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月汽车市场不容乐观,新能源渗透率稳定三成,新势力进入三年淘汰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428-e41182ac.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4月汽车市场不容乐观,新能源渗透率稳定三成,新势力进入三年淘汰赛!

• 2023-04-28 16:40:36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E1292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梁浩斌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ID:elecfans)

临近五一假期,近日乘联会公布了4月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市场的零售量预测,预计4月乘用车零售市场最后一周会有较大零售增长,全月零售量将达到157万辆,环比下跌1.8%,同比大涨49%。当然去年4月是受到疫情影响,导致汽车市场有较大萎缩,基数较低,因此同比涨幅较大是情理之中。

如果与2021年4月相比,那么今年4月的乘用车零售预测数据就是下跌2.3个百分点。而新能源方面,乘联会推算4月受到出口影响季节性波动,零售数据将在50万辆左右,环比下降8.4%、渗透率约31.8%,稳定保持在30%+的水平。

显然,汽车市场的寒冬并未结束。

去库存仍是主旋律,新能源渗透率稳定30%以上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就开始展现衰退迹象,以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621 万辆和 607.6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4.3% 和 6.7%。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

销量不振,车企开始减产,终端层面则加大力度去库存。3月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降价潮,各地通过补贴以及车企或经销商自身的促销活动,部分车型比如东风雪铁龙C6降价幅度超过40%,几乎带来了中国汽车市场史上最大的一轮价格战。

然而价格战并没有带来明显的销量增长,乘联会3月份的数据显示,当月狭义乘用车的零售量为159.1万辆,基本持平去年同期。声势浩大的价格战没有带来实质上的零售数据增长,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短期大范围降价令消费者倾向持币观望,争取更大优惠;二是通过促销才勉强保持住去年同期的销售水平。

在库存数据上,一般可以以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来进行更直观地展示,它的统计方式是,期末整车库存(数量或金额)÷当期销售整车(数量或金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的3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8,环比下降7.8%,同比上升1.7%,尽管相比1月2月有所好转,但库存水位仍处于1.5的警戒线之上。

新能源市场上,按照过往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能一部分倾向出口,所以乘联会预测本月新能源汽车零售会环比下降8.4%。从整体新能源渗透率来看,在去年11月补贴退坡的影响下,新能源零售量渗透率创纪录地达到整体乘用车市场的36.4%之后,今年三月这个数字再次达到了34.3%的历史第二高位,证明新能源市场如今已经不依赖于补贴推动。

所以在4月的预测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环比下降幅度不小,但依然能保持31.8%的渗透率,未来新能源汽车30%以上渗透率将成为市场常态。

新能源一超多强格局已定

综合今年一季度的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数据,比亚迪零售量高达50.9万辆,占新能源市场份额高达38.7%。而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零售量和市场份额分别是13.7万辆和10.4%,广汽埃安排名第三,零售量为8万辆,占6.1%的市场份额。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本土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比亚迪“一超”,其他新老造车势力“多强”的局面。

实际上放眼整个乘用车市场,比亚迪也已经占到11.9%的市场份额,领先南北大众以及长安、吉利等品牌。新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来的就是传统燃油车份额的快速萎缩,尽管基数巨大,但今年三月传统燃油车的零售销量同比下跌多达28%,跌至113万的水平,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零售销量也同比下跌18.4%。

当然,包括南北大众、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同样在进行电动化转型,包括大众的ID.系列,长安和吉利分别推出多个新能源品牌比如阿维塔、极氪等。但作为后来者,他们要面临的不仅是来自比亚迪的市场统治地位,还有其他新势力车企的竞争。

造车新势力进入三年淘汰赛,面临海外合资电动车挑战?

造车新势力在去年也发生了新的阵型变化,理想汽车成功突破月交付2万大关,在造车新势力中遥遥领先;而蔚来则在月交付1万左右徘徊,被寄予厚望的ET5上市后并没有马上成为爆款,交付量陷入瓶颈期;小鹏则经历了管理层大换血的阵痛期,交付量仍没有太大起色。

与此同时,在22年上半年表现突出的零跑以及哪吒,却似乎只是昙花一现。零跑从去年4月到9月连续月交付破万之后,销量突然断崖式下降,在今年前三个月仅交付1.2万辆。哪吒汽车表现稍好,在经历了今年1月的萎靡后,3月交付重新破万,今年前三个月交付2.6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经过多年的市场厮杀后,能否保持增速会是对车企发展空间的重要考量。从月交付1万到2万,对车企形成规模效应持续提升效率来说意义重大,毕竟目前新势力车企基本还处于大幅亏损的阶段。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近期表示,2023年-2025年是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在中国市场,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只不过CR5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大。

这意味着在新能源市场上,也同样会出现强者恒强的现象,在比亚迪强大统治力之下,造车新势力要面对的更多是来自传统车企的竞争。近年来欧美日等传统车企都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投入,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的电动汽车新品涌入市场。

比如近期现代集团开始将旗下捷尼赛思、起亚等品牌的纯电车型带入中国市场。而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汽车今年第一季度获得公司史上最高营业利润,高达26.8亿美元,首次超过三星电子,营业利润为9.5%。同时现代汽车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卖出了6.6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达到48%。

小结

尽管目前来看现代汽车由于在中国市场长时间的低迷,其电动汽车产品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对于大众、通用等扎根中国大陆的合资车企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造车新势力未来在面对这些传统车企的产品,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跟随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渗透率占领市场高地,是未来三年内国内新势力需要谨慎对待的话题。

尽管目前的数据来看,4月的汽车市场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不过从4月上海车展的关注度来看,汽车需求依然存在。但按照以往的经验,5到8月会是汽车销售的淡季,而旺季一般是从九月份开始,至于汽车市场何时才有复苏迹象,还需要继续观察。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ID:elecfans),作者:梁浩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