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邯郸今日水犹寒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806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邯郸今日水犹寒

作者:左希 发布时间: 2024-03-22 12:26

头图.jpg

北方的冬天格外漫长。

邯郸肥乡13岁学生王子耀被害案持续引发关注。

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里说,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在残酷到令人惊讶的事实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教育现实?是时候反思是什么造成一幕幕悲剧了。

“二茶”是芥末堆的一则小栏目,它可以有多重意思。一则指二窨茶,茶叶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发酵和蒸热;再来寓意二人品饮对谈,有搭无搭的聊聊二手故事,如人饮茶,甘苦自知。今天做客的是拥有120万粉丝,单条视频播放量超千万的教育博主——老王院长。

茶友.png

左希: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了这种令人发指的恶的形成,又是什么催生了如此高频的低龄犯罪现象。

老王院长:我讲一个10岁小孩子的例子。这个孩子与他人发生争执,急了从家里拿来菜刀挥舞着要砍人,嘴里喊着嚷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让人听了不寒而栗。这里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很多问题。一些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孩子容易缺乏规矩和边界感。母亲在教育中的角色是爱与包容,父亲给到孩子的是勇气和规矩。

在邯郸的案例中,警方带着被害人家属前往凶手家里询问,结果对方父母以“怕吓到孩子”为由拒不开门,最终敲了两个小时的门,对方父母也不配合。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词叫童蒙养正。孩子在3到12岁期间,要防止他的妄念,保持他的正念。《大学》里讲诚意正心。通过培养孩子的洒扫应对和待人接物,帮孩子建立边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教育中缺失了这一环节,就容易出现空心、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里面,12岁之前是黄金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后边再想去纠正,难度会比较大。

左希:抛开社会经济状况和基因缺陷等可能因素不谈,悲剧背后确是一连串悲剧。

老王院长:每年开学两周后,会有大量的孩子被送到精神科就诊。甚至在一个月后,住院部会爆满。这些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生都有。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往往会有躯体上的症状,比如头疼、眼睛疼、牙疼、肚子疼等。这个时候,做检查查不出问题。有些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不想上学,装出来的。

很多孩子遇到困难,并不被理解。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排挤,甚至遭到霸凌。很多时候,孩子病了只是表象。孩子是家庭和社会中最脆弱的环节,这可能意味着,某一部分生态病了,只不过在孩子这最脆弱的一环中体现了出来罢了。

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出了问题。比如,父母不和睦,家长对他过于苛刻,家里只盯着分数。对于孩子最渴求的情绪和情感关怀,直接被忽略了。家长是负责给孩子爱的,不是学习辅导员,不需要总在学习上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下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可惜我们的家长甚至老师依然还在过去的路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有份报告提到,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相当于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这真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左希:肯尼斯·斯坦利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里面说,人们之所以紧紧抓住目标不放,对风险的恐惧是一大主因。因为社会上缺乏一种为失败兜底的机制,人们就只能疯狂的追逐眼前的利益得失,不容许丝毫的所谓失败,内卷就变成了唯一路径。“躺”“卷”不能两全,干脆一路卷下去。

老王院长:一方面,科技的能力不断被解锁,模拟对话、文生视频、自主学习,进化的速度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人口萎缩、经济下行、心理危机、学历贬值。当下的教育正处于工业化3.0到4.0的过渡阶段,混乱、迷茫、被迫加速将是它的典型特征。

有个词叫工具人,就很形象。以育分为目标的教就是在培养工具人。当这些工具人不被社会所需要时,虚无、迷茫、混乱成了一种必然。不同于工具人的培养,育人应该是多维度的,鲜活、热情,有创造力。这样的过渡无法一蹴而就,我们大胆地预测,未来5至10年可能都是这种状况。

左希:所以《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里说,与其寻求某个最终的目标,不如转向寻求有趣和新奇的探索,因为它将回报一连串、无穷无尽的踏脚石。这样一来,未来就不再是某个特定的重点,而是一条不被定义、潜力无限的道路。

老王院长:是的,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个孩子读小学时特别活泼,特别可爱,一旦到了高中,甚至升进初中,孩子就看上去木木的,眼里无神。

人们看似在谈学习,谈教育,但几乎全部都基于技术本身去谈技术,而非技术后面的思维。把99%的精力都放在了具体表象上,而不是探求背后的规律。艾莉森·高普尼克有一本书,《园丁与木匠》。他说,如果像木匠一样培养人,天天测量修剪,要求整齐划一,看见别的树长了五公分,就忙不迭给树苗加化肥,拽着枝条往上拔。这么一搞,只会把树苗搞死,没有其它结果。

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本身的成长上,这是根本。像园丁一样给孩子营造一个环境,给他土壤、养分、成长的空间,根据他的天性,找到那条适合的中间路线。

走中间的那条路,在鸡娃和躺平两端,不走极端。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同理心、社交力、创造力、热情和兴趣,能不能和人有足够的连接,有没有独创性的想法,愿不愿意在感兴趣的领域持续探索。他得像一棵树,能扎根进大地,有茁壮的根。如果家长不变,学校、社会一味施压,往下没有根,往上没有空间,崩坏是迟早的事。

图1.jpg

左希:黑塞除了《悉达多》,还有一本书《在轮下》,控诉的是德国旧的教育制度。书里提到,当时的教师的职责是扼制和铲除年轻男孩的原始的粗野本性和欲望,给他们植入一种拘谨的、中庸的、获得国家认可的思想。而政府则能随时随地的辨认出他们,那是一种精心而稳妥的烙印,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心甘情愿接受奴役、奉献自身的象征。

社会的原子化让一切中间组织解体或缺失,并因此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人人都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就像没有根的种子。与之相对应的,是人能够真正地去体验,而不是活在自己的经验、记忆、虚构的现实或者他人的期望之中,这是每个生命独特的价值和美丽之所在。

老王院长:我们会看到网上有很多偏激极端的言论,打着各种旗号,“谁大声谁有理”,它们给到的影响是很可怕的,尤其对于孩子。那些动不动要打,动不动要杀的语言暴力,反噬到孩子的行为上。一些兵不厌诈、不择手段、弱肉强食、只讲立场不讲是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把孩子们推到了自大狂、偏执狂那一边。社交媒体的算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内容越偏执,观点越“鲜明”,越容易推流,越影响到更多人。我们改变不了这么多,但我还是呼吁,做教育的人,一定不能这么做。传递正知正见是教育者的底线。

左希: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芜杂的信息和茧房使人习惯性盲从,也令人无可奈何。

老王院长:一些家长人到中年,遇到人生迷茫叠加上育儿迷茫,双重迷茫。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就会向外使力,而不是向内自省。一些人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取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左希:比如会亲手把孩子送进所谓的网戒中心,却毁掉孩子的一生。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认为花钱给陌生人就能把孩子改造好。每当看到这种新闻,我就会想起张爱玲的话,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老王院长: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让人们形成了一种消费认知,觉得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教育培训行业也有类似的消费误导,投入时间、投入钱,好像就一定能拿到某项学习成果。量化出来就是分数、证书、荣誉。实际上,这是一种消费陷阱,堕入教育的消费陷阱比掉入其它陷阱更危险。

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像加工木材一样,无论适不适合,都把孩子交到木匠手里,做成标准化模件。孩子明明不喜欢编程,不喜欢艺术,为了走科技特长生、艺术特长生,被逼着学上好几年,等考完那一刻,就是他放弃的那一刻。

有一个家长曾给我留言,说他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学Scratch,学到六年级,花了三四万,他问我,还值不值得继续学。潜台词是,钱花了,成果没拿到。撇开Scratch有没有必要学三年不谈,我想说,教育是自然发生的,不是以物易物。

左希:树被砍掉主干后,会在根旁萌发新芽。人在患病和被摧残后,心灵往往会回到春天般的萌芽时期,回到充满遐想的童年。仿佛在那里,它能重新发现希望,将被扯断的生命线重新连接起来。然而,这些根部萌发的新枝虽然生长迅速,茂盛多汁,但这种生命只是表象,它永远不会再长成为一棵真正的树。

一名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往往能反映出一个群体的焦虑。听说老王同学的粉丝群体遍布全国,最近几年,家长们的关注点有哪些变化?

老王院长:笼统地说,焦虑成了一种普遍情绪。有人贩卖焦虑,以此实现销售目的,对应的,就有人为焦虑埋单,意图用消费去消解。

最纠结的群体是一二线城市,走“鸡娃”路线的一批家长。他们一方面关注人工智能,关心前沿科技和最新信息,理念更新的很及时;另一方面,一遇到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就不自由自主地陷进内卷模式。说到原因,大概是他们自己在成长路上,走这条道走太顺了。既要又要,就很撕扯纠结。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长对于AI等科技产品还处于仅听说概念的阶段。我的社交媒体下收到最多的留言是,哪款具体的软件该去哪里下载。之前收到的咨询,较多的是小升初有哪些新政策?要不要学奥数?现在都在问,还要不要学编程?上大学报不报计算机专业了?

左希:教育如果是滚滚车轮,人们不过是车轮下的蝼蚁。回到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的三名嫌疑人,他们既是历史的牺牲品,也是自己的牺牲品。

老王院长再不回归到人本身,所有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外部环境已经变了,但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观念都没有变。今天,很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既有社会的问题,也有自身的问题。

有的孩子没卷到大学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三名初中生杀人埋尸案,给到我们的是一次预警。要让人重新回到人本身,很多东西要自然发生。如果是人为刻意修剪出来的,迟早会捅娄子,不是心理出问题,就是泯然众人。很多年轻人打破头,要进体制内工作。没有热爱的人,去千篇一律地做重复的事情,最终下来还是很痛苦。

左希:黑塞说,世事蝇营狗苟,过于醇厚的,过于洁净的总难溶于这片土地。请用仅剩的清澈照亮思绪,不要掉到轮下,但是也不要被轮子转晕,要知道车轮向哪里去。

老王院长:我们也可以去积极地看。比如,人工智能加速了科技平权,有AI加持,普通人也可以做网站、做APP、通过创意和想象力谋生。科技的进步,让所谓的大路、窄路没有那么多差别。在这个过渡期里,人们可能没办法完全摆脱教育的枷锁,但可以慢慢地让它裂开那么一点点缝隙,给到孩子空间。

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上的,还包括外在、内在的空间。人是需要这些空间的,如果说你天天被老板压榨,回家后也没有空间可躲避,哪哪都窝火,外在内在的空间都没有了,人被挤压的喘不上气来,结果就是,要么伤害别人,要么伤害自己,这就是最糟糕的情况。孩子也是一样,他会进入走投无路的死胡同。

左希:如果要给到孩子们建议,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老王院长不要对未来有太多的担忧。人工智能时代,不是一个谁取代谁的时代,更多的是给到普通人更加平等的机会。找到你的心之所属,并为之奋斗。

第二,是把格局打开。不必天天盯着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今天考了几分,明天同学拿走块橡皮,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眼前的东西好似是挡住视线的巨物,把它拿开,不过是小小的一粒沙。成绩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指标。

图2.jpg

左希:这个时候,你想对家长朋友说什么?

老王院长:前几天,一位家长留言给我,问我AI课程,家长能不能不听,只让孩子听。我的答复是,教育一定是从家长做起。相比于外部环境,家庭环境是最容易实现改变的。家长都对人工智能没半点理解,就丢给孩子,想让他成才不现实。这个是家长的功课,不是孩子的功课。包括我自己,也是先去用了,才会让儿子去体验,我得保证那个工具对于他是健康、安全的。

除了督促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立志。你问孩子,将来长大想干什么?孩子可能随口一说,过段时间就忘记了。这个一闪而过的东西,不是志向,是念头。

立志的志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不是我想要做什么人,它是一个人打开内在空间的方式。我们看甲骨文,志是上面一个之,下面一个心,是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外人想要他去的地方。王阳明把立志比作挑选木材盖房子,建成以后才开始搞装修。但是有人偏偏先去买装饰材料,却不知道挂在哪里。这不就是我们的教育现状吗?

真正立志的人,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才能够把周围的资源拿来为己所用,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外在世界呈现出来的成就。要立志,就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因为他可以变得更美好,他可以通过科学发明改变世界,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改变世界,还可以教书育人改变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哪怕改变一点点。

事实却是,一些四十多岁的家长,漂泊半生,依然没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意义感缺失的问题,家长不亚于孩子。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成功的标准很单一,有车有房有存款,一切用物质衡量。一旦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慢下来,车上的人们难免困顿、迷茫。无论是大人孩子,都需要面临一轮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唯一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人生道路。这是孩子的,也是每个人的生命课题。

科技也没法改变这一点。科技本身是对真理的探索和追寻。回看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英雄,他们几乎无一不在青少年时期就对计算机和网络建立了认知,毕业后再去从事相关工作,他对这个事的理解就更深入。人工智能也一样,早接触、早使用的孩子,能更早的建立AI认知。

左希:你的话让我想起了荷尔德林。在差不多贫病交加又居无定所的时候,他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尽管如此,他仍然呼唤人们,寻找回家之路,他说,人充满劳绩,但还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顾城也有类似的表白,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我们似乎在追求着某种失落的联系。

老王院长:教育有三件事,传道、授业、解惑。天天教术的东西,叫传术。授业嘛,勉强算作授业,却也传授不了太多,基本上,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是不是?至于解惑,自己都没活明白,怎么给下一代人解惑呢?

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教育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框架,有自己思考世界的模型。只有痛苦,你才会思考这些问题。

左希:也许我们也在逐渐滚到轮下,也许我们都在匍匐着向前蠕行。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本文图片来源:《给予者 剥夺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