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读书太多是不是也不好?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3511906605564992?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读书太多是不是也不好?

今年以来,我在读书这件事上越陷越深,无论是媒体,还是各种书籍,都在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我不光看书,而且还经常看豆瓣书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事不太对劲。首先,读书太多会压榨自己思考的时间,根据我设定的索引源反应出的信息来看,很多人复述别人观点的能力很强,但是能有原创观点的却很少,就算不是原创吧,那种通俗接地气的观点很少见。「读书」这事本身就是个框。其次,读书太多会造成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比如说你必须得... 查看全部
  一周前   4984 阅读
  • 额,读书多了确实意义不大。

    我大概 19 年前,保持每年大概 100 本左右的阅读量,19 年后改变了策略,大幅度削减了阅读的数量。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知识变现率”的问题。

    当你知道的奇奇怪怪的知识太多的时候,用二八定律就知道,大约 80%的知识其实都浪费了。而且这些知识只能作为谈资,而无法真正有效的去变现。

    第二个是效率问题。

    对于曾经是程序员的我来说,阅读并不一定是掌握知识最有效率的方法。现在知识类产品那么多,比如听书、网课、文章等等,都能快速的掌握知识点,阅读反而应该是在某些具体问题场景中才用的方法而已。

    最后,这几年减少了书本的数量,最主要的是因为我意识到知识的意义不在于知道,而在于可以使用。当从这个角度出发,问题也随之改变,从“我如何看更多书”→“我如何更快的调用知识”

    于是我花了点时间,画了下面这张图:

    image.png

    所以,重心也变成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的就不展示了,大家脑补一下就好了。

    ps:算了,还是加上一个给大家做参考吧~

    image.png

    ps:看完点赞啊,不点赞以后不给你们分享好东西了[坏笑][坏笑]

  • 一看问题就猜是你,PMCAFF一股清流。

    对读书太多产生怀疑,也许是太追求结果和答案,太渴望了解事物本质。

    急迫到想跳过正常的运转过程,跳过「框」是什么、「框」在哪,直击本质,有人能做到吗?也许天才可以吧,我反正不行。

    我不想用功利性来形容读书,哪个读书人不是好奇心和目标驱动的?求知欲无错。

    读书太多好不好?好也不好...

    获得认知、眼界、思辨的提升,当然好。

    获得更多烦恼,当然不好。

    别纠结好不好了,乏了就换个口味(刷刷视频、户外旅行),空洞了就继续读书,现在解不了的题,那就留待以后求解。

  • 刚好最近对读书这个事情有点儿思考,来说几句吧,读书多不是不好,而是没用!读书多,你必然只是一次而已,读过后觉得很好,但是也就是觉得,你没有时间将学到的东西时间落地,也没有时间去深度思考,这些知识就不是你的过了一段时间你就忘记了!

    成年人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主,你碰到了什么问题就去看什么书,求的是将书中的内容学会,并且时间落地,转化成自己的,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至于说,恐慌羞愧什么的,我觉得不存在,可能只是暂时没有调整好心态而已,要以成长性思维看到自己,我们不是全能全知的,所以才需要学习,学到了新的内容,要高兴,而不是羞愧!

  • 我觉得读书既可以让人看到更多的观念,又可以限制/压榨人的思考时间,本质上不是读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说到底这比较考验阅读者的筛选能力、辩证的思考能力、以及最终的执行力。

    筛选能力即找到优质书籍的能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找到有用且适用的知识很难;

    辩证的思考能力,当阅读一本书或者了解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通常我们倾向于先入为主,看完第一本书就觉得这个行业/知识/领域就是这么回事了,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复述别人的观点而很少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时候得认知到一个事情,书是人写的,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的背景,他的生活阅历,他写这本书的目的,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了他最终的产出,他是有局限性的。

    综上所述,因为好书难找、内容主观,所以才得精选、多读、多想、多做啊。

    从推荐/口碑/评分等参考获取优质书籍;多看这一领域的优质书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比多想;结合看的和想的去应用到实际中去做;再根据做的过程中的经验,最终的产出结果总结方法论;这才是读书的作用,也是多读书的作用。

  • 我的结论,读书多,好。
    1、不管什么样的书籍,在我眼里,都是一种经历,读一本书,相当于有了一个经历。
    2、我对读书不求回报,不求能够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遇到问题了,我更愿意去某度一下,而不是通过读书去学习某些知识,然后进行运用。
    3、读书可能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对于心态的提升是有的,
    4、就像你而言,读书让你更加焦虑,是读书带给你的眼界思维的拓展,而拓展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无力去解决它,进而产生了焦虑。导读越读书越焦虑,因为你的层次面又所提升。
    5、我视为读书是一种修行,全身心沉浸的阅读,摒弃外界所有干扰,我享受的是那一份快乐,如同冥想的感觉一样。这是我读书所获得的体验,并不是本身书本知识带来的体验

  • 首先,好久不见

    其次,读书多,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不是数量的“多”

    现在好多数,都没什么“营养”,看多了都大同小异,所以不看也罢,或者挑选跳跃的看

    还有就是,书里面好多内容都是别人总结的,他们总结的内容,真心的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读书还得辩证的去看。

    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些量,后面就要追求质,然后又是“量”,周而复始吧

    最后,必定知识是要拿来用的,书上的知识也是前人的经验,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得以应用,最后就是“纸上谈兵”,成不了什么大气。

  • 读书是件多么好,多么奢侈的事情 ~

    建议题主先审视一下自己读书的目的,是功利性的还是轻松的,不同的目的对应不同的品类。

    想反驳两个点,一是读书让人丧失思考。读书一定是让人更懂思考的,豆瓣的评论都是思考的结果,题主如果觉得自己丧失了思考,或许可以尝试,自己去输出一点什么,而不是被动接受,人云亦云;

    二是想反驳楼上(啊也不能算是反驳...算是另外一种观点吧),读书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读,如果一本书读起来让自己感觉枯燥无味,何必浪费时间。即使是TOP100,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总而言之,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有压力,也不要舍弃它。

  • 我看到你这个提问第一个联想到的是——钱太多了是不是也不好?

    不过读书的确是为了自我的知识消化和认知迭代。囤积了一堆散乱的点,从未连成线,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或行动原则——的确是十分痛苦,我曾深深体验过。所以读书只是输入嘛,输出和实践更重要。

    鲁迅说得好呀「倘若只看书,人便容易变成书橱」。读书的目的,自然不是变成书橱甚至图书馆,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 大家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呢?

    做一件事看你想要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读书为了赚钱,有人读书为了理解这个世界、有人读书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

    想那么多而纠结的,看看是不是自己思想升华了,但是物质条件没跟上....

    (因为有些人不需要读书通过自身条件也能知道一些无解的知识,比如你妈是北大教授,你问个专业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她的人际圈搞到...)

    至于经济学家那句话不是很好理解吗,本身经济就是个活动名词时刻根据环境变化。。。。

    总结:读好书、不读死书,形而上学VS 批判思维 的问题你要是研究透了,也就不能提问了

  • 好久不见,你最近的几个问题我觉得都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个讨论怎么判断一件事的结果归结为随机性的问题,我本来想了些内容,最后过不了我自己这关,最后也没发。今天这问题,趁着睡不着,非常想一起交流一下。

    PrayhA兄弟引用了论语,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另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雪也。

    书看得多了,肯定有利有弊了。如果我就这么说,那就是句废话。不过要看如何看得多了。之所以想到孔子这句话,是因为我真的有段时间瞎想,自以为思考,一天一顿饭,晚上不睡。后来我耐着性子看完了百年孤独,被书中那种跨越时光的陌生感影响,突然懂了什么叫百年孤独。算是和问题相反的情况了。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读书也是和作者交流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如果每次交流都能有所记忆有所感悟,都是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书看得多了,如果这样的感受少了,那么也就是所谓的阅读量上去了而已。如果书读的多,依然有很多感受,我觉得就算暂时没有思考也不是坏事。如果读了太多的书,类比成与作者的交流,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未能从书中感受到什么,这种太多没什么价值;如果是虽然书读了很多,甚至影响了我思考的时间,但是能从书中感受到情绪、故事、知识或是其他,这些都会成为思考的基础,毕竟思考也需要原料,此时就是看我怎么权衡以书为主还是思考为主了。

    曾经有段时间非常迷岳飞,买了本说岳全传,一下午三四个小时看完了,酣畅淋漓,很多感受引发了思考。那几天都在看岳飞,顺便还翻了宋史岳飞传,然后又对不同时代的将军感兴趣,又翻了南朝陈庆之传记和几乎整本三国志,引发了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我最大的感触还是至少阅读以后有感受,感受会刺激我去思考。如果书看得多,连感受都没了,更没有思考,这种阅读就没什么意思了。

    多和少的问题因人而异,不过一般来说太多这个度就未必是好事。看得快,忘得也快,忘多多了感受也就少了,没有感受引发思考,这就未必是好事。如果看得多又源源不断的有感受,我觉得就不算坏事,此时可以缓和节奏多思考。让阅读变成非固定的节奏,一段时间多一段时间少,而改变节奏的核心就是能否有感受。

    感觉啰嗦了一堆,与大家一起交流吧。

  • 1、开卷有益;

    2、“读书太多,压榨思考时间”,建议读一下《How to read a book》,这里有关于读书的本质的探讨,以及读不同题材的不同方法;

    3、“你得知道某些知识才能解决某些问题”,这个看你要解决的问题的专业壁垒高不高,如果壁垒高,那提前储备知识是绕不开的,但也可以边做边学,尽量避免陷入学生思维(等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做);

    4、墙,可以翻;

    5、“读书是个深渊”,引用下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所以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想知道些什么,而不是为了读而读;

    6、“看很少的书的话推荐什么” 《How to read a book》、《阳明心学》;

  • 孔子早就给出答案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后不思考,不和自己的工作/生活结合,则陷入迷茫,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义;一直碰到各种问题在自己思索,但从不去学习一些系统性理论映证自己的想法,则会陷入困境无所获。

  • 看是什么书吧,还有就是看书的目的,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还是因为工作上遇到了问题想在书里找到答案

    那些所谓的秘籍或者纯工具类的书我认为读太多意义不大,这类书籍每次看到一半发现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只不过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一下,但经历这些事情的过程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书里的内容能描述清楚的,体验过的人才明白

    所以现在看的更多的是底层或者说最基础的书,例如大学的一些教材,工作时间越长,越发现这些偏理论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工具。

  • 我给你的建议是:

    1. 读书就一定要从头到尾读完。

    我之前在公司里调查过,一年里能完整读完一本书的人,其实极少的。大多数人只是说自己读书了,但是其实就是看了个相关的抖音或者读了书评,就拿着一些金句去吹牛逼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年孤独》,抖音里传来传去的金句几乎都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豆瓣用户写的热评。(马尔斯克:我 tm 没说过)

    2. 知识类书籍一定不要重复读。

    以产品经理为例,一些未知领域的知识类书籍,肯定是可以看的。但是基础逻辑搞懂以后,更重要的是怎么思考和融入自己的工作,本质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智慧。

    例如:做增长的产品经理,看一本增长的书籍,理解增长的本质就够了,切忌碎片式地拓展知识记忆,而是要深刻地、系统性地理解增长的核心是什么。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类工具类书籍里的小技巧,多半是没有用的。

    我是真的见过好几个产品经理,对于市面上的一些技巧或者理论倒背如流,但是做出来需求的实际效果却和成功案例大相径庭,还百思不得其解。

    3. 建议多读文学和艺术的巨作。

    读书本身并没有意义,能通篇背诵下《刀锋》还是《滕王阁序》也没有意义。读过什么或者记住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看书的过程中你深刻完整地体会和理解了什么道理,而不是拿书中的只字片语去卖弄,或者工具中的一些历史案例去照搬实践。

  • 读书,读的不是字,是坐着的思想。这是思想的碰撞,而不是思想的枷锁。作者不是神,不可能全对。读书要带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被引导但不能随波逐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