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I骑脸,画师抗议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ystv.cn/p/97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I骑脸,画师抗议 - 游研社

把这个画师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扔给地球上最顶级的法务部。

从去年至今,“AI作画”正在频繁引发人们的关注。似乎每隔很短一段时间,总会有来自不同项目的AI创作在社交媒体上突然乍现、刷屏,用惊艳的色彩和艺术风格引发一波“智械危机迫在眉睫”的大众感慨,然后再回到自己的领域里暗暗发育。

有的时候甚至会引发以假乱真的公共舆论问题
有的时候甚至会引发以假乱真的公共舆论问题

但如今很多人对于它们的存在,已经无法停留于看热闹这么简单了——数月前还有人感慨画师要面对失业危机了,现在这危机似乎已到了眼前。

1

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一场大型艺术博览会上,主办方将其中一个数字艺术奖项颁给了一组看起来颇为宏大的作品。

该作品名为《太空歌剧院》,熟悉近期诸多作画AI的朋友,不难从中看出典型的AI作画痕迹。而随后获奖者自己的解释,也证实了作品的由来。

根据作者本人的陈述,这幅画原稿是由最近很火的绘画AI Midjourney制作,他则依靠关键词生成了100张图片,随后经过数周的微调和筛选从中选出了三张、并将他们打印出来,直接寄给了赛事评委。

而上图展示的那张,就是他获奖作品中的其中一幅。

这件事被曝光后,短时间便引发了网友和专业人士的争议,原因不难想象:作者本人不费一笔一墨,就击败了其他花费时间精力的创作者们,并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这真的能算艺术家吗?

“有人用AI生成的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拿了第一,这太TM糟糕了”

然而这位作者也对舆论也表示不服,坚定自己没错。他声称,作品署名上不仅有他自己,也明明白白地写上了绘画AI Midjourney。他还提醒过官方评委,这系列画作的主体都是以AI作图完成的,但对方依然决定把奖项颁给他。

双方各执一词。网友们抨击成本低下、用AI作画打乱规则的行为,认为这是“试探底线”“开了不好的头”;作者本人则对争议不屑一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理直气壮地表示“艺术界终究要承认AI艺术”。

其实这个赛事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奖,赢家获得的奖金也只有300美元,但它所引发的AI作品用途问题,却快速引起了媒体们的争相报道。在所有人当中,职业画师们的紧张更是实实在在无法忽视的。

一个月前,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查理·沃兹在给自己的一篇文章配图时,没有像往常一样从图片版权网站Getty Images中选取图片,而是心血来潮的使用了AI Midjourney作画,最终这些内容一起被发表。

文章所使用的图片

结果这篇本是抨击极右翼反LGBT+人士的文稿,最引人瞩目的内容竟然成了这些标注着“来自Midjourney”的图片。

文章发表第二天,就有不少业界知名的艺术家集体对《大西洋月刊》发表抗议,他们表示震惊和沮丧,认为一个全国性质的报刊杂志,带头使用AI而非付钱给画家来获取图片,难保其他同行不效仿,结果可能就是原本的客户们纷纷以此借口削减艺术预算。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具有冲击力,于是一件原本不起眼的事也迅速引发众人的口诛笔伐。查理·沃兹本人在遭受强烈的抨击后,也连忙发推认错,声称“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为了表示诚意,查理·沃兹特意请教美国知名漫画家马特·博斯来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而对方出了这样的解释:

“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创造,用来做基础工作和为富豪节省成本,但其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让公众受益......AI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帮助一些开发者和技术人员,但对于插画师来说,这是令人沮丧的发展”。

这番话究竟是杞人忧天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使用者的无心之举,却能造成创作者们的忧心忡忡,如此天差地别的反应,正是AI作画正在引发的深远影响。

2

人类画师对AI作画的不信任,注定是难以逃避的话题。除了“抢饭碗”,靠“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绘画AI还存在诸多涉及到抄袭和挪用的严肃问题。

就在上周,日本出现了一个名为mimic的插图生成AI,一度引发了很多画师的集体抗议。

mimic在自己官方账号上这样介绍自己:“它允许人工智能学习画师的个性风格,并创建一个可以创作该风格的专属插画制作器”

只要提供给该AI超过30张插图,网友即可训练出一个专属自己的绘画AI,在描述自己的目标用户时,mimic官方还表示“有助于增进画师对自己绘画风格的了解”。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但不少人从字里行间看出来“剽窃”二字——因为mimic声称,AI靠辨识这些画作生成的插图,都将带有mimic的官方水印。换句话说,这些生成图的版权在他们手中。

很快,有一众业内画师都认定mimic的目的不纯,认为他们自身的作品风格可能被官方获取,转头挪用于NFT技术或是其他的商业领域获利。

于是众人开始公开反对mimic,抵制的言论在圈内迅速扩散。这种风向甚至波及到了整个AI作画领域。画师们开始号召大家把水印放在作品显眼位置,更有甚者非常消极地删除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全部作品,防止成为某个AI的学习“素材”以示反抗。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反制”方式,就是给mimic“喂”大量的迪士尼或任天堂旗下角色图片,让AI去生成带有水印的作品,把这个画师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扔给西半球和东半球最顶级的法务部。

人们的反应不乏情绪过度的情况,但也道出了AI作画可能存在的、包括抄袭在内的严肃版权问题。

按照日本著作权法,画师们目前并不能禁止自己的作品在数据挖掘中被AI学习,他们只能要求作品不被上传到某些具体的人工智能网站。

这也是众人如此强烈地反对mimic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有的著作权法律不会对作画AI的学习环境产生任何的限制,但画师们自己的作品内容如果被AI参考并使用,却并没有具体的说法或者版权保护。画师们唯一能反抗的方式,也只有尽可能地让自己的作品远离AI的目光。

实际上这也并非只有日本本土存在的问题,以AI作画代替人工、甚至是牟利,很多麻烦注定要摆在处于弱势的画师群体眼前。

3

真人画师与作画AI的对比,仅从工作效率上来说的确有些残酷。

一名需要十数年时间才能成长出来的画师,从构图到完成一幅商业插画,往往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而如今鼎鼎大名的Midjourney,从输入关键词到获得画作,可能连一分钟都不需要。

正如前文所说,不需要太多的艺术功底,一幅仅靠几个关键词获取的作品,只要做些调整,也可以去和真人完成的高水平作品竞争,二者的成本对比的差异悬殊。

而还有很多和Midjourney一样强力的AI作画工具——比如Stable Diffusion,在其背后有的人工智能团队支持下,其作画只能用“以假乱真”来形容。尤其是人物细节方面,如果输入的描述足够精确,确实能达到了一眼难辨的水平。

如同一种面向人类的“反向图灵测试”

不出所料,Stable Diffusion这个强大的绘画AI,在出现时也激发了很多画师对于抢饭碗和版权问题的危机意识,他们甚至把这个AI的一个非官方Twitter账号愤怒地举报封号了。

但已经“跑起来”的人工智能,当然不会为谁而停留。在国内,也有最近走红的国产绘画AI文心大模型,能按照文本输出时下受欢迎的典型二次元画风图像。虽然细节欠缺很多,但色彩和画风上大体也不输给很多业余画师——这仅仅只是几秒钟得出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AI们都还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其更新速度之快,谁也不知道未来它们所产出的内容会进化到如何地步。不难看出,尽管现阶段的AI作画替代人力尚且不现实,但部分画师们的忧虑显然并非无理取闹。

当这些远看颇具抽象艺术气息、细看或许粗糙细碎但不失风味的画作,已经被直接拿到了台前使用,甚至在竞赛舞台上和人工绘画一较高下时,不安的情绪被激化也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

至于AI作画在商用领域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更仿佛一个难以言明的黑洞。各个作画AI背后的人工智能团队,在产出作品的版权及法律问题上都表现得十分暧昧,无论是作品被AI参考学习的创作者、还是意外购买到了一幅AI画作的消费者,双方目前都很难找到具体的对象维权。

何况,AI作画的应用价值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了。在很多领域(例如游戏美术),AI已经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存在。类似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AI,都能够提供精准的场景透视或是打光处理,很多以往需要手工才能完成的绘画流程,AI也的确可以帮创作者起到助力的作用。

正如过去百年间曾大量发生的、现代工业体系取代手工技术的的变迁,同样的故事也在人工智能时代发生在了艺术家群体身上,与当年照相机的诞生让画家们感到危机有些类似。只是谁也不知道,这次是否真的有人会被技术和时代所抛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