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组织大变革,经济学家谈哪个业务会最先上市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1061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阿里组织大变革,经济学家谈哪个业务会最先上市

1680174649581907.jpg

作者:杨越欣、杨洁、吴羚玮,编辑:徐艺婷,首发:天下网商
原标题:经济学家谈“新阿里”:值多少钱,哪个业务最先上市?

今天(3月30日)早上8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首席财务官徐宏出席新组织治理结构电话沟通会。

阿里方面表示:

所有的业务板块和业务公司里,除了淘宝天猫的商业集团之外,其他所有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具备条件的话,都可以独立融资、分拆和独立上市。而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将继续发挥作用,在开始阶段控制每家公司的董事会,“但是我们的经营关系会从业务运营走向资产运营和资本运营”。

在此之前两天,张勇发出一封全员信,宣布启动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

阿里将构建「1+6+N」的组织结构,1个阿里巴巴集团+6个业务集团(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N个业务公司(阿里健康、高鑫零售、银泰商业、盒马、夸克等)。6个业务集团和N个业务公司,都将成为单独的创业公司。

有人,这是一次主动求变,也有人说,这是形势倒逼的组织先行。张勇则表示,这是一次“必要性更强,难度也更大”的变革。

《天下网商》总结了多位受访者的回答,认为变革有内外两大方面原因:

一方面,阿里需要根据自身大而复杂的现状做出变革举动;另一方面,来自于此前资本市场对阿里的低估。

从业绩表现看,变革前夕,阿里市值从将近9000亿美元的高点缩水了70%多,其核心电商业务面临京东、拼多多、抖音等新老对手的竞争与挑战,阿里云也从三位数高增长降至3%。连张勇本人也在2020年后,在内部反思阿里“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是否仍旧合适。

组织始终在为战略服务。调整生产关系以驱动生产力释放,又一次成了阿里的选择

一家复杂多元的大公司,将处于不同阶段和赛道的业务拆分出来,有助于各个团队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增加各个CEO的决策权,以便快速反应,增加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谷歌已率先启动。2015年,谷歌为自己创建了一家母公司“Alphabet”,又称为“伞形公司改革”——母公司以控股公司的模式运营,像一把撑开的大伞,网罗旗下众多子公司。其中最大子公司“新谷歌”,仍保有搜索等最挣钱的核心业务。

而那些与互联网关系较远、或者看起来更具“未来性”的业务,如研发核心部门Google X、风投业务Ventures与Capital以及研究如何延长人类寿命的子公司Calico等,则单独纳入母公司Alphabet中。

阿里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张勇在3月28日发布的全员信中表示:

“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这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阿里组织变革的手术刀,在业内是公认的快。”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天下网商》表示。

当然,阿里除了自身对“进”的需求,需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这一两年里,一家港股或中概股公司的估值,已不由财报表现或业务基本盘决定,而是随着外部形势而波动——它们包括中美脱钩的风险、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紧张程度不断攀升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政策监管影响。

种种因素下,不少分析师及投资人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被低估

Harris Associates国际股票业务首席投资官大卫赫罗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表示:

“作为领先的商务、金融服务和云计算公司,阿里巴巴目前市盈率仅为11倍,我认为宏观因素已经过度反映在了股价上。”

“阿里大约有24万员工,是腾讯的两倍,但市值只有腾讯的一半。这一次的组织设计,有点像谷歌公司设立Alphabet,希望能够成为阿里巴巴发展的推进器。”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在朋友圈发文。

而此次阿里变革,或许能让“新阿里”获得重新估值的机会。多名经济学者和券商从业人员都对《天下网商》表示,业务分拆对阿里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张勇宣布变革次日,阿里巴巴美股(BABA.US)大涨14.25%,报98.390美元;阿里巴巴港股大涨12.52%,报94.800港元,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09988)“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37港元。

阿里对内“动刀”并非首次,但这回动作之大,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疑问也随之而来。

《天下网商》结合3月30日阿里新组织治理结构电话会信息,采访经济学者李大霄、余丰慧,资深企业顾问林恒毅,以及证券业内人士黄德几等,对以下问题做出解析:

1、如果说“老阿里”的估值被低估了,新阿里值多少钱?

2、阿里员工们最关心的问题,下一个具备上市条件的子公司会是谁?

3、回归问题根源,阿里为什么对自己动刀?

4、阿里巴巴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具体如何?

01
“新阿里”值多少钱?

2020年投资者日期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公开表示:

“根据分类加总估值法,市场对集团总体业务中的诸多业务板块并未赋予应有的价值,无论是核心商业中的新业务,还是云计算,以及在被投资公司中的股份价值,这些并没有计入阿里当前应有的市值内。”

言外之意,是资本市场低估了阿里的市值。过去24年,阿里业务渐趋复杂。

但各大券商在研报重衡量阿里估值时,主要考量的是其核心商业与云计算板块。如今1+6+N的格局下,一个阿里巴巴将变成一群阿里巴巴,每家公司都会有不同的估值。

做个不科学的测算,撇开各个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只是简单将各家子公司的估值相加,“新阿里”值多少钱?

阿里巴巴

先看比较成熟的淘宝天猫商业版块,根据国金证券研报,淘宝天猫+国内批发在内的核心商业交易业务是阿里的现金牛,总体估值为38781亿元。盒马、银泰的新零售业务处于培育期,估值约为842亿元。

稳定盈利的云业务也被寄予厚望。在市场上,阿里云稳居全球云服务市场前三、亚太第一。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曾在阿里巴巴发布2020年Q1业绩后,将阿里云估值上调至千亿美元以上。国金证券则参考云计算行业估值水平,测算出阿里云价值2836亿元。

此外,国金证券还指出,阿里旗下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菜鸟估值近1223亿元,国际数字商业版块估值377亿元,包括饿了么和口碑在内的本地生活估值近1011亿元,大文娱版块估值118亿元。

尽管过于简单直接,但不失为一种参考——现有子业务估值相加,“新阿里”将价值45188亿元,是目前阿里市值的三倍左右(目前阿里市值2544亿美元,约合17500亿元人民币)。

02
预测:谁会成为最先上市的业务集团?

目前,阿里旗下的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阿里影业都已独立上市。阿里云、Lazada也曾传出考虑单独上市的消息。

这些拆分出的子公司,谁有可能最快单独上市?

不少业内人士将阿里此次业务拆分对标谷歌的造伞之举,阿里的中国商业板块的地位看起来也和谷歌最挣钱的搜索业务类似——它们都是集团现金牛,为整个集团贡献了营收约60%的营收。但有经济学者对《天下网商》表示:

中国商业板块和旗下零售业务,尤其是淘宝,独立上市的可能性并不高,而像盒马、lazada等已经进行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业务,以及在技术上较利于短期单独上市的业务集团,尽管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但有更大单独上市的可能。

今早的电话会信息,也部分印证了该学者的这一判断。徐宏表示,除了淘宝天猫的商业集团之外,其他所有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具备条件的话,都可以独立融资、分拆和独立上市,准备好一个上一个。

而在黄德几看来,菜鸟在未来有机会首先分拆上市

第一,因为其发展速度亮眼,阿里2022年财年第三季度(2022Q4)财报显示,菜鸟营收同比增长27%,蝉联集团第一。

第二,菜鸟业务逻辑相对比较简单。

第三,于2021年5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京东物流也是个先例——它是继子公司“京东健康”分拆独立后,京东集团旗下第二家分拆上市的公司。

阿里云也是备受资本市场期待的业务。港股专家刘兆祥预测,考虑到目前港股上市条例日益宽松的趋势,阿里云服务有可能先在今年底独立上市,再逐步释放其他业务潜力。

这些业务板块将会在哪个资本市场上市?

李大霄判断,在推行注册制的A股和港股上市的概率远远高于美股。原因不外乎中美关系的脱钩风险,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

而相比之下,目前港股拆分规则相对较为明确。比如港交所在审批分拆上市申请时,会特别关注母公司是否保留足够的业务及相当价值的资产,其剩余业务是否仍然满足港交所对上市的要求(包括盈利及市值要求)。

毕马威一份报告也提到,香港上市公司分拆业务到境内上市,已经成为新概念或新兴行业的一个大趋势。

于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受惠于境内上市的高市盈率,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母公司通过继续控制新公司分享分拆上市带来的商业效益,进一步推动母公司的股价。据报告,2020年初至2021年11月,共有17家香港上市公司分拆业务单独上市,其中新公司首发市盈率高于母企市盈率5倍或以上的约有8家。

今早电话会上,阿里方面表示,其他五大业务集团的上市地点是否依然选择香港,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03
阿里为什么要分拆?

不止阿里,最近几年,不少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探索分拆上市这一模式,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京东采取的是孵化业务公司上市的路径,旗下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已经分拆上市,此外,十年三度更名的京东科技也已经为上市努力了两年多;百度陆续拆分过小度科技、昆仑AI芯片等业务;2021年,字节房地产业务“幸福里”引入外部战略股东,字节汽车、教育等垂直业务都有分拆意向;2021年5月26日,网易将旗下移动音乐业务部门“网易云音乐”分拆独立……

此外,比亚迪拆分子公司BYD半导,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电力筹划划分拆华润新能源到A股上市,海康机器人的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或将成为海康威视旗下继萤石网络后的第二家子公司上市企业。

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要分拆子业务,往往是通过分离估值较低的业务板块,提高公司估值,放大股东价值。而拆分出来的独立公司,则可以获得更大灵活性,专注于各自核心业务。在资本运作层面,独立公司也可以根据各自业务需要和优先事项采取不同的资本政策,从而获得最低的资本成本,更自由地拓展融资渠道。

“许多民营大企业都有大公司病的困扰,阿里首先谋变,成立了六大组织。”经济学家、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向《天下网商》表示:

阿里此次组织治理变革,与张勇多年布局多元化治理和经营责任制,力倡“敏捷组织”的整体逻辑一脉相承。

互联网怪盗团曾表示,阿里巴巴是业务最多元、也最复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首席财务官徐宏也曾在2021年底的投资者大会上,将阿里各个业务分成三个成长阶段:播种(Seed)、壮大(Traction)和盈利(Profitability)阶段。其中,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电商业务已进入成熟的盈利期;饿了么、高德,以及速卖通、Lazada等跨境电商业务尽管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但前头仍有可赶超的对手;夸克、瓴羊等创新业务则刚刚起步。它们所处产业、赛道不同,生命周期也各异。

2021年底阿里投资者大会

截图自2021年底阿里投资者大会

2020年,张勇就在内部多次提出,以阿里的体量和复杂程度,任何一刀切的策略都是极其有害的。

多次对低效与组织僵化的现状进行反思后,张勇开始推行多元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让各业务负责人自己算好账。他认为推行经营责任制的作用是让业务在经营和资源上更好闭环,本质是“让参与业务的各方能更好取舍”。

去年初CTO线管理大会上张勇说道:

“把大锅饭的锅变小,每个人一口锅,清清楚楚。锅里就这点米,就这点水,就煮出来这点饭。”

简言之,每个业务按照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跑起来,自己决策,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缺资源,问集团要,做市场决策,听集团的。”

“组织变动后,原来这些独立公司事无巨细,得通过逍遥子同意,现在自己就可以做主了。相当于审批链条变短了,决策权增加了,反应速度更快,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李大霄表示。

据了解,两年前,阿里就在为此刻的拆分铺路。

2021年底,阿里宣布由原来的大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重新成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业务板块。同年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阿里财报也将原本的“商业分部”进一步拆分成“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四个部分,提供更精细报告来反映业务最新进展。

武卫对投资人表示,“方便各位更好地分析,并将它们与各自的同业公司作比较”,并表示“今后部分业务也可能获得自己的外部融资机会。”

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分拆上市的吸引之处在于可以释放拟分拆业务的潜在价值,达致股东利益最大化。从阿里股票这几日在美股与港股市场的表现来看,显然资本市场十分欢迎这场变革。

余丰慧认为,此次拆分有助于阿里现有股价上行。

“对于资本市场是重大利好,恢复投资人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拉动投资人对新科技,新经济和新金融等领域的信心。”

04
拆分后,六大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是什么关系?

“孩子大了,还是要走出去,去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集团更像一个大底座,来给他们做好支撑。”张勇这么描述子公司与阿里巴巴的关系。

具体来说,阿里巴巴集团会更像一个相对超脱的控股集团,运营重心会从具体业务抽离出来,将精力更多投向投资、创新、孵化。而独立出来的“孩子们”则会成立各自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业务自主决策权将大大加强,每年的业务规划、市场响应、预算、薪酬福利都将自己决定,独自面向市场。

据《晚点LatePost》此前报道,张勇可能会加入部分子公司的董事会,但目前这些公司的董事会人选暂未确定。过去几年,张勇已经退出滴滴、微博等阿里投资的公司的董事会,目前也不在阿里控股的独立上市公司大润发和阿里健康董事会之列。

如何理解阿里作为母公司的“超脱”式控股?

港股专家刘兆祥综合多方分析估计,六家子公司未来如果独立上市,初期阿里可能会保持75%-80%的持股比例,此后视情况逐渐减持至55%-60%,但仍然拥有控股权。

此次组织拆分引人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是六家子公司在未来独自上市的前景。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与其把阿里多样化的业务放在一个锅(指上市载体)里,还不如一个业务具备了条件,就果断让它单独面向资本市场。”

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剥离,成为一家单独的公司,之后长出了蚂蚁集团。2011年6月,淘宝网一拆为三(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由此长出了天猫。2012年7月,阿里推出“七剑下天下”,由此长出了阿里巴巴的外部电商生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这次改革是一次对自己的革命,是对超大型公司如何更好治理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如果这条路行得通,可能产生“组织一变天地宽”的效果,创生新的天猫、阿里云。

“我为阿里向内开刀的勇气点赞,这也给那些勇于求变的公司树立起一个榜样。”李大霄表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