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000亿基金群背后,杭州如何打造产投融新模式?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30616-37572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000亿基金群背后,杭州如何打造产投融新模式?

人才,杭州产投融生态的核心。

杭州再次来到聚光灯下。

去年5月,杭州锚定硬科技投资,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去年12月,杭州提出“做强做优市属国有企业产业投资功能,打造’3+N’基金集群,出台适应创投规律特点的政策性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6月14日,杭州市国资委发布《<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要建立以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为主,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组建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由杭州资本管理的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金投管理的并购基金构成。据悉,杭州银行将为此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这次杭州要回答的问题是,不断完善的产投融生态是如何让创新之树常青的?

人才,杭州产投融生态的核心

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是这么讲述2008年的资金困境的:

“公司准备启动三期临床研究,急需资金5000万元,光买对照药就需要2600万元,而我们已经欠了银行3000万。(为了项目启动)团队成员有的抵押房产,有的出售个人股票,但这只能维持企业基本运转。金融危机又让原来有投资意向的基金改变了决定,我们面临资金链断裂、项目前功尽弃的风险。”

丁列明的自述讲出了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科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小,能够做抵押贷款的资产更少。”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总结道。

不过贝达药业是幸运的。就在2009年最要命的关头,杭州资本全资子公司杭州市科创集团(当时为杭高投)旗下高科技担保公司联合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为其提供了2000万元的贷款。第二年,杭州市科创集团合作的GP同创伟业又领投了贝达药业A轮融资。“债权+股权”的两轮注资,这才帮助贝达药业度过了艰难时刻。

后面的发展就相对顺利:2011年后贝达药业先后获得红杉中国、光大控股、中航信托等机构多轮投资,2016年公司成功上市。

2020年,贝达药业与杭州市科创集团旗下的市引导基金成立了总规模4亿元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一期。2021至2022年,杭州创新基金投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三期及四期基金。2022年,杭州金投与贝达药业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并且参与了贝达三期基金投资。2023年,贝达药业更成为杭州资本自主管理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金的出资人之一。

从濒临倒闭的创业公司到创新药行业龙头,再到反哺杭州创投市场,促进医药产业发展。贝达药业的故事是杭州产投融生态的真实写照。

丁列明是于2002年从美国回到国内,在靶向抗癌药赛道进行创业。他用了14年时间在杭州落地生根。

而陈家明是另一位回到杭州的学者。陈家明历任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与杜克大学免疫系终身教授兼系副主任,现任良渚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特聘教授。

在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陈家明分享了自己放弃终身教职来到杭州的理由,“在美国如果像我们这样的科学家要创业,你要去找人。可是回到杭州,是人家来找你,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政府/学校都很鼓励临床医生/老师做一些转化。像我们有想法的时候,(创业)就会比较方便。”

除了丁列明、陈家明外,过去20年,有大量在海外求学工作的“海龟”,回到杭州创业或科研。杭州创投圈将这些群体称为“海归系”。他们与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齐名,共同构成了杭州的主流创业群体。

如果要给杭州的产投融生态寻找一个“支点”,那么这些创业者正是其中的核心。

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就向投中网强调,过去20年杭州不断打造和完善产投融生态,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承接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需要。在他看来杭州要坚持的是人才必须留在这里。“只要创业者留在杭州,相关产业一定会弄起来。”

此言不虚。贝达药业就是一个例子——创业者回到杭州,推动了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而且如今投早投小投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那么如何培育和投资“早”“小”“硬”的科创企业?最核心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方广资本联合创始人洪天峰就直言,“人才、技术、产品、市场要形成正反馈,其核心就在于人才”。

显然,杭州对全球人才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据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排名:2023》中统计,杭州2018-2022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2%、1.4%、1.6%、1.6%、1.3%,始终为正;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

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对这种吸引力有着切身体会:“杭州政府基本上是帮忙不添乱,很多事它可以帮助你很快解决问题。”而且与命令式的指令不同,“这边是市场化的。”

这种市场化的氛围更促进了创业。一位杭州本地的投资人感受颇深,她告诉投中网,“从总数上看,杭州的创业者或许没有北上深多,但是如果与杭州总人口按比值计算,杭州的创业者占比却是非常高的。”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聚集在杭州,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正是杭州相比于其他城市的最大优势。那么杭州又是如何构建产投融生态,如孙刚锋所说,承接这些人才的创新创业的?

从“幼苗到巨木”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当政府引导基金都卷在招商上时,杭州更倾向于培养本地企业。

孙刚锋打了一个比方,“杭州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培育本土创新的树苗。”随即他举出佐证,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些行业龙头,哪一个不是生于斯、长于斯?“我们浙江人的根子就在这里。”孙刚锋所谓的“根子”正是活跃的创业氛围和民营经济。

作为杭州资本的掌门人,孙刚锋认为国有资本的作用,体现在鼓励民间资本的投资上。所谓“引导”,正是激活人才的企业家精神。“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赋能者、支持者,而不是民营资本的取代者和挤出者。”

杭州国有资本在整个产投融生态中,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帮助杭州本土创业者从一棵小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就以杭州资本和杭州金投为例。

杭州资本于2018年成立,不过其子公司杭州市科创集团(前身杭高投)早在2008年就开始活跃在杭州的创投市场。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贝达药业,安恒信息、禾迈股份等公司都是杭州市科创集团一路扶持上市。

比如,成立于2007年的安恒信息,是杭州本土的网络信息安全公司。曾先后为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抗战七十周年、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等众多重大活动提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杭州市科创集团下属高科技担保公司从2008年起即对其提供担保融资支持。杭州科创基金(市创投引导基金)合作GP华瓯创投是安恒信息的天使投资人,于2009年领投750万元。此后安恒信息获得了天堂硅谷、浙报传媒、阿里巴巴、东方富海的投资。可以说,杭州市科创集团是一直陪伴安恒信息从创立到上市的。

而杭州金投则是成立于2012年的市属金融投资集团,旗下管理的市场化母基金,主要与国内外知名的头部投资机构、行业(地区)特色投资机构、产业资本、上市公司、券商银行等进行合作。投资模式主要为“基金+直投+金融服务”,投资区域上“立足于杭州、浙江为主,辐射长三角等区域”

以直投的奥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杭州金投投资6500万,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近7000万元。而且杭州金投提供了更为积极和全面的投后服务。包括其中对接多家银行资金,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积极协调市区各级资源,给予企业土地、政策支持;在财务规范、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助推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等等。

此外,杭州金投还通过股权直投方式投资了高田生物、谱聚医疗、启元生物、健新原力等生物医药企业,卡涞复材、芯科半导体、地卫二等高端制造企业。其中大部分均为杭州本地从0到1的创业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金投与杭州资本在重大产业项目开展合作协同。比如2021年,为支持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杭州金投、杭州资本组建专项基金,协同出资15.04亿元参与零跑汽车PRE-IPO轮投资,带动社会资本45.81亿元。而零跑汽车正是从杭州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造车新势力。其创始人朱江明原为杭州明星公司大华股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亦是浙大系创业者的代表人物。

当然,除了股权融资外,债权融资也是产投融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内最早探索科创金融的商业银行,杭州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上更是走在行业前列。自2009年开始,杭州银行专门设立科技支行(后升级为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从体制机制入手,专注探索服务科创企业。

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就向投中网坦言,为早期项目提供债权服务是行业内的一大难点。正如前文介绍的贝达药业,受限于可抵押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传统的商业银行很难为其提供稳定的贷款服务。

为此,杭州银行把服务科创企业分为了三个阶段:对于初创期企业,“科创企业的创业者往往信誉是比较好的,创始人的身份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主要依据”,这被称为“以人定贷”。最高可以申请最高金额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而对于成长期企业而言,往往“有产品但是还没有广泛投入市场,这个时候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杭州银行则与投资机构合作,按照他们的融资规模和融资历史,以“投贷联动”的形式,为其提供信用贷款。

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则通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以信用定贷,并且为企业提供包括出海、并购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宋剑斌介绍。

除了贝达药业,杭州银行在万高科技在芯片量产前期,为公司提供了300万元信用贷款,是第一家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其创始人谭年熊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专家,并多次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研课题以及国家电网的攻关项目。万高科技正是初创企业以人定贷的案例之一。

杭州资本、杭州金投、杭州银行三家机构构成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债权融资、产业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和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基本涵盖了科创企业从种子到树苗,再到大树的生长过程中的资本所需。

3000亿基金群诞生,探索产投融“杭州模式”

今年5月底,三大千亿基金在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正式亮相,这是在原来产投融生态上的又一次升级。

“杭州的创投氛围不弱于深圳,但是杭州本地投资机构的规模和影响力还需要加强。”一位杭州投资人向笔者说道。对于杭州国有母基金而言,从向更体系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正是当务之急。

杭州市打造的3支千亿基金——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杭州并购基金,将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这正是顺应创投市场需求,解决杭州母基金规模较小、产业支撑性和体系化不足的重要举措。

具体而言,1000亿杭州科创基金由杭州资本旗下杭州市科创集团运营,整合创投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跨境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发基金,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

1000亿杭州创新基金由杭州资本旗下杭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主要聚焦大项目、大基金,围绕五大产业链,加大与头部机构、产业龙头的合作,与杭州各区(县)联动,以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和直接投资等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杭州市战略新兴产业集聚。

“两只母基金板块清晰,前者是政策型的,在投资策略上,我们是围绕自己的能力圈,立足杭州,坚守科创金融。而后者任务是‘招大引强 ’,所以GP选择标准依据《杭州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要求,与国际知名或国内排名前20的头部投资机构及省内头部投资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同时,在内部管理办法中对GP的募资能力、投资经验、投资回报、自有资金出资比例及返投都做了严格要求。”孙刚锋进一步向投中网解释。

截至2023年4月底,杭州科创基金已经累计批准合作子基金超200支,基金规模超550亿元,参股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2000家,项目投资额超250亿元,参股子基金已投项目中,90%以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70%以上是五大产业链生态企业。

杭州创新基金则全面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辐射全国300余家五大产业链企业,成功投资中欣晶圆、中控信息、迪谱诊断等杭州市8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1000亿杭州并购基金则由杭州金投组建。它由杭州金投原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信息经济投资基金和稳健发展基金整合而来。基金投资方向为金融、金融科技、产业并购重组、重大项目协同投资,服务杭州以五大产业生态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采取“1+N”的管理矩阵,“1”为引领母基金,“N”为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

“与其他两个基金相比,并购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具综合性和金融服务的特点。会重点关注扩张成熟阶段企业的合作,也会适度参与成长期等早期阶段企业的投资,通过子基金投资、股权直投、结构化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的组合,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多种需求。”杭州金投总经理陈琴箫向投中网介绍道。

那么具体而言,杭州金投会以何种形式推动杭州并购市场的发展?“我们会与头部财务投资机构、本地特色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券商银行、上市公司等合作,一方面去投资一些合适的标的,输送给杭州本土企业;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培育杭州优势企业,帮助杭州企业围绕自己的产业链以并购的形式有序延伸出去。”陈琴箫进一步解释。

据杭州金投披露,目前杭州并购基金通过整合存量基金,实现规模约600亿元,投资项目近1000个。基金与IDG资本、顺为资本、矽力杰等头部投资机构或产业资本均达成了合作,投资上市企业134家,推进了蚂蚁消金、零跑汽车、西湖云谷等重大项目的投资。

“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和并购基金的设立,意味着杭州的产投融生态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了。”不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本土市场化的投资机构都是利好信息。从母基金的规模上看,杭州拥有和其他一线城市竞争的资本,而品牌效应也会随着产业投资的深入而逐渐显现。

不仅如此,杭州资本、杭州金投、杭州银行还共同发布了《杭州产投融生态打造行动宣言》,杭州市科创集团出台《杭州市科创集团实施科创金融“十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十百千万”即“打造科创金融生态十项举措、开展百舸计划、组建千亿规模科创基金群、服务万家科创企业”。

今年2月,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现代金融创新高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探索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杭州模式”。

3000亿基金群的设立,能否让杭州闯出一条创新常青的新路?不如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