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525-2f505c1a.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 2023-05-25 16:20:46  来源:红餐网 E848G0

来源|红餐网(ID:hongcan18)   作者|麦泳宜

在面临“食品安全”“品类较少”“盈利较少”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下,餐饮品牌对于“剩菜盲盒”的探索,仍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麦泳宜,编辑:李唐。

当代年轻人,流行吃“剩菜”。

在这里,“剩菜”并非指打包客人吃剩的饭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过期的食物,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给顾客。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驻重庆,再次引发网友对“剩菜盲盒”的关注。

20230525-7cc987c2d88a2212_600x5000.png

△众多消费者对“惜食魔法袋”入驻重庆表示期待

图片来源:截图自“惜食魔法袋”官微推文

据了解,“惜食魔法袋”是我国第一个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线,目前已入驻到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

在“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11.9元就可拿下原价35元的面包、12.9元可拿下原价30元的寿司、35元就可拿下的巨型披萨……因为超低的价格,年轻人对“剩菜盲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01.

“剩菜盲盒”,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省钱的同时还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呢?”一位网友在安利“剩菜盲盒”时表示。

经济实惠,是“剩菜盲盒”的标志之一。

以“惜食魔法袋”为例,其盲盒价格以11.9元和15.9元居多。虽然消费者无法指定盲盒内的产品,但袋中食物的价值会超过盲盒的售价,主打一个物超所值。有消费者在平台内购入11.9元的面包盲盒,开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生产日期均为当日,两款面包原价总和近40元。消费者相当以约三分之一的金额买到了当日生产的面包,的确十分优惠。

20230525-94db42e1b1fac8e2_600x5000.png

△图片来源:截图自“惜食魔法袋”小程序

红餐网观察发现,目前“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架的食物以烘焙甜点、简餐轻食、牛奶制品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语、墨茉点心局、原麦山丘、沁园、仟吉等知名餐饮品牌。

除此以外,“惜食魔法袋”设置了每天的开售时间,比如在晚上7点或者8点,商家会根据剩余情况上线订单,且平台内没有设置配送选项,需要顾客线上预约、线下自取;消费者还可以预约第二天早上10点或下午1点的盲盒。

因拆盲盒的心情就像开彩票,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未知的神秘感,以及打开食品时惊喜感,加之极具性价比,年轻人对“剩菜盲盒”乐此不疲。这种新兴的就餐方式,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扩散。

对于这一现象,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认为,“剩菜盲盒”走红,是由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促成。

众所周知,餐饮经营每日必定存在一定的报损,如果可以将其打包成“剩菜盲盒”打折出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餐饮商户的损失。而“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薅羊毛”。

因此,“剩菜盲盒”的出现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癖好,同时临期食品市场教育日渐成熟,也助力了“剩菜盲盒”的发展。

1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

2023年是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周年。今年3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期间,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目前,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并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00.8万家,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其中,广东省已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6.6万家,1124个餐饮浪费问题均已要求整改;山东省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378家次,整改问题1651个。

除此以外,全国各地部门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江苏发布实施《党政机关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餐饮业小份餐品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陕西省印发《关于推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导意见》等等,“反对浪费”成为社会共识。

在此环境下,“节约粮食”蔚然成风,“光盘”成为新时尚,也促进了“剩菜盲盒”的走红。

1

△图片来源:截图自米粒盒子小程序

在“反对浪费”社会风气下,红餐网盘点发现,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专注于“剩菜盲盒”的软件应运而生。如“袋走pack-age”“兜着走”“米粒盒子”“八点以后ZFW”等等,大部分“剩菜盲盒”仍为烘焙甜品、咖啡茶饮为主。

事实上,在国外“剩菜盲盒”流行已久。2015年,一款以环保主义为核心理念的“Too Good To Go”(直译为“扔了可惜”)软件在丹麦上线,其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以折扣价出售打烊前未售完食物的交易平台,来减少商家与企业的食品浪费。

“Too Good To Go”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欢。据2021年影响报告显示,仅是2021年,Too Good To Go新注册用户数便超过1949万,新增入驻门店81666家,累计节约餐食5200万餐。

02.

形式可以“盲”, 但品质不能盲

毋庸置疑,“剩菜盲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浪费的现象。同时,其不仅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也能够增加餐饮商家二次销售商品的机会,降低因损耗所产生的成本,不失为一种双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然而,“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却不能。

1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我们在看到“剩菜盲盒”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有消费者在网络上反映,购买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等问题。更有消费者表示,其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吃到异物投诉无门。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提出“剩菜盲盒”的“取货时间”太短,若顾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取货则视为放弃商品,且不会退还相应的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餐饮商家会在时间上打“擦边球”。

虽然剩菜盲盒并不是过期食品,但也距离过期时间很近,且商家在盲盒上无特别标注,很多消费者就反馈,在拿到餐时才发现食材不新鲜。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剩菜盲盒”的销售,平台和商户存在“不退不换”的共识,若拿到过期食品,消费者最终也只能扔掉。

“以避免浪费而诞生的“剩菜盲盒”,在现实情况中,却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在聊到“剩菜盲盒”的问题时,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翟彬则向红餐网表示,“剩菜”在餐饮零售行业是较为普遍的存在,目前业内不少餐企会用“打折”的方式处理“剩菜”。如“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会在晚上7点后实行阶梯式打折;胖东来会将熟制品或水果进行分餐打折处理。但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商场、连锁店自主售卖的“剩菜”会明显标注最佳食用日期,且食品品质有所保证,但“剩菜盲盒”则没有做到这一点。

1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可以“盲盒”,但监管不能“盲”。保障“剩菜盲盒”卫生安全问题,需要市场部门的监管和规制。

2022年8月,由于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内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且在使用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时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虽然到目前该条例仍属于试行阶段,最终“剩菜盲盒”是否真的会被明令禁止,还有待观察和商榷。但所幸的是,“剩菜盲盒”已经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关注,《意见稿》的出现,正说明我国正在考量将把食品列入禁止采用盲盒经营的范畴。但无论如何,日后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剩菜盲盒”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

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餐饮商家,更加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自身本该承担的责任。

03.

“剩菜盲盒”会成为长久生意吗?

随着“剩菜盲盒”的火热,不少餐饮商家对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餐饮品类都适合制成“剩菜盲盒”。

翟彬向红餐网指出,“剩菜盲盒”形式可能更适合偏零售化或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品类,像烘焙类产品一般保质期可长达3—4天,部分面包可能是1—2天。但如果是面食、快餐或是带汤水的新鲜食品制成盲盒,就很有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夏季来临,高温下食品的腐败速度会更快,这也是为何当前“剩菜盲盒”以烘焙点心类产品为主的原因。

1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另一方面,“剩菜盲盒”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饮商家因备货过多所产生的损耗。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否会产生“剩菜”,实则是在考验餐饮商家对日常销售的预估准确度。

对此翟彬表示,“剩菜”问题对成熟且有规模的餐饮企业而言,其实影响并不大。因为在数字化浪潮下,当前很多餐饮品牌的数据部门,都可以通过对交通、气候、人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每日的客流量和销售量,从而再选择菜品备货。不过,整体来看,成熟的餐饮品牌在备货上,相较于小店小品牌而言会更加精准。

除此以外,翟彬还认为,随着餐饮行业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日益成熟,品牌化、连锁化将是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

“餐饮品牌在备货时,都会存在一定差值,这是无可厚非的。未来随着数字化的渗透,餐企对于备货的精准度只会越来越高。即便遇上备货过多的情况,餐企还也可以通过‘顾客试吃’‘当晚打折’等各种形式去解决剩菜问题。剩菜盲盒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而且从盲盒的销售价格来看,餐饮商家不可能通过盲盒赚多少钱,如果因盲盒而产生食安问题,商家还可能会得不偿失”。

所以,在翟彬看来,是否会产生“剩菜”,其实也是对餐饮企业在数据监管和多余食材处理方式的考验。

由此可见,在面临“食品安全”“品类较少”“盈利较少”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下,餐饮品牌对于“剩菜盲盒”的探索,仍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ID:hongcan18) 

本文来源红餐网,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