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近况:新的显卡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jixun.uk/posts/2023/real-life-update-new-video-car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脑子一热,整了个新的显卡,从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跳到了 AMD Radeon™ RX 6700 XT。

起因 #

自从五月初得知 NVIDIA 开源新驱动代码后就一直很激动 —— 因为之前尝试在 Arch Linux 下启用 Wayland 来进行开发,但是每一次都被莫名其妙的问题搞到没法继续(例如 VSCode 等基于 Chromium 的应用会时不时闪烁几秒前的内容,或底层的窗口)。可惜最后检查新开源驱动的支持情况后,发现只支持 RTX 2000 系列或更新的显卡,唉…。

Linux 几乎是现代开发环境必备的环境。Windows 下的选择不多 —— 深度集成的 WSL,或单独开一个虚拟机。在 Windows 平台下进行开发时,VSCode + WSL 是我的首选开发环境,因为不需要太复杂的配置以及自带端口转发。

做决定 #

首先就是列出自己对新显卡的需求:

  1. 我不需要光线追踪(Ray Tracing)功能;
  2. 我玩的游戏虽然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换了 4K 屏,所以能流畅一些是一些;
  3. 预算大概在 £350±50 1
  4. 我真的需要新的显卡吗?现在的这个显卡也不是不能用。

最后考虑了下面几个显卡(价格为购买时的价格,£1 ≈ ¥8.7):

  • NVIDIA 绿队
    • GeForce RTX 3060 (12GB) - £300+
    • GeForce RTX 3060 ti (8GB) - £360+
  • AMD 红队
    • AMD Radeon™ RX 6650 XT (8GB) - £270+
    • AMD Radeon™ RX 6700 XT (12GB) - £350+
  • Intel 蓝队
    • Intel® Arc™ A770 (16GB) - £400 2

这几张显卡性能感觉都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于是就是各种网站查询显卡资料来对比。

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网络上的公开评测基本上都是「最高画质跑某个游戏能有多少帧」,但我实际上最在意的却是「如果你使用『显卡A』来游玩『游戏B』,你需要将画质选项调整到『高』就可以在『120w』左右的功耗得到流畅的 60fps 游戏体验」来作为参考… 当然,游戏内能调整的选项很多,这种比较个性化的性能参考不一定能做大做全,或许就是这个原因罢了。

我个人最后参考网络上的讨论,所总结出来的想法就是:

  • 如果要 RTX 3060,不如花钱升级到 TI 系列得到更高的性能提升 —— 代价就是显存变少;
  • 如果预算实在不够,那就考虑 RX 6650 XT。但是,也许不出两年时间,又需要更新换代了。也许,拿到手后,跑游戏又会一卡一顿。
  • 英特尔的显卡太新了,不太敢冒险,也许过几年后会更好一些。

最终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 Linux 下的支援:

我不一定要完全将日常活动搬到 Linux 下(如使用显卡来玩游戏),但你不能在我想在 Linux 下码代码的时候搞到我不舒服。

  —— Jixun

最后就决定了「AMD Radeon™ RX 6700 XT Phantom Gaming D 12GB OC」这张显卡。可惜因为机箱在屋子的左侧 + 机箱无测透,并不能利用自带的 RGB 特性3

有点可惜的是因为显卡功耗增加(显卡建议 700W 电源),因此也自然升级到技嘉的「GP-AP750GM」电源。

到手体验 #

[显卡图片等下次打开机箱的时候再补]

虽然经常听说 AMD 的驱动/软件做得烂,但我是真没想到会这么… 奇怪

手动到官网下载驱动,下载的是在线安装程序,一进去就是默认勾选「PRO」的驱动,同时还能选择两个不同版本的「Adrenalin」驱动。网络上简单搜寻下,号称「PRO」版本更稳定4

一路继续,选择完整功能,开游戏测试!

因为我有多个显示器,因此习惯让游戏在「全屏分辨率的无边框模式」下运行 - 于是就遇到了很奇怪的问题,游戏所在的屏幕会时不时黑屏几秒。为了测试是游戏黑屏还是显示器问题,我开启了 OBS Studio 进行屏幕捕捉,发现软件能正常捕捉到 AMD 驱动附带的 Overlay。每次开启关闭 Overlay 或进入游戏的右上角提示出现的时候,显示屏就会黑屏… 另外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这个 Overlay 渲染的时候,能听到显卡刺耳的风扇满转速声音。

只能怀疑是这个“高科技” Overlay 在开启关闭的时候自动应用了某些显示器设定,于是决定重装驱动看看。既然都重装了,那就顺便换成更激进一些的「Adrenalin」驱动吧,然后在安装的时候勾选「最小安装(Minimal Installation)」,去掉这些臃肿的可选软件。最后重新进入游戏,解决时不时的黑屏问题了。

Linux 下的体验倒是好一些。唯一的问题则是因为之前体验 Arch Linux 时安装了 NVIDIA 的私有驱动,更换为 AMD 的显卡后再启动会卡在一个对键盘无响应的终端输出界面5。于是直接进入 Fedora 的 LiveCD 环境备份部分文件,开始重装。安装过程非常顺利,不需要自己选驱动或进行额外的操作,KDE 也能在 Wayland 下正常运行6;也不打算在 Linux 下打游戏,毕竟可以很方便的切换到 Windows 系统下也不需要解决兼容性问题。

Fedora 系统下的系统信息报告

事后 #

意料之中的新 NVIDIA RTX 4060 TI 显卡的公开,不过个人感觉在挤牙膏。8GB 的显存,说实话当初考虑的时候也有担心 8GB + 未来升级双 4K 屏幕会不会应付不过来的问题。

也有听说 AMD 阵营的新 RX 7600 能以更低的功耗表现做到相对近似的性能,价格也更低,也许当初应该多等一段时间选择这张新显卡?毕竟就同俗话所说的那样,「买新不买旧」;或许我应该等待打折?买的时候的确是有点急。

不过买都买了,也达到了我更换显卡的目标,就不折腾了。下次升级显卡估计是 3~5 年后了。

Windows 下的 AMD 控制面板有一个新功能让我很兴奋,即「虚拟超分辨率(Virtual Super Resolution (VSR))」。这个功能虽然本意是用来给游戏通过 4k 原生渲染然后抗锯齿缩放输出画面来达到优化的效果,但却解决了我两个屏幕(4K + 1080p)混用 DPI 设置导致的缩放问题。事后在网络上调查也发现了 NVIDIA 从 GTX 900 系列开始拥有的同类「动态超分辨率(Dynamic Super Resolution (DSR))」功能。可惜当初并没有在 NVIDIA 的控制面板发现这个东西,也许它的那套 UI 并没有让我想去细研的动力吧。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当初发现了这个功能,也许会让本来就有点勉强的 GTX 1060 更加辛苦吧。

不过「人总是贪婪的」。我经常在游玩的时候思考,「为什么游戏开发者就不能考虑考虑低阶显卡使用者更好地优化游戏呢」或「应用程序为什么要用 Electron 框架做那么大呢,就不能考虑偏远地区网速慢的用户吗」。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利用个人开发的经验得到的结论则是「这是一个取决于开发者如何平衡『产出』与『优化』」;究竟是更多的投入优化,还是更快的推出新功能满足用户呢?或许,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考虑优化而是专注与功能的推出,但是当性能成为目标用户瓶颈的时候,也许需要暂时停下来,专注在优化上。

不过话说回来,Electron 的应用是真的大 —— 如果能像 Tauri 一样利用系统自带的 Chromium 运行时就好了7。写基于 React 框架的应用也是如此,产出的生产环境代码的大小只占所有代码的一小部分。

2023.05.24 更新 #

果然买得太急了,RX 7600 才刚出来就把建议零售价自刀到 $270,然后又因为出新显卡出来后带动了旧显卡降价。不过看 LTT 评测视频里标注的上代显卡价格8,看起来折扣力度没有想象中的大(标价应该是税前的美元价格)。

ltt-rdna2-pricing.webp

LTT 在 RX 7600 评测视频出现的上代显卡降价对比

不过可惜的是我入手的这张 RX 6700 XT 今天的价格相比购买时低了整整 £20,有点小亏,但是问题不大。


  1. 当前顶配 RTX 4090 £1.6k,买顶配刷贴吧纯属冤大头;回望当年的顶配 GTX 1080 首发价格却是 ~£600;顶配价格平均每年上涨 ⇈15.04%(使用公式 (1600/600)^(1/(2023-2016)) 计算)。 ↩︎

  2. 16GB 显存很香,可惜听说低版本 DirectX 是通过模拟进行的。期待未来的优化。 ↩︎

  3. 总所周知,RGB 能提升电脑性能(并不能) ↩︎

  4. 版本落后换稳定性? ↩︎

  5. 尝试了几个切换 TTY 的快捷键,以及 ESC 键,均无响应。光标在闪烁。没有倒计时或超时提示。屏幕没有警告或错误信息,也没有报告当前任务进度或进度条。等待数分钟后放弃。 ↩︎

  6. 过段时间会分享一些 KDE + Wayland 使用下的小贴士。 ↩︎

  7. Windows 下利用 Edge 的 WebView 运行时,详细信息请参考文档。 ↩︎

  8. 截图来自来自 LTT 的评测视频:AMD Radeon RX 7600 Review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