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药不如械,揭晓医疗器械行业逆势上扬的秘诀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2-11-22/medical-apparatus-and-instrument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疫情第三年,对于医疗健康赛道的过度投资风潮已逐渐消散,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资本市场对医疗健康行业的估值整体回调。在二级市场,国内医疗上市公司市值普遍缩水了 50%~80%。

在这下行的市场周期中,医疗器械领域却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一级市场投融资数量和金额领衔整个生物医药赛道;医疗影像、基因检测、呼吸治疗等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新股市值、股价走势激动人心;老牌医疗器械龙头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为被悲观情绪笼罩的生物医药行业送来丝丝暖意。

重点发力高值耗材

过去两年,市场对医用口罩、核酸检测试剂、体外膜肺氧合机器等一系列医疗器械的需求激增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壮大。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9630 亿元,同比增长 26%。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的研发及报批周期相对较短、研发成功率更高,更接近商业化;同时,医疗器械涉及领域较广、天花板较高,跨多种学科门类,仿制壁垒较高。广阔的增长空间、更低的投入和更快的回报、销售额不易被仿制品侵蚀…… 这些原因都使医疗器械比药品更容易受到风投的青睐。

一级市场方面,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的投融资规模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整体投融资活跃。

IT 桔子数据显示,2010 年~2021 年,国内医疗器械融资数量从 40 件上升至 409 件;同期,融资规模从 15.43 亿元上升至 762.34 亿元。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10 月,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数量 346 笔,融资总额 271.17 亿元。

医疗器械行业囊括了医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三大细分领域。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19 年三者市场规模分别占比 57%、32%、11%,医疗设备占据主要份额。

而融资事件中的金额和数量分布则更具体地显示出风投的偏好:2019 年-2022 年上半年,融资笔数排名前三的细分领域分别为治疗器械、体外诊断仪器和高值耗材;同期,融资金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治疗器械、低值耗材和诊疗器械。仅在今年上半年,高值耗材的融资笔数同比下降近 48%。

背后原因可能是,过去两年落地的全国集采对高值耗材成熟产品短期的收入规模、利润率、未来成长空间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高值耗材始终是医疗器械中国产化率最低的大类产品,虽然高度依赖进口厂商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半以上的高值耗材品类以进口产品为主,包括国产化率仅为 5% 的起搏器和 10% 的下肢动脉支架等产品,这意味着高值耗材仍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设备龙头股价起飞

2022 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掀起集中上市潮。据统计,今年陆续有美好医疗、健世科技、华大智造、电生理、联影医疗、可孚医疗、怡和嘉业等近 30 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成功 IPO;另有华瑞博、百多安、深圳安科、汕头超声、东软医疗等企业已提交招股申请,正在排队等候中。

11 月 1 日,国产家用呼吸机龙头怡和嘉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格 119.88 元/股。上市首日,怡和嘉业股价暴涨 140%,盘中一度涨至 299 元/股,市值超 191 亿元,年内上市首日最赚的新股由此诞生。据测算,怡和嘉业打新者中签一手即可赚得超 8.5 万元。

怡和嘉业成立于 2001 年,由睡眠呼吸检测仪起家,逐步横向扩张到呼吸治疗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家用呼吸产品和服务的领导者。当前主要产品包括睡眠监测仪、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高流量湿化氧疗仪以及 BMC+呼吸健康管理云。

招股书显示,2019 年~2021 年,怡和嘉业医疗营收分别为 2.58 亿元、5.6 亿元、6.6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3880 万元、2.28 亿元、1.46 亿元。今年上半年,怡和嘉业营收为 5.63 亿元,同比增长 106.31%;净利润 1.52 亿元,同比增长 114.23%。其中,家用无创呼吸机及耗材产品在怡和嘉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 84% 以上。

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一直垄断着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在呼吸机领域也是如此。但在 2021 年,飞利浦开始因产品安全问题召回呼吸机。截至今年 1 月,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问题呼吸机扩大至 520 万台,召回成本增加了 2.25 亿欧元。频繁且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对飞利浦的睡眠和呼吸护理业务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包括怡和嘉业在内的众多竞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会。

Frost&Sullivan 资料显示,怡和嘉业在 2020 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三,仅次于国际品牌飞利浦伟康及瑞思迈;在 2020 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出口销售额方面,国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怡和嘉业(40.5%)、鱼跃医疗(35.9%)和融昕医疗(19.2%)。换言之,怡和嘉业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市场份额。

另外,今年 8 月登陆科创板的联影医疗也是国内医疗影像设备的标杆企业。上市不到 3 个月,股价已上涨 74.6%,市值已达到 1581 亿元。

降价筑高盈利门槛

截至今年 11 月,A 股共有 116 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 A 股医疗器械净利润 100 强的上市公司中,有 61 家医疗器械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

其中,老牌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三季度营业收入 232.96 亿元,同比增长 20.13%;归母净利润 81.02 亿元,已超出 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1.6%,延续上市以来稳定增长态势。

深耕医疗器械领域 30 多年,迈瑞医疗市值已达到 3940 亿元。在自身产品和政策机遇的助推下,今年三季度,迈瑞医疗的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生命信息与支持三大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显著增长,有望完成全年增长 20% 的业绩目标。

市值直追迈瑞医疗,国内疫苗龙头万泰生物在三季度表现同样不俗。今年前三季度,万泰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创下 2020 年上市以来新高,其中营收 86.51 亿元,同比增长 140.56%;归母净利润为 39.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91%。

近期,万泰生物的鼻喷新冠疫苗完成了海外大规模 III 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数据,正在申报中,已建成的鼻喷新冠疫苗产能为 1 亿支/年。

得益于新冠试剂盒销售额大幅增加,IVD 新贵九安医疗营收、净利润大增。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业收入 245.89 亿元,同比大增 3010.77%;归母净利润 160.5 亿元,同比暴增 31918.6%,不仅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拔得头筹,更一举跻身今年 A 股三季报增速之王。

半年报数据显示,九安医疗的 iHealth 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需求旺盛,贡献了营收的 99.08%。这同时也造成了单一产品经营风险,iHealth 试剂盒能否在国外持续放量增长,是公司未来经营的关键。

同在被新冠检测催熟的体外诊断领域,达安基因的一纸降价通知函则为分子诊断这一细分市场格局带来变数。

今年前三季度,达安基因净利润同比增长 94.5%。依托自身供应链优势,达安基因在近期大幅下调了 53 款分子诊断试剂产品的终端价格,部分产品击穿同行底价,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在新冠检测红利逐渐消散的过程中,达安基因的这次价格战预演了分子诊断行业今后的竞争态势,也为众多长久依靠新冠检测驱动的体外诊断企业再次拉响了业绩的警报。

小结

当前,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虽然明显短于药物产品,但其审批注册难度依然较大。同时,大部分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同质化和产能浪费的问题严重。营销团队多为外包,缺乏自建的稳定销售团队抵御集采的冲击…… 种种痛点仍在制约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有医疗器械从业者认为,国内医疗器械创新产业链的突破口在于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使更多临床人员参与医学创新转化,并获取合理的收益反馈。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国产化率低+高技术壁垒设备是当前国产医疗设备重点发力领域,随着带量采购政策迎来缓和,集采竞价规则趋于灵活,部分创新能力强、产品竞争格局较好、配套服务优秀的医疗器械厂商得以快速进入主流医院,提升市占率,实现业绩增长。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