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变聪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hiwannz.com/archives/73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true

聪明并不是一项团体活动。

在科技行业或很多别的行业中,人们习惯从“新时代的年轻人”那里翘取一些“颠覆式”或“激进的想法”。虽然没有人百分百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大家大抵都一致认可“新一代的年轻人是很聪明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那种“聪明的新时代年轻人”,那我会建议你熟读下面的 3 点忠告后,关闭这篇文章。

  • 忠告一:停下来
  • 忠告二:彻底把这个想法从脑袋里删掉
  • 忠告三:再也不要有这种念头了(很严肃的对你说)

聪明是一场百米赛,但是你在跑马拉松

正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谷歌宣布停止运营自己的“Stadia 云游戏服务”,这个云游戏在上线起初,就被很多人评价说是“聪明过头的想法”。在没有太多细节的情况下,谷歌就承诺可以扔掉那些电视旁的游戏主机,取而代之通过互联网获得游戏,从而彻底改变主机游戏的现状。

当看了官方演示视频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场魔术表演,当然这也是问题的一部分“没有人知道到底这玩意是怎么工作的”。但是对于像谷歌这种大公司来说,这似乎也并不重要。早期的电视广告中,Reggie Watts 描述这玩意就像是使用了“电动空气一样”的改变,是一种足够引起 Capcom(知名游戏厂商,代表作怪物猎人,生化危机,街霸等), Bungie(知名游戏厂商,代表作光环,命运) 和 Peloton (知名互动健身平台)巨头厂商关注的大改变。

这确实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事情”,直到他被证明不存在的时候。虽然在最初的概念广告中这确实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聪明想法,但他却依然被现实世界的物理限制所困扰。这些限制在面对像“跨地区的知识版权限制”,“并非每个人家里都有光纤网络”的限制时,就没有办法全力发挥了,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办法依靠“聪明”而被解决。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聪明往往与傲慢紧密相随”,或者换个说法“傲慢往往被表面的聪明所遮盖”。像 Stadia 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以我们所熟知的《伊索寓言 - 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龟兔赛跑的故事早在 16 世纪时候第一次出现了,但直到今天我们也能够在 Twitter 上看到类似的故事。

在一个仲夏的早晨,一场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比赛即将上演。一边是虽然跑的慢但又受人尊敬的乌龟,另一边是足够兴奋且跃跃欲试的兔子(如果类比现实世界,这只兔子就像是穿着 Patagonia 马甲,在金融科技行业摩拳擦掌的年轻人)。兔子之所以愿意参加比赛,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比乌龟跑的快得多”。毕竟在乌龟与兔子的世界里,兔子可以很容易的以超过乌龟 10 倍速度跑步,这也是他接受比赛的原因——“自己怎么可能输给一只乌龟呢?”

比赛开始之后,兔子的聪明就立即展示了出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兔子一马当先拉开了距离,似乎乌龟完全没法追上。而在中途的某个地方,兔子放慢了速度,不同的故事版本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区别,有时候是因为兔子累了,有时候是因为兔子无聊,但不论如何,兔子都会选择“打个盹”。毕竟对于聪明的兔子来说,又能通过打盹恢复体力,又能在休息完毕后“依然”保持第一。

你肯定已经知道故事的大结局了:兔子的想法并没有奏效。在他睡觉的时候,乌龟靠自己缓慢而稳定的步伐,赢得了比赛。乌龟并不聪明,没有使用什么创新的技术,只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坚持。虽然兔子的想法是好的,但他的错误就是“太相信自己聪明的想法了”,以至于忽略了比赛的核心其实是“你离终点线多远”,而非“你会怎样开始比赛”。

聪明并不是一项团队运动

读到这里,我想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的本意并非“抨击自作聪明的想法”,聪明在很多场合确实是有用的。如果没有很多新的想法和创新,我们就不会收获今天的很多美好事物(比如我正在使用的电脑,或者你正在使用的网站)。但一个关于“聪明”的核心问题是,“你很难向那些不住在你大脑里的人解释缘由”。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只打算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那你可能无法收获志同道合的同伴。

不妨举一个我自己生活的例子吧,我从小就能幸运的接触到电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变成。因为最开始我只是自己一个人写代码,所以我就会用一种“只对我自己有意义的方式来写”,比如把函数命名为“myFunction()”或者“thingamabob()”,把变量命名成“i”或者“x”等没有意义的字母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代码高尔夫”,把我的代码压缩到尽可能少的字符之中。

在我自己的计划之中,这样做非常棒,因为我已经内化了每件事情的含义和背景,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压缩或者改变他们,并且代码依然能良好的运行。但是当我将写代码变成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样做不行了,并非是代码无法运行,而是我的团队中没有除我以外的第二个人可以看懂代码了。他们不像我能看懂“thingamabob()”,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代码出现了问题需要修改或者 debug,团队的同事们只能重写所有的代码,而不是尝试去读懂我的代码。

因此,我也从一个同事那里收到了第一个建议“清楚比聪明好”。

在任何职业中(不仅仅是编程),“一个容易理解的蠢想法”往往比一个“令人困惑但又聪明的想法”要好的多。通过把重点放在你周围的社区(不论是你的同事、朋友还是邻居等等),你可以邀请其他人把他们自己的技能和洞察力一起来丰富这个想法。同时,为了聪明而聪明智慧排斥社区,即使这并非是你的本意。

如何成为聪明人

现在我们就边面对了一个新的难题“聪明对于创造新事物似乎是必要的,但又不利于长期的成功,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同时获得两边的好处,而且还不产生副作用呢?”

我的想法是“让大家一起变聪明”。

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聪明并不是衡量你智力的标准,而是一种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新奇能力,通过这个能力你可以与其他人建立连接。也正因如此,虽然在职业中你可能暂时专注于前者,但我想建议你关注后者,“把自己引以为豪的想法,解释给那些你所关心的人听,并且向他们征求反馈意见”。如果能够找到其他做同样事情的聪明人,你也可以尝试成为他们的传声筒。如果你没有现成的小组,那也可以从记录自己做起。为你的想法制作一个“像我 5 岁时那样解释”的视频一样,把视频放在网上,并且查看网友的评论。

你可能会发现,并非所有的聪明想法都能成功,而通过获取与给与反馈,你最喜欢的一些想法可能会变成垃圾,不过这也没啥关系,毕竟这不会成为你最终的想法。在电影学院中,我们会把这种“想法”称为“杀死你的宝贝”,虽然这个过程听起来有点痛苦,但是留下一个失败的想法其实再好不过了。试想,如果谷歌在最开始 Stadia 测试立项时,多测试一点而不是立刻将他推向市场,那可能会节省多少钱,如果有另一个“兔子朋友”帮助他,又可能会发生什么。

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这是一场马拉松,希望我们最终都能到达终点。

本文翻译自 Zapire 博客(感觉太久没翻译文章了,质量下滑太严重),原文见 https://zapier.com/blog/how-to-be-clever/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