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焦虑症自救指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955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焦虑症自救指北 - 少数派

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编注:

本文为作者对自身经历与经验的个人分享,文中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方面的医疗建议与意见。如果您有相关疑问,请前往医院等机构咨询专业人士。


大约上个月底打篮球的时候,有种很强烈的身体已恢复到 98% 的感觉,从焦虑症这个坑里爬出来花了一年半时间,虽然不确定是否完全好了,但已经可以比较坦然地分享这段经历。今天先动笔写一些,只是个人体验,无关科普,故名「指北」。

2021 年 10 月 21 日,那日突然大降温,因为降得突然,以及春捂秋冻的惯常意识,没有及时加衣服。下午开会,领导还没到之前,几个同事都说我脸色不太好。当时的感觉是,心跳有些快以致心慌,轻微眩晕伴随恶心,身上起鸡皮疙瘩,手脚冰凉。但还是坚持把会开完了,并同去展厅看了现场。

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对劲的感觉更强烈了,心慌得有点控制不住,肩颈非常紧张,无法通过深呼吸或停下来缓解。以为是疲倦+受凉,于是到家用热水泡脚,并和妈妈(医生)视频咨询。她说,你样子不太对,要特别注意,如果感觉不好,马上打 120。

当天晚上两点多钟突然醒来(没有做噩梦),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感觉心脏越跳越快,不像平时一样可以再睡过去。手表提醒「在未运动的情况下心率达到了 120」,坐起来想缓一下,缓解不了;上厕所喝口水,缓解不了,这时候手表测到心跳已经 140 多,身上好像有根弦越绷越紧,马上要断了似的,伴随强烈的窒息感、眩晕感,无法自然呼吸。脑子里堆满各种心梗的新闻,「如果感觉不好,马上打 120」,终于还是打了。

去最近的心血管病医院急诊,做了心电图说确实心跳有点快,值班医生初步诊断是心慌心悸,让我不要紧张,说现在年轻人心慌心悸很普遍。问是否工作压力大,我说最近比较忙,但压力好像还能承受。医生让第二天再去做 24 小时动态心率监测。

动态心率监测的结果还是心率过速,尤其在休息的阶段,心跳经常超过 100(正常静息心率在 50-70 间),相当于休息的时候还在快走或慢跑,身体自然感觉无法承受。病历上最后写下的是「左心房传导阻滞、心悸、焦虑状态(焦虑症)」,其中「左心房传导阻滞」自己查了可能会诱发心梗。当天的医嘱是,休息好、工作尽量放一段时间、放松,但要关注心跳状态,开了艾司唑仑片,即安定。

之后又去看了精神方面的专科,确诊。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得焦虑症。

首先,总体来讲我是个蛮乐观的人,一路走来挫折也遇到些,但都能比较好地调整心态,且发病前后并没有什么显性的挫折;其次,虽然有时也会说「好焦虑啊」,但玩笑居多,真正面对问题,第一想法还是解决的思路,而不是纠结事情本身;再次,我身体一直比较好,有运动习惯,体检没有任何问题,同事形容「壮如牛」。

但仔细回想起来,这种状态有一些前兆:

  • 左耳耳鸣有一段时间了,去医院检查过,说可能是神经性的;
  • 翻看聊天记录,早在发病前三个月,领导也注意到我状态不太好,曾特别问过,但那时没当回事;
  • 有天回家居然没有挂 P 挡就直接下车,车往前滑了好几米,马上又上去踩刹车才没出事,说明当时专注力不佳,人很恍惚;
  • 发病前一个多月内,以为是忙工作,实则可能由于身体的自然懈怠,基本没有运动。

确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活在恐惧中,主要是晚上,常常不敢睡觉,一整夜地醒着,只在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能眯一会儿。很怕再次面对夜间惊醒、心跳加速、窒息的状态(网上看到有个词叫「濒死感」,很贴切)。

除了恐惧,生理性的紧张一直到去年五六月还没有完全消除。我记得去年 5 月有天晚上自己在江边散步,那时离首次发病大半年了,新的生活也已安排好,但那晚紧张的感觉又若隐若现,当时都对自己的身体生气了,问它: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到底想要干嘛?!

现在要向它诚恳地道歉,没有好好爱护它。

引发焦虑症的原因

不能把锅都甩给工作

很多朋友都会把焦虑症的原因归结为工作,在医院面诊的时候,医生第一个问的也是最近是否工作压力大。工作似乎带有一种原罪。

然而细细梳理,工作在这次发病中,可能只是一项诱因。

我从事文化相关工作,很喜欢工作的内容,也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和价值,发病前虽然喜欢吐槽领导的 8 核 CPU,但对其工作逻辑有潜在认同。如果工作是诱因之一,那应该说,发病前一段时间确实工作比较忙,节奏很快,但让人感到拉扯的并不是工作内容,而是在一个整体项目里的中转式沟通,一旦不畅,就会多米诺式地连环反应,给未来工作埋雷。此外,发病前正在经历工作调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告别,也让我有一些情绪拉扯和内耗。

这种背景之下,并不是人人都会焦虑,个人性格是更重要的原因。我是狂热的时间管理爱好者,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只要写上今日清单的内容,一定要完成。但在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赶截止时间,要求任务闭环,计划本身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没有一定的弹性和容错机制,弦很容易绷断。

被复杂化的生活

生活是比较私人的话题,有很多无法向他人讲述的细节,此处也不多写。但家庭、情感、期待的生活体验、想要增加的生活乐趣、持续或突发的杂务等等,交错纵横,想要在生活中面面俱到,照顾好自己关心的每一个人,在精力大部分投入工作的情况下,这种想法变得越来越难实现。焦虑可能也就默默滋生了。

  • 重要的并不是发现问题,而是找到解决的办法,否则问题会一直存在。每过一段时间,对工作和生活进行一次复盘,主动做出改变和调整,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要让两者关系失衡;
  • 接受自己的平凡和能力有限,要从心底接受,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地球离了你不仅转,而且还转得蛮好;
  • 不要隐藏情绪,不要过多忍耐,给情绪找到适合的出口,工作中尤其不要带情绪,那会十分影响自己的专业表现;
  • 对于没有发生的问题,只管去做,不要内心戏太多;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除了不要过多内耗地处理,多用「管他妈的」做心理暗示;
  • 坚定地相信人生只是一场游戏。

重新做了体检,结果显示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仍然是窦性心律,但心跳过速的问题仍然存在,并因此影响到睡眠。有一晚实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我吃了半颗安定,睡得很沉。

如果身体出现了「症状」,无论自己认为是不是有病,都不要排斥吃药,身体症状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硬扛过去,听医嘱对症用药,优先缓解症状很重要。焦虑症常见的几种身体症状包括心率过速、胃痛、严重眩晕等,医生建议的服药时间可能会按年计算。我属于没怎么吃药的,但对于康复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在发病后的一段时间,身体没办法承受任何剧烈运动。

有几次路过涌金门的小广场,看到老年人在那里抖空竹、甩彩带,都在想未来我能做的最剧烈运动就是这些了。包括有高血压的外公说他不想动,过去至少会劝他在院子里走走,现在完全理解了,在你心脏不舒服的时候,就算是一般人看起来简单轻松的走动,你也不愿意去做,因为运动后带来的那种无法抑制的心慌真的太难受了。

但一直不运动肯定不行,尤其久坐,给心脏带来的负担比发病前更加明显。在心跳问题有所缓解后,我开始有计划地运动,以下是顺序:

  1. 走路/慢跑。强制自己多走动或慢跑,用一种间歇性循环的 30/30 跑步法,可以提升心率后又快速降低,心脏有被锻炼的感觉;
  2. 瑜伽。去年 4 月起参加工会的瑜伽课,每周两次。主要是理疗型瑜伽,后面偶尔加一些力量。瑜伽的拉伸和发力体会,对于建立自己和身体间的链接很有用。伴随体式表现上的进步,也可以增加对自己身体的信心;
  3. 有氧操。跳刘畊宏和帕梅拉,在第一波新冠高峰前连续跳了一两个月,每次半小时,没有感染第一波新冠,不知道是不是起了点作用;
  4. 爬楼梯。在觉得身体恢复到 90% 以上后,爬了一段时间,一次爬30层,中途觉得受不了就休息一下或坐电梯。对心肺锻炼很有作用。

没有请专业人士评估,只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运动,总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根据身体状态找到需要的运动类型。

睡眠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身边有许多朋友睡眠存在问题,多数人都通过吃药来解决。虽然上面也说了,症状出现后不要排斥吃药,但在睡眠问题上,药物的催眠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形成依赖以后反而会更加质疑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药物之外,可以积极做一些别的努力。

在因为生病而睡不好的一段时间里,我坚持每天早晨记录昨夜睡眠情况,包括:

  • 是否有午休、入睡时间、睡前一小时心跳情况、是否感到紧张
  • 入睡环境:睡觉地点、温度、通风情况、噪音、被子厚度
  • 白天重要事件:饮食(是否有茶、咖啡、可乐)、晚饭情况、睡前胃的感觉、白天有无影响情绪的大事发生
  • 睡前两小时:是否有冥想、是否吸氧、摄入信息、第二天的担忧、做了什么梦
  • 睡眠中的感受:中途醒来时间、心跳感受、手表监测到的实际心率
  • 睡眠总体质量评估

在将近三个月的每日记录和不断调试后,得出影响我睡眠的一些因素:

  • 午休长短不影响晚间睡眠;
  • 睡得越晚越睡不好;
  • 熟悉的入睡环境很重要,尤其是温度,入睡温度不能太高(热水澡刚洗完就睡十分影响睡眠),体温会在夜间两点到三点间达到最高,这个区间容易醒;
  • 下午饮用刺激性饮品会明显影响睡眠,晚饭不能不吃,但更不能吃多,胃部负担明显影响心脏,进而影响睡眠;
  • 不管白天发生什么,晚上睡前冥想清空大脑非常有用,睡前不摄入过多需要动脑的信息;
  • 白天运动有利睡眠,晚上八点后则不利。

以上只是影响我个人的因素,而且是针对发病后睡眠质量不佳的一段时间,后面大致维持了这些习惯,但不十分严格,有时候甚至会试探性地打破一下,比如近期已经可以晚间小酌。对每个人来说,找到影响自己而非一些养生文章上建议的因素很重要。

冥想和瑜伽的作用有一点相似,可以更直接地找到自己和身体的链接,发现身体的需要。作用很明显,但要长期坚持。关于冥想有很多教程,这里不多写了,只推荐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冥想 app ——「Balance」。

图片

这个 app 的终身会员好像要 800 多,我是一次限免期间偶然下到的,本以为是常见的白噪音和呼吸练习,但它的冥想课程意外的完整。每天花 5-20 分钟可以完成基础练习,还可以根据情境,比如早晨醒来、午休、工作间隙等,进行专门训练。训练前会根据你对问题的回答来调整冥想节奏,有一种很真实的私教体验。唯一不太友好的是全英文引导,但只要有四级英文水平的朋友,应该都能听懂 90%。

在确诊焦虑症以后才发现身边有类似问题的人很多,亲戚朋友同事中都有案例。每个人的情况很不一样,但身体症状总结起来主要就是上述心率过速、胃痛、严重眩晕几种。病友之间有过一些交流,许多人最难受的是来自于家庭的不理解,尤其是家里老人,觉得这是一种矫情病,是劳动少了导致。

病友之间的交流很有用,感觉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

有的朋友至今还没有找到路径,困在坑里,这也是我想分享这段经历的初衷。由于精神导致的身体问题,不太可能睡一觉或者自我开导几句就解决,来自家庭的包容和疏导可能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无疑会带来重要的安全感,尤其是伴侣之间。

信心的重建

不少运动员身体受过大伤以后,比如跟腱、膝盖,即便完全恢复,表现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候会感觉到受伤部位的疼痛,据说是一种心理问题。

焦虑症引发的心率过速,让我很长时间处于恐惧之中,尤其害怕晚上,一想到有可能会惊醒,心跳飙升,就非常紧张。在症状缓解、身体逐步恢复后,信心的重建非常要紧。

找到信心重建的锚点

我有两件对自己信心重建最重要的事:

去年 8 月到川西高原参加一个项目,工作地点海拔 3700+,虽然当时已经基本没有发生过心率突然加速的情况,但去之前还是有些担心。在那里的 70 天里,当然还是因为缺氧等原因,心率偏快,但在有一定强度的工作下,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状态,甚至还在休息日去爬了海拔 4500+ 的山。这件事情给了我相当的信心,让我更加肯定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而精神上的问题,一定可以调节好。

图片

锚点1

二是新冠高峰期间,因为一直没有感染,所以没有居家休息过,解封前一个月还一直在外出差。曾经产生过精力不足以应对工作的自我怀疑,但这件事给了我很明确的信号,我的身体精力都没有什么问题,之前发病是心理影响了身体。

图片

锚点2

每次对自己有一些质疑的时候,会回头去看这两个锚点,对强化信心非常有效。而在信心的重建中,我发现,对夜间突然心跳过速的「恐惧」,逐渐变为一种「警惕」,又渐变为一种「关注」,现在非常相信自己能够度过这个考验。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停笔。如果说这段经历让我有什么收获的话,好像对老天爷更谦卑了些,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加了些。

想起《灌篮高手》里,泽北在全国大赛之前去庙里求神,希望在离开日本前赐予他一些「必备的经验」。他恐怕也没想到,这个经验竟然是湘北给的一场失败。像教练说的,挫败会是你们人生中的宝贵经验。

焦虑症不完全是一种失败,但它也像偶尔的失败一样,让人保持清醒,保持谦逊,以及思考如何继续向前。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