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钉钉、企微、飞书的“大富翁”游戏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62271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钉钉、企微、飞书的“大富翁”游戏

2022-09-27
0 评论 771 浏览 0 收藏 1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不少人将2022年定义为协同办公软件商业化的真正元年,这是为什么呢?本篇文章据此展开了一系列详细的讲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SVO4PYD6HztM0T9pHuK4.jpg

9月19日,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协同办公类App月活跃用户数(MAU)保持高位:钉钉MAU为2.05亿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企业微信1.04亿,飞书789万。

历史上首次实现暑期MAU破2亿,可钉钉一反常态的是,并没有对这次的成绩表现出较强的兴奋感。“有价值的日活才是to B业务的根本,没价值的日活再高也没用。”

今年以来,钉钉数次重提商业化。3月22日,向外界发布了商业化产品,通过三个商业化版本、抽取佣金等方式盈利;9月21日的2022秋季钉峰会,更是首次对外阐述了大客户战略。

同样在商业化上动作频频的,包括飞书和企业微信:5月中旬,企业微信发布公告表示,将按照平台接口调用许可向服务商进行收费;下半年,飞书在各地举办城市峰会,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协同办公三巨头不约而同奔赴“钱途”。正因此,不少人将2022年定义为协同办公软件商业化的真正元年。共性的目标之外,各家的行为逻辑却是各有千秋。

一、钉钉改调子

倘若非要为钉钉的商业化,找一个标志性的拐点,那么非“云钉一体”莫属。在此之前,钉钉的野望是做成比肩微信的超级App。

以两个关键的节点为例:2017年12月27日,钉钉用户数达到1个亿。彼时陈航兴奋地表示,“1075天,我们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用户数达到1个亿……”紧接着的CES展会上,陈航更是称,“1亿用户数只是一个小目标,下一个目标为10亿用户量。”

此后,疫情来势汹汹,远程办公、线上网课让海量白领和中小学生涌上钉钉。截至2020年3月31日,钉钉的用户数超过3亿,超级App的野心也再次被提起。

但正是此次“天降”用户,加速了钉钉商业化进程。

超出正常增速的用户规模,让钉钉付出了许多成本。据了解,钉钉的下载量导致阿里云在短期内连续扩容了10万台服务器,这相当于头部大型企业一年的采购量,而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的视频会议,更是有时一天就要补贴几个亿。

阿里巴巴曾在财报中明确表示,2020财年第四季度创新计划和其他部分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损失达30.63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就是在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远程办公软件钉钉,所带来的亏损。

如果再算上此前为了追求增长和规模付出的成本,一直没有找到变现思路的钉钉,在阿里内部就是个赔本的买卖。

这种典型的互联网式“亏损换增长”打法,在以前是没有问题的,陈航曾反复强调集团没有把创造利益作为钉钉的第一要素。但当高层的意愿转移时,事情的走向不可避免出现倾斜。

2020年9月27日,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来得猝不及防。阿里巴巴宣布,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

作为面向未来的第二曲线,阿里云肩负起阿里巴巴新增长的重任。对其而言,「阿里云+钉钉」的组合,类似于「Azure+Teams」、「AWS+Slack」,更加有利于拉动阿里云的商业化。从这时起,钉钉事实上已经开始加速商业化进程。

可在“云钉一体”初期,钉钉并没有作出较大贡献。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钉钉业绩首次从创新业务板块调整并入云计算板块,由于尚处于投入阶段,并表甚至带来利润下降。

先于钉钉开始服务大客户的阿里云,是个不错的学习对象,于是乎钉钉开始把目光放在大客户身上。

当下的企业服务领域早已形成共识,商业化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主攻大客户。以Salesforce为例,根据2020财年披露的Enterprise级别客户(年化收入>100万美元)营收占比显示,这部分客户收入贡献持续提升,2020财年占比将近70%。

钉钉的大客户战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裁叶军在近日的采访中透露,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收入占比差不多1:1;在拉动阿里云营收这块,“上个季度云的增长是10%,这里面有钉钉的贡献,否则增速就不是两位数了。”

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客户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大客户往往有定制化需求,这与供应商的规模化需求本质上相冲突。

产业互联网其实没有新故事。钉钉众望所归搬出了PaaS化:PaaS为搭建定制化功能提供了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能力和工具,以此来弥合定制化和规模化间的隔阂。

二、飞书两手抓

飞书诞生于字节跳动的内部孵化。

2016年底,在使用过市面上的各种办公工具产品之后,字节跳动决定自研一款协作套件,也就是Lark。2019年初,Lark首先选择了海外市场,半年后开始在国内推广。

当时,国内企业办公市场由企业微信和钉钉把持。因此为了避免与其正面竞争,海外版飞书Lark一度被当作发展重心。

同样是疫情给了飞书增长的动力。2020年2月24日,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这可以说是正面向企业办公市场发起进攻的信号。

在一次采访中,飞书CEO谢欣曾表示道:如果只说去年(2020年)来讲,我们DAU的目标是达到预期的。

不过,一位接近飞书的知情人士曾透露,2020年飞书制定的全年DAU目标为2000万。“当时受到新冠疫情催化,飞书DAU在短时间内从不足百万上升至200万,但到2020年底,实际数据和目标之间差距仍然明显。”

落差也属正常,毕竟后发者不具优势。相比起2019年才对市场开放的飞书,钉钉与企业微信先后在2014年、2015年就已推出。对于后进生而言,在面临增长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权衡商业化。

根据《晚点LatePost》披露,Lark将在2022年加快海外商业化进度,并定下了5年内全球做到60亿的营收目标。这一决定的背景是,2021年飞书国内增长并未达到预期。

飞书在2021年制定了一个富有挑战的目标,上半年DAU(日活跃用户)要达到1000万,但最终并未达成。当年3月实际日活只有300万,11月日活则在450万左右。

Lark的海外商业化进度暂且不提,回到国内市场可以看到,飞书始终未放弃扩大用户面。

今年5月,飞书春季未来无限大会上推出“领飞计划”,宣布飞书People标准版将面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并为百人以下企业免费提供飞书OKR标准版。

这一时机非常巧妙,正值钉钉和企业微信相继宣布开始收费,这个时候飞书推出免费产品,会使得一部分客户发生迁移。从这一系列举措来看,飞书依旧想要打开面向中小企业的切入口。

当然,飞书在国内市场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2022年飞书商业化团队规模会继续扩大,达到2021年的5-10倍。

此外,今年下半年飞书的城市峰会相继召开,主要瞄准的就是拥有大型企业及新锐头部公司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上述资料显示,飞书的目标付费客户多是各行业头部企业。

这其实和钉钉今年的大客户策略有得一拼,也意味着会面临定制化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企业微信团队约700人,钉钉团队约2000人,而飞书团队达到7000人以上。单从数字上看,飞书十分符合钉钉口中“平衡不好定制化和规模化”的负面表现。

飞书总裁张楠私下声称,“飞书不做定制化。定制化带来了眼前的客户,但是带来维护成本的无限提升。所以,哪怕给自己的东家字节也不做定制功能,字节内和字节外,用的都是一个飞书。”至于几千人的服务团队,不是为了服务,而是产品与运营。

产品模式且先不论,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由于都瞄向大客户,飞书和钉钉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三、企微兼攻守

作为抗衡钉钉的产物,企业微信2014年脱胎于微信的“企业号”,并于2016年4月18日上线1.0版本。彼时钉钉已经上线一年有余,而企业微信定位为企业OA,并由此开启了三年追赶前者的历程。

真正让企业微信得以与钉钉形成双雄鼎立局面的,是2019年发布的3.0版本。2019年12月23日,企业微信在广州召开年度大会,发布了与微信生态进一步的连接和升级计划,推出3.0版本。

实际上在2018年10月,企业微信就开始与微信生态互通内测,3.0的新版本则加速了企业微信与微信生态的进一步深化。

如果说钉钉强管理,飞书重协作,企业微信的优势更在于与微信体系的全面打通。

在官方介绍中,“连接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背靠近10亿用户的“国民应用”微信,企业微信稳坐协同办公场景的老二。

迥异的是,尽管在用户体量上,企业微信当下位于第二顺位,但在团队人数上却是最少的,甚至连飞书的零头都不到。而这也意味着,随着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微信面临的人力压力陡增。

危机感之下,在今年1月11日举办的企业微信2022新品发布会上,副总裁李致峰将4.0版本视为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次更新”。

而最吸睛的更新便是,企业微信团队宣布企业微信与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微信客服等产品进行融合和协同,进一步开拓新的服务场景和能力。

此次改动确实十分难得,张小龙在去年底的员工大会上曾对团队说,“你们总说企业微信要和腾讯会议、腾讯文档打通,我觉得这事不用急,效率工具带不来创新。创新先要想清楚路径,而人数增加往往不是最佳的路径,因为会引入管理的复杂度。”

不过对于此次打通,也有用户不领情,“企微+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不就是飞书嘛。”

另一方面,企业微信也在着手商业化。

今年5月9日,企业微信发布服务商平台收费模式调整通知,将原有按照应用收款资金比例收取的“平台技术服务费”,替换为按服务商接口调用收取的“平台接口调用许可费”。也就是说,从“抽佣制”变成了“人头制”。

不少服务商认为,此次调整收费策略对其控制开发成本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传导到运营层面,服务商不得不选择涨价来消化成本。也有媒体分析表示,此次加价是在筛选所谓的“先进”客户,为进一步的商业化做准备。

需要了解的是,企业微信的初期SaaS相关服务,与钉钉的功能相比较弱,资质准入门槛较低,客户满意度较低。后续在认识到这一点基础上,2017-2018年企业微信发力加强SaaS服务,引入第三方平台。

根据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2020年企业微信收入12亿元,2021年有25%增长,收入达到15亿-16亿元,包括企业微信自身收入以及第三方平台GMV。

具体而言,收入中主要为客户关系管理SCRM的SaaS平台占60%,行业解决方案占30%,以及其他服务;行业解决方案比SaaS服务商资金流入更多,抽成占比15%+。此次调整收费模式,意味着收入结构将有所改变。

总的来说,尽管直面钉钉和飞书的攻城略地,成立6年的企业微信也不可避免需要加速商业化进程。

四、写在最后

在钉钉初期推广时有一件趣事,时任锤子手机CEO的罗永浩曾被邀请成为钉钉代言人,传闻称是钉钉的创始人无招,亲自飞往北京与罗老师会面商谈,双方在一周内敲定了合作。

此后在2019年,欠款6个亿的罗永浩卖掉了锤子科技,成为了“交个朋友”的电商主播。为了促进和电商粉丝的转化,于是通过企业微信捣腾起私域流量。

而在今年7月10日,无债一身轻的罗永浩官宣了最新AR创业公司,取名为“ThinRedLine(细红线)”,随后宣布“新公司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公司开到飞书上。

从这个角度看,被人调侃为“行业明灯”的老罗,一路创业的不经意间见证了中国协同办公产品的发展史。

当下,中国协同办公服务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应用场景和服务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当产品进化到一定程度,商业化自然被放在了明处。

不过,随着行业的战火愈烧愈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疑问是,客户还够分吗?

作者:樟稻;编辑:伊页

公众号:科技新知(kejixinzhi)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科技新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