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这种工作值得坚持:运营是这个时代少有被小看的工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zhichang/56457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种工作值得坚持:运营是这个时代少有被小看的工作

2022-10-17
0 评论 3 浏览 0 收藏 19 分钟

作为运营,可谓是互联网行业门槛最低的岗位,常常被调侃什么人都能来做运营。很多运营人员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随时会被替换掉。也因此,很多人小瞧运营岗,觉得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本文作者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运营是这个时代少有被小看的工作,一起来文中看看吧。

iOj4VJmbvVfuROgBuZmr.jpg

管仲乐毅,孙武孙膑。

这算是战国时期的运营了。放到现在也不兴这个。总有一群人处于一个时代,在让一切变得有序。

上至宰相,下至社群运营不外乎如此。

为什么我一开头就不说人话呢?因为只要不说人话老板就喜欢。拽一堆背书和专业词汇。

可能大家对于运营的概念仍旧停留在互联网初始阶段。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运营逐渐变成了一个吸引对这个职业感兴趣或者意识到这个职业能在未来改变什么的“人力”毕竟比起某个岗位和工作。“运营”这个词听起来都要高大上一些。

但这不影响什么,因为运营的确是这个时代少有被低估的工作。

至于原文下面的内容给大家交代。但是现在还是老规矩:你知道运营是什么吗?你知道运营能什么吗?

YJU3mcg00wrlbCsMTVcr.jpeg

01 创业者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而企业家让这个世界变得有秩序

小标题里有两个词,一个是丰富,一个是有序。

无论丰富还是有序,显然运营都穿插在其中,无论你能理解与否。创业者不遗余力的在各个行业里找寻新的机会,而企业家则让现存的行业从产品到用户到市场再到经济都有秩序,甚至是股市。

当然我们聊了这样大的一个话题,但显然看上去和运营没什么关联,但事实上,无论是创业还是企业。

这两者当中真正核心的底蕴力量,或者说支撑着他们走向成功的其实是运营。当然我这里所指的运营并非boss直聘上招聘的那种,而是正儿八经的运营。

运营从大概念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给活就干的人力,另外一种是价值增长型的。我所指的运营基本上是第二种,只有第二种运营才会有价值的增长,而前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过载的人力了。

理智去看待的时候,如今大家好像更渴望有一份工作,更渴望这份工作薪资能高一点的,甚至有时候大家的期望里还有一些希望,希望工作能轻松一些,能学习到更多东西。

但实际上成长不是由外而内的,而是由内而外的。就如同大家稀里糊涂找了一份运营的工作,然后去干了之后,发现什么运营,不就是朋友圈营销么,一天守着一堆手机发朋友圈。这类工作一般被称为用户运营,或者是私域运营。因为无论是用户还是私域貌似都能解释的通,但是这是我前面所说的第二种运营分不出精力去干的残羹剩饭,但这残羹剩饭里就藏着第二种运营所有吃饭的秘密。

我之前讲过一句话:流量的底层逻辑是人,那么运营这个工作的底层逻辑也是人。

换句话说,只有你越靠近用户的时候,你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就如同你此刻发布的朋友圈一样,看似和运营毫不相干,甚至是运营迭代下来的工作,但显然在没有任何复杂程序进入之前,这份工作就是最靠近用户的。因为运营已经帮你完成了获取他们的那一步,你只需要不断重复且专注的干好这份工作,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些内容会获得用户的点赞,有些内容会让用户立刻就咨询,有些朋友圈会让用户当即转发。

如果你只是发朋友圈,那么你这辈子也不可能走到第二种运营的关卡,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系统教学和课程能教导你怎么样从0~1。即便是《运营之光》也是给已经觉醒的第二种运营看的,并非给一个想真正把运营这份工作做出价值的人来看和学习的。

所以你要经过这个关卡,至于最后你能总结出来什么,并且针对于你的这些总结你能完成怎么样的基于用户的运营体系原始框架,这个就是你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有多深了。

因为从丰富到有序,总要有人去干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相对应的工作,这个就像流水线一样的,整条工作链路都是有效的,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人是思考如何让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的人,譬如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可以增加一步,这样流水线上的工作步骤就少一步,而少一步整条生产线都的生产力都将提高一倍。这就要比原始的打螺丝的工作产出的价值更高了,从而获得的收益也更高。

再比如说很简单的餐厅经营,在一般的饭店里,大家早上开店,然后谈好供应商,招人,把店铺选在人多的地方。这就是初始的,无论是加盟还是自己经营,或者是餐饮品牌这谁不知道,只要有一定的原始资金,就能干这个活,甚至你不用自己会做。

但相反如果你换个方式呢?首先你经营的这家餐厅,你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预估说到底要怎么把它经营的很好,但如果你进入第二种运营的阶段,你就会发现,每天你的流水大概有100个人,而这100个人其中有一大半是来自于周边小区的年轻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思考做一些MVP产品,譬如深夜的粥,譬如清晨的酒,甚至你都可以把你的门店的运营方式转向年轻人,让另外一个小区的年轻人来打卡,从而建立除了吃饭之外的价值。但这同样需要你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运营,而不是第一种,因为第一种谁都做得到。

接着往下看。

aQSxOpo4sNQwhEQ1ajbl.jpeg

02 只有少数人可以成为运营

从事运营工作的人多了去了,尤其在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后,而运营这个工种也被分成了很多种,用户运营,私域运营,内容运营,社群运营,产品运营,在大家的常识里运营这种工作也无非就是干一些具体的活,比如让你的门店有客户,让你的抖音有流量,让你的私域可以裂变,让你的产品更好卖一点。

但你有没有发现,你招运营或者说你对运营的需求只停留在第一层级,让门店有客户,让抖音有流量,让私域能裂变,让产品更好卖。这些都是你从业一个事情的基础,无论是老板还是项目负责人亦或者是创业者。

但实际上运营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你发工作给他,能让他产生的价值是第二层级,甚至第三层级的。

第一层级的概念你可以理解成常识性运营,就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东西,你找了人力来替代你这个事情。

第二层级的概念你可以理解成精准运营,这种精准运营毫无疑问要么针对产品,要么针对用户。

譬如国产手机vivo,OPPO的产品经理清一色的美女,她们的职责类似于电竞直播或者是体育直播时的美女,就这一项是针对于用户的,而后端的程序员以及产品运营都是针对于产品的。但这两者又需要紧密配合。

第三层级的概念其实就更加复杂了,他更偏向于域态,品牌化。因为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市场无法被垄断,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来占领市场的一个版块,譬如手机行业,OPPO和vivo不断地升级迭代手机,让自己的手机的功能性不断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占据低消费人群,但OPPO和vivo几乎没有忠实粉丝,再譬如小米,小米曾经有一款叫做红米的手机,里面的介绍叫做为发烧而生。显然这一款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就是针对自己的用户的。再譬如苹果,苹果的每一次宣传片都是一个非常高能的宣传片,大抵也就介绍一个产品。譬如刘海屏,譬如灵动岛,譬如摄像头等等的功能性。如果从苹果用户的角度上去看,苹果只针对自己的用户。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使用的智能设备,从平板到笔电再到手机一系列的荣耀。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效果。

当解释了这三种不同的概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运营分成了三种,一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工作的,一种是针对于某个具体的功能,还有一种就是针对于人的。

那么请问,你真正需要的或者你自己想成为的是那种运营呢?

你肯定会回答说,你要成为第三种,但同样的,第三种运营只有少数人能成。

原因很简单,第一种运营只要工作了就能领钱,第二种运营只要熬过足够长的时间,所得的收入也就越高,只有第三种是不计代价给人带来好处的长期运营。

这个事情就如同现在的男女关系一样的,让人厌倦却让很多人无法抗拒的譬如去酒吧认识了异性的一夜情。每个人经历的是正常的相亲恋爱结婚度日。而让所人羡慕的却是相识相知到相爱再到厮守一生的爱情。

每个人都想拥有第三种,但在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路上,多数人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第二种。

当然这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成为真正的运营的由来,同样这也是为什么运营这个工作会被小看的原因。我们接着说下一段。

n9oxvRocLXiJxphCkaU0.jpeg

03 人人充满想法和决策,因此不是所有人需要人才

人是一个很容易被自私裹挟的动物,但人的自私不像其他动物的自私那么直接,譬如猫狗会护食,譬如狮子不会允许鬣狗分享自己的猎物。譬如秃鹫跟着狮群自己就能生存的很好。

不是所有的老板和企业都需要一个充满想法和随时在准备各种方案落实的人。这是两个极端情况,一种是在初创的时候,或者初创人本身就是一个好的运营,还有另外一种就譬如一些头部的企业,他们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但除了这两种情况,大多数企业和公司以及创业公司的情况单单只为一个字:利。

老板希望自己花钱可以花的少一点,但是干事情要干的多一些并且好一些。这可能吗?这当然不可能,但大多数老板就信这一点,他们把这一点奉为商人的智慧。

讲到这里我们就分开来说。

①初创公司

80%的初创公司的老板几乎都是在用腹稿方案推动公司前进,这你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你的老板总是孤注一掷的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为初创公司没有完全的运营方案,项目能抓到手里的就去做,钱能挣的无论大钱小钱先抓为上,更有甚者初创公司只需要会办事的运营,有想法的运营这种叫做扰乱军心。

在这一点上,我进入职场的第一家初创公司就已经完全领教过了。在后来的了解当中,基本上年产值100w左右的初创型公司几乎都是老板自己做运营,剩下的就是所有的人力围绕着老板的决策跑圈圈,光我能了解到的那些公司,核心人员除了老板之外已经换了很多波了。

因为老板不需要,所以运营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干,要么就不干。

②经营型公司

80%的经营型公司靠背书和资历。如果你要做一个项目,你不找一个有背书有资历的人给你撑腰,你试试看你能走几步,你可能连部门主管的屋子都走不过。

同样在这一点上,几乎成为了所有运营的痛点,产品经理只叫嚣着用户的反馈要怎么调整,但从来不在做市场的时候让产品运营参与其中,不了解用户的产品运营怎么做出来卖得出去的产品?

这样的例子在经营型公司不胜枚举,而真正让运营工作被小瞧的原因是经营型公司体制的问题。老板只向下一级询问情况,这没有错吧。老板只需要下一级能干,但整个公司的框架当中,或者老板的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当中一定是有品牌这一环的,而做品牌这一环不是靠产品经理,不是靠产品运营,更不是靠宣发部门或者用户运营来做到这一点。

这显然需要一个计划方案。但这份计划方案不会被老板看到,不会被经理看到,因为经营型公司的决策成本高到吓人。战略调整也不可能像初创公司一样那么地迅速。

经营越长时间的公司,越会有更多的空架子。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运营来完成,一家第三方广告策划公司和一些人脉关系就能搞定。

当然再往下说,我总不能说,如果你不会忽悠,不会给自己搞背书,你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打工的运营!

事实上也不是的。我们来看最后的总结,至于问题嘛,自己个回答。其实有些问题只需要提出来,至于答案无关紧要的。

8XHUgEknnXnzefjEpmCk.jpeg

其实一个观点总有两个维度的观念,正如这个世界不过非黑即白,阴阳怪气和旁门左道能存活的周期实在有点短。

运营也是如此。这个工作被小看是因为人,而这个工作被追捧也是因为人。因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年薪可以100w,可以在一两年内迅速积累资源从从而进行创业。因为一个好的用户运营可以掌握无穷无尽的流量,有了这些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风生水起。

但从业者要走到这一步需要多久?这中间的孤寂和压力有几个能忍受得了。同样的能让一家公司青睐的运营,或者说让一家公司高看的运营,你又需要用多少时间来积累背书来总结经验,自我成长呢?

我给这个周期的时间是10年,那么你呢?

当然当我们再去看所谓的“灰色”地带的时候,我被很多人问过一个让我很无语的问题: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但无论我的答案是什么样的,无论我撒谎还是真诚,这都无法掩饰我没有文凭这一事实,在运营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你需要去参与更多的案例来积累经验。因为人都是势利眼,甚至还有一些复杂的人情世故在里面。

所以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运营也许不能让你短期内拿到大结果,但这不是一个一直会被人小看的工作。

以上,感谢阅读。

作者:赵越;公众号:干点实事

本文由 @赵越工作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092c663c-3fd1-11ed-962b-00163e0b5ff3.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