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机构高呼风格切换,怎么看?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9241863578035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机构高呼风格切换,怎么看?

格隆汇·2022-08-29 13:00
牌局被谁拿捏了

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突然态度转鹰,扬言通胀不降,加息不止,全球市场顷刻巨震,不止美股大暴跌,包括他国资产如股市、外汇甚至魔幻的加密货币都被冲击波及。

周末,国内多家机构喊话A股要注意切换风格,要从讲故事的概念转到有业绩资产的景气赛道,引起很大的关注。

今天的A股表现,充分验证机构的观点。新能源赛道开始急剧分化,一些业绩稳增长的行业,反而陆续有见飘红。

其实,自从月中限电消息传出的那一刻起,新能源的切换时刻就已经来了,只是很多股民还沉浸在过往不断大涨所形成的惯性记忆中。

到今天,一些新能源股已经高位放量跌回来了不少,股民的心态也开始松动,接下来,我们还将面临比较混乱的情绪交易行情。

01 高低切换,早就应该了

先来看两组对比度极高的数据:

一方面,从今年4月27日的恐慌大底,到截至限电消息出来的8月15日,所有A股行业中,新能源大板块开始以一起绝尘的姿态迅速反弹,到8月甚至有很多个股都突破了去年的高点。

粗劣估算,这一波大反弹中,在A股涨幅前200中,新能源概念就贡献了超过7成,其中涨幅最大的那一批,基本也是新能源个股在霸榜。

v2_4ddf0acc2ada470e9246256ac0749df5_img_000

这还是短短4个月的反弹行情,如果从2020年算起,已经有不少个股的涨幅超过5倍,甚至去到了10倍。

比如有些被机构狂吹的逆变器概念股德业股份:

v2_f6e947b239a041d9a64aeb89cf9203fb_img_000

以及逆变器之王的阳光电源:

v2_906ff165653c4538927250de18777a77_img_000

巧的是,在科创板上市的另一家逆变器概念股禾迈股份,今天股价一度突破1200元,再创新高,成为全A股唯二是千元股,在它之上的是调到了1800元的股王茅台。

该股从4月底以来累计上涨超2倍,如果股价未来几个月再按这趋势蹦跶下去,超越茅台也是指日可待。到时候,A股的股价之王就要改弦易辙了。

且不论是否有泡沫,股价之王由实至名归的科技企业卫冕,从此不用再被笑话,相必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v2_5996b7e67a444b698c60eae2b9ed8660_img_000

同时,光伏锂电行业的成交额也是在这两年所有行业中遥遥领先,仅仅电力设备一个行业的成交额就占据A股总成交的11%!还不包括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等于新能源有密切关系的行业,它们也都处于市场交易的头部。

v2_901a140b3f614cee88e20589fdab44e0_img_000

在机构的持仓中,大量基金扎堆新能源行业,甚至原本设计投向不在此类的基金也过来凑热闹,被监管层斥为“盲盒基金”。上述种种,以至于“拥挤交易”也成为了投资圈内的新热词,这两个热词简直就是为新能源概念而生。

v2_c785eb9d6e4145c882c8e29482a8dc29_img_000

但风光的另一方面,却是这些概念股的当前业绩其实并没有太于令人亮眼的地方。

看看上面这些涨势最凶的“当红炸子鸡”:

禾迈股份2021年营业收入还不到8亿元,今年上半年也就5.14亿元,同比增长61.55%,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56倍,业绩趋势看似挺好,但这样的营收规模,相对于其600多亿的总市值,根本连塞牙缝都不够。

根据多家券商的研报,未来三年的一致性盈利预期差不多是5亿、9亿、14亿,增速是够快,但毕竟是成长周期中最快的事情,过了3年不一定还能有这么高的增速,就算未来5年一直按80%的平均增速,无论什么估值模型折算回当前的股价,都可能明显高估了。

德业股份、阳光电源以及其他等很多赛道股也是类似,机构对它们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的未来预期都比拼着往最乐观的预测去打。然后对标目标价,你敢透支3年预期,我就敢透支5年。

上面这些都是好的,毕竟确实有真实业务支撑,也有大量业务在布局,未来业绩增长空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但确实也有很多光伏锂电的概念股,只有概念,难有业绩支撑,有些甚至PPT才发出来,股价就被吹上天,全然忘记了所处的赛道规模能有多大。

限于篇幅这里不好一一展开,但实事求是地说,笔者看过大量的这些赛道股的相关报告,整体确实基本都是绕不开一个共同特征:低业绩基数带来的高增速,在高景气行业下被过度放大未来业绩预期,而对未来风险和实现业绩难度的预期过于忽视。

我们都知道,光伏和新能源车确实是当前最具确定性的行业,前景无比巨大,大家都是奔着股票未来预期来的,追求的是它的α。但凡事应该有合理度。

疯长过头了,必定要回调消化,差的只是触发条件。

8月的中期业绩检验期,以及近期的限电、基金行业爆出的各种事件,其实就是催化剂。

02 不必单恋一枝花

吐槽归吐槽,做投资,还是先要扎根在景气赛道上,所以今天多家机构说要在景气赛道里面做高低切换的逻辑是对的。

在当前宏观环境形势下,整个股票市场里能够让资金觉得放这安全的行业越来越少。

举目四顾,现在的新三傻(消费、医疗、互联网)早已经选择无奈躺平,它们的下面垫着更加不见声息的银保地老三傻。

承载着各种时代发展红利的新能源车大板块算是唯一的大阵地,并且是地下含金量巨大的孤岛,它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容纳得下各路资金来寻求避风或新机遇。

但再强的赛道,也是需要时间去成长的,现在一下透支未来太多时间,就要承受随时而来的各种风险事件冲击带来的估值下杀。

现在,宏观环境怎样大家都晓得,再强势的行业也会受影响,只是时间问题,尤其当它们被疯炒过度的时候,最好还是短期避险为好。

事实上,确实还是有不少行业在短期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的,并且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针对性利空,所以起码短期来看是不错的避风港选择。

比如这一波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油气产业景气度上升,包括上游的油气资源和配套企业,中游的不少化工产品的业绩其实都不错。

三桶油中期业绩盈利出现历史性记录,单单每家分红就高达几百亿,可见整个油气产业链能有多赚钱,这里面能挖掘的机会还有多去了。

还有一些刚需消费和基础行业板块,也迎来了不少业绩改善的时间窗口的。

尤其是政府大力推动的非新能源类新基建产业,5G通信、高端设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不少龙头企业的中期业绩其实比较稳健,还有今年稳经济扩投资的重头戏的水利基建、环保工程等业绩也不算差。

这些板块,业绩比不过新能源,但贵在长期稳健,当前的估值水平也具有吸引力,作为短期资金切换的避风港,算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放低期望收益率,这些稳健的行业,在市场情绪回归的时候,表现也并不差。

有时候,做投资就如乌龟赛跑,慢不一定会输。

03 关于独立思考

去年,元宇宙和防疫概念空前火爆,引发大量的个股蹭上这些概率,股价“粘上即火”,后来那些所谓的龙头最终都还是变成了超级过山车行情,导致大量反应不及时散户股民来不及出逃,到如今都还被挂在高处下不来。

在当初,研报一个劲地猛吹这些概念股的未来业绩如何变好变强,但到如今,基本都变成了一地鸡毛,原先的预期宣告落空。

现在的新能源也是如此,今年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是承接了最多当前机构报告和媒体舆论的关注焦点,导致以前很多火热的行业概念都在其高光之下显得黯淡无光,无人问津。

问题是,机构对新能源概念这样的吹捧法,在卖力带节奏的底下,有没有一些私底下的“小九九”?

比如去年的叶飞事件?比如在前阵子的关于基金经理场外期权“老鼠仓”问题风波?

在上周某基金经理语出惊人,直言“搞投资不要任何框架,什么东西能涨就买什么,什么东西能更快赚钱,就去买这些东西,那些束缚上涨的框架,全部都给抛掉了”。

其实这里面反映了太多东西,整个基金圈内,有多少基金经理的做法早已与之类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抱团对着概念猛炒,越来越浮躁。

且不说这种现象里面是否问题,回顾这些年来,A股追涨杀跌炒作风气盛行,带头人肯定有一定的关系。

他们时机的把握和对市场的影响,都是拿捏得炉火纯青。尤其是机构也是可以下场买股票的时候,这其中是否会涉及其他什么问题,难免让人猜想。

在周末,监管层发布征求意见稿件,对券商的报告作出规范要求,直指“券商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投价报告质量不高,部分投价报告预测偏离幅度较大,分析师执业独立性不够等问题”。

这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并且不止是研究报告质量问题。

这里面有着怎样的纠缠,真心看不懂。

之前有人说,现在的股民对机构观点的依赖越来越深,报告里写什么就是什么,大家都在推什么就买什么,逐渐缺乏了独立思考能力。

如今看来,越来越认同。

现在对于机构的研报问题,连监管层都看不过眼了,希望大家能多一份警醒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陈肖,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