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产业元宇宙:数字化旅游(一)——思变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63079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旅游产业元宇宙:数字化旅游(一)——思变篇

2022-10-01
0 评论 1646 浏览 4 收藏 2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旅游产业受疫情的影响,开始求生存、求创新、求发展,这离不开新型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本篇文章探讨了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下,旅游业的困境和思变思路。一起来看看吧。

MZOvctz4tdWdpFpNvKE9.jpg

旅游产业,一般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人类何时开始的旅游活动,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但真正意义上旅游产业,是19世纪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个人财富的增加,交通工具的改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等一系列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终于在19世纪中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产业的开始,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旅游活动的开始。

旅游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欧美为主导,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崛起,大面积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生经济体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欧洲-美洲-亚洲“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2019年世界旅游总收入欧洲、美洲、亚太占比分别30%、31%、32%,旅游总人次亚太占66%以上,欧洲和美洲基本接近15%,这说明亚太旅游的客单价和总收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9年全球旅游总人次为122.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4.6%,全球旅游总收入为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9%,全球旅游业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中国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开始逐渐重视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此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之前的“旅游事业”到“旅游产业”再到如今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

而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中国旅游业在2016年就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016年国务院首次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旅游业成为国家建设发展重点战略规划之一,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共34.16万个,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6555个,从业人员69.98万人。中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3332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2个,4A级旅游景区4030个,3A级旅游景区6931个,中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全球GDP为84.75万亿美元,受疫情影响增速为-3.2%。而就在2019年全球GDP增速为1.5%,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陷入停滞。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全年GDP为14.28万亿美元,增速为6.1%,但受2020年疫情冲击影响GDP为14.72万亿美元,增速降为2.3%。在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景区如何兼顾游览与安全,如何化解游客需求与疫情防控的矛盾,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游客一站式定制化服务,如何让现实景观与虚拟技术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沉浸式旅游体验,都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旅游业求生存、求创新、求发展,离不开新型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

本文立足本需求,将用三篇文章分别探讨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旅游业困境、思变和旅游元宇宙的建设方案和优势。

二、旅游业疫情之痛

7lbzWYOuTBK8ipTXg0tb.png

2011-2020年国内旅游发展情况

1. 景区之痛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3332个,其中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2个,4A级旅游景区4030个,3A级旅游景区6931个。而景区作为游客游览的目的地,是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产业。

2020年1月24日起,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国90%以上旅游景区纷纷关停。要知道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次为4.15亿,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增长速度均超过7%。

大部分景区在春节关停期间,基本处于零收入状态,相关餐馆、酒店、线下娱乐的经营活动也基本停止。景区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员工工资支付、贷款偿还、维护投入、订单退款、建设项目中断等。

2020年4月,部分地区才开始逐渐复产复工,到2020年7月国内跨省、市地区旅游,也开始恢复团队旅游。但随后疫情间断反复,防控措施仍然持续趋严,旅游景区断断续续地接待,仍然面临收入不足、维护成本高、人员工资和社会其他支出等入不敷出的现状。

例如:峨眉山自然景区2020年营收4.673亿元,同比下降57.82%;天目湖自然景区2020年营收3.74亿元,同比下降25.62%;长白山自然景区2020年营收1.48亿元,同比下降68.41%。

另外,我国70%的旅游景区,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景区,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缺少附属产品收入和品牌增值收入等多样化收入来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关停和常态化防控限制,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经营收入单一,客流量不足问题。

2. 从业者之殇

截至2020年底,中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共34.16万个,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6555个,旅行社总数为40682家,从业人员69.98万人。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2389.69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66.4%;营业成本2280.86亿元,营业利润-69.15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315%;利润总额为-71.77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266%,双双亏损。

2020年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5772.71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下降67.3%;接待7515.82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下降59.3%。入境旅游外联41.31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下降96.6%;接待66.15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下降96.3%。出境旅游组织341.38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下降94.6%。

根据行业岗位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被调查导游虽然从事着导游相关工作,但没有业务。有15%的导游虽然从事相关工作,但还会趁有时间做些兼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还有35%的人表示,自己停工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从这些数据我们也能够看出,导游行业目前存在着失业的风险,如果想要养家糊口,可能就要另寻出路。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旅游社、导游等旅游从业者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景区的行业生态环境、供应链渠道及其服务商也严重受挫,线上平台和线下旅行社,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企业,还在苦苦挣扎;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疫情在2020年初暴发之时,没人能想到直到2022年的今天旅游业的恢复依然是缓慢的,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将面临产业格局调整和业务模式的升级。

3. 游客之苦

一边是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等苦于客流量少,入不敷出;一边又是大众游客苦于无法随时出行,抓住景区开放窗口,扎堆游览。即便是在疫情阴霾和防疫政策的双重限制之下,2020年中秋国庆的8天长假,全国游客仍然献上国内出游6.37亿人次,恢复到疫前同期的81.5%;消费4665.6亿元,恢复到疫前同期的71.8%的喜人成绩单。一度让人们看到旅游业恢复的曙光。

但新冠肺炎病毒的持续变异,从贝塔、德尔塔到现在的奥密克戎,使游客的旅游需求无法全部释放,旅游产业恢复缓慢。2021年春节七天假期国内出游2.56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旅游消费301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2021年国庆假期国内出游5.15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旅游消费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从“入境旅游限制”、“出境旅游限制”到“无必要不出省”等防疫政策要求下,游客的出行窗口在缩小,出行范围在变窄。

2020年以来,有限的旅游出行时间,造成大量游客拥堵和滞留,游客苦不堪言。据高德地图发布《2020国庆出行报告》显示,2020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高速拥堵里程占比同比上升66%;国内主要5A/4A景区中,有近300个已恢复至去年国庆的游客量水平。

2020年9月30日,杭州市区出现的大范围交通拥堵,是近5年来严重拥堵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天,因为9月30日是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重叠假期的第一天。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测算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实现国内旅游消费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

“五一”期间,全国共约1.2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约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0%,全国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约4800万人次。游客需求的集中释放,在让人们看到产业希望地同时,又严重的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景区里人山人海,高速路上大排长龙,类似“八达岭长城景区发布游客流量预警”,“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西安兵马俑只见人头不见俑”等负面新闻不断。游客旺盛的需求与旅游窗口的不确定性和间断性使游客叫苦连天。

三、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旅游思变

2022年2月,迪士尼公司CEO Bob Chapek表示,元宇宙是迪士尼首要考虑的战略之一。未来,迪士尼既要在主题公园中创造出真实的世界,同时也要利用媒体、数字和虚拟元素,以流媒体平台为契机,将两者进一步结合。

2021年11月18日,张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正式挂牌,张家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揭开元宇宙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幕。

国内首家元宇宙主题乐园深圳冒险小王子元宇宙主题乐园将落地深圳光明小镇,总投资75亿人民币,计划2022年底对外开放。

2021年11月海昌海洋公园携手Soul App打造的“海底奇幻万圣季——打开年轻社交元宇宙”主题活动圆满落幕,活动通过分享万圣社恐星球测试赢取公园门票、使用AR贴纸合影搞怪获取“万圣灵魂派对”入园资格、乐园盲盒缆车惊喜互动等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意玩法,为年轻一代带来了沉浸式、场景化的社交新体验,活动上线后48小时就有超14万年轻用户积极参与互动。

北京的环球度假区、张家湾、大运河景区等都将引入元宇宙应用场景,希望借助全球最大环球影城产业资源,联合周边文旅地产,共同打造体验式、沉浸式商业,形成顶级商圈。

另外,还有上海奉贤区新城元宇宙城市会客厅;全球首个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奥雅绽放数字艺术中心元宇宙体验空间等多个元宇宙文旅项目启动,一时间元宇宙成为旅游业追捧的明星。

尽管很多项目还只是利用VR、AR等3D渲染设备实现景区项目的宣传和推广,还处在元宇宙的早期阶段,但我们有必要去展望和分析旅游业与元宇宙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旅游从本质来讲,既要体现“旅”的外出含义,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又要实现“游”的游览、观光、娱乐含义。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实质上也是希望看到、触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空间完全不一样的异域体验。

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使人们便捷体验异域风情变得非常困难,而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将何去何从显得扑朔迷离。

不过有一点是得到政府、企业以及游客广泛的认同,那就是旅游模式将逐步向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转变。

利用新型技术实现的非接触旅游将与其他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衍生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供给。“元宇宙+旅游”就是通过三维建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非接触旅游的一种技术路径。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旅行的全新认识,而且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

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依靠人与人、人与物的近距离接触传播,这与旅游的核心理念产生很大冲突。旅游的体验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人与人的接触,人与景观、物品的接触,这似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部分景区也意识到这点,及时推出“云旅游”、“云演出”等利用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工具,实现远程的非接触式旅游服务提供。但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地理空间的转移和沉浸式游览、娱乐感受,仅利用互联网Web、App等数字技术和手机、电脑、电视等数字设备是无法达到人们旅游的真正目的与感受。

OlIUwLGIlePzB8bIv6HJ.png

非接触旅游,不仅要体现无接触或保持物理上的安全距离,还必须保障旅游的核心理念,否则非接触旅游就只是景点的广告和宣传。非接触旅游必须要具有:实时性、空间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动态交互等特性,否则无法满足旅游的基本要求。

1. 实时性

不同于景区预先录制的景点宣传视频和特效CG,非接触旅游更关注的是所见一切是否是刚刚真实发生的,是否与游客处在一个时间维度上。一声鸟叫、一片落叶、一丝霞光都被游客实时观察和感受。实时性代表每位游客看到的、感受的、体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和人文,每位游客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不同旅游体验。

非接触旅游实时性的数字化实现并不容易,这要依赖遍布景区360度的图像采集、天气感知、声音采集等海量传感器才能实现,并且还要处理海量数据的传递、存储和加工,需要将5G、云计算、物联网、AI等技术综合利用。

2. 空间感

旅游的基本需求之一就是摆脱地域空间的束缚,希望去不同的地方体验异域风情。如果只是让游客在家看电视、看手机欣赏旅游风光,是达不到非接触旅游的核心功能。人类的空间感知能力是通过各种官能(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来感觉周围的空间变化。其中,因为进入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有2/3来自眼睛,所以空间感知觉大部分又是由视觉来支配。

非接触旅游需要通过数字化孪生模型,模拟各种景点和不同场景下的真实空间感受,并通过在客户端的游客多维感官设备将景点的视觉、声音、天气等空间感受,身临其境地传递到游客的大脑,让游客有身处异地的错觉。

目前,5D影院已经可以利用座椅特效和环境特效,模拟了电闪雷鸣、风霜雨雪、爆炸冲击等多种特技效果,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动感完美地融为一体。但在非接触旅游的应用中,还需要解决高昂的成本和设备小型化的问题。

3. 沉浸感

目前,旅游行业过去所实行的“门票经济”也在逐步地被“体验经济”所取代,传统走马观花的旅游消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以80后、90后、00后为主的新兴文化消费群体和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文化旅游的沉浸式的体验消费方式。

沉浸式的体验旅游消费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人们不再局限于纯自然景观的消费,相反更加渴望具有充分融入当地人文的体验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层次旅游体验。

另外,沉浸式的体验旅游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模拟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感受,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沉浸感除了来自空间感以外,还需要与当地景点人文活动建立互动,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异地风土人情的沉浸体验。

4. 定制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升,个性化、高品质服务的定制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市场也正在从“生产者导向的推式传统旅游供应链”向“消费者导向的拉式供应链”转变。定制化旅游消费是通过寻找旅游达人、旅游博主来制定专属旅行计划的消费方式,这样既解决了“跟团游”的束缚,又能够解决自由行中旅游线路设计专业性差和参与性低的问题。

近几年来,线上线下旅游平台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纷纷推出了私人定制旅游业务。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旅游消费需求的扩大,定制化旅游消费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渐变成大众旅游消费。

5. 3D渲染

人类的视觉神经拥有240万根神经纤维,占到中枢神经纤维的2/3,能感受80%的外部信息。达特茅斯学院神经学家帕特里克·卡瓦纳(Patrick Cavanagh)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现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大脑为我们编造的故事”。人类产生的视觉错觉是大脑有意识地自我认为。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还无法完全1:1复制一座山、一座城市,但人类可以通过视觉错觉现象构建一个看上去真实的环境体验。3D渲染则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对多层图像控制与加工让人们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视觉画面。

制作一部3D电影,每一帧需要花费20-30分钟的时间,一个动作大概需要90帧,一部电影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但目前在非接触旅游的动态、实时3D视觉系统中采用传统3D渲染还有很大难度,还需要更自动化的渲染引擎和海量的算力。

6. 动态交互

观看景区宣传片、视频、照片等单向的游览方式并不是旅游的真实目的,这也是众多“云游”、“云演出”App得不到游客认可的原因。

非接触旅游除了要解决前面所讲的实时性、空间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等问题,还需要解决动态交互问题。

动态交互对于接触式旅游是一件非常自然、随意和没有难度的事情,旅游过程中与周边陌生人员的一次握手、一个眼神、一次对话都会让现场的气氛和体验状态发生变化,而体验的状态变化则是旅游的乐趣之一,没有状态变化的旅游体验就如一张白纸般的浅尝辄止。

而对于数字化环境下的非接触旅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光需要更加敏感、便捷的游客动作捕捉技术,还需要在与其交互的游客那里产生动作反馈。目前要实现该技术并非不可能,但造价高昂、设备巨大,未来只有彻底解决游客间、游客与当地人之间的动态交互问题,非接触旅游才能真正体现旅游的核心理念。

为了便于移动终端阅读,本文将内容拆分为3篇文章先后发表,本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业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后,无论景区、从业者还是游客都陷入长期的发展困境,而数字化的非接触旅游则是一种后疫情时代下的发展思变。

数字化非接触旅游需要建立实时性、空间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和动态交互等环境,而元宇宙则是其最佳技术路径。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解元宇宙下的数字化非接触旅游发展的技术路径。

专栏作家

黄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深产品经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顾问,金融机构、高校客座研究员。主要关注新零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行业应用版块,擅长产品或系统整体性设计和规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