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商业化,B站组织架构调整再升维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703-db9118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了商业化,B站组织架构调整再升维

• 2023-07-03 09:30:09  来源:奇偶派 E1055G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4NDYwNg==&mid=2247521736&idx=1&sn=2531b69d47821d98cb22449b74cbcb1a&chksm=ce45ce19f932470f4527a9b12e13d7286addcaef8de65259cdc0b472ffe75450bfb5138fa3f1&mpshare=1&scene=23&srcid=0630UMnXggSRfmqDfDEHs2JV&sharer_sharetime=1688347446412&sharer_shareid=4b61a6b95fdbdbc37feea87505a62b12#rd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范文、光尘 来源|奇偶派(ID:jioupai)

为了商业化,B站又一次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了。

6月29日,B站人力资源部发布内部邮件,通知了关于B站交易生态相关的组织变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商业化交易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基建,B站将成立交易生态中心,由公司COO李旎兼任负责人。交易生态中心将合并电商平台部,同时,原电商事业部的产品和运营团队,以及主站商业中心/带货项目组的部分团队,也将并入交易生态中心。

此次调整后,B站内部将整合多个团队,成立新的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商业技术部将升级为商业技术中心。

事实上,近几年,B站一直在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内容生态与社区属性的商业化道路。

在刚过去的B站14周年,宣布调整播放机制之后,此番又大换帅,B站这个曾经被称作“商业洼地”的视频平台,是否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正途?

克制且缓慢商业化

B站作为内容社区,既有YouTube的UGC属性,也有Netflix的PGC属性,这是B站有别于国内社区和视频平台的一面。这种混合的社区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B站一度陷入商业化僵局的原因之一。

不同层面的内容,对应不同方式的商业化解决方案,构成B站平台的整体商业化框架。UP主决定平台的内容价值,品牌广告方决定平台的商业价值,难以整合统一的商业化逻辑。UP主、平台、品牌方之间关系复杂,利益水乳交融,使得B站长久以来并未形成清晰的商业化链路。

早期B站的核心内容一直以各领域UP主自制内容为主,社区具有强吸引力,能够带来极强用户粘性和流量,但与此同时,这种依靠优质内容培养用户的模式也养成了用户的体验惯性,造成用户对强干预的商业行为感到不适。试想一下,以前看的视频满满“干货”,一旦通过贴片广告“夹带私货”自热会或多或少造成用户体验下降。

随着互联网寒冬的到来,增值服务和游戏业务受阻,B站开始大力试水电商业务。

早在2017年5月,B站加入电商技术部,商品、库存、营销、供应链、用户服务等系统实现从0到1搭建。上线的自有电商平台会员购,主要售卖手办、漫画、动漫周边等二次元属性商品,此后几年会员购一直在拓宽品类和优化架构。

B站选择以销售二次元产品作为电商突破口,既很好利用了其社区优势,结合平台爆款IP定制周边产品,同时又能反哺IP内容的宣发和热度。可以说,B站自营电商是“由内容衍生商品”,而其他平台电商则是“由商品衍生内容”。

因为早期社区生态内的商业行为,长期处于粗放式野蛮生长的状态,强ogv内容以及广告形态侵占内容空间,对UP主商单未给出相应的管理和工具支持,让粉丝对商业化行为感到突兀。

B站每次想要商业化,就要找到不以破坏社区氛围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变现模式,可以说B站商业化成于社区,同时也受到社区的制约。

很明显,B站的商业化遇到了瓶颈。一方面UP主变现缺乏统一管理标准,加上大量外来创作者在B站进行内容复刻,极大冲击了B站本土的创作环境和氛围,内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一旦涉足诸如电商这样的领域,却又难掩基础薄弱,链路断层,只能依靠外界力量形成“大杂烩”的窘境。

此时,可以依赖的商业模式也只有自己去探索,然而前期谨慎导致的落后,不仅使得当下需要追赶,还让B站在商业化越发克制和谨慎。

如此,曾经的“恪尽职守”反倒成了横亘在B站和商业化之间的一道鸿沟。

2

内容流变中的商业化平衡攻坚

一直以来,商业化与盈利都是摆在内容平台面前的难题。

长视频平台验证了会员模式的可行性,前提是不断生产出足够优质的内容;短视频平台在广告基础上开辟出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支线,条件是用户有在平台交易的需求和意愿。

B站位于长、短视频之间,PUGV与OGV两条腿走路,前者的播放时长无法变现,后者巨大的成本又难以达到长视频平台的规模。

虽然B站承诺不添加贴片广告,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其他商业化路径探索,事实上B站一直在尝试新的广告形态,比如视频播放器内的原生广告、弹幕广告,被B站内部叫做“游戏合伙人”的游戏CPS组合投放方式等等。

图源:图虫创意

从过去的一年来看,在搭建商业基础设施上,B站也做过不少动作。2022年10月B站直播分区上线了购物标签,标志着直播购物功能的基础搭建完成。

UP主合作平台“花火”升级六大功能,上线包括直播带货、UP主蓝链带货、效果投放和转化组件等在内的多种转化能力,为品牌提供从曝光到转化的完整链路。

但从整体营销生态来看,相比腾讯广告、巨量引擎来说,无论是流量算法精度还是平台基础设施都有较大差距。

早期B站筛选直播带货UP主,主要是在小范围内试水,其筛选核心指标是:在B站有开播经验,且数据跑得不错,本身就是销量不错的淘宝店商家。

背后逻辑在于,做直播带货除了要懂内容、懂直播,还需要有选品、售后服务等电商相关的后端能力,而B站UP主大多数是擅长内容创作,不太了解电商,所以前期需要选择一些有过电商经验的UP主,降低直播电商的业务开展难度,快速跑通模式。

随着直播购物能力的不断完善,B站也逐渐放宽了对直播带货主播的限制。先是逐步放开直播带货对千粉以上UP主权限,而后开通个人橱窗,主播可以直播带货、知识付费,加入售卖小黄车,实现产销闭环。

B站直播带货暂时达到双线并行的状态;一方面,搭建直播带货基建功能;另一方面,引入外部电商平台及服务商,满足站内用户的购物需求。

但产品端来看,B站尚未将直播带货划入流量一级入口,甚至在直播频道之下,购物频道都被折叠于极不起眼的栏目末端,且两个子类目「全部」和「购物」内容未见明显区别。

1

图源:B站截图

从搭建电商业务到上线小黄车、推UP主个人店铺等活动,B站商业化均未掀起太大的水花,外界感知度并不高。

内容社区的商业价值,正在被激发

从今年开始起,B站在商业化上或许有所改善,不论是打通了淘宝,多个UP主启动直播带货,618大规模带货,强化充电、工房、课程等功能,丰富UP主广告收入,都在表明B站在商业化探索上的决心。

很长一段时间内,@Mr迷瞪都是B站直播带货的代言人。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B站用户消费力不足的刻板印象,但仅仅依靠迷瞪不足以撑起B站电商的声量,B站还需要更多拿得出手的带货UP主。

20230703-49c49d485d35a39d_600x5000.png

图源:B站截图

过去B站前五大广告主行业为游戏、数码家电、电商、美妆护肤和汽车,B站在广告方面比较受品牌方认可的是品宣能力,但不少主动尝试效果广告的品牌方也尝到了甜头,发掘出B站强大的运营推广能力。

前段时间,徕芬老板叶洪新在复盘创业视频中提到,徕芬吹风机在B站举办了第一场发布会,其中一个技术视频被很多用户喜欢,于是他只针对这个视频投放了超1000万元的推广费用,换来1个亿的GMV。

智能家电品牌追觅,旗下扫地机器人价格普遍高于3000元,属于低需求的高单价商品。市场VP郭人杰在2022年AD TALK做圆桌分享时表示:B站一个视频,当时在3天之内帮助他们整个产品卖到售謦。单条视频带货,大概有七八千台,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品牌方们陆续开启了B站带货的试水,以品牌账号的直播的方式,给品牌开辟新的流量入口。单价8000多元的联想拯救者R9000P,在B站视频+直播带货双管齐下,2023年至今带货超过2600万元。小米、三星、联想拯救者等品牌店播GMV纷纷突破千万,其中3月份的一场小米店播,拿下了全网最高GMV记录。

UP主利用自身影响力,也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带货方法论。拥有170万粉丝的UP主“王师傅和小毛毛”,作为B站2022年百大UP主从今年4月份开始探索视频带货模式,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带货GMV接近一千万。更收获了可口可乐官方的邀请,借助实地走访可口可乐工厂的视频,引导可口可乐销售GMV超三百万元。

1

图源:B站截图

到今年618,全站力挺的宝剑嫂直播间,涉及的62个单品,有意贴合了B站用户喜好与自身专业领域,美妆产品包括毛戈平鱼子酱气垫、兰蔻菁纯面霜等“贵妇产品”,也有平价的珂拉琪唇泥、柏瑞美定妆喷雾;与B站特色相关的产品则有B站大会员、霍格沃茨乐高积木等。当晚,三亚5天4晚旅游、觅光美容仪、乐高积木均创造了百万销售额。

这场高达2800万GMV的直播带货,不仅反映出B站高粘性、高消费力的粉丝群体,更凸显出具有鲜明人格特色的UP主,而高单价商品在B站的销量持续保持高水位,也从侧面印证了B站带货在更多品类中的转化能力,这些品牌目前把B站作为最大的投放阵地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在经历了曾经一系列对商业化起点进行不断摸索的尝试之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符合如今行业逻辑的直播带货,B站的商业价值得到初步的展示,其商业化潜力具备一定想象空间,商业化之路逐渐开始走向正轨。

4

现今节点

用户、UP主、品牌方是一体的

此次组织变革向外界传递的是,B站从来不缺乏的商业化决心。

据悉,在整合团队之后所成立的,新的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将合并电商平台部,同时,原电商事业部的产品和运营团队,以及主站商业中心/带货项目组的部分团队,也将并入交易生态中心。

这意味着B站将通过新部门设立、人事调整,打通内部一切商业资源,将以往用户不同、周期不同、甚至逻辑都不尽相同的业务进行分拆打包,一律统一规划,形成合力。

同时,将商业技术部升级为商业技术中心,一字之变,从部门成为独立中心,暗示着B站对于成功寻觅到商业化道路的重视,未来,势必会着力于提升交易和商业化的技术执行效率,这也给了市场有足够理由相信,B站并没有满足于当前取得的初步成绩,而是寄望于从深层次挖掘商业化的潜力,释放更多价值。

除此之外,关于交易生态的调整,也折射出了B站内部在经历初期的一系列摸索后,对于商业化逻辑的重新理解。

作为拥有独特社区定位、有天然的“人场合一”优势的视频平台,B站在一众视频平台中,明显处于特殊定位。在相当规模下,诚然,一方面,这种特殊定位会给商业化进程带来诸多不便,但另一方面,其所蕴含着的同业差异化优势也是B站发挥其商业价值的基础,未来成功商业化的可行性空间也正是源于这里。

想充分挖掘商业化空间,关键还是对“人”的理解。

在B站的生态中,参与方主要是三方:平台、UP主、用户。长久以来,用户与UP主之间的友好关系为培养B站浓厚社区氛围提供了足够肥沃的土壤,这意味着在追寻商业化的进程中,如何维持住社区内的良好氛围,让这种用户与UP间的“亲密感”不会变质,是B站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点。基于此,B站对于用户画像的要求显然需要比一般平台更加全面、更加精准。

事实上,商业化意识觉醒的前后,B站的用户结构从来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作为独特且稀缺的PUGC视频社区,有别于短视频,其创作门槛高,视频内容也相对更加充实,给用户提出的“食用”门槛自然也更高。而Z世代用户显然无论从内在逻辑还是从外在条件上,都是最符合这一要求的群体。

2016年时,B站25岁以上用户占比为10%,56%的用户来自一线城市;而到了2019年,18-35岁的用户占比达78%,尽管当年一季度B站54.3%的新增用户都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但主要用户群仍然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到了2022年年底,B站近82%的用户都是Z世代用户,大多数是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由于崛起之时就迅速闯入了年轻人的社群,这群年轻用户的成长历程,也正是B站的扩张期,可以说,B站伴随了其大部分用户的成长。这其中固然有B站刻意保持“年轻”形象,进而达到“培育”用户粘性,进而扩大消费群体的目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群体如今已经拥有极强消费意愿、灵活的消费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换句话说,B站如今庞大的消费群体基础,既有刻意为之,也有顺势而为。如今这部分群体还有相当一部分正处于校园阶段或初入社会,消费能力有所欠缺,随着这部分群体未来步入社会,消费能力逐步得到释放,未来,如何针对自己的大用户设计运营方案,留给B站的可操作空间相当广阔。

B站想实现商业化,除去对用户的培育,还要规划如何增强对品牌方的吸引力。

6月26日,在B站14周岁“生日宴”上,CEO陈睿宣布,将以播放分钟数代替播放次数,来作为B站视频的主要外显数据。

除去对“内容”基本盘的巩固,这次变革对商业化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

基于B站的用户画像,一批存在专业或技术门槛、或需要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产品体验、有信任和决策成本的商品和品牌,在用户选择的角度上显然更应青睐于高学历化普遍的年轻一代。这些用户,沐浴过高等教育,有着更多耐心和知识储备去了解这些蕴含更高技术能力要求的产品。

未来,B站如果锚定这些品牌,从打造护城河的角度,尝试培养起以高技术门槛、真实产品体验的产品为中心的产品池,随着科技发展,用户受教育程度加深,这种品牌矩阵有希望成为B站的基本盘,从而成功兑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维持住自己的社区内的活跃度,使得“过度商业化”成为伪命题,也是一大考验。

不过,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B站似乎并没有因为降本而影响社区内的活跃度增长。

在2023Q1财报中,其一季度总营收50.7亿元,日活跃用户数达9370万,同比增长18%,月活数3.15亿。总运营费用同比减少11%,三大费用中,B站减亏幅度最大的是市场和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30%。带宽成本也持续下降,同比下降16%。

可以看出,B站在内部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同时,社区的活跃度并没有随之降低。这样的数据变化,打消了外部观察者一定的顾虑。

诚然,如今的B站还在路上,未来尚未可知,但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小电视”似乎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商业化道路。

写在最后

经历了疫情停摆,互联网广告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他品牌也需要投放、转化、留存一体化服务,B站这类社区有消费氛围,用户有消费欲望和能力,甚至将广告内容变成生态内容中的一部分,这是社区的优势,未来这个壁垒势必会越来越强,成为支撑B站商业化的新支柱。

刚过去的618,宝剑嫂等一大批UP主直播带货的成绩单,也让我们看到B站带货模式开始探索出新的电商增长红利。

在大开环电商模式上,B站开始建立用户在B站社区的消费心智,健全在B站交易的中台能力。

在流量红利见顶和整体电商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不少品牌和商家期待在内容电商平台找到的新的生意机会。

数据上,在去年年底发布的2022年年度产品榜上,在家居家电榜单中,徕芬、石头、追觅等智能家居新锐品牌均有上榜,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半日闲床垫、萌芽家电动牙刷、观夏香薰、有色电动剃须刀等产品也都赫然在列,几款产品均获得较高的认同度;而在数码3C榜单中,除去小米、华为已经连续3年上榜以外,OPPO、vivo以及vivo旗下子品牌iQOO三款国产手机均是首次上榜。

显然,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更愿意把产品放在首位,专注于产品本身从而去影响消费决策,这样的消费习惯也加速了新锐品牌的入局,这些品牌也已经获得了他们的第一份回报。在存在的商业空间中,如何在未来成功变现,仍是B站需要探索的。

光明的外部环境得到构建,B站自身也正在通过“商业价值”努力证明着自己的商业化尝试,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站如今的尝试是否真的能一举踏上商业化的康庄大道?还是一如以往,只是通向真正起点的尝试?这一切,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奇偶派(ID:jioupai),作者:范文、光尘 

本文来源奇偶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