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玩意 143|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94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路中南:泰摩冷萃壶

  • 入手价格:144 元
  • 入手渠道:天猫自购

江浙这会儿天气差不多快要热起来了,在咖啡店购买冷萃的时候突发奇想,这几十块钱一杯搞不好我可以自己买点器材做冷萃了。自己做一次的话只要咖啡豆子成本就行。

1

打开购物应用一顿搜索,冷萃壶我简单看了有贵的有便宜的,便宜的基本都是塑料做的,大概只要几十块钱还说是日本进口。虽然知道塑料或玻璃没有健康不健康一说,但我最后选中泰摩主要是看它网目稍细密一些,玻璃材质我更喜欢一些。咖啡豆也是之前叶叶和我推荐的一家店,找了手冲豆、价格升序排列,然后选了前三个试试。整套操作五分钟搞定,属实冲动消费了。

PS:冲动消费的后果就是他们店后面果然搞促销活动了,我买的价格偏贵。

1

四个点就是 400 毫升,不知道灵感来源是不是麻将牌。

冷萃壶买回来发现它还有两点好处:瓶身和内网都是有刻度的,前者是水的容积、后者是咖啡粉的重量。虽然我自己有秤,但实际上光靠这些刻度也可以独立做冷萃。比如我做的 1:10 的粉水比,那就内网的咖啡粉我就放到 40g 的位置、外面的水瓶我就倒入到 400g 的水。(我家里用的是泰摩 C3,容量很小, 20g 豆子就放满了)

如果不想要自己磨豆的话可以要求咖啡豆店家磨好或者直接购买咖啡粉。咖啡粉的保鲜可能不如咖啡豆,记得不要一次买太多。

冷萃的做法真的非常简单,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粉水比,如果是 1:6 的话可能就会很浓,喝的时候可能要加水稀释或者另外加冰块等;1:10~1:12 的话差不多就是倒出来可以直接喝。其中还有水洗或日晒豆的不同差别,不用特别在意,咖啡店家基本都会在包装上嘱咐好,还有养豆不养豆的我这种外行人直接无视。选定粉水比后分别向瓶子和内网倒入水和咖啡粉,然后放在冰箱冷藏室就行。一般我都是隔夜放个 12 小时左右,晚上七点做,第二天一早加点冰块喝。

冷萃咖啡的好处是萃取时间较长同时温度较低,避免了过粹又可以充分溶解咖啡中的风味物质。香得很,更多信息可以参考首页上的这篇文章:

家用咖啡手册 06 | 不想速溶想省事?那你得试试浸泡式萃取

PS2:豆子我选了不同价位的共计 450g,按 40g 一次的话可以喝 11 次,平均下来 20 块钱不到一点。当然可以购买更便宜的咖啡豆日常喝(「口粮豆」),这三款豆试下来,我个人更偏爱果丁丁和盛夏派对些。如果后面逛到便宜的果丁丁就会加量购买。

@Lotta:茶泡饭

  • 入手渠道:淘宝自购
  • 参考价格:18.8 元(1 袋 6 小包)

之前去武汉旅游的时候,在米店吃到了令人惊艳的梅子茶泡饭。从此之后就一直对那个味道念念不忘,后来在南京的米店也点了一次茶泡饭,味道依然令人难以抗拒。于是,回家之后我就决定在淘宝买一些茶泡饭的料包,自己在家也偶尔也能换换口味。

我一共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梅子味茶泡饭,分别是大森屋和永谷园,价格和份量都是一样的,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把小袋包装里的料撒到米饭上,然后淋入热水或茶水,料包很快就会化开,稍稍搅拌就可以吃了。从整体味道上来说,两个品牌差距不大,无非是在梅子味的浓度和整体咸度略有差别。

1
1

大森屋(左)永谷园(右)

大森屋的茶泡饭口味偏淡,清爽的梅子味更突出,也比较适合配菜吃;永谷园的茶泡饭梅子味比较淡,而咸味更重,海苔也更多,用更多热水去冲可能会好一点。相比之下,大森屋那款则更适合我家碗的大小,配一人份的米饭吃,味道刚好。虽然和米店的味道仍旧有所不同,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居家平替,配菜少的时候不用再担心下饭问题。

1
1

淋入米饭的水可以用热水,也可以用茶水。因为料包中本身含有一定的抹茶和盐,所以用热水来泡也不会觉得寡淡,反而有种「汤泡饭」的鲜美感。如果觉得风味不足,也可以尝试用喜欢的茶汤来泡。

1

两个品牌的包装都很有日本特色,永谷园则更偏手绘风格,料包背面还有可爱的图案,甚至还附赠了一张卡片,印着日本桥的画像。卡片背面还写了集卡有礼的信息,还挺有意思的。毕竟,就算在国内不方便参与集卡活动,光是拿卡片当一个装饰也已经足够好看了。

1
1

@PlatyHsu:vivo X Flip

  • 来源:送测
  • 参考价格:5999 (12+256GB)

在编辑部里,我应该是第二个主动选择换用竖向折叠手机的。半年多前,我从 iPhone 14 Pro 换到了一台三星 Z Flip 4,并且作为主力机一直用下来。但我的动机并不是看中竖向折叠「尝鲜」或者「个性」,而纯粹是真的很不喜欢手机在生活中有过强的存在感——无论物理意义还是比喻意义上。在这个加速奔向更重更大更强、以至于有点一厢情愿的行业中,竖折手机可谓是一种双赢的替代路径,既给了厂商继续迭代和多元探索的空间,又给了我这种有不同关注点的用户一种「如释重负」的选择。因此,从私心角度,我非常希望这个形态能受到持续的重视和挖掘,也一直关注着同类新机型。

这就等来了 vivo X Flip。从时间点看,X Flip 无疑算是个后来者。现在距离领跑竖折形态的 Razr 上市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其他国内和国际品牌也在前两年中陆续推出过不少型号。

但 X Flip 因此也获得了一些「后发优势」:它应该是目前为了这个形态,在其他方面所做妥协最少的选择。具体来说,相对于定价相近的直屏手机,竖折手机往往在处理器、网络、相机素质、电池容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牺牲;而 X Flip 有经过考验的上代旗舰芯片 8+ Gen 1、5G 双卡、规格过硬的主摄(1/1.49",f/1.75,支持光学防抖)和竖折型号目前最大的电池(4400 mAh)。这配置虽然不能说多豪华,也存在缺少长焦和无线充电之类的遗憾,但已经足够让大多数人不用顾虑为了形态而牺牲正常体验。对于竖折手机摆脱「玩具」或「花瓶」的标签,走入主流视野,这无疑是有利的。

设计方面,X Flip 这次主打称为「菱紫」的紫色素皮版本,借用了手包上的菱格纹理、缝线皮革等设计元素。显然,我不是这个设计的目标用户,但还是很欢迎在竖折产品上引入素皮材质:与紧凑体积给人的印象不同,竖折手机在展开使用时,其实会因为重心偏高,比直屏手机更容易握持不稳;如果戴壳使用,则又与便携的目标有所矛盾。因此,素皮是对稳定掌握和裸机使用都更友好的选择。

1

如果说 X Flip 的外观有什么要挑剔的地方,那就是比同类要厚实一些。特别是从 Z Flip 4 换过去,手感变化还是挺明显的。当然,这并不影响 X Flip 和其他竖折型号一样能单手驾驭(我承认驾驭不了这个紫色……但这是我的问题)。

型号vivo X FlipFind N2 FlipZ Flip4P50 Pocket
高(折叠 / 展开)86.4/166.4mm85.5/166.2mm84.9/165.2mm87.3/170mm
厚(折叠 / 展开)7.8/16.6mm7.5/16mm6.9/15.9-17.1mm7.2/15.2mm
75.3mm75.2mm71.9mm75.5mm
198g191g187g190g

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 X Flip 的外屏。对于尚偏试验性的竖折品类来说,外屏的设计和功能就是最重要的一块「试验田」。目前,我们已经见过了从胶囊、圆盘到矩形等各种形态,方向、尺寸也不一而足。X Flip 的思路则主要突出一个「大」字:3 寸的外屏是我手上 Z Flip 4 外屏的两倍有余,也追平了一些「迷你手机」的尺寸;加上支持重力感应,即使旋转九十度运行全尺寸应用、或者简短刷个视频,也是可接受的(想想我的第一台 MP4 还没有 3 寸)。

1

当然,外屏的合理定位还是信息查看和快捷操作,这就考验厂商的适配能力和生态号召力。实际上,越是已经在手表和小组件这些定位相仿的方面有所积累,就越能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更高质量的外屏界面。这方面,vivo 的优势是本就擅长于提供尺寸灵活、布局多变的小组件(毕竟 OriginOS 的各种桌面变形足够玩一天),将其化用到副屏上的结果自然也比较靠谱。一些细节设计也很到位,特别是一分为二、兼顾完整画面和面部特写的拍照预览,以及为小红书专门设计的「左图右文」布局,第一次看到还是颇感新奇。不过,X Flip 的外屏功能目前还靠官方预置和主动适配,从持续维护角度,日后最好还是考虑向开发者提供适配指引,并提供类似主题商店的开放平台。

1

至于内屏的配套功能,竖折手机需要的专门适配其实不多,分屏、小窗等基础功能,OriginOS 自然不会没有,做的也很标准,这里不多赘述。

总之,X Flip 在我看来是竖折手机正在走向成熟的体现。它让偏好小尺寸的用户可以用较小的代价用上趁手的设计,在设计成熟度、耐用性和软件适配等方面也有了可资信任的积淀。智能手机在设计方面或许已经回不到十多年前那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能在一群直板「巨擘」中看到一些更加灵巧的身影,总归是令人高兴的。

@北鸮:Wing XS 分体工学键盘

  • 购买渠道:直接找团长买了尾货
  • 购入价格:1498 元

之前我买过一把 Corne,它也是我买过的第一把分体工学键盘。原本我还打算在体验完后写篇完整的文章,没想用了许久,终究是适应不了,到头来还是出掉,用回了常规键盘。其实 40% 的键盘我也用过不少,直列键盘也不是用不下去,偏偏无法适应它,还让我有点诧异。

不过最近,可能是疏于休整,也可能是老态渐显(?),我的手腕和手指都开始时不时疼痛,偶尔还发出弹响。我先是把主力轴体换成了压力极低的金粉轴,又把主力键盘换成了 Alice 配列的 Ophelia V2,但用着还是不大对劲。仔细观察才发现我打字时手腕都稳搭腕托,基本不挪位置,导致的结果就是按快捷键时左手腕一个劲外撇。手腕的声音大概率就是腱鞘炎的表现。

于是我又动起了分体键盘的心思。这次也是挑了很久,刚好看到自己之前买的 Ophelia V2 的作者新团还有尾货,就找去捞了一把。

1

Wing XS 的配列不是现有的开源配列,而是基于开源的 Redox(F14 WingXX),又由作者 F14eagle 做了自己修改,最早出现在作者的连体工学键盘 F14 大裤衩 上。这回的 Wing XS,就是把这个修改过的配列又左右分开变成了分体。键盘采用金属外壳和 F14eagle 自己的 2.4G 单模无线方案,使用 Vial 改键。

1

和 Corne 相比,Wing XS 多了数字行,习惯起来容易很多;两部分的中间比两侧略高,顺应手在自然时微微朝向斜内侧的状态,虽然角度不算大,但已经能比平面舒服一些。最主要的是它的大拇指区,也就是两侧最底行的四个按键,比 Corne 多出一个,更容易安排键位;再来是靠近大拇指的两个键位都是 1.5u 的按键,都很适合作为默认空格。Corne 的大键放在最靠内的位置,但我的手指短,不用力外伸是够不到那个键的,Wing XS 上我就可以自然地搭在横置的 1.5u 键上,手腕手指都不用大幅度活动就能轻松控制所有按键。但问题也是有的,Wing XS 的空格设置仍然不能完全贴合我的自然手形,可能玩键盘最终都躲不过要自己画板子自己做吧。

1

分体工学键盘是个挑起来挺麻烦才能趁手的东西。回头再玩一玩,我就把之前欠下的跟分体键盘相关的内容单独写上一篇。

@Microhoo:TITA ETC 收纳盒

  • 购买渠道:京东旗舰店
  • 购买价格:93 元

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涌现出很多令人百思不解的疑问,比如作为汽车「身份证」的车牌号,我们通过它进出停车场、接受违章处罚,但为什么不能用它自动处理上下高速的缴费,非得装一个丑陋的 ETC,而后者又必须从物理上与汽车捆绑,得通过背面的一个铆钉判断是否牢牢的粘在车上。

我不能理解这种非凡的设定,也不能接受一大块漂亮透明的前挡上粘这么一坨玩儿,更何况上面还贴了一层几千块钱的遮阳膜。所以在收到刚办理的 ETC 后我百般折腾 —— 虽然大部分人的解决办法是粘上一枚银币后丢手套箱,但我希望 ETC 放车上后再也不会以任何形式打扰我,即便只是隔年拿出来充充电。总而言之,结果就是它被我折腾得几乎无法生效,在收费站口堵着后车掉了几次头后我终于放弃转而走了一段时间的人工通道。

终于 TITA 救了我。

1
1

虽然市面上也有一些专为隐藏 ETC 设计的摆件,但也还不如不要藏,而 TITA 这款充满赛博风格的收纳盒应该是目前为止我见到设计最好看的一款。它比想象中大,几乎等同于一台手机的大小即便是古早时期的插卡式 ETC 也能轻松装入,而尾部可以轻松打开取卡,顶部则预留了一块透明区域用于 ETC 太阳能充电。

1
1

这款收纳摆件的外壳只是镀了一层金属色,其实用材工程塑料,想必是为了避免信号被遮挡的关系,实话实说九十多块的售价是有点恃宠而骄了,但谁叫别家做不出有质感的产品呢。(疯狂暗示问路)

总而言之,这玩儿不是什么高精尖设备,也不是必要不可,但是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做作,那的确是目前能找到最好的选择。

0ecf1e3138cc840cf3fca8437f16b1e6.gif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 签署完成后也可进入「脑大洞开」频道投稿。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