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斯克推出“擎天柱”,PK贝索斯的“机器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10-01/doc-imqmmtha9473201.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马斯克推出“擎天柱”,PK贝索斯的“机器狗”

2022-10-01 12:13:0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字母榜    我有话说(0人参与)

7936-d770b257f6166d9230019a3342649906.jp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字母榜

  “一个没有贫穷的未来。”马斯克在舞台上这样展望特斯拉机器人(Tesla Bot)会带给人类文明的变革。

  “预热”了一年多,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命名为擎天柱(Optimus)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终于得以亮相。

  这个机器人走上舞台,展示了它的动作范围,挥手打招呼,并在空中挥舞着胳膊。从外形上看,它与马斯克之前展示的PPT还有很大的差别:舞台上的原型机没有“套皮”,身形也显得没有那么纤细。

5f96-488a9ba61f51f90db6666f6eb09c7a8f.jpg

  但这也方便特斯拉直接展示擎天柱的“灵魂”,工作人员甚至直接指着它的某个部位说道:“顺便一提,这就是我们汽车上用的自动驾驶计算机。”

01ab-534d177da6614d50ed128876ad0db653.jpg

  特斯拉说这个机器人是在它的全自动驾驶电脑上运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其在开发和训练这款机器人方面所做的努力,从最初的设计步骤,到更先进的功能,比如它所称的“骨盆解锁”功能,再到让机器人的手臂摆动。

  对于更进一步的实用性功能,马斯克则通过演示视频进行了一番展示,如在汽车工厂搬纸箱、给植物浇水、移动金属棒等。

  随后,马斯克也将下一代产品直接请上了台,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它还需要三个人在旁边辅助。

b629-ae6e79291292f018bf1d66939bfc6f21.png

  对于具体的商业化,马斯克表示擎天柱预计售价不到2万美元,目标是尽快制造出销量超百万台的有用的人形机器人。为了进一步降低售价,特斯拉工程师正在努力降低擎天柱的功耗和零件数量。

  这是特斯拉第二次举办AI Day活动,在一年前的AI Day上,马斯克首次推出特斯拉机器人概念。彼时,由真人假扮的擎天柱劲歌热舞。

b13d-80d37b04cc47358ae818cbc94f5adbaf.jpg

  类似“管家”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和功能单一的家务型机器人不同,需要执行多任务,后者的代表是扫地机器人。

  家庭服务机器人绝对符合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就像电影《机器管家》里的安德鲁那样,让你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最好还能陪伴你、与你交流,最好最好一不小心AI觉醒,拥有真正的意识,和你坠入爱河……

1a2d-a2612ddf9b916693a70505fd4a2869b5.png

  但事实是,制造一台可以替代人类的机器,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大规模量产的真正意义上的“管家机器人”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不管是三星的Bot Handy,还是小米的CyberOne铁大、美的的小惟机器人、优选的Walker等,都是只见样机甚至视频而尚未量产销售。

  曲线救国的代表则是亚马逊,也是目前特斯拉擎天柱最实在的对手。

  就在几天前,亚马逊在其2022年秋季硬件发布会上,宣布了对机器人  Astro的升级,这款产品初代发布于去年,是一个犬型机器人,可以监控家用电器、监视入侵者、运送饮料以及互动娱乐。

ed20-9e01a07853cd1d90bcb86dc3078d9652.jpg

  贝索斯一直想要一个家用机器人,据美国《连线》报道,他在2017年曾多次向公司的高管与工程师询问项目的可行性。也是在那一年,亚马逊的特别项目团队认为时机成熟,正式开干。而这个项目最终的答卷,就是2021年发布的Astro机器人(或者应该叫机器狗)。

  虽然贝索斯已经从亚马逊退休、卸任总裁职位,但是Astro的诞生,与其有密切的关系。

  而他与马斯克之间的机器人大战,也在太空大战之后展开了。

  可以说在太空大战之中,贝索斯已经输给了马斯克,那么在机器人大战中,又将是谁哭谁笑呢?

  A

  亚马逊想先发制人,特斯拉想一鸣惊人,同样是家庭服务机器人,两者目前的产品大有不同。

  从产品外形来看,亚马逊的Astro不像机器人,而更像机器狗。

  没有四肢的身体,依靠底部的轮子移动,Astro头上顶着一块平板,平时会显示两只(并不水汪汪的)眼睛,必要时用户可以在屏幕上进行交互操作。

  Astro依靠底部的轮子移动,不管是移动还是充电方式都很“扫地机器人”——移动是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避开家中障碍物,充电则是默默回到自己的充电桩上去。

1d45-8b4aeed1cbd6d847e6fff10bd50586fd.png

  Astro能做什么呢?从形态不难看出,帮你洗碗、扔垃圾、做饭这些事情是别想了,简单来说,Astro做的事情就是天天巡逻,给主人报告各种异常情况。

  比如,燃气没关,给你提醒;家里有人闯入了,给你发警告;发现老人有异样了,赶紧告诉你等等。怎么说呢,Astro怎么看都有点像带轮子的智能摄像头,哦对了,比摄像头厉害的是Astro可以发布音乐与视频、进行视频通话。

f6c4-994933cc95045157b2e62fc069b8c54f.png

  倒是把Astro“领养”回家绘制地图的过程更有“未来感”,你需要带着Astro参观整个房子,但不是事后在App上设置区域名称和功能,而是很直接地告诉它:“这里是卧室!”或者指着门说:“这个是前门!”

  亚马逊也知道这并不是“杀手级产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亚马逊消费机器人总经理兼Astro项目负责人肯·华盛顿表示:“Astro是我们的第一个机器人,它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个。”此外,他坚定地认为家用机器人终有一天会普及。

  他还表示,亚马逊希望随着Astro在市场上的销售扩张和稳步升级,最终等到那个“杀手级产品出现”。

  Astro目前的确不够惊艳,但是它在符合综合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量产销售,价格也控制在999美元(约合人民币7193元)。

  现阶段Astro避开的最关键的一部分——抓取和操纵实体物品的能力——也正是家庭服务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技术障碍。亚马逊的确相信这个技术在未来5~10年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阶段,他们选择先阉割掉它。

  这个做法自然有助于亚马逊率先抢占市场、占领用户心智,但这不代表亚马逊一定能持续赢下去。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样的痛,贝索斯不是没有体会过。

  同样是民营航空航天企业,贝索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比马斯克的SpaceX成立早2年,在公司成立的第15年首次成功发射并回收了“新谢波德”,却被马斯克公开嘲讽:“我们三年前就已经完成过6次亚轨道飞行了。”

70c7-f042f4d6c19a27723cf0bb02ae6d4c7a.jpg

  到了2021年,马斯克又打败贝索斯,拿到了NASA价值29亿美元的独家合约。要知道在此之前一年,蓝色起源还拿到了NASA高达5.79亿美元的开发资金,这个数字是SpaceX的4倍有余。

  抢跑不能让亚马逊在家用服务机器人赛道高枕无忧,短暂的上风也并不能预测下一秒的特斯拉会不会真的赶超。

  B

  事情讲到这里,再看看马斯克今天在特斯拉AI Day上展示的擎天柱,似乎亚马逊败局已定?贝索斯又要输给马斯克?

  未必,因为马斯克这边的变数也很大。简单来说有两点:第一是这种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难度真的太大;第二是马斯克此前已经有过多次野心比量产跑得快的“前科”。

  一句话总结就是,别忘了今天的擎天柱只是样机,能不能如期投入使用、真的走进寻常百姓家,还真的说不好。

  搬运盘子、移动椅子、收拾脏衣服、放进洗衣机……擎天柱所描绘的好帮手机器人,最大的技术障碍在于这种对物品的频繁接触与操纵。

  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专业出身的专家阿永嘎(Ayonga Hereid)向媒体解释了难点所在:机器人缺乏人类天生具有的有效力量或触觉反馈,现在的机械手往往装备简单的夹持器或专门的工具,并且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家庭机器人则不仅需要接触和操纵各种不规则和有弹性的物料,还往往需要在移动之中干活,精准度会大大降低。

  这和亚马逊智能仓储中所使用的那种机器人不同,在那种场景下,不管是执行任务的顺序,还是其所处的环境,都有严格的组织。工程师可以预先编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或者简单的动作。

  但要走进家门帮人类干活,不管机器人所处的环境本身,还是任务的顺序,一切的一切,都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甚至是杂乱的——想象应付路过的狗子,突然窜出的猫咪,穿过客厅去卧室拿带钢圈的胸罩、软绵绵的T恤和粗糙厚重的牛仔裤,再去卫生间打开洗衣机,然后弯腰拿起几公斤的洗衣液……这样的操作对人类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机器人来说将是软硬件的双重试炼。

  而这,就是擎天柱要面临的挑战。

  AI Day的展示也许并不能说明太多,谁还记得马斯克在舞台上热情展示特斯拉赛博卡车Cybertruck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2019年的那天,马斯克在台上亲手砸破了Cybertruck的车窗,而那个展示的本意其实是想证明Cybertruck的玻璃有多坚固。

5efd-989e085dfa5e095cd28439a488b2dddf.jpg

  不过在那年结束之前,Cybertruck还是收到了25万份订单,这个数字已经在今年超过了52万。

  至于量产时间,也已经在3年之间推迟了3次,最近的一次就在9月。路透社发布的报道显示,特斯拉将把Cybertruck的量产时间推迟到2023年第一季度末,而且特斯拉已经将网站上对该车型交付日期为2022年的表述都删除了,替换成了“您将能够在生产临近时完成你的配置。”

  至于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Neuralink,也已经明日复明日多年,因为科技伦理等问题迟迟不能在人体上进行脑机接口产品测试,更不消说真的商业化了。

  C

  但不管是亚马逊还是特斯拉,至少对外都表现得信心满满,它们也的确有资格自信。

  亚马逊已经默默进行了多年机器人领域布局。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 Systems公司的机器人仓储业务,开启了仓储自动化进程。2020年,亚马逊收购无人驾驶初创公司Zoox,耗资12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Zoox当时处境艰难,正是由于其陷入了与特斯拉的官司中。彼时特斯拉指控四名雇员跳槽去Zoox前窃取了商业机密,Zoox和特斯拉最终达成庭外和解,赔款金额没有公开。后来Zoox不得不解雇12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10%。

  没承想一转头,亚马逊给这家公司收购了。马斯克(像往常一样)毫无风度地发推特艾特贝索斯,说他是个“学人精”。

022c-02ed90e3f95c3ccbe6b482002204f6d9.png

  今年,亚马逊再一次出手,这次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行业知名的Roomba吸尘器制造商,外界这下算是看明白了亚马逊进军家用机器人行业的决心。

  而马斯克那边,则觉得自己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天然优势”。

  “很明显,我们正在制造一个有用的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零件,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能制造它,”他去年说,“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我们应该做到,并确保它的安全。”

  民生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类似,但使用场景更为复杂,对自由度、动作精度、传感性能的要求更高。预计人形机器人主要成本构成为:动力系统(能源电池、传动、减速器、控制器等)占比约35%;智能AI系统约30%;结构单元(碳纤维等)约20%;其他部分约15%。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是马斯克的看家技能,擎天柱正是来自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团队。

  “我们开发自动辅助驾驶,同时定制很多硬件和软件,让它们高效运行并实现节能。我们用神经网络解决汽车导航问题,而汽车又像有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如果把它延伸放到一个有手臂和腿的机器人中,挑战是既要让机器人足够智能,又要让其以一种明智的方式和环境交互。”

  当然,自动驾驶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这点马斯克本人也不否认,并表示:“当我们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时,我们将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扩展到人形机器人,这将比汽车有更广泛的应用。”

  “更广泛的应用”大概是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有很高兴趣的重要原因,据马斯克的设想,特斯拉机器人将工业生产与家庭服务“通吃”,未来的价值比汽车大,甚至“将会彻底改变经济”。

  中国电子学会的《2021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5.8亿美元,2016-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5%。其中,工业机器人144.9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25.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65.7亿美元。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机器人市场也将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亿美元。

本田ASIMO机器人
本田ASIMO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又分为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而在2021年服务机器人125.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家用服务机器人为82亿美元,占去了65%。

  而在家用服务机器人中,又包括亚马逊Astro和特斯拉擎天柱这样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教育陪伴机器人、仿生机器人。

  在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中,扫地机器人这样单功能、低等级的智能产品是主力。而管家般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则像一片尚未被开垦过的田地,等待着一场春雨。

  随着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灵敏度持续提升,亚马逊和特斯拉盯上的这片田地,很多科技企业也已经盯上甚至有所尝试。

  去年的国际消费品电子展览会(CES)上,三星推出了Bot Handy,可以进行分类整理衣服、端茶送水等家务劳动,但是上市时间并未公布。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副董事长此前表示,公司三年内向未来技术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投资目标是机器人、系统半导体、生物技术、下一代通讯和人工智能。

  国内则有科大讯飞、美的、小米、优必选等一众科技企业明确表示在进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其中小米和优必选已经有实体展示,美的则表示今年下半年将上市首款产品。

  家庭服务机器人,相较Kindle之于亚马逊、火星梦之于马斯克,都显得没有那么“原创”,但当下可能是个入局的好时机。

  也许亚马逊先成功迭代掉Astro的轮子、长出能做点实事的双手;也许马斯克会再一次创造奇迹,真的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

  也或许,未来既不是亚马逊也不是特斯拉的。整个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都在等待一个“杀手级产品”的量产时刻。

1.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