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海淘元老”洋码头命悬一线,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91552-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海淘元老”洋码头命悬一线,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鸟哥笔记

首页 > 大厂动态 > “海淘元老”洋码头命悬一线,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海淘元老”洋码头命悬一线,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2022-09-23 09:47:40

" 我不会跑,也不会是赖账的人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略带辛酸和无奈。

在这之前,关于员工数量骤减、拖欠商家货款、总部人去楼空的报道将洋码头推上风口浪尖,众多买手讨钱难的各种爆料也让曾碧波将 " 跑路 " 的猜测甚嚣尘上。

曾碧波此番表态看似起到了一定打破质疑的作用,但洋码头面临的用户、买手流失、订单下滑等多个难题依旧存在,且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最优解。

更深层次来看,寺库、蜜芽深陷泥潭之后,洋码头的命悬一线似乎象征着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了新一轮洗牌期。

" 海淘元老 ",何以至此?

曾碧波和洋码头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农村出身的曾碧波 15 岁便顶着 " 高考状元 " 的光环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毕业后也成功入职当时国内最大的 C2C 电商平台易趣网,成为最早的核心员工之一。

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曾碧波意识到了海淘需要更灵活的采购和运输模式。

2010 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曾碧波创立了洋码头,为个人卖家和消费者提供平台。并开始大举招聘海外买手,这些买手常年旅居在国外,是最早的个人商家,消费者可以通过买手在平台中的商店下单。

当时国内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可做借鉴,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均缺乏信任度,因此洋码头起步很艰难,生意不好,也拿不到融资。

737591730632cd1c1bceca2.78747476.jpeg

2011 年年底才拿到第一笔 500 万元的融资,三年后第二笔融资才尘埃落定。

尽管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但曾碧波对海淘模式的主要痛点之一——物流配送不稳定把握十分精准。

因此为了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曾碧波很早就成立了一家国际物流运输企业——贝海国际,买手们在海外采购的商品,均通过贝海国际运输到国内,再由国内物流公司配送至消费者手中。

到 2014 年底,洋码头的全球物流中心布局基本完成,而这一年前后,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才刚刚上线了跨境进口业务。也就是说,洋码头的起步速度快于很多巨头。

" 买手制 + 自建物流体系 " 帮助洋码头迅速抢占了市场,收入增幅也大幅提高。2014 年销售额接近 7 亿元,为 2013 年的 2 倍。

根据洋码头披露的数据,巅峰时期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 8 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 83 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 80 万件。

然而阿里、京东们带着巨大流量和商家资源入局后,市场竞争格局随之发生变化,对洋码头的挤压之势越发明显。

2016 年,本已敲定的 C 轮融资被搁置,洋码头自己的资金链也出现问题,甚至被迫在 2017 年进行裁员和业务收缩。

曾碧波曾承认,C 轮关键融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巨头涌入跨境电商影响了机构的投资策略。

到了 2019 年,阿里豪掷 20 亿美元收购网易考拉,跨境电商格局也基本稳定,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和京东国际稳居第一梯队,手握近 70% 的市场份额," 海淘元老 " 洋码头逐渐被边缘化。

洋码头不是没有尝试自救。例如 2018 年,洋码头抓住风口,在站内开启海淘直播,还曾将目光转向线下市场,计划通过 " 自营 + 加盟 " 模式开设 1000 家线下门店。

兼顾线上线下两个销售渠道的策略与淘宝、京东十分相似,但与财大气粗、自带流量优势的巨头们相比,洋码头明显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洋码头的 C2C 模式本就存在很大弊端,买手资质审核、监控难度大,平台很难保证产品的是否为正品或质量如何,产品售后环节也不够完善,海外商品假货泛滥,多重因素作用下,洋码头投诉量长期居高不下。

957687078632cd1c2098f25.98515627.jpeg

2020年电诉宝受理的跨境电商领域用户投诉当中,洋码头的投诉量排在第一。

如今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依然可以看到洋码头的大量投诉信息,大多都提到了假货、退款难等问题。

外局巨头的挤压,内部又面临信任度低、GMV 下降的难题,都让洋码头的处境越发艰难。最近的报道称,洋码头员工数量已不及 50 人,对外欠款超 2 亿元。

老牌玩家没有容身之处?

洋码头的困境只是众多跨境电商行业玩家处境的缩影。

毕竟至少在曾碧波看来,洋码头还不会倒下,只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还完所有欠款,“现在我们的业务在复苏,正在产生利润”。

与洋码头相比,其他跨境电商玩家的结局更惨一些,有些已经直接进入停止运营状态。

曾碧波曾任职的易趣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国内最早一代海外购平台,易趣网的起家之路比洋码头要顺畅不少。

顶着 " 中国版eBay" 的名号,易趣网成立两个月后,注册用户就增加到 4 万人,网上交易额突破 1000 万,并在成立三个月的时候获得美国三家风投公司 650 万美元的投资。

2003 年,获得 " 老大哥 "eBay 投资后的易趣网迎来巅峰时刻,一举成为拥有 80% 市占率的 C2C 巨头。

983954289632cd1c2560916.75553485.jpeg

但就在此时,易趣网创始人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以 2.25 亿美元的价格把易趣网卖给 eBay。

eBay 的入主,并没有让易趣网保持加速发展状态,反而因为依然坚持包括继续收取服务费等在内的 " 美国模式 ",导致市场份额步步减少。

根据 CNNIC 发布的数据,在2006 年时,易趣 eBay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 29%,同年淘宝已经拥有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而仅在一年前,ebay 易趣仍占据国内近六成的市场。

一年之隔,易趣网便已跌落神坛,此后更是一步一步被巨头玩家们边缘化。

今年 7 月中旬的一纸公告,才让不少人意识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易趣网还活着,但尴尬的是,这纸公告宣告的,正是易趣的 " 死期 ":8 月 12 日 24:00 前,易趣网将关闭网站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同时关闭易趣网用户注册、登录、充值功能,关闭网站服务器。

286508933632cd1c2830f89.26032145.jpeg

除了易趣网,跨境电商中的寺库、蜜芽、宝贝格子等等也都处于 " 苟延残喘 " 的状态。

蜜芽的 APP 已经于今年 9 月 10 日正式停止服务;寺库多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拖欠货款、员工流失,甚至一度因股价长期低于警戒线面临被纳斯达克摘牌的风险;宝贝格子布局的微信小程序 " 格物说 " 已经无法正常使用。

与这些单打独斗的平台相比,被阿里收购的考拉海购就活得 " 滋润 " 很多,虽然不再是跨境电商市场的老大,却依旧手握 23.9%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天猫国际。

终究是巨头们的游戏

老牌玩家们如同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但对于苦于用户、业绩增长放缓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跨境电商依旧是一门好生意。

网经社《2022 年 ( 上 )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 7.1 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 15.7 万亿元。

因此,互联网巨头们对这一块蛋糕都是虎视眈眈。

阿里跨境业务今年进行了重新整合,近日又公布了 OKKI" 独立站 " 解决方案,为跨境商家提供更多服务工具;拼多多 9 月初在美国市场上线了跨境电商平台 Temu。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 2020 年发布的内部信中就提到,跨境电商将是字节的三大业务重点之一,此后字节推出了 Dmonstudio、Fanno 等多个定位不同的独立平台,也正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打通物流体系。

细看洋码头、寺库们的 " 消亡史 ",逐渐走向失败的原因大多离不开无法保证货物渠道导致假货遍地、用户流失,未及时跟上直播带货、种草等电商新模式的风口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巨头们的优势之处。

老牌选手挨个倒下,电商巨头加速布局,跨境电商可能要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了。

本文系作者: ZAKER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