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7_让无能的人安乐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naaln.com/2023/02/newsletter-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总说自己已经老了。是因为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在这个年纪应该取得的成绩。老的不是年纪而是年纪与预期的之间的差距。老的实质是一种丧失,害怕死亡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


一个生活方式:三和青年

今天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其实是相当大的,不仅是物质上而且跟多的是心理上和情绪上的。三和青年引起很多关注,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其实代表了一种抗议性的退出。在今天的中国,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竞争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单一。所有的人都想在一线二线城市一个好的地段有三居室的房子,要有车等等。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三和青年说我干不了,我不参与这个竞争。所以他是一种退出。

那么第二个大家对三和青年的关注可能是反映了我们对这种退出的恐慌。大家觉得三和青年这样的一个人生选择不可理解,不可接受,好像在道德上有问题。他在道德上是什么问题呢?可能就是因为他退出了这种游戏,所以对这个游戏的天然正义感、天然合理性和合法性形成了某一种挑战。

三和青年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肯定是有人会从这样的竞争中退出,而且我们也应该鼓励一些人从这个竞争的游戏里退出。因为这样的全民竞争实在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对这些退出的人,按道理,我们应该给他们保证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退出游戏之后作为一个公民继续比较恰意地生活。他们退出了这个竞争,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退出这个社会。我们知道日结工是工作强度非常大、工作条件相对差,而同时对城市生活、对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做的贡献并不比其他人少。所以他们应该得到他们自己的承认。

第三,三和青年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提倡更加宽容的、对多样生活方式能够理解的一种态度。这里我想起陈嘉映老师的一句话:「应该让无能的人安乐,有能的施展雄才。实情却往往是无能的不幸,有能的去谋取安乐。」

三和青年被污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那些有能力的去安乐的人不太允许所谓无能的人不模仿他们自己的轨迹,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方式。换句话说,谋取到安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期望,无能的人不仅在物质上不幸,而且在心理上去承担相压力,去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三和青年做的无非就是我不要那些物质上的满足,但是我也不想承认自己是这个游戏的失败者。但是我们看到,有的时候在社会里面,这也是不被允许的。你就这样的悄然走开,很多人看不惯。

我觉得没有人能够给青年人提供意义。意义必须在实践当中生长出来,意义必须在自己和他人的相处当中才浮现出来。三和青年的生活不是没有意义,只是他们可能在现在情况下无法把自己感受到的意义表达出来。主流社会不认为他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对主流社会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往往会有一个单维度的定义。所以关键不是有人给青年意义,而是大家要重新去反思,把这个意义阐释出来。

当代青年的空虚和荒芜感可能正是来自于他们的选择和现在主流话语所能提供的阐释意义的工具之间存在着距离。大家不知道该怎么用大家愿意接受的话语来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感。同时又不愿意完全顺应着主流话语规定的路线来生活。不是说青年的生活、青年人本身空虚了,这个空虚其实是一个间隔、是一种断裂,也就是相对单一的主流话语和多样的不断变化的个体实践之间的断裂。

参考阅读:
陈嘉映,2015 ,《五味盐》,载《从感觉出发》,214 页

来自: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不是从现在开始?


两个概念:「无常」和「无明」

关于佛学中比较重要的「无常」和「无明」的概念对我也很受用。

无常,便是可以理解为变化,是这世间唯一确定的东西。无常并不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变了就是无常。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

没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的活着。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的不断的苛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觉察不去定型,确信这些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长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准备好面对最坏的情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状况发生。

无明,一切情绪皆苦。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情绪即痛苦。无论直接间接,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都与我执有关。如果想要根除痛苦,就必须培养觉知,留心情绪,学习如何避免被鼓动起来。

情绪的起源根植于误解,因此根本上是错误的。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也就是无明的根源 —— 我执

无明单纯的就是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的不完整。所有这些形式的无明,都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

任何源自无明所做的行为,都是冒险。我们在不了解或者不全了解的情况下行动,就不会有信心。我们根本的不安全感就是由此而生,创造出所有这些有名或无明、已知或未知的各种情绪。无名的喜乐只不过是不断高估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以及低估障碍而已。

当你有了觉知 —— 就像知道自己走在悬崖的边缘,了解前面的危险但是仍旧可以继续前行。带着觉知行走不再那么恐怖,反而是非常刺激,因为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

参考阅读:
正见 (豆瓣) (douban.com)
正念禅修 (豆瓣) (douban.com)

来自:
人生哲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notion.so)


一种解题框架:模型 Zwicky Box

Zwicky 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每两年就有一个好主意。给我一个题目,我就能给你一个主意!」他相信他的技术可以让任何人的思考效率提高一百倍。

Zwicky Box 打破我们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在整个解决方案空间中寻找最佳答案。将解决方案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然后不断地重新组合它们,以找到您没有想到的新解决方案。它就像是一个乐高积木,用来解决问题。

使用 Zwicky Box 来解题分三步

  1. 将你的问题拆开,进行分类:分析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相互独立) 提出类别的一个好策略是拿一个你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例子, 列出每个部分,并询问它是否可以被抽象成一个参数。
  2. 对每个分类的值进行头脑风暴 发现最初的几个是很容易想出来的。 在一次头脑风暴中,除非你有了 50 个左右的想法,否则就不要停下来。 此外,不要急着对这些想法进行过滤,不管这些想法有多么荒诞或者愚蠢,都一股脑儿先把它们写下来。 而且在上面的 50 个想法中,「前三分之一的想法可能是轻而易举想到的, 中间的三分之一会有一定的难度,而最后的三分之一会很难想,而这部分也正是精华所在。」
  3. 遍历每一种组合创造全新的组合 有了更多的类别和更多的值,Zwicky Box 变得更加有用,因为您可以发现一些真正意想不到的组合。

桌子的例子

经常使用 Zwicky Boxes 来捕捉和探索不同的想法。可以发现,仅仅是把不同的元素并列在一起,就会触发大脑的联想思维引擎去寻找有意义的联系,这通常会产生一些新鲜的想法。

Zwicky Box 的优势不在于建立思考原创想法的能力,而在于系统地探索许多可以带来惊人见解的想法。很多时候,问题并不一定是想出来的点子,而是过早地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仅仅是把不同的元素并列在一起,就会触发大脑的联想思维引擎去寻找有意义的联系,这通常会产生一些新鲜的想法。

参考阅读:
Use a Zwicky Box To Solve HardProblems in Unexpected Ways
Thinking Outside The (Zwicky) Box
the History and pracice of the Zwicky Box
一种非量化建模的通用方法


关注不迷路 博客竹白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2/newsletter-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