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什么是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kywind.me/blog/archives/266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什么是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

我也用了 zk 一段时间了,觉得挺科学,应该是我近半年学习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吧,分享一些我的理解和整理的笔记吧,以下观点来自对他人观点的整理和总结:

  • 不用纠结 Zettelkasten 这个单词是啥,不是高深的玄学,就是德语的 “卡片盒”。
  • 你无需像卢曼那样靠 zk 在 30 年里出版 60 本书,200 篇论文,但是 zk 是你的 “第二大脑”,通过修炼你的第二大脑,可以助你形成更深刻的洞见,并更高效率的进行输出。
  • 想了解 zk 的背景介绍,可以看这篇文章:卢曼:与卡片盒交流

以下内容可能初读有点烧脑,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都能展开成一段文字,但我挤干了所有水分,留下这么几百字,真的理解了,能持续受益,当然,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上花点时间很合算。

整个 zk 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概念:

(点击 Read more 展开)

第一:知识结构的流动性

  • 自底向上的归纳总结法,让知识的结构(或者说脉络)自动呈现出来
  • 大部分笔记系统是“自顶向下”的,你一开始就要设定好分类,在往下创作
    • 这是反直觉的,违背人思考方式的,它要求你一开始就让清楚整个世界是怎样的。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自底向上的,先看到土,思考自然怎么回事,又看到水和火,再往上抽象,思考自然是怎么回事,同之前的观点做融合修正。
    • 自顶向下的思考过程有个前提,你一开始就能大致认清楚世界怎么回事情,后期发现前面考虑的不对会很痛苦。
    • 自顶向下做熟悉的事情很方便,但对于探索和创新类思考很笨拙,违背大脑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 而 zk 笔记系统是 “自底向上”的,你从一个个原子想法(Atomic Idea)开始构建,让他们相互连接,当你不断的在笔记系统中添加想法时,它内在结构/脉络就会逐步自动呈现出来
  • 你会看到一小群想法聚成一个类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和周边大量相关的想法,那么这个自然汇聚出来的中心就会变得很重要
  • 随着时间推移,该系统将越来越有结构(structured),你不需要去纠结它的主干在哪里,或者你应该按照什么主干或者主题来组织你的知识。
  • 就让信息本身慢慢的将自己的结构和主干自动呈现出来,这就是当前这个时间点最优的结构。
  • 所谓的 “知识结构(或者说脉络)”是动态变化的:
  • 你的 zk 系统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它的结构会随着你不段加入的想法持续进化
  • 新的聚类会自己自动浮现出来,表明这个概念很重要。
  • 其他不重要的想法或者子类可以合并或者让他慢慢变得不重要。
  • 结构或者说脉络会随着内容不断变化
  •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你可以认为,当前呈现出来的脉络或者结构即是你的 “第二大脑”当前的最优结构。
  • 知识结构是非常个性化的:
  • 为想法添加互联的方式是非常个人的行为,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可能做的也不一样。
  • 你的卡片盒完美的反应了你当前思考的路径。
  • 同时它又反过来帮助你更好的思考。

第二:想法间的相互连接

  • 传统笔记系统的问题:
  • 并不鼓励你笔记之间做内链。
  • 让你很容易沉浸在某个特定的主题下而忽略了同其他概念的联系。
  • 容易忽略他们背后更大的 “big picture”。
  • zk 系统的设计准则:
  • 鼓励你通过不断的浏览,持续发现并建立各种之前你没想到的连接。
  • 当你忽然发现之前看似无关的概念和事件之间似乎存在实际的连接时,你将会形成更具有洞察力的见解,同时帮助你归纳出更深刻的理论。
  • zk 系统并不是单纯的 “笔记集合”,而是笔记间的互联关系,这才是更有价值的地方。

第三:让你的 zk 系统发挥出它的效果

  • 你的 zk 系统会强迫你不断的将脑袋里的想法纸面化:
  •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非常了解一件事情了,但当你想向朋友们解释时,往往话来到嘴边就是不知道怎么准确完整描述。
  • 大脑的不稳定性:听到的东西留在浅层记忆,并不稳定,随着时间会快速消退漂移,用自己的话复述是一个固化和加深的过程。
  • 你认为你完全理解这个事情的,但这其实仅仅只是你的感觉,大脑欺骗了你。
  • 直到你真的可以向朋友流畅阐述或者写道纸上,否则你是无法真的确认你理解某个东西的。
  • 费曼(不是卡片盒发明人卢曼)如何确定自己完全理解一件事情?
  • 他在每次听讲座的时候,都会准备好纸和笔。
  • 假装自己正在给一群中学生讲课,把他想要理解的东西阐述给同学们听。
  • 用他自己的话,将主要内容向学生描述一遍。
  • 重新连接一遍你的各种想法,搞清楚大脑正在发生的事情
  • 这会让你的大脑按自然的方式检测到之前没考虑到的 “盲点”。
  • 可以帮助你将之前很散乱的想法,凝结(Crystallize)成更加坚固的东西。
  • 复述一件事情同样能够帮助你的大脑内的神经元建立更多联系并不断进化。

后 话

不管你是学生,科研人员,还是还是公司职员,但凡平时需要写点东西的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着一张白纸,准备开始写作,你会发现你很难开始,不管你左思又想,头脑风暴也好,翻阅各种参考资料也罢,都很难有看起来不错的内容从你的大脑里蹦出来。因为优秀的想法,都不容易在一两天内产生,更别说一两个小时。

而 zk 的价值在于将面向 dead line 最后几个小时的写作方法,拆分成始终贯穿你平时日常生活的写作习惯,你再也不会有面对一张白纸从头开始的尴尬,应为你平时所有的想法都已经摆在你面前了,包括他们各种相互之间的联系。

你要做的只是在这些想法的网络里,挑选出同你今天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然后重新调整好顺序,补充一些必要信息,一会功夫,你就得到一篇初稿了,就是这么简单。

用 Obsidian 搭建 zk 工作流可以看这个视频:

【中文字幕】Zettelkasten笔记系统的搭建 | 手把手教学

37 total views , 3 views today

I like thisUnlike LikeI dislike thisUndislik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