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2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7013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鸟哥笔记

来源:发现报告

过去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科技圈似乎在释放下一个风口信号——人形机器人的春天正在降临。

先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连续暴涨,两天内最高狂拉了204%,市值一度突破1300亿港元。

紧接着, 首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Figure 01惊艳亮相,不仅能在你想要食物的时候,贴心地递上苹果,并表示这是“唯一我可以从桌上为你提供的食物”,还能一边回答你的问题,一边对物品进行分类。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再然后,在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英伟达2024年GTC大会上,黄仁勋豪横地带着九个人形机器人亮相,宣布推出世界首个多模态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Optimus也在紧锣密鼓地升级,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入局,让人恍惚觉得距离人形机器人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似乎就差临门一脚。

那么,让大佬们集体“上头”的人形机器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为什么说现在是人形机器人的春天?未来市场前景如何?产业链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报告酱整理了相关报告,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火热的人形机器人产业。

什么是人形机器人?

这部分我们来回答两个问题:人形机器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发展人形机器人?

简单来说,人形机器人指具有人的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具有拟人的肢体、运动与作业技能,以及感知、学习和认知能力。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区别可以分为“身体体型”层面和“大脑思维”层面。

“身体体型”层面很好理解,人形机器人的身高体型更接近人类的普遍身高体型,外形类似人体,动作行为也“类人”。

“大脑思维”层面的区别在于,人形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决策以及推理,而传统机器人只能执行编码设定好的事情。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扫地机器人只能根据软件系统既定的指令和路线规划完成扫地任务,如果家里的物品摆放临时发生变动,或者清扫路线中障碍比较多,就经常会发生卡住不动的情况,“智能”变“智障”。

但人形机器人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可以学习、理解物理世界的各种物体、语言和文字的含义,并自主规划和决策。理想状态下,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扫地的任务,还能把散落的东西收拾好,甚至把打扫完的垃圾丢出去。

简单总结,就是一个只能完成预先规划的特点任务,一个理论上什么都能干,“通用性”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这也是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原因。

当前社会环境的建立以适应人类为出发点,“拟人”优势赋予人形机器人功能的多样性与普适性,也更容易融入现实世界。

功能性上,人形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行动和思考,意味着可以像人一样通过学习独立完成技术型工作,还能适应人类不能适应的环境,在有需要的任何地方提供帮助。

形态和思维上,人形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完成社群交互、输出情绪价值,意味着可以在社会服务领域扮演更多样的角色。

另外,根据恐怖谷理论,相较于非人形机器,人们对于看起来与人类相似的机器可能有更高的接受度与熟悉感,这有助于弥合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差异,营造一个舒适的合作环境。

为什么说产业的“春天”来了?

其实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的概念,离首台双足机器人的诞生,也过去了50多年,为什么说现在才是人形机器人的春天?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三大因素加速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大模型技术的突破、特斯拉强势入局以及政策加码。

首先,大模型的出现带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升温。

人形机器人具备模仿人类“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过程的能力,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分别是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

传感系统对应“五官”,包含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控制系统对应“大脑”和“小脑”,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执行系统对应“肢体”,负责执行控制系统制定的操作。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大脑”的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机器人完成基于“常识”的语义理解以及复杂任务的分解,同时也能够优化 “小脑”的运控协调能力,最终实现机器人更聪明、更效率、更灵活。

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也在赋予大模型更多的能力,是大模型实现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最佳载体。

此外,基于“鲶鱼效应”,特斯拉的强势入局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2021年特斯拉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行业,经过两年的大力投入实现了产品快速迭代,完成了算力、模型、硬件等多方面的技术及产品突破,解决了行业初期技术可用性问题,并通过示范效应吸引众多主机厂入局,加速研发,促进行业加速发展。

而且,特斯拉通过产业化的方式逐步降低人形机器人成本,也加速了行业的落地节奏。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引起了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日本新机器人战略、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德国高科技战略等都将发展重点瞄向机器人,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

国内去年10月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发展定位为国家产业战略高度,明确部署了人形机器人中短期战略路径,并通过制定多项关键任务清晰引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在这三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可以说机器人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预测,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6.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86.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越2000亿元,2022-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33.3%。

从远期来看,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超电动车,假设人形机器人与人口比例为2:1,未来人形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100~200亿台。

产业链上有哪些机会?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零部件及系统、中游的研发及生产,以及下游的人形机器人应用构成。

那在人形机器人飞快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从上游来看,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在整机的BOM(物料清单)中,FSD芯片及套件、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无框电机价值量位列前五。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根据浙商证券的测算,目前行星滚柱丝杠、惯性和触觉/柔性传感器的国产化率较低,但总体各零部件国产企业均处于追赶国际龙头的过程中,部分环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在人形机器人长期降本趋势下,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的爆发。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从中游来看,有传统人形机器人厂商、汽车企业及消费电子企业三股势力涌现。

海外公司和研究机构起步较早,波士顿动力Atlas是目前运动控制技术最强的产品;敏捷机器人公司的Digit是目前第一个有商业化落地的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Optimus目前被誉为最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

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优必选、傅利叶等公司部分人形机器人型号已经开始外售,小米、宇树、智元等厂商也相继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

一文详解让大佬们上头的人形机器人

随着新玩家的不断加入,在政策、资本以及技术多维度赋能下,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类人”意味着其符合人类交互习惯,也能快速适应现存的人类社会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可以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国内外主流人形机器人厂商的落地场景均为汽车工业,Optimus将首先放在特斯拉汽车工厂应用,优必选Walker S已经进入蔚来汽车工厂,Figure AI今年也会将产品放进宝马工厂进行实训。

东吴证券认为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将首先在汽车工厂实现商业化落地,一方面系汽车工厂同时具备规模大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赋予人形机器人实训的条件,另一方面汽车产业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方面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具有共通性,车厂和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深度合作可以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

虽然人形机器人产业各方面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就目前而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技术探索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本体设计、运动能力和智能能力方面的技术挑战以及成本降低、应用端落地、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商业化挑战仍在。

等等速度与激情过了,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

#你期待人形机器人的到来吗?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