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鹏 G9 改款将至?这里有 9 个改款方向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156085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小鹏 G9 改款将至?这里有 9 个改款方向

首先恭喜小鹏,喜嫁豪门。

不管你关不关注车圈新闻,你大概都已经知道了,大众出资 7 亿美元,以 15 美元/股的价格,收购了小鹏 5% 的股份,喜提股东身份,以「钞能力」收获目前中国智驾第一梯队能力者,双方承诺最早将在 2026 年推出第一款合资车型。

情人眼里出西施,若要问大众到底看中小鹏哪一点呢?这问题还真不难回答,因为在 7 月 26 晚发出的那份公告中,大众明确提到了一款车型,小鹏 G9,这辆车在小鹏规划中,理应成为对抗另外两家造车新势力旗舰车型的主力。

g9-5.jpg!720

甚至在更早一段时间,理想 CEO 李想的一条微博也提到了,在 L7 上市前,是调研过小鹏 G9 的产品逻辑和发布策略的,知己知彼,而后才有了一炮而红的 L7,当然李想这话在小鹏看来,谦逊之余还带点凡尔赛。

不过足见在 G9 诞生之初,这对友商而言是一款蛮有竞争力的车型。

然而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因为定价过高、配置复杂等因素,小鹏 G9 别提在销量层面超越奥迪 Q5 了,甚至成为小鹏整体销量下滑的导火索,从去年 9 月至今,小鹏月销量还是没能「脉动回来」。

个中缘由,我斗胆断定为模糊的定位,这也是一直埋在小鹏脚下的地雷。

G3 是如此、P5 亦然,直到 G9,问题依存。

据悉小鹏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 G9 的改款产品,我也曾经试驾过 G9,这次便想蹭蹭热点,预测一下 G9 改款的大致方向,大家可以插个眼,到时看看我能猜对多少。

333-1.jpeg!720

首先,我们浅浅拆解一下小鹏目前的销售状况,虽在售车型有 G3i、P5、P7/P7i、G6 和 G9 六款车型,但主力明显是 P7 和 G6。

111-1.jpeg!720

这点可以从 7 月的销量数据中看出,小鹏上个月共交付 11008 台车,其中 G6 占 3937 台,P7(含 P7i)占 4908 台,这两款车型就占了月销的 8 成,说小鹏靠这三款车养着也不夸张,因此 G9 同时承担了「鹏冲高」和带量的任务,即品牌、销量两手抓,这意味着 G9 既要看上去很贵,又要买起来不贵。

因此扬长避短便是 G9 改款的主要思路。

豪华不完全,就是完全不豪华

外观是 G9 的长板,必然不会改,顶多推出新配色,多说一句,G9 的出现,或多或少帮小鹏挽尊了。

G9,尤其是星阙灰配色的 G9,借用暗色去遮挡一部分圆润的曲线,让车身更有线条感,暗色车身还让红色尾灯变得更亮眼,夜间更具辨识度,因此我觉得「气宇轩昂」一词跟这个配色的 G9 非常贴切。

g9-7.jpg!720
g9-16.jpg!720

一个合适的颜色能改变一款车型的气质,G9 有最适合它的配色,同样的,这个配色放在 G6 身上也很出彩。

g9-10.jpg!720

G9 车长接近 4.9 米,前脸与 P7 一脉相承,两边的雾灯区域集成了激光雷达模块,今年初上市的 P7i 也沿用了这一设计,隐藏式的激光雷达确实比顶置雷达更和谐,减少侵入感,不会破坏车身原本的流线设计。

g9-4.jpg!720

然而内饰方面,G9 极力想要营造出「人无我有」的豪华感,可以说是过度用力了。这部分应该是新款 G9 会着重改进的部分,但在换上扶摇平台之前,新 G9 应该也不会大改,所以我猜测它会把中控扶手位置的无线充电区域升级为双充,并加上散热模块。

g9-12.jpg!720

现款 G9 只有左边单个充电位置,而且没有散热,导致手机放上去用不着 10 分钟,就会提示过热并停止充电,这点在小鹏社区也有用户反馈过,既然 G6 已经用上「双 50W 无线充电 + 通风散热」了,那定位更高端的 G9 是否也该用上这项甜点功能了呢。

222-1.jpeg!720

另一块被人诟病比较多的,是小鹏的内饰,要新款 G9 动大刀改成 G6 那种极简风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它的定位,那只能是从材料和配色上入手了。

简单地讲就是做减法,简化不同材料间的层次变化,同时减少舱内出现的颜色数量。

g9-14.jpg!720

▲门板运用元素有点多且乱,尤其是钢琴烤漆材质,容易脏

g9-13.jpg!720

▲要是能加上一个小屏幕,供后排乘客自行调节温度、风量那就更好了

「晨晖棕」所用材料层次稍显复杂,「星夜黑」则显沉闷,两者中和一下恰如其分,或许 Alcantara 材质的合理运用,也是不错做法。

座舱配置还有丹拿音响、三块屏幕、电动腿托和主副驾按摩座椅,副驾那块娱乐屏甚至自带防窥功能,原意是为了不影响主驾,但个人觉得更恰当的处理方式使用与中控一样规格的屏幕,再赠送一张防窥膜,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使用。

g9-15.jpg!720

▲关上车门才会升起来的丹拿悬浮音响

g9-11.jpg!720

▲相信我,此时副屏是亮着的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用户领不领情就见仁见智了。

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块屏幕玻璃进行防窥处理后,显示效果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因此即便我坐在副驾位子上,我也不喜欢这块防窥娱乐屏。

另外我也不喜欢作为主卖点之一的「沉浸式全场景 5D 感观体验」功能,从它拗口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个凑数的卖点,支持 5D 效果的影片屈指可数,受限于副屏的屏幕大小,视觉冲击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属于「图个新鲜」的功能,我更愿意用这功能换一块光致变色天幕,虽说两者成本不存在可比性,单纯觉得从实用性出发,后者更有用,也更显豪华。

小鹏在车机上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在副屏上,小鹏也是做了功能分区。

副驾能够在这块屏幕上看剧、切歌、控制座椅按摩,但例如更换导航目的地等会对主驾造成影响的功能,就只能在中控屏上操作。

g92.jpg!720

中控屏本身的设计逻辑,也遵循尽量简单、UI 层级少的原则,再加上语音助手小 P 的智能度足够高,因此即使车内没几个实体按键,也不会对司机造成麻烦。

简言之,小鹏这套车机系统可圈可点,基本属于新能源头部梯队水平,至于为什么我要特指「新能源」范围,去看看固守实体按键的传统油车品牌吧,用过蔚小理的车机后,就回不去了。

新势力车企用「听懂人话」的语音助手,和遵循人因设计的菜单,完成了对传统车机的革新,以前吹过的牛,一一变成现实。

在小鹏的设想中,今年年底将有 50 个城市用上 XNGP,希望不会跳票。另一方面,蔚小理不约而同地在今年加快了智驾进化的步伐,小鹏在辅助驾驶技术上的优势可能很快会被上量的理想追赶上来,小鹏该如何应对,也很让人期待。

g92-2.jpg!720
G9GIF04.gif

电车不晕,是小鹏对豪华 SUV 的底线

G9 的豪华感,不光体现在设计和用料上,还表现在动力方面。

我所试驾的,是 650 性能版 Max:四驱双电机,前后电机动力分别为 175kW 和 230kW,作为一辆重 2.35 吨的大车,它能做到零百加速 3.9 秒的速度,实属不易。

g9-8.jpg!720

通常情况下,大马力爽的只有司机,而更能让乘客感受到 G9 豪华感的方式,是电车不晕,小鹏在这点上应该花了不少心思。

简单的讲,就是把动力输出做得接近油车。

小鹏 G9 的驾驶风格多变但不激进,多变体现在它拥有细致且丰富的调教选项:大到驾驶模式的选择,小到前后动力输出比,都可供调节,这种体验就跟赛车游戏类似,点按屏幕就能完成设置,而且立刻就能在路感上给予反馈。

不激进则指它的动力输出线性不冲动,即便调至「运动 + 弹射」模式,G9 加速的前段,也只是让车先动起来,更多动力会在随后的中后段释放,整个过程调教得十分线性,没有 Jump scare,因此它的零百加速只会让你心跳加速、面红耳赤,而不会被吓到。

g9-17.jpg!720

而在日常驾驶中,小鹏倾向于把动能回收力度调至合适的状态,我试驾过数个品牌的纯电车,小鹏的制动风格也是最接近油车的,即便调至「高动能回收」模式,它也不会出现松开电门身体立马前倾的感觉,坐在车上不前摇不后晃,也就不会晕。

朋友体验过这辆 G9 的 3.9 秒加速弹射起步后,或许是少了燃油的味道和强劲的声浪助兴,他面无表情地抛下一句激情过后进入贤者模式时般的评价:傻快。

我表示部分同意,少了引擎轰鸣的「伴奏」和车身剧烈晃动的「伴舞」,电车的零百加速确实是傻快,但想要恰当驾驭这样澎湃的动力,可不比唐老大用钢索拉住银行保险箱在高速上横冲直撞来得容易。

与此同时,这台顶配 G9 的双腔空气悬挂用得十分到位,激烈驾驶不点头侧倾,还能把城市烂路的大部分不适路感过滤干净,搭配米其林 Pilot Sport 255/45 R21 静音胎,即便是无框车门也能实现极佳的 NVH 静谧度。

g9-9.jpg!720

因此当有人说新 G9 应该像隔壁理想 L7 一样,出一个没有空悬的 Air 版本,我的想法恰好相反,G9 的双腔空悬是其优势之一,不仅不能砍,而且不应该是性能版独享的配置,至少应该出现在 702 续航版本中,或者加入选装配置。

吃一堑,长一智

小鹏最近在自家电商里上架了一件印有「臭搞技术的」字样的 T 恤,既是自我调侃,也是小鹏希望外界认可的一个品牌定位。

不可否认的是,小鹏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不论智驾还是三电,都能在新势力中排进第一梯队。众所周知,G9 发布之前,小鹏是把 800V 作为主打卖点推出来的,但在发布后,这项技术配套的 4C 电池却变成选装,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这就像是把 120W 的充电器接上 iPhone,但永远达不到 120W 应有的充电速度。

我想起了范大将军名场面,「没这能力知道吧」。

iPhone 是没这能力,但 G9 有这能力,不仅有,还很强。

G9 上市时就因为配置复杂吃过亏,我认为小鹏不会在这点上再摔一次,而且小鹏 S4 自营超快充站也已上量,「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理应成为标配,因而我猜新 G9 会把 4C 电池设为全系标配。

这有助于快速补能的普及,也能加深用户对小鹏高技术力的印象。

身边朋友都说我是「鹏吹」,其实我反复思考过这一问题,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不是鹏吹,我也花心,我也认可问界 M5 的车机、蔚来 ET5 旅行版的操控、阿维塔 12 的外观。

只是在技术宅的我眼中,小鹏努力的方向确实很戳我。其他人的综合评分,在我心中还没能排到像小鹏那样高的位置,我倒希望国产品牌继续雄起继续卷,这对消费者而言,百利无一害。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