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产品十年,聊聊我的B端产品观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pd/579337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产品十年,聊聊我的B端产品观

2023-03-29
0 评论 1544 浏览 6 收藏 14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关于产品理念,很多人都认为B端产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实C端产品与B端产品,它们有着内在的关联,很多时候都是有机的统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产品经验,分享了一些关于产品理念的思考,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ThA1pTMX07MWMUNVhqKf.jpg

产品理念,是罗盘转动的磁场。

有两个产品同学想换工作,交流时他们都很坚定地表示要选择B端产品方向,他们都认为「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的C端产品已进入发展瓶颈,B端产品才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因此,他们都问到两个问题:

  1. 择业如何选择B端/C端方向?
  2. B端发展,你的产品理念是什么?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抽象发展本质:

镜同学一直认为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硬实力」和「以沟通协作为核心的软实力」上,择业在于岗位匹配,好的成长环境是岗位达成的前提。

从这个角度来看,C端和B端对于产品成长(Professional Skills、Communication )的赋能价值并无太大差别,一般来说,一个更高质量的C端产品团队通常会比一个初创的B端产品团队,对个人的成长赋能更大。

事实上,有同学在面试辅导过程中思考学习非常认真,很快拿到offer后就开始纠结选择哪一个:有的关注产品线,有的关注公司规模,有的关注行业地位,有的在意直接领导。

其实,这些都是冰山表面,更重要的内核则在于抽象发展本质,我们不应简单地用短期的B/C端的产品领域来注释个人的长期发展

好了,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

说回B端产品领域,我觉得B端的魅力更在于通过复杂的、多维度业务场景的频繁击打练习,帮我们锻炼抽象能力,这是最高级别的价值赋能,就好比是撸铁塑身,你总得有压力环境吧,B端的产品环境就是那块铁。

事实上,镜同学沉浮B端产品十余年,也有一些关于B端产品设计理念的相关思考,我把这总结为十二个字:场景服务化、服务产品化、产品标准化、标准平台化。

HyCJSaAfgHZPLM14CUT7.jpeg

1. 场景服务化

众所周知,B端业务的一大特点在于客制化,这是催生客户场景需求繁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B端产品提供场景服务解决方案的前置因子。

用户需求松散地分布在业务场景中!

而回顾我的产品经历,不少高价值的B端需求并非实验室所刻意培养所得,而是从客户访谈时的场景抽象,而且,越是复杂的大项目,就越需要用高质量的服务去做场景适配。

如果将需求和设计比作一场旅行,路径一定是: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

从这个角度看,B端产品团队应当具备将业务场景向服务转化的基础认知。

  • 客户→复杂业务场景;
  • 产品→服务解决意识;

我甚至更认为,优秀的B端团队组织,其售前工程师应当是半个产品经理,以便可以将用户的场景需求提炼成业务解决方案。

2. 服务产品化

如果说服务更多围绕的是业务模型,是高层级的需求轮廓,而将「服务产品化」则是产品经理的天然使命。

产品经理不是需求传话筒,但却是业务翻译员,这点既是是B端业务的发展护城河,也是B端产品人才的差异竞争力。

「将服务产品化」可以说是高阶产品经理应有的专业素养,既是产品洞察力,也是产品思维的具象表达。

先说两个概念:

  1. 产品(这里指软件产品):是指为解决用户某种或多种需求,为用户提供一种或多种具有逻辑性的无形服务的集合载体。
  2. 产品化:通过用户洞察,技术能力的应用,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初阶产品经理更擅长就需求谈需求,高阶产品经理则需要时刻保持将需求进行产品化的意识。

需求和服务其实是硬币的一体两面,是两个视角:站在消费侧是用户需求,站在供给侧则是产品服务

如何从确定性的复杂业务场景中提炼用户需求,本身并不复杂,只需要专业扎实、抽象理解能力优秀即可。

而如何从不确定的场景中找出用户痛点,并主动思索逻辑或技术应用,主动将其封装成产品,却并不容易。

我们先看一个产品小案例,也是我们前段时间上线的产品手册」服务:

因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经营未达预期,这段时间,公司一直在强调业务导向,原来的PLG(产品驱动成长模式)也已悄然调整为SLG(销售驱动成长),反复强调各岗位要围绕“业务经营”协作,全力支撑业务发展。

雪花首先砸落到产品经理身上,业务人员连续多天在夕会上反馈需要各种产品手册,其实,大多产品手册都有归档给业务负责人,但业务团队各自小组分兵作战,再加上各自管理深度各异,一时间造成好像产品支撑不力的假象。

基于此,我马上安排产品经理在我们运营管理后台」增加一个产品服务支持模块,功能也很简单,本质就是个文件管理:

产品经理上传产品说明书、培训手册等文件,市场运营人员可以登录运营后台搜索下载,并可联系产品经理寻求支持。

这个功能虽然很小,但这其实就是产品化的过程,并且收到了广泛好评,实际上,用户并没有明确提出来需要这样一个文件管理,我们是从反馈和场景中主动获取市场人员痛点,应用技术将其转化为一个产品服务

wiMf6Dwxll6AMlsSMwu7.png

事实上,从松散的垂直用户场景中,筛选痛点,提炼需求,对产品经理很有启发价值,我们体验产品时,可以有意识地思考分析,可能会发现很多产品都在试图践行产品化的理念。

再举一个小例子:

前天我又买了一个360监控摄像头,发现其硬件产品便宜了很多,但打开软件以后看到很多功能都被标记为增值服务,比如,人脸识别、巡航、区域闯入报警等功能都需要另行购买,即便上面写的是限时免费

暂不讨论商业的对错和取舍,我们仍可以看到360试图将服务产品化的本质。

ELQPZG2StWjAQdwEGG8O.jpeg

其实,将服务进行产品化的这个过程,需要操盘手足够细腻、洞察和本能,但这也完全可以培养,意识是行动的指南,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培养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将自己植入语境,比如,好的职场、优质公众号、高质量的内容社区等。

好的语境会让你自生长,即便有些门槛,也足够覆盖时间的隐性成本

3. 产品标准化

将服务外向表达成产品,顶多只能说是敲开了市场的门槛,能否规模化、持续性增长靠的则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或者说,标准化其实是产品向商品转化的过程

举个例子:

万物皆需求并非只是口头虚话,而是产品思维的意识应用,上周我参加契约锁电子签署的产品展会,看过他们的产品演示我当时就很有感触:如果说,客户演示是一款产品,他们的这款产品就非常标准。

简单来说,他们的产品演示非常标准、很有章法:

  1. 先播放产品功能演示的宣传视频;
  2. 再通过PPT详细讲解;
  3. 最后再进行线上系统的演示

他们演示了四个系统,都是按照这样的三步操作,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也让用户对产品价值记忆深刻;试想,如果A功能演示视频、B功能演示PPT、C功能演示系统,或者,随意组合,恐怕会让强迫症的受众抓狂,也会让产品价值弱化。

毫无疑问,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张力。

事实上,作为B端产品同学,我们的需求典型特征往往在于“功能上极度相似,细节上千差万别”,猛的一听,现有系统基本满足客户需求,真正开干发现几乎相当于重构。

未来细分领域的B端产品竞争,应该在于对产品标准化的能力和效率:能力体现在能否将产品的功能更通用、更拓展;效率则体现在与竞争者赛跑的速度。

身在安全行业,观察竞争对手的产品发展:有慢的变快的,有快的变慢的,有快的更快的,有慢的更慢的,但,加速的根本原因,大多在于依托标准化产品能力对客户定制化场景需求的支撑效率上。

4. 标准平台化

什么是平台呢?ChatGPT给出如下定义:

在技术和商业上,平台通常指一种集成了许多不同组件和服务的软件系统或基础设施,它提供了一种中介服务来连接供应商和用户。平台通常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应用程序或服务,这些应用程序或服务可以在平台上运行或与平台进行交互。这些第三方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以通过平台来扩展平台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平台还可以指商业模式上的一种策略,即将供应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并在两者之间提供中介服务,从而产生利润。这种模式在许多行业都非常常见,如共享经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在线市场。通过建立平台,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和用户,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同样也正是因为B端产品线繁多,产品矩阵宽广,标准化数字产品的持续发展到最后,一定是走向平台化产品

所谓标准平台化是指以标准产品为基础,从业务角度耦合平台,围绕行业领域、深耕业务场景,持续发展的归宿在于升级成一个业务统一的平台:

将产品、资源、服务集中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多方连接、互通共享,形成一个大系统。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从需求场景抽象业务服务→将业务服务设计成系统产品→将系统产品标准化→将标准化的产品迭代升级

也许未来B端的终极向往或许是:面朝用户、背靠平台→春暖花开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由@产品大峡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