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好,元宇宙画的“大饼”已过保质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5832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你好,元宇宙画的“大饼”已过保质期

2022-08-30
1 评论 1542 浏览 1 收藏 15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元宇宙这一概念在近几年来十分火热,不少元宇宙概念相关的APP纷纷出炉,未来几年,元宇宙的招聘规模也有望继续扩大。那么,元宇宙的“生意”真的好赚吗?元宇宙赛道的发展会走向什么路径?本文作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m6yaskGPDuxaqOCCXlNJ.jpg

元宇宙的热度,说凉就凉。

最近,一家自诩元宇宙“微软”的公司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据悉,这家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有480人,到2022年3月已不到300人,目前仍在职的应该不到50人,今年4月份开始,就不断有人离职。

时至今日,该公司累计有200多人被拖欠半年的工资,人均高达10万,社保公积金也接连断交。但水深火热的另一面,元宇宙依旧是目前的招聘热地,据悉,从近期的招聘信息来看,元宇宙未来几年招聘规模将扩大几倍,薪资待遇也相当可观。

具体来看,普遍应届生的薪资有40万-50万元、10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100万-200万元、特别优秀的人才年薪更是高达400万-500万。一面是烈火烹油,一面是冷锅凉灶,这个被频繁构想的行业似乎自己都无法预料下一步的命运。

元宇宙给资本与求职者画了一张又一张大饼,可幻灭往往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一、元宇宙没有那么值钱?

人才争夺从元宇宙建立之初就开始了。

单看企业端,国外有Meta,国内有字节跳动。据悉,2021年有70多名微软HoloLens团队前员工离开了微软,其中40多人加入Meta,扎克伯格的抢人动作高调又阔绰,据微软的员工表示,Meta挖角甚至会出双倍薪水,连苹果的员工也被惦记过。

这边字节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有关元宇宙社交中心的岗位有社交研发、销售运营、视觉设计等,其中社交测试组长、社交研发负责人等岗位月薪均在10万元左右,资深SLAM算法从元宇宙概念爆发以来,技术未定,人才先行。《元宇宙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在元宇宙高端人才分布中,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处于第一梯队,占人才总数的60%,平均年薪普遍都在20万元以上。

互联网的高薪时代渐渐被无数细分行业所取代,元宇宙无疑成了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个。这个领域最鼎沸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元宇宙公司悄悄发芽,SensorTower报告显示,2021年11月至次年1月,大概有552个APP打上了“元宇宙”字眼。

无论是做社交,做人工智能,甚至是捏手办……一时间都爱标榜自己是元宇宙。风往哪里吹,资本与人才就往哪里流,这是商业世界亘古不变的规则,元宇宙在某种角度来看,的确大有可为。

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普华永道也曾预计元宇宙相关经济有望从2020年的500万美元增至2030年的15000亿美元,2020-2030年的CAGR达253%。

但未来的事情总有经历漫长的搓磨,元宇宙是否真的那么值钱,归根结底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上来回答。很遗憾,元宇宙的光鲜没有撑过一年,从去年的热烈进场,到美梦破灭,这其中只需要一份赤裸裸的财报。

以Meta为例,2021年第四季度,是Meta推出元宇宙概念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Meta去年第四季度营收337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每股收益3.67美元;月活跃用户29亿,远远不及预期。Meta“元宇宙”开发部门Reality Labs 2021年亏损更是达到102亿美元。

对比之下,其收入却仅不到23亿美元,亏损与收入相差近五倍。

理想再宏大,最终都要投射到现实当中来,元宇宙从市场爆炸以来,始终都活在美好的蓝图中,国内也一样,随着相关元宇宙公司亏损、沉默、倒塌……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冷酷。同花顺行情中心元宇宙板块数据显示,元宇宙概念股于2021年10月至12月底,从880涨到1400,涨幅近六成,但截止2022年4月,很快又跌至1100上下。

就连Meta也撑不住了。据悉,Meta下调了2022年工程师目标数量,从原先的10000名缩减到6000-7000,砍掉了超3000人的招聘计划,Meta预计今年将最多裁员10%。一阵风吹过去,尘埃四起,不知迷了多少人的眼。

二、元宇宙究竟何处落脚?

落地、变现、形成稳定的商业市场……这是目前元宇宙所面临的生存性难题,诚然,这个领域所有玩家都在积极寻找造福的渠道,从社交、游戏到硬件、数字营销,元宇宙到底应该寄生在谁的身上,这个问题迟迟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直以来,除了沸腾的资本与激动的创业者,大部分人对元宇宙的认知处于模糊阶段,当然,这也给了这个领域更多借题发挥的机会,甚至金融、旅游和教育等传统行业也渐渐打上元宇宙的烙印。可时至今日,炙手可热的概念找到真正的归宿了吗?

社交曾经是元宇宙最接近的一个行业,从扎克伯格的Meta开始,到后来火遍一时的元宇宙社交APP啫喱,总之,这里曾经承载着元宇宙赤忱的变现梦。可是,今年2月,上线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曾力压常年霸榜苹果AppStore的微信,登顶第一的啫喱就被下架,还陷入泄露用户隐私的风波。

扎克伯格这边更是惨不忍睹,就在这几天,扎克伯格在 VR 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 上为自己虚拟化身拍的一张自拍,由于肢体僵硬,笑容诡异,身后简陋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西班牙圣家堂荒凉得令人心酸,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狂热的群嘲。

zKuCMB2tvDByflbPyqCE.jpg

说元宇宙被一张自拍扯下“遮羞布”都不为过,要知道,Meta仅仅在元宇宙项目上的投入就高达100亿美元,这个成果似乎有些为难用户。趁着东风,虚拟地产也火过一段时间,最经典的是林俊杰,购买3块虚拟地产从12.3万美元跌至16628美元,浮亏86.5%。

游戏方面也一直被元宇宙寄予厚望,可从内容端来看,在内容端,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游戏平台Steam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7月,该平台上总游戏数量超过五万种,但VR游戏却仅占12%,玩家数量最高的游戏均不是VR类型。据统计,目前Steam活跃用户数量大概为1.32亿,但预计Steam平台VR活跃用户只有250万。

即便是在整个电子游戏市场中,VR游戏的占比也不值一提。根据Omdia最新报告显示,在2022年,全球VR内容市场收入预计将达到31亿美元,占电子游戏市场总收入的比例仅仅约为1.7%。换句话说,游戏想要撑起元宇宙,至少目前的能力远远不够。

内容虚空,目前元宇宙领域落地最安全的似乎是硬件。根据VR陀螺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其中Meta推出的VR头显Quest2上半年累计销量就达到约590万台,占总销售量的86%。

但单买硬件显然满足不了倍速烧钱的元宇宙,就在此前,Meta都在宣布涨价。从 8 月开始,Quest 2 涨价 100 美元,128GB 型号的价格为 399.99 美元,256GB 型号的价格为 499.99 美元。国产硬件出境就更难了,字节的Pico虽然排名第三,却只占4.5%的市场份额。

为了盈利,Meta都有些“不择手段”。以元宇宙项目《地平线世界》为例,计划通过推出虚拟商品交易工具,让部分创作者能够在他们各自的世界中出售虚拟道具,Meta则对销售的数字资产进行抽成,抽成比例高达47.5%。

这一举动被无数玩家吐槽吃相难看。可他们或许忘了,吃相难看的前提是有粮可吃,而整个元宇宙赛道却是停杯投箸不得食,拔剑四顾,心又茫然。

三、虚拟文明,“菜”是原罪

扎克伯格的一张自拍,让全球元宇宙创业者陷入了短暂的低落。

曾经有人将元宇宙背后的虚拟经济看作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后的又一大时代转折,可这项文明似乎有些脆弱,或许在泡沫破裂之前,外界对元宇宙的信心还算高,但时间是机遇,也是考验,时至今日,谁也无法断言元宇宙背后所承载的生态到底如何。

虚拟文明,除了技术,没有第二条捷径。

但目前元宇宙似乎万事俱备,只欠技术。啫喱延迟、卡顿问题被用户频繁诟病,希壤也因画质粗糙、加载过慢备受吐槽,虹宇宙评分维持在2分左右,派对岛的体验也不尽如人意。扎克伯格估计是全球范围内,在元宇宙上最努力的人,但Horizon Worlds的布景跟画面一瞬间将用户拉回二十年前的互联网。

回望整个元宇宙赛道,在社交平台上仿佛只剩下了捏脸、3D、变装。看上去最脚踏实地的硬件技术也尚未完全颠覆体验感,据悉,大脑要想完全进入三维数字化世界是沉浸式,头显至少满足最低60fps的帧率,等效的刷新率,以及最低100度的视野的技术标准,且至少要实现小于20毫秒的速度。

位姿更新速率和图像刷新速率也需要更精准的技术把控,如果帧率要达到1800Hz的体验效果才算真正的沉浸感,但以现在的产品来看,市面上最高的近眼显示只有120Hz,例如字节的Pico NEO 3和扎克伯格的Oculus Quest 2,去年发布的Quest 2甚至只有72Hz的刷新。

坦白来讲,元宇宙的技术端、内容端、载体端几乎没有一项能跟得上概念飞起的速度。但有意思的是,元宇宙的原野上似乎存在鲜明的两面性,一面是荒芜贫瘠,一面是生机勃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只要提到元宇宙,无代码、低代码、数字孪生、隐私计算、区块链、AI、云原生……讲什么的都有,几乎囊括近年科技圈的所有关键词。

也正是很多人对元宇宙技术一知半解,韭菜的生意才红火起来。

据悉,在得到App上,一门售价29.9元的《前沿·元宇宙6讲》课程累计有47363名用户购买,这一门元宇宙课程就创下超过140万元的营收。无独有偶,一门名为《元宇宙第一课》的培训课,累计付费用户2673人,累计用户7292人,累计收入159.6万元

显而易见,讲元宇宙比做元宇宙更赚钱。口嗨容易,可这些一个个听上去未来感十足的名词落地生根谈何容易,韭菜还在狂欢,巨头都忍不住退了场,据最新消息显示,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目前已经停止更新,平台上的所有藏品状态也基本处于已结束、已领完或者已结束状态。

这不是巧合,今年包括腾讯在内的玩家,已经大幅地减少对元宇的青睐,在腾讯幻核被传下架的同时,百度星际口袋、阿里鲸探、京东灵稀、网易星球等数藏平台,也都纷纷偃旗息鼓。没办法,虚拟领域,菜是原罪。

没有技术,什么都是空谈。

专栏作家

道总有理,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