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懂车帝的字节打法碰壁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0-20231215-3787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懂车帝的字节打法碰壁

一场冬测揭示汽车行业痼疾。

回溯智能手机的鼎盛时期,第三方新机测评不仅帮助消费者拨开了厂商营销的迷雾,深受大众追捧,亦促成了许多网络红人的诞生。

近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人才大量流入,评测领域也随之崛起。产业洗牌之外,更凸显了汽车行业巨大的商业潜力。

最近,懂车帝的“2023冬测”将新能源汽车第三方评测的关注度推至新高。冬季纯电续航达成率测试成绩发布以后,招致多家被测品牌的不满,引来测试标准规范性和科学性上的质疑。

其中,华为问界的余承东率先尖锐发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长城汽车更是要召开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懂车帝也强硬回击,形成剑拔弩张之势。

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独立业务板块,懂车帝近年来因第三方测评频繁引发汽车厂商的不满。这种现象或与所处行业环境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汽车资讯平台商业化战略和客户获取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独立、自主、第三方?

懂车帝针对混动车型在严寒环境下的纯电续航实现率测试榜单中,问界M7增程版以31.6%的续航实现率位列最后,而吉利和长城旗下多款车型的测试续航实现率也均未超过40%。

这一数据公布后,立即引发了包括问界、吉利、长城在内的多家车企的强烈反响和不满。

问界官微进行了详细解释,表示车辆的测试环境和人为因素有关——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大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电量快速下降。

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因此问界方认为,在车辆电量仅剩74.9%、载有驾驶员和四个60公斤重的沙袋的前提下开始测试,在电量降至20.4%时启动增程器,实际上消耗了54.5%的电量,从而在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实现了55.3公里的纯电续航。

言外之意,这一结果在他们看来,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表现。

双方的争议,其实就两个关键点:一是空调制热所需的准备时间是否有必要;二是频繁开关车门和车窗操作对车辆电量造成的影响,会不会导致电量失衡。

无独有偶,在吉利和长城的声明中,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关注,暗示可能是测试结果偏差的原因之一。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指出,依照懂车帝事先公布的测试规则,所有车辆在出发前应接受同等时间的准备,并记录各车辆实际出发前的电量。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

根据吉利从后台调取的数据显示,吉利银河L6在测试前整备过程中原地怠速了70分钟,期间车门共被打开4次,其中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车门被打开6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为6分39秒。

这些频繁的操作显著增加了空调的能耗,导致车辆在正式测试前电量已大幅下降。

而长城汽车先是表示认同懂车帝的测试整备时长,但随后画风一转,指出本次测试是开启高压、开启空调进行整备,时长60-72分钟不等,同时各车型还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操作,部分车型存在开启座椅加热情况,以上操作均影响测试前的电耗。

鉴于此,长城汽车建议,在整备完成后将车辆充电至满电状态再进行纯电续航测试,或按实际行驶测试消耗电量比例进行纯电续航计算。

从上面可以看出,懂车帝被“围攻”的原因,与当年手机界的罗永浩怒喷王自如的逻辑一致,那就是所采用的测试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公平客观。

根据披露的信息来看,懂车帝的测试确实存在品牌们所述的操作。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让车企直接从后台调取相关数据,无疑提供了质疑的依据和信心。而这些关键的变量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测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图片

受到质疑的懂车帝则态度强硬,声称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并在零下40度的漠河举行了冬季测试开放日,对插混/增程纯电续航再次测试,且全程直播。

节目团队坦承,虽然-40℃的极端天气条件与之前测试的零下20度有所不同,但通过测试流程的一致性,确保了结果的相对客观性。

图片

最终结果显示,与首轮冬季测试结果相差不大。需要指出的是,冬季测试仅是在极端寒冷条件下的极限测试,不代表日常驾驶环境下的正常续航表现。

风波双方各自拿出扎实的证据后,相信新一轮的交锋已在路上。

车圈成为名利场

懂车帝上一次的出圈,还发生在2021年的7月。在其进行的比亚迪汉EV与北汽极狐阿尔法S正面碰撞的测试中,比亚迪汉EV的损坏情况与预期不符,并在对撞后静置48小时之后突然冒烟起火。

比亚迪官方很快作出回应,对懂车帝使用的测试标准和方法提出质疑。引起巨大反响。各大社交平台上,就比亚迪汉EV的质量问题和懂车帝的可信度展开了激烈讨论,与此次冬测引发的舆论风波几可比拟。

不过,两者的“恩怨”并未持续下去,最新的冬测风波中,比亚迪仰望以85.08%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

通过懂车帝与众多车企之间的互动,可以观察到评测媒体与产业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这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特色现象。

回到此次事件中,催生出争议的第三方评测,平台所面临的商业化和获客压力,成为外界的解读方向之一。

今年初,湖南、四川、安徽等多个省份以及深圳市的汽车经销商联盟发布报告指出,在制定2023年的合作策略时,多个在线汽车平台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涨,这一变化显著增加了经销商的运营成本。

根据相关文件内容,长沙的多家广汽本田和北京现代汽车经销商反映,懂车帝提出的2023年合作方案中价格大幅上涨,并且合同及平台规则中存在不合理的条款。此外,汽车之家、易车等平台也出现了类似的大幅提价情况。

据估算,懂车帝2022年的会员费用为13.22万元(基于成交280台车),而2023年在成交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便考虑到35%的冲抵返还,会员费用预计将上涨至25.55万元,涨幅高达93%。

参考披露财务数据的汽车之家,在其收入结构中,线索服务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且相对稳定,成为了平台的核心业务。因此,在商业化压力的驱动下,向经销商施加更大的压力成为了懂车帝等平台的应对策略之一。

同样的背景下,受到商业化压力的影响,评测内容要保持客观性确实是一大挑战。

图片

无独有偶,冬测风波中,网络上还泄漏了一页“懂车帝冬测品牌权益展示”PPT。可以看到,懂车帝冬季测试的品牌合作权益被分为“自主品牌”和“豪华/合资品牌”两个等级,每个等级下又有不同的版本。价格区间从最高的1600万元一席到最低的600万元一席不等。

如若内容属实,不免引起外界的广泛猜想和担忧。

2023年以来,行业中许多车企已开始公开抵制第三方媒体的不当行为。由此可见,在内容制作尤其是评测内容,受到商业逻辑驱动的背景下,能否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谙熟字节打法

懂车帝的字节基因不容忽视,它比抖音的上线时间仅晚一年,在张一鸣的“APP工厂”战略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

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懂车帝注册用户已超过7500万,日活跃用户数(DAU)为400万。到了2020年底,其日活数据增长到接近500万。

有媒体从接近字节跳动的消息人士处了解到,自2021年10月起,懂车帝日活用户数跃居行业首位,超越了汽车之家和易车,收入增速高于整个行业。同时,其在App Store的下载数据也稳居行业首位。

最新由极光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中,汽车资讯平台的平均日活跃用户(DAU)对比中,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分列前三位。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行业的后起之秀,懂车帝已经稳固地占据了第一梯队。并且今年下半年,再次得到了集团的资源支持。

7月22日,懂车帝联手抖音举办了2023年汽车创作者生态大会,宣布与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应用的汽车内容运营已实现全面融合,并负责整体运营。

相较于汽车之家和易车两位前辈的单打独斗,懂车帝获得了更强大的资源支持,市场竞争力不可小觑。

一步步逆袭的过程中,第三方测评内容是懂车帝的看家本领之一,已经推出了《懂车帝评测》、《纵贯中国最来电》、《懂车试验场》等多档节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懂车试验场》节目以激烈的碰撞测试常常搅动舆论。即便有些负面看法,但作为平台方既收获了传播效果,又促进了用户规模增长。

这种策略逻辑与抖音的“功利主义”一脉相承:利用算法和资金投入推广新应用,营造争议话题迅速累积用户,产生规模效应,进而实现流量变现。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商业表现,但是过度强调结果导向和数据驱动决策,却导致了员工流失率的上升和公司文化的异化——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关于懂车帝内部竞争激烈的话题常看常新。

可以肯定的是,早已谙熟字节打法的懂车帝,前方道路上少不了争议。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