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工具审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875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的工具审美 - 少数派

1
我的工具审美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2023 年的现在,绝对算得上是工具的盛世。而在这个年代成为一名软件行业的设计师也格外开心。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新品观察和尝试,另一方面作为同行业的设计者,也可以从从事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甚至于有机会进行一些实践。

最近一年以来,随着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也在不断尝试优化自己的工作流,试图给自己打造一个更高效、舒适,有趣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所寻找和选择的软件工具,虽然还在不断变化,并且其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发现我逐渐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当然了,这种规律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偏好,肯定无法作为衡量「什么是好工具」的标准。不过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单一的目的

我喜欢功能和目的相对单一的工具。甚至于对一些复杂的工具,我会故意地放弃它的一些功能。这种偏好的一个典型例子是 flomo。短笔记的功能,很多软件都可以做。甚至于说,任何一个具有打字功能的软件,甚至于手写笔记本,都可以干这件事。当然了,笔记本的例子在互联网时代稍显极端,语雀的例子可能更能说明问题。我很喜欢语雀这个工具(比如本文就是在语雀写作的),而且语雀也有「小记」的功能,但真的用起来,我还是会选择 flomo,即使这意味着每年要多花几十块钱。

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考虑过后,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导航思路上的问题。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设计网站的时候,最常想起的一个原则就是设计宽而浅的导航,尽可能不让导航太深。这是因为更宽的导航对于用户而言可视性更好。对很深的导航来说,深层级的东西无法展现,对用户而言只能记忆,而且每次前往都要多走一些步骤。而更浅的导航(只要不是「太宽」,即一级导航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对于某一个单次操作来说,总导航步骤和思维负担来讲,总是更省力的。

1

对小记这个场景来说,速度和导航的负担恰恰是很关键的。对我来说,手机桌面就是导航的起点。比起进入语雀后,再选择要查看小记还是知识库,我更愿意点入flomo就心无旁骛地去查看我的短笔记,点进语雀就专心地编辑我的文章。当然了,这两款产品都准备了桌面小组件来帮助用户快速记录,但是多目的的整合也让语雀的内部导航更为复杂。这让导航操作更麻烦了一点点,虽然区别很小,但当我带着灵感,带着记录和表达的欲望寻找对应的页面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因为分类和导航问题分心。这一点点差别,已经足够驱动我多付出几十块钱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单一的目的」这一条审美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上工具是我独自使用的。在我独自使用的时候,我不一定需要账号同步,也不需要协作,我的起点是电脑和手机的桌面。但在团队使用的场景里,情况就不同了。将「团队工作」抽象成桌面上的一个图标,远远比让它拆分成数个「分身」更容易处理。进入工作台后,眼前的一切都是与工作相关的模块,此时工具本身的丰富并不会分散注意力,反而更容易让我专注于团队协作本身。所以说,一个软件应该选择单一的目的还是丰富的功能,取决于不同的场景。对我来说,这也给两类软件画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线。于私,我会选择简单直接的工具,于团队,功能全面的综合性平台可能会更有优势。

简洁的概念模型

对于相同的功能,不同的设计者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有的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分类,有的则选择使用一种概念模型贯穿始终。对我来说,偏好的始终是后者。

关于这一部分,读者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交互设计中的 Less is more ,这里简单叙述一下。我始终认为,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简单、通用的概念模型,无论对小白用户还是高级用户,都是很棒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小白用户只需要了解很少的功能概念就能快速上手,而对于高级用户,通过对基础概念进行灵活地组织,可以探索出各种各样的用法,有些甚至是设计者自己都未必能想到。这种简洁模型的典型例子,就有 Notion 中的 page、block,它使用单一的概念基础,进行变化和反复嵌套,最终制造出了一个万能工具。Heptabase 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比起其他白板笔记,统一的 card 让我不需要纠结元素的类型,而是可以更加专心于任务本身。

当然了,复杂的概念模型并不是没有用。很多时候,多种不同的概念,可以对使用者起到限制和引导的作用,即工具会「要求」使用者以某种方式完成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设计者应该保持清醒。如果不是为了引导用户,对用户的理解等具有正向的作用,而是无意中创造了许多多余的概念,那么这种设计很难说是优秀的。

完整的信息流

谈及这一点,就不得不谈到语雀。先说反例,内容平台有很多,但是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读者已经习惯去那里阅读,但谈到编辑文字、管理文本的体验,很多博客和写作平台做得实际上是相当糟糕的。相比起来,语雀从这个角度做得更好。

对于我来说,语雀首先是一个不错的编辑文本、管理文章的工具,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展示与社区的功能。从写作、管理到展示、交流,语雀把一个完整的流程包含了起来,而且能够把每一个环节上的用户体验都做到不错的水准,这是我使用它的一个关键的理由。同时,创作者优先这一设计思路,自动筛选了平台用户,让创作和发展的氛围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当然,语雀现在才刚刚起步,我很看好它未来的发展,但更多具体的事情还要拭目以待。

我很好奇的一点是,为什么其他一些平台没有这么做?对于很多内容平台,比如知乎、简书等,他们有大量优质的创作者,也有稳定的观众,却似乎没有想法向上打通笔记与知识管理的市场。而对于 Notion,虽然拥有大量优质的创作者和内容,却似乎没有意图打造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内容社区。内容生产者未必追求盈利,但我相信多数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想法。我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写作者,是非常希望看到知识工具和内容平台打通的。

前面所谈的是一个比较狭窄的角度。从宏观角度来说,将软件与软件之间的信息流打通,这可能是所有用户都期望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自动化的同步工具,但他们的使用和学习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希望未来这样的功能能够变得更简单,易用。

贴心的设计

所谓「贴心的设计」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界面角度,最好能够美观、规范,符合直觉。另一个则是交互设计方面,能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视角着想,能不能在每个细节上符合用户的预期。

前面一点,我作为设计师是比较在乎的。选择工具在我看来就像选购手机、汽车或家具一样,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件事,也是在选择每天和自己相处的伴侣,在选择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所以设计美观,风格统一,对于我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必要的时候,我甚至可以为此牺牲一点功能。

第二个方面,就是交互设计的细节了。说到这点,我想用 Sketch 举例。Sketch 虽然现在显得落后,但在我刚刚接触它的时候,感受还是非常好的。其中一个重点就在于,它的功能面板可以动态显示与当前情景相关的功能。这一点虽然简单,却被很多老软件忽视。比如说 Photoshop,它的很多窗口都需要用户自己选择。我在初学 Photoshop 的时候,就经常因为关掉了需要的窗口而不知所措。还有微软的 Office 套件,它的工具栏和属性面板混为一体,也并不能够稳定地根据操作变化。在快速操作的过程中,这实在让人添堵。

除此之外,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图标的大小,用户操作时鼠标移动的距离、快捷键的逻辑和具体键位、快捷菜单的层级、默认的状态选择等等。我听过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些细节必须经过精心的思考,才能让用户操作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一两个别扭的细节分心,始终专注在任务当中。

最终目的:心流

前面几点总结下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尽量让用户在操作时进入心流,让工具化于无形。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单一的目的是让用户在工作开始时快速进入状态,并且专注在某个任务中;简洁的概念模型能方便用户学习上手,不必受限于软件的结构;完整的信息流让用户不比从创造性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做辛苦的「搬运工」;贴心的设计则从细节上尽可能地让用户操作流畅,避免任何阻碍破坏使用者的状态。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对工具的要求和偏好,都指向了这种美好的思维体验。工具的好坏,不在于技术是否先进,而在于在特定的流程和环境中,它是否能跟上自己的思维,帮助用户全神贯注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字化的时代,仍然有很多人需要纸笔。在粗糙快速的构思阶段,这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在最近半年里,我越来越多的体会到了心流的美好感受,也开始不自觉地以此为标准打造自己的工作流。对于过去的劳累和嘈杂,我尝试过冥想等方式,但发现试图放空自己是非常不现实的,我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相反,要真正放松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去沉浸在一项思维活动里。这是非常美好、充实的,甚至于对一些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而这些优秀的工具,在我看来正是通向那里的阶梯。

工匠的喜悦

五千年的传统文明,留下了无数精美辉煌的建筑和工艺品。然而打造他们的工匠,却没有多少言语流传下来。作为设计师——互联网时代的工匠,我无法猜测古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怎样的感情。但正如那句话所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他们遇到优良精美的斧凿或刻刀,也一定会感到格外欣喜,甚至于因此而享受自己的工作。

现在我还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谈不上「骄傲」。不过能够用上优秀的工具,能够从工具中看到创作者的巧思,学习到一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已经足够喜悦。希望我能够把这种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自己创造这样的喜悦。

> 分享你与少数派的「独家记忆」,赢取限定徽章和精美周边,来一派好好聊聊?🎂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