏最终呈现效果“没有新东西”,玩家体验上“没有惊喜”。

“四年前的《赛博朋克2077》让人惊叹。但这几年民用设备的芯片水平和算力没有突飞猛进地发展。用户始终会期待更好的东西,如果已经吃过‘大鱼大肉’,再品味‘普通小菜’,肯定就没什么兴趣。

interlace,1

图源:《赛博朋克》2077

技术、用户、市场始终是外部因素,《博德之门3》开发商拉瑞安工作室Swen Vincke曾公开指出游戏裁员潮的根本原因——因为企业太贪婪。

Vincke认为,当下的游戏厂商过于逐利,忽略了内容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性。“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贪婪已经把整件事搞得一团糟了。我一生都在与发行商抗争,我不断看到同样、同样、同样的错误。总是季度利润,唯一重要的是数字,然后你解雇所有人,然后明年你会说‘该死,我没有开发人员了’,然后你又开始招人了。”

这样做的后果很显然,在以内容为主的游戏行业里,盲目逐利只会降低游戏产品质量,人员不稳定带来的分裂感会进一步呈现在游戏中,而没有玩家会为只有噱头、没有内容的产品买账。

以育碧为例,游戏媒体Insider Gaming曾剖析其战略问题,表示育碧曾在2021年末至2022年初试图同时开发十几款大逃杀游戏,但许多项目在试玩期间就被取消,原因是对玩家没有吸引力。

Insider Gaming对育碧的描述,也直指了其他头部游戏厂商的问题中心:

“育碧的战略已经远离了创新和创造力,而是让公司陷入了一场追逐时髦的疯狂寻找,试图生产当时流行的内容。从试图打造下一个巨型免费大逃杀游戏到对NFT和Web3.0的渴望,这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导致了无数项目被搁置,人才被浪费,大量资金被浪费。”

03 从全球到中国,游戏该如何打破循环?

事实上,这种追逐热钱和流行的风气存在于所有内容行业里,包括影视、音乐,以及文学。

它们都会在快速生长后吸引大量资本入场,经历“野蛮扩张——回落——触底”的循环。而当下的游戏,则再次进入了“回落”的周期。本质上,这仍在考验从业者均衡商业与艺术的能力。

Vincke认为,关键举措仍在于“放慢”。在行业大起大落的时刻,事急则缓,事缓则圆。“你(游戏厂商)可以做资源储备。只要放慢脚步,放慢贪婪的步伐。要有适应力,对员工好点,不要轻易失去培养起来的员工。因为每次裁掉大量员工,又必须一遍一遍地经历同样的循环。”

interlace,1

《博德之门3》获得TGA2023年度最佳游戏 图源:《博德之门3》

尽管此次裁员风波集中于欧美PC及主机端游戏市场,但中国游戏出海行业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过去十年,中国手游出海已然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以腾讯、网易、米哈游等企业为代表的游戏公司,推出了《PUBG:MOBILE》《荒野行动》《原神》等口碑与营收俱佳的游戏。但目前来看,近年的出海手游同样“不好过”。

霞光社曾对2023年中国手游出海进行回溯,发现头部厂商仍然霸占收入排行榜,中小企业则在酣战中分层,马太效应明显。有行业内人士表示,《原神》之后,中国手游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出过新作品。与欧美游戏市场一样,国内游戏制作似乎也进入了瓶颈期。

Sophia有过国内外游戏公司工作经验,她认为关键在于“不能用做互联网的思维做游戏”。看日活、客单价及买量成本固然重要,但可能导致顾此失彼,丢掉游戏最重要的部分——内容与玩法。“游戏不是靠版本迭代和商业模式堆出来的,玩家的核心是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玩。”Julia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不过,尽管全球游戏行业下行,但中国手游出海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多机会。

受市场特性影响,欧美游戏市场仍以PC、主机端为主,手游则是对碎片化时间的过渡和补充。但当下,因玩家数量增长受限,各大厂商已经在往移动端“移植”已有的游戏以试图挖掘更多玩家,特别是超休闲游戏。但中国手游已经提前进入欧美、日韩等T1市场,占据了一部分用户心智,也会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

欧美游戏市场试水移动端的趋势也能加强国内外游戏厂商合作。前段时间微软旗下暴雪与网易“复合”掀起了全网讨论,据分析,微软此举是想要借此打开手游市场。去年底,微软游戏CEO,Phil Spencer就公开表示,“我们还将与其它想要在手机平台上获得更多变现机会的伙伴交流。”

张大闪认为,尽管手游出海竞争激烈,但这样更容易角逐出好作品,“大家都会努力去做,而不像之前一样随便抄抄、改改就能发。现在看来,大家会更在意产品质量,疯狂买量、抄袭、换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此外,Sophia还透露,腾讯、网易等头部大厂已经在海外试水3A大作,未来,中国游戏出海可能不会仅局限于手游,而是向PC、主机端拓展。且国内的独立游戏早就在寻求出海,目前来看,如果内容扎实、玩法有趣,其营收不会差。

对于全球游戏市场未来的发展,几位游戏人都表示,她们并不悲观。

“如果你是真的在认真做游戏、做内容,而不是单纯做数据,那就不需要悲观。这次不像80年代的雅达利大崩溃(美国游戏的大衰退时期)那么可怕,只是突然进入了较为平缓的阶段。”Sophia表示。

虽然当下很残酷,但行业内专注创作的人仍然在默默耕耘,只不过他们需要时间来穿越周期。就像Vincke所表达的:

放慢步伐,不要贪婪。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循环。

*Sophia、Julia、Mark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冯叶,编辑:刘景丰,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