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BSN:6大产业视角解构元宇宙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cvalue.cn/article/140739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SN:6大产业视角解构元宇宙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

 •  11 小时前
为了推动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加深产业各方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已经围绕如何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开展了三期系列讨论节目,旨在为行业各界从元宇宙的产业、技术的构成和发展提出更多见解与展望。

元宇宙是当今全球最流行的前沿技术领域之一,也是未来将在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

为了推动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加深产业各方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已经围绕如何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开展了三期系列讨论节目,旨在为行业各界从元宇宙的产业、技术的构成和发展提出更多见解与展望。

在三期节目中,我们分别从“数字资产与VR设备”、“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六大技术领域对元宇宙进行解构,请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分别为Web3.0著名学者孟岩、HTC中国区总裁汪丛青、AWS媒体与娱乐行业拓展总监段波、红枣科技CTO马晓军、科大讯飞研究院虚拟形象技术专家周良、51WORLD地球克隆研究院副院长侯涛,红枣科技CEO何亦凡主持了三期节目并与嘉宾展开探讨。

每位嘉宾都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我们将分享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第一期

VR设备与数字资产

首期节目围绕“VR设备”与“数字资产”两大相关行业展开讨论,HTC中国区总裁汪丛青、数字资产和Web3著名学者孟岩两位行业专家应邀参与了观点分享。

BSN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 (一)- VR设备和数字资产

关于元宇宙的定义

孟岩:元宇宙的概念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像互联网、web3.0一样,用户具有自创造能力,并且数字资产所有权、物权以及私有产权明晰的,都可以称之为元宇宙。

而狭义元宇宙则是由AR或VR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加上用户自我创造资产的能力,再或是由区块链,或是由国家以立法形式确定的产权机制共同组成。

汪丛青:“下一代互联网”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正确的说法,第一代互联网基本由文字+图片构成,第二代互联网主要是视频,但仍然在屏幕这个2D的扁平世界上,下一代的元宇宙将是一个实时渲染的三维世界。

何亦凡:站在基础设施的角度,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其实就是两层:前端和后端。前端包括界面展示和接入终端,后端就是指技术体系。

元宇宙是开放的

汪丛青:元宇宙一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任何人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国家都可以接入。从这一点上看来,目前,无论是Rolbox还是Meta,都还只是“封闭花园”,真正的元宇宙现在并不存在。

我认为大概在四到五年后,一个真正的开放型的、实时渲染的、多人可以进入的、使用同一标准的元宇宙才会出现,并且一定会出现在中国。因为中国不但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基础条件,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政府有非常强的推动力,可以轻易地号召多数公司同步推进一件事情。相比之下,西方的公司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更在意如何快速为自己建立领先优势,这让他们很难在早期就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何亦凡:从BSN的角度看来,目前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可以称为“后台私有化系统”,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会出现一个叫做“公共信息化系统”的概念,它不属于任何人,而是由所有人共有、共享、共治,所有的数据、运算都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可以通过私钥管理自己的数据,真正拥有数字资产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未来的元宇宙一定是开放的,这也代表它的技术体系一定是建立在公共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之上。用户的数据储存在公共环境中,而不是分别储存在后台系统中,只有这样,来自两个不同系统的用户,才能在元宇宙中进行交互或交易。

元宇宙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汪丛青:在同一个设备上实现AR、MR、VR,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只是出于商业考虑,这样的设备还需要四到五年才会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且一定会比现在更轻便、更清晰。从技术角度看,实现需求不需要10年。

但真正的问题不是技术上可不可以做得到,而是人们是否还能分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图灵测试可以帮助人们分辨真实的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几年会出现VR图灵测试,用以帮助人们区分真实世界与计算机创造出来的世界。

孟岩:元宇宙在体验方面达到的效果是不需要担忧的。但需要关注在元宇宙这个新世界里表象之下的秩序问题。

例如经济秩序,理论上来说虚拟物品都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那么当人们产生稀缺性的需求,如何保证虚拟物品的限量性、唯一性,还有更深层次的秩序问题,在一个元宇宙里,一个人是否只能拥有一个身份,还是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身份。未来每一个元宇宙就意味着一套经济关系和组织关系。

我认为世界上不会只有一个元宇宙,即便大家都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但是不同的秩序、不同的规则会确立不同的元宇宙,对于秩序的不同思考和规范,可能会决定人们在元宇宙的构建上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我非常赞同公共信息化系统的概念,我认为应该有一个非常大的共识,就是一个公共基础设施,然后再去构建各种不同的规则,建立不同的元宇宙。在由一家企业控制、或是web2.0巨头控制体系下,是谈不上秩序探索和规则探索的。

何亦凡:元宇宙还是会基于现在的互联网硬件设备,建立在云体系之上,并且与互联网一样,一定是一个大家一起建设的过程,所有人各司其职,按自己的角色在整个大生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的元宇宙可能会有几亿个,这种情况下,大家都遵从统一标准就很重要。就设备来说,无论是哪家厂商,接入元宇宙以后都应该看到同样的东西;再以建模数据为例,也一定会有一个全球标准,来保证大家渲染出来的形象的一致性;包括元宇宙之间的互通性,类似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将来也会出现一个大家都遵守的标准,来为不同的元宇宙建立通讯。

除此之外就是技术底层,也就是公共信息化系统,我一直认为未来甚至会通过一项立法,规定后台私有化系统不允许储存例如面部识别信息这样的私有数据,以保证用户能够掌握各项数据的应有权利,保护他们的数字资产安全。

元宇宙一定会产业化

汪丛青:未来人们在元宇宙中所拥有的生活物品可能会远远多于现实生活,这些物品都需要设计、生产、制作、交易、流通,未来全世界会出现一条巨大的虚拟物品产业链。

元宇宙这个行业迟早会与线下的现实行业一样大,很多分析师表示,10年内会达到10~13万亿美金的规模,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再过几十年,元宇宙真的就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互动方式,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未来的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哲学等领域都会被它影响。

孟岩:真正的元宇宙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来的最大产业。我甚至比较乐观地认为,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元宇宙的经济总规模超越现实世界,甚至可能是几倍的关系。这件事情一旦进入到加速轨道,就会是一个指数上涨的过程,在此期间将为我们创造出巨量的财富、就业机会、创新创业的机会。

何亦凡:目前很多人都还认为元宇宙属于娱乐范畴,而事实上它是一个完整的新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形态,将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最终提高社会生产力,让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也会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本身的经济和执行力优势,加上很多技术公司、区块链公司、以及像HTC这样非常优秀的设备公司,都在发力钻研底层技术,这让我们确确实实有一种可能性,未来在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里,由我们中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就在10年内。

第二期

区块链与云服务

第二期节目围绕“区块链”与“云服务”两大相关行业展开讨论,AWS媒体与娱乐行业拓展总监段波和BSN总架构师、红枣科技CTO马晓军两位行业专家应邀参与了观点分享。

BSN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 (二)- 区块链和云服务 上

BSN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 (二)- 区块链和云服务 下

区块链为元宇宙提供交互能力

何亦凡:从前端用户来看,元宇宙实际上是网站技术的一个延展,但是从底层技术看,底层技术需要去支撑内容的算力和展示,不是目前的云技术或者简单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支撑的。

区块链是一种共享技术,一种分布式技术,可以让不同入口的用户进入一个世界进行交互,我们认为区块链是未来元宇宙之间交互的共享元宇宙。

此外,从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以看出,云计算为元宇宙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云计算是元宇宙演进的一块重要基石,甚至是一个底座。

马晓军:元宇宙的交互性,理论上可以实现。但需要考虑实时性的问题,底层的数据交互需要分场景去实现,这对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很高的要求,这甚至可能需要新的技术去支持。

云计算为元宇宙提供无限动力

段波:当我们真的进入元宇宙时代,包括现在已经出现的虚拟电商、虚拟演唱会等,它都使用云端渲染,其区别在于计算工作在云端完成,减少手机终端的计算负担,云端渲染势必是未来的趋势,云端CPU的算力池可以瞬间拉起非常大的规模,可以把任何复杂的环境,瞬间将其计算完成并返还给客户端。

何亦凡:未来所有的计算应该都在云端完成,所有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展示终端,可以展示的内容是无穷大的,因为通过云,它脱离了小小的终端设备的算力限制。云这种后台的计算体系,应该是未来云的宗旨,IT的大趋势。包括中国国家的战略的东数西算。就是把东部发达地区大量需要消耗算力的工作推到西部去算,因为西部电便宜、地方大、气温低,服务器的运行效率高、成本低,算完再把结果推回来。

中国移动等几家运营商也在推算力网络,这种技术实际上第一是趋势,第二也是我们中国从政府角度在大力推的一种技术体系,今天也希望通过节目让科技行业的人能够更加去了解云的重要性。

元宇宙的发展瓶颈

段波:我们正在看到很多元宇宙一些应用像拼图一样一块块被打开。虚拟人、3D场景等游戏已经在大量的尝试了,只不过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应用。如果把那个场景搬到我们现实世界中,我觉得完全是可行的。

元宇宙的特点简单理解它是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复刻,也就是说你在现实生活中所用到的所有服务,理论上需要搬到虚拟世界里面,它不管是以3D还是什么方式跟你做交互,是要搬到那个世界里面去的,所以它肯定是个全员参与的,我认为它绝对不可能是一家公司能完成的。因为大厂间的互通问题,商业冲突是非常大的。

但元宇宙跟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我的钱包、我的社交关系、我的行为数据、我的一切都在我自己的一个密钥里面。

如果这几个场景没有解决,是蛮难把它叫成一个元宇宙的,最多叫虚拟化场景会更好一点。目前参与的巨头公司的数量还是偏少的。

马晓军:区块链性能是一个核心瓶颈。区块链实际上它是做价值交换。如果是应用到行业里面,上链的交互数据量就会变大,甚至可能不可预知,它造成的传输成本和落块的账本数据也会变多。在企业需要的元宇宙体系里边进行交换的话,它需要在一个类似于公共系统或者开放联盟链、公有链的公开网络,但不需要它去跟所有的系统进行交互,需要有一个局部共识机制。

何亦凡:我们BSN经常说区块链技术太落后了,我们做了一些探索,第一是私有化账本,不再是几百个节点在同步了,它可能就是三个节点之间做一个共识,第二是对一些数据进行裁剪,如果每个人都存的大账本的数据,账本数据可能是2TB,但数据里只有200k的数据是合约要用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中间裁剪,其他的跟你无关的数据就全部裁剪掉,节约存储。

第三期

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

第三期节目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两大相关行业展开讨论,科大讯飞虚拟形象技术专家周良和51WORLD地球克隆研究院副院长侯涛两位行业专家应邀参与了观点分享。

BSN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三)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 上

BSN解构元宇宙产业结构(三)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 下

从数字孪生发展到元宇宙

侯涛:元宇宙之前的技术名词是数字孪生,就是今天正在做的模拟仿真,在应用上,我们强调在计算机环境里的模拟仿真能力。此外,还强调可以从计算机环境里面反向控制物理世界,更加强调这是一个双向的概念。从虚拟世界来反向控制物理世界的一些信息的走向,甚至一些物理设备的状态。

数字孪生本身发展很复杂后,元宇宙这个词又出现了。元字作为开创、创始的一种含义。宇,中国古人说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是时间维度。

元宇宙是在创造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有元宇宙后,我们在空间上是更加广阔的,可以到达地球任何的地方,甚至太阳系以外的任何一个地点。在时间维度上,我可以展示城市任何一个时期的风貌,在时间尺度上进行了拓展。

我们相信第四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现在正在孕育当中。就像科大讯飞的AI技术,让机器越来越像人,越来越有感情,有温度,元宇宙会把这些技术都吸纳进来,改善我们社会的生态。

周良:元宇宙,我们觉得它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

元宇宙有几个典型特性,首先是高真实感的沉浸式体验,其次是低延时、多模态的交互能力,然后是有创造性且高效的内容生产能力。此外还有可信的身份经济体系,以及满足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的能力。

多模态交互的能力,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特点,也是属于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能力,包括我们现在讯飞研究院里研究的智能语音、自然语义理解、计算机视觉等等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元宇宙的技术底座。

展示效果的逼真性

周良:我以虚拟人的应用来解释一下,常见的虚拟人有两大类,一种是专业型,还有一种是身份型。

专业型的虚拟人主要是大家经常看到的2D、3D或是真人训练出来的,目前这些专业型的主要应用在很多的企业、政务、金融、媒体等。应用前需要深入的学习行业知识,用很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去服务应用。

身份型的虚拟人经常是一些虚拟IP、虚拟偶像,大家在网上也能看到很多虚拟IP的直播、品牌代言等。

虚拟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但重要的还是看应用落地产生的价值。虚拟的经济,始终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的,要能解决大家生活或者是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去围绕解决社会刚需问题。

另外,这种深度学习模型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强的硬件计算能力,云服务等这些基础技术。

何亦凡:虚拟人是有社会属性的。虚拟人能做的事情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为了做出一个最佳反应,实际上是大量的 AI在进行着处理,虚拟人形象可能就是一个纯视觉渲染,但是真正让一个虚拟人产生社会价值,它所能做的一定是人工智能在做支撑。

侯涛:首先,内容的逼真性,分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渲染质量可以选择的,同样在做数字孪生场景的时候,也是根据客户投入的成本来决定的。甲方的预算决定了甲方的输出的成果的逼真程度。

场景的逼真程度方面,需要专业人才完成,例如美术学院的人才的加入,他们对颜色、构图、线条、布局都是专业的,做出来的场景和研发人才自己做出来的产品是有天壤之别的。

其次,像科大讯飞,在AI技术的加持之下,AI在逐步地进入到每个个人的专业的领域里面,在场景制作方面,目前AI技术只在二维场景的制作,在图像的制作上初步展露头角,我相信慢慢的从二维扩展到三维。

我相信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能帮助我们开发出很好的工具,或者在AI的加持下能够降低成本,在保证相同的质量的情况下面,让成本更低,或者还有其他的更多的技术手段,让场景越来越逼真。除了可视化以外,还有信息流动和控制、模拟仿真,甚至到辅助决策。

元宇宙的技术挑战

侯涛:我们需要看到元宇宙所面临的一些技术挑战,比如算力的挑战、训练成本过高,怎样可以让个人和中小型公司参与到门槛越来越高的科技竞争格局当中,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索的。

此外,现在存储数据太大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上来说就像淘金。所以无论从计算能力、存储都需要成熟的方案,甚至说本身人类的感知加强,从感知到认知,弱人工智能到全人工智能的发展。

何亦凡:成本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高,是科技的两个核心发展趋势。AI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类科技里核心的一个东西,它确实能代替我们很多工作。但我不认为 AI会取代人类,我们的大脑自然进化了几千万年,而电脑技术连100年还不到。

AI就是人的助手,它会取代越来越多简单繁重的工作,人会去干更有创造性的事情,做没有源数据的情况下创造事物的工作。

周良:人工智能一直在发展,最终希望虚拟人具备人类的这种感知能力。表达需要有情感,可以与人共情,理解对方的情绪。

虚拟人需要从多个维度感知它周围的环境的,因此人工智能方向的技术要有巨大的突破,比如去研究复杂场景下的语音情感、环境等多模态的感知技术,使虚拟人可以更自然、真实的与人交流。

现在看到的虚拟人很多是不动的,而多维度的表达能力不仅是声音甚至是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等。满足这些技术要有很大的突破。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大脑,人类大脑是进化了几百万年或者说更长的时间,它很聪明可以创造更多东西,虚拟人创造出来后肯定也是希望它可以主动的与人交流生成内容,而不是设定好提前预知的内容。

关于认知智能的技术同样需要大的突破,要结合各方面的能力整体去提升。讯飞今年年初发布的2030计划是希望让人工智能懂知识,善学习、能进化,能够懂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持续不断的学习,最终自主进化。人工智能达到这种水平,是我们希望在这10年内达到的一个目标。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行业的机会

侯涛:在近三年的目标之下,从51WORLD自身出发,从一个半模拟的数字孪生世界向像一个全模拟的数字孪生世界进发,半到全是说我们现在所做的系统部分是数据驱动数据融合,或者说是双向在进行映射控制的,我们尽量的要把它往全角度发展,做全要素场景,从各行业的数据层面尽量的把它做全。

基础打好后,我们要朝更高的决策,实现让我们的数字孪生世界,能够真正的帮人类做出最优的决策。

51WORLD实际上在这个数字孪生世界里面其实也在不断的积累着数据,无论是从现实物理世界来,还是说本身从仿真世界来进行生成,在从数据可视化、数据融合、数据驱动、半模拟世界、全模拟世界,再到辅助决策,整个规划好的技术路线上,不断的提高系统,给用户传递更多价值的路线上,让计算机能够从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让它变成结构化的信息数据,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能够模拟、能够仿真,当这个技术路线确定下后,无论是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园区建筑的节能减排、工厂生产线的控制管理、未来的出行旅游、在线教育等等,都可以借助数字孪生的世界不断的把智能化、服务化应用性提高。

周良:AI方面更多是希望它能够进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当下也是围绕这个点去推进,未来三年在提升AI技术的同时,更希望AI技术能够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让大家能够去接受它、用好它。

目前,虽然AI发展比较好,但它在用的过程中还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训练交互,刚才提到的虚拟人像人类一样自然的交互,不管是动作、表情、认知、交互等各个维度的能力,现在远没有达到这种描述的目标,所以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研究室需要大家一起推动,结合行业实实在在区落地应用。

元宇宙对社会的影响

侯涛:我们做科技是改善生活、提高效率,需要能够防沉迷,要做出一些防范层面的这些措施,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一些物理标准措施,最终我认为还是要提高人本身,意识到元宇宙的这种危险。

我们要寻找因果,我们自己作为科技公司,要把标准先立起来,要具道德水准,我们要认识到人类本身都有自己的缺陷。也要相信负面的极端的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是站在中间的80%。

周良:元宇宙最后的发展肯定是包含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或者说或者心理世界和现实世界,很多年以后可能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一定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是后果,要相信人往后进化,它一定是是有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地发展到那个阶段,其实无需恐慌,自然有很多人在现实世界,有一部分人维持虚拟世界,有该有的规则和秩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