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白工作法》閱讀心得:建立不忙碌也不盲從的工作模式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17rich.com/a-minute-to-think/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留白工作法》閱讀心得:建立不忙碌也不盲從的工作模式

擺脫瞎忙,做真正重要的事

《留白工作法》閱讀心得:建立不忙碌也不盲從的工作模式
留白工作法:留白工作法:擺脫瞎忙,做真正重要的事

對於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來說,如果文章段落之間沒有空格,句子之間缺少標點符號,閱讀起來應該會相當困難。好比下方的句子,你能第一時間讀懂嗎?

如你看到的如果文字沒有空格或任何標點符號閱
讀起來就相當不容易但這就是古希臘的書寫形式

然而,沒有標點符號的問題,曾是古希臘人發展文明的障礙。當時,書本中的文字之間缺乏間隔、段落,因此人得反覆閱讀多次才能明白文字的意思。雖然那時人們都是這樣閱讀,也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差別,不過正所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當標點符號的概念被發明出來後,閱讀的感受從此被提升到全新境界。比如上方的文字加上標點符號,讀起來就順暢多:

正如你看到的,如果文字沒有空格或任何標點符號,
閱讀起來就相當不容易,但這就是古希臘的書寫形式。

提出標點符號概念的人名叫阿里斯多(Aristophanes),他是一名圖書館館長,他首先透過空格、段落的方式將文字編排的井然有序。也是從那時候起,希臘人才意識到「空白」對於文章的重要性。

然而你是否發現?其實不只文章需要留白,人的工作也同樣需要「空白」。因為缺乏留白的工作,往往會讓人忙得毫無意義,生活過得喘不過氣。

當心碌碌無為的生活——蘇格拉底

給自己留白很重要,但卻沒人做到

《留白工作法》這本書提到人的身體、大腦不像工廠中的機器,能夠長時間地運作並發揮穩定的生產力。因此,作者提醒讀者人在處理一項任務後,都需要短暫的休息以恢復消耗過的能量,為自己打造一個思緒上的「白色空間」。如果處理的任務難度越高,所需的休息時間也會變得越長,才能恢復個人的生產力,投入到下一份工作。

可惜的是,現今大部分的人在工作時都難以停下腳步,讓自己在任務與任務之間有喘息的空間。這些人傾向無縫接軌所有工作,在完成一項任務後沒作任何停頓,就開啟下一項任務,形成一種「接力棒式」的工作方法。

然而,或許包括你在內,很多人都知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個道理,只是這些人在職場上依然馬不停蹄地工作,不容許工作上有任何留白空間。

為什麼會如此?關於這方面的解答,便是《留白工作法》中最精華的部分。

為何人總是覺得忙碌不堪?3個你可能沒意識到的問題

此書的作者茱麗葉.方特(Juliet Funt)專職協助大企業的員工從忙碌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避免因為忙碌的狀態而過度損耗自己,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她在書中提及,大部分人在工作上之所以不肯留白,原因通常有三個:永不滿足、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以及社會規範帶來的壓力。

忙碌原因1:永不滿足,想做得更多獲得更多

關於永不滿足這一點,通常會體現在工作狂類型的人身上。他們非常喜歡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報酬、成就感,或來自上司的讚許。因此,他們在工作上容不下半分的停頓,總是希望每一秒都能有所產出。

當然不只是工作狂而已,現代人也容易因為求表現,或是社會競爭,所以時常陷入情緒耗竭的狀態中。情緒耗竭最明顯的狀態就是容易疲累,變得憤世嫉俗,久了反而失去工作的動力。

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也有說到,即使是才幹令人望塵莫及、成就令人驚嘆的一流人才也會落入「效率陷阱」,想要設法擠出更多時間工作。這些都可能是因為社會世俗或過度自我期待,導致對眼前工作成效不滿足的原因。

忙碌原因 2: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另一個讓人在工作上不肯留白的原因,是人沒分辨工作的輕重緩急,導致自己疲於完成那些毫無意義的事。好比同事的臨時請求、工作時玩手機,或分心去看 email 等。

如果這些事持續占據你的待辦事項清單,那麼它們的緊急性就會給你帶來毫無意義的壓力,致使你得持續工作,讓你忙得喘不過氣。

忙碌原因 3:社會規範帶來的壓力

然而,最嚴重的原因並非前兩個,因為它們都是能夠靠個人的努力來克服的;反而是社會規範帶來的壓力,讓人很難去創造空白時間。

舉例而言,在辦公室上班時,人很容易會受到同事的工作方式影響。比如說如果到了下班時間,辦公室裡卻還有許多同事在工作,其他人見狀也會跟著留下來。假如每個人都一直在接收、回覆 email,人也會按照同樣的節奏處理信件。同理,如果每個人都馬不停蹄地工作,我們也會深受這種社會規範帶來的壓力,毫不停歇地工作。

更嚴重的是,這種影響力是無形且難以覺察的,導致我們不自覺就陷入先前提到的「接力棒式」的工作方法。

《留白工作法》閱讀心得:建立不忙碌也不盲從的工作模式-2

想在工作上留白,你需要這3個方法

如果你想擺脫忙碌不堪的工作狀態,為自己創造工作上的留白時間,在工作上能有更好的表現,書中的以下三個方法也許就是此刻能幫助你的策略。

留白工作法1:見縫插針,刻意創造留白時間

工作要有留白,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是刻意創造留白時間。

作者將這種做法命名為「見縫插針」,也就是在任務與任務之間找到空隙,塞入留白時刻。如果你有列寫待辦事項清單的習慣,這個方法就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因為從清單中,你能夠一覽所有任務,在任務與任務之間安排5至10分鐘的留白時段。

除了見縫插針的方法以外,在此也推薦另一種方法,同樣能夠創造留白,那便是很多人都聽過的「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因為這套工作方式本身就包含專注工作與留白時段。簡單說,你要專注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接著再開啟25分鐘的專注模式。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完成所有工作。

不過提醒一下,使用番茄鐘工作法的成效還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傾向連續一兩個小時不中斷的工作,因為這樣對他們比較有效率。不過如果你當下的工作是需要調用意志力執行,每25分鐘休息一次的間隔就有助於重新拉回你的注意力。

見縫插針是指,在兩個活動之間插進一點點的白色空間。如果不特別用這種方法斷開事情或活動,每件事都會連在一起。

留白工作法 2:停止接受過多資訊,空出留白時間

《留白工作法》書中繼續提到,工作上若要有時間留白,就不要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這一點,也是先前提到導致人們忙碌不堪的原因之一。

因此,你在工作上要刻意減少那些會浪費時間、無意義消耗自己能量的事情,讓自己有餘裕休息,恢復個人的生產力。好比不要在工作時滑手機、瀏覽社群網站,或分心處理不同任務,如此我們才能保護自己的工作能量,也才能擁有留白時間。

留白工作法 3:簡化大哉問,釐清真正重要的事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過於忙碌,能夠在工作時有喘息的空間,那麼進行作者所說的「簡化大哉問」,就能幫助你刪除不重要的事,降低或擺脫忙碌的狀態。

以經驗來說,這個方法的確很管用,因為它能助你對抗先前提到的3個讓人忙得不可開交的原因。簡單說,你在工作時要定期地問自己:

一、工作上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移除的?

二、有什麼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

三、事情做到什麼程度就「夠好」?

透過反思以上三個問題,你就能發揮「減法的力量」,移除不重要的事,做真正重要的事並且交出應有的成果。最終也無需過度消耗自己,令自己陷入倦怠感之中。

在過往的文章也說到,減法的力量看似減少進度的累積,實則加快工作腳步。坊間有很多專家都提出過減法概念的重要,比如理查.柯克的 80/20 法則、《A到A+》作者 Jim Collins 的「不再做清單」、賈伯斯帶領 Apple 重生的 iDevice ,都屬於善用減法的哲學。

《留白工作法》閱讀心得:建立不忙碌也不盲從的工作模式-1

結語:留白不只是空出休息時間,也是給自己的思考空間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強調的「留白」,跟《反時間管理》書中提到一個觀念也很相似:留時間完成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不需要犧牲去做喜歡的工作的時間。留白,看似空出時間沒做事,其實是為了確保自己做的是有意義的事。

稍加觀察,世上許多的工作內容都需要「空白」,才能凸顯其他內容存在的重要性。不只寫作的人在文字之間需要標點符號,圖像設計師也重視留白的藝術,作曲家也會安插單純的旋律來控制音樂的張力。留白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突出作品的重點,也是為了降低受眾的認知忙碌,讓他們在看過作品後,能夠有時間與空間思考,回味作品帶給他們的啟發。

同樣,在繁忙的工作中插入留白的時刻,也是為了停下腳步,思考自己工作與生活的狀態,更是一個找回內心的機會。在這樣的時刻下,我們可以審視工作是否做了高價值的事情,生活是否按照自己想要的節奏前進,以及人生的發展是否偏離了預定的軌跡。

如同《長線思維》裡的一句話:「為自己的生活留白,因為已經裝滿的杯子,無法倒進更多的水。」

給自己一些留白時間,因為人生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或許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世代中,留白是一種奢侈,但卻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在留白的時刻,我們才能重新找回方向,並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