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同仁堂1.9亿再饮酒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1212-324243d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同仁堂1.9亿再饮酒

• 2022-12-12 11:30:35  来源:斑马消费 E1633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杨伟 来源|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老字号同仁堂又要加入酒局?

上周,公司宣布拟斥巨资投资京宜生物,圈定白酒、黄酒产能资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司有着200多年的药酒生产历史,已有国公酒、同仁御酒等养生药酒销售。这次通过对外投资获得食品酒资源,尚属首次。

如果关注到公司2021年报提出的药酒、食品酒双轮驱动,以及今年强调探索定制酒业务,就知道,这家老字号注定要大醉一场了。

中药+白酒

中药+白酒,能否让老字号重新焕发青春?不信邪的同仁堂,再次豪掷重金入局。

上周,同仁堂(600085.SH)公告拟斥资约1.9亿元获得京宜生物51%股权,圈定白酒、黄酒产能资源,借此补充药酒业务产能,同时向食品酒业务延伸。

为了这笔投资,湖北楚园春酒业似乎早有铺垫。在去年9月设立全资子公司京宜生物,今年8月注册资金从10万元猛增至1.4亿元,主营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粮食收购、游览景区管理及食品互联网销售等。

湖北楚园春酒业是湖北宜昌境内较为知名酒企之一,拥有白酒年产能3万吨、黄酒年产能5000吨。对楚园春来说,拿到同仁堂的投资,不仅获取资金,酒类产能也有了稳定采购商。

在吃药喝酒行情之下,同仁堂近年来对酒类业务分外热衷。

2021年报披露,要“实现药酒与食品酒双轮驱动”、“规划好功能性食品酒系列营销推广”;今年中报,公司强调国公酒是五大核心OTC重点品种之一。

今年9月,同仁堂还设立了养生酒研发中心,并强调要探索定制酒业务。这家老字号真认为中药加酒,越喝越有?

梳理发现,公司养生酒业务布局早,但一直不温不火。1992年就设立同仁堂酒厂,国公酒、同仁御酒经常出现在财报中,至于这些药酒产品销量,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中药企业跻身酒局并不少见,广誉远、修正药业和天士力等均有涉猎。其中,天士力投资的国台酒业曾冲刺A股,欲做酱酒第二。

不过,这次同仁堂跨界饮酒,没能重现沾酒必大涨的铁律,市场波澜不惊。12月9日开盘,股价涨幅一度超过4%后迅速回落,至收盘涨幅0.76%。

增长困境

云南白药卖牙膏、片仔癀搞药妆、东阿阿胶卖咖啡,这些曾经辉煌的药企,纷纷摆出一副搞副业的架势,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缓解业绩疲软的焦虑。

同仁堂同样如此,在涉足酒类业务之前,玩过直销、卖过咖啡及饮料等,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迄今已有353年历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遵照这句古训,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主要业务是医药工业、医药商业,今年上半年分别收入47.90亿元、45.80亿元,毛利率50.06%和30.01%。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0亿元、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9.01%。

在疫情影响之下,业绩增长可能与去年底对核心产品提价相关。去年四季度,公司对旗下核心产品大幅提价,其中,对安宫牛黄丸(3克/丸/盒)提价约10%,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胃丸等6个品种平均提价区间为15%至25%。

这样的业绩,还是低于市场预期。在三季报披露次日,公司股价即遭遇跌停。

从近几年来看,公司已走上下坡路。其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10.96%降至2020年的-3.40%,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从6.59%降至4.67%。虽然2021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又陷入个位数增长。

公司超过400个品规中成药产品,按照治疗领域可以划分为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妇科类等,公司陷入下行通道,或许与这些领域的产品销售波动有关。

2019年至2021年,补益类产品波动最大,收入增速分别为-22.35%、9.88%和-2.60%,同期,清热类增速从1.63%降至0.48%,只有心脑血管类、妇科类收入增速从个位数恢复到双位数增长。

品牌内耗

2001年,以同仁堂乐氏家族为原型的40集电视剧《大宅门》在央视热播,大众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老字号品牌。

1992年,同仁堂集团成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彼时,国内中药老字号阵营中,还有东阿阿胶、片仔癀和云南白药。

在最近几年,这些老字号过得并不太好。东阿阿胶的阿胶神话再难讲;片仔癀原材料配额限制,被锁在产能和提价里;云南白药保密配方摸到天花板。同仁堂更是频繁登上热搜,产品质量问题屡屡发生,老字号招牌不堪困扰。

据媒体报道,2017年,公司旗下企业因质量问题被曝光10次以上,2018年发生“过期蜂蜜”事件,公司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暴露内控问题。

在这之后,公司从原材料到生产等各个环节亡羊补牢,截至去年末,已经更新优化300多个药材质量标准,同时对现有质量及工艺标准持续提升。

另外,市面上的同名商号泛滥,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以及成都同仁堂等,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

清代初期,同仁堂由乐显扬创立于北京。清末,乐家女婿张益堂将自家药房更名为天津同仁堂,这桩冒名事件曾在民国时期轰动一时,同仁堂在天津状告天津同仁堂侵权,后者败诉,但天津同仁堂名号得以保留,直至2002年实施股改,自2018年起两度冲刺IPO。

同仁堂与天津同仁堂有着百年恩怨,与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与则有着较深的关系。

1926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笃周奉命南下南京设立分号,1995年、2006年分别被原内贸部、商务部认定为老字号。南京同仁堂曾在南京医药旗下,后被剥离。

台湾同仁堂由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1953年在台湾创立。

成都同仁堂与上述几家同仁堂都没关系,是江西人陈发光于清乾隆时期在成都创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杨伟 

本文来源斑马消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