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只松鼠关闭三分之二门店,Q3营收利润双降,调整期亦是生死关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21028-37180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三只松鼠关闭三分之二门店,Q3营收利润双降,调整期亦是生死关

大量闭店,近一年未盈利,种种迹象表明,三只松鼠正在成为“过气网红”。

10月25日,三只松鼠(300783.SZ)发布了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其前三季度的营收、归属净利润双降,其中归属净利润暴降78.86%。

延续了今年上半年的颓势,三只松鼠“电商零食第一股”的光环日渐黯淡。

线上内卷,线下受挫

第三季度,三只松鼠营收12.19亿元,同比减少32.63%;净利润1136.53万元,同比下降87.43%。

图片
图源 / 三只松鼠2022Q3财报

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收为53.33亿元,同比下降24.57%,净利润9349.96万元,同比下降78.86%。

对于业绩下滑和毛利波动,三只松鼠将主要原因归纳为战略转型,同时加大了坚果品类宣传力度增加费用所致。

战略转型背后是三只松鼠大跨步地从线上到线下。

作为初代“淘品牌”,三只松鼠依靠“流量起家”,且营收规模高度依赖于电商平台。如今,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品牌线上增速乏力。

再加上,休闲食品赛道近两年市场格局不断变化。除恰恰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业界龙头企业外,又涌入零食很忙、零食魔珐、零食有鸣、零食女孩等零食集合店模式的新晋品牌。

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休闲零食赛道迎来了新一轮洗牌,而三只松鼠线上线下发展不均衡的弊端也在激烈竞争中逐渐显露。

自2019年上市后,三只松鼠开始重点发力线下渠道,虽喊出了2022年达1万家线下门店的“万店计划”,可截至2022年6月,线下门店数量仅为865家。值得注意的是,近1年半时间,三只松鼠就关闭了569家门店。

线上玩得转,不代表在休食巨头盘踞的线下分销渠道也能如鱼得水,三只松鼠的“万店计划”基本偃旗息鼓。

对此,公司将线下业务受挫归结于两大原因:疫情反复,线下门店客流量减少;聚焦坚果业务,却无法避免SKU缩减对门店客流与产品丰富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这样论述线上线下的关系:“品牌从0到1,线上效率是最高的,因为所见即所得,找对了消费者的需求,卖给他,他就认知你了,品牌稍微粗糙一点也没有关系;但人的生活半径大概率还是在线下,要把品牌从1做到10,还是得到线下。”

抛开“官宣”因素外,章燎原虽然意识到线上、线上分属于两套不同的运营逻辑,但也无法改变年轻受众更偏爱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以及从线上流量生意转向线下品牌生意的艰难度和长期性。

贴牌代工,食安难控

面对线下渠道的失利,三只松鼠不得不开展更多的营销动作,为品牌带来曝光度从而获取客流。然而,随着电商红利的消失,线上渠道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三只松鼠在营销上的成本也水涨船高。

2016年至2021年间,三只松鼠销售费用分别为9.178亿、10.75亿、14.61亿、22.98亿、17.12亿元、20.72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0.75%、19.36%、20.87%、22.59%、17.48%、21.21%。

图片

图源 / 三只松鼠2021年报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三只松鼠几乎每年要拿出20%左右的营收用于营销,试图用一招“营销”打遍天下无敌手。

可惜的是,三只松鼠不仅没能烧出更高的收入,净利润反而连续4个季度持续下滑。

以营销扩大品牌声量只是第一步,在新消费品牌层出不穷的今天,商品力才是真正留住用户、提升复购的关键。但在产品端,三只松鼠近两年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年初,消费者反映“三只松鼠紫薯花生生产日期超前”,三只松鼠却称消费者买到的是假货。

年中,《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开口松子相关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年末,消费者投诉三只松鼠坚果发霉变质;甚至还有消费者表示,收到的零食礼包中有一只活仓鼠及排泄物。

今年5月,三只松鼠代公司的含羞草食品因开心果菌落超标,被南京市溧水区市监局罚款1万元,这不是该公司首次被罚,曾有数次产品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国标。7月,三只松鼠被曝出坚果产品中脱氧剂泄漏致孕妇误食,公司当时发布说明称,愿承担消费者健康检查的全部费用和相关责任。9月,有关“三只松鼠被曝吃出油炸壁虎”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10月27日发稿,有关三只松鼠的投诉共计1780条,且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发霉、变质、吃出各种异物(生蛆、毛发、塑料制品、虫子)、水果罐头生虫、岩烧土司发绿等。

图片

图源 / 黑猫投诉平台

为什么三只松鼠多次在在食安问题上“翻车”?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三只松鼠频繁地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代工+贴牌”的轻资产模式,让其无法完全掌控产品质量。而依靠代工,意味着企业绕不过产品质量、企业营收两大关。

首先,从业绩数据上来看,选择代工要承担高昂的平台费用以及营销费用支出,因此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对比不具优势,即营收高但净利润低。

其次,在零食这个行业里,要想有竞争力,要么做强品质,要么用低价手段争夺大众市场。选择高端产品线的三只松鼠,多数产品属于OEM代工,这也意味着在产品品质、到货时间、产品新鲜度上均处于被动地位。

现阶段,三只松鼠在制造、加工、仓配、物流等方面仍未建立起核心壁垒,不仅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并且质量隐患也成为悬在三只松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外表光鲜,内里承压

在“高质量”发展的品牌论调上,三只松鼠是否做到“知行合一”还得打个问号?

第一,重金经营,抠搜研发。

与动辄20亿左右的营销费用相比,企业在研发端的投入甚为抠搜。2019年-2021年,三只松鼠研发费用分别为5022万、5252万、5754.37万元。

图片
图源 / 三只松鼠2021年报

最新的Q3财报显示,三只松鼠今年的研发成本不增反降,减少了约30%至2859万左右。

将研发挂在嘴边,但不真正“投入”研发的品牌无异于本末倒置,以营销换知名度,品牌迅速崛起成为“网红”。可营销之于网红,是蜜糖也有可能是砒霜,三只松鼠“眯眯眼”事件就成为了一场营销反噬的经典案例。

第二,政府补助拿得毫不手软,内部贪腐、乱象丛生。

2018-2021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5333.14万元、2838.39万元、4827.88万元、9042.01万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7.55%、11.89%、16.02%、21.99%。

图片
图源 / 三只松鼠2021年报

2022年前9个月,三只松鼠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238万元,其中,第三季度计入的补贴为292.8万元。

图片
图源 / 三只松鼠2022Q3财报

在政府大力支持品牌发展之余,三只松鼠曝出了多个内部腐败案件,内部管理缺陷频现。

过去两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三只松鼠员工贪腐案件就有5起,具体包括利用职务便利,授意供货商提高供货价,从中索取回扣;采取销售不入账或者调整过磅表等方式盗卖公司废纸箱等。

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2月查处涉案人员达12人,其中被采取刑事措施9人,涉案合作伙伴18家,涉案金额约11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66万元。

如果说品牌早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那中后期呢?

同为休食巨头,即使盐津铺子今年以来的营收不及三只松鼠一半,可净利润却能达到三只松鼠的两倍有余。这也意味着,专注自主制造、修炼好“厚积薄发”真功夫的企业正展现出品牌魅力与长期价值。

调整期,亦是生死关。种种迹象而言,三只松鼠正在成为“过气网红”。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