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卡车今年交付,丰田押注的氢电池车急需挽尊 | 近未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150571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卡车今年交付,丰田押注的氢电池车急需挽尊 | 近未来

丰田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 bZ4X,5 月份上市。日前有媒体曝光其向车主发送「召回邮件」——短途行驶时,车轮可能会脱落。

对于曾经地位不可撼动的混动先驱丰田来说,第一款纯电动车实在来得太晚,第一件丑闻又来得太快。遥想二十多年前,世界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问世,连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为之心折。

丰田研究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多年,清楚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认为混动技术只能作为「过渡」,氢燃料电池才是终极选择。

丰田的判断是科学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横空出世的特斯拉,让锂电池、锂矿以及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成为近年最受关注的商品领域,也促成了世界各国「减碳」目标下最有前景的制造领域。

Tesla-Semi_01.jpg!720

▲ 五年过去了,电动卡车 Semi 终于面世

近日,马斯克宣布电动卡车 Semi 今年交付,又给锂电池卡车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今年以来,锂矿价格疯涨,各大车企全球抢矿。广汽称自己给宁德时代打工,宁德时代表示利润十分微薄。无「锂」寸步难行之下,氢燃料电池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

丰田 vs 特斯拉,两条路线之争

九十年代末,丰田第一代混动车普锐斯面世时,特斯拉还没诞生。十五年后的 2012 年,普锐斯系列全球销量达到 400 万辆。

同一年,特斯拉推出了 Model S,证明电动汽车虽然价格昂贵,但续航不差,动力也不差,完全适合家用。从那以后,「环保」的代言人不再是丰田,而是特斯拉——绿色交通领域的新领袖。

丰田忽略了特斯拉代表的时代意义。虽然丰田也投资了特斯拉,但它认为这家初创公司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可以补充自身产业链条的小角色。

两家公司并不在同一领域里竞争,丰田是全球汽车业巨头,特斯拉只是个美国小型汽车制造商。另外,丰田把混合动力视为权宜之计,是氢燃料电池就绪前的替代品。

2022-Toyota-Prius-Night-Shade-Edition-01.png!720

▲ 去年秋天上市的夜光版普锐斯

丰田忽略了一些看似微妙却要引发风暴的「蝴蝶效应」因素。确实,混合动力汽车只是通向清洁燃料汽车的桥梁,但丰田搞不清这座桥的长度。黑莓拒绝模仿 iPhone,丰田也看不上特斯拉,因为黑莓认为未来十几年还需要物理键盘,丰田认为未来几十年还需要汽油。

特斯拉的扩张,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着眼「绿色经济」,限制或禁止化石燃料汽车。各项政策出台的时间,比丰田预计的要早得多。政策带来的大量补贴,促进了电动汽车价格的下降,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充,也带来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一切都还没准备好。

为了保护已经砸进去的投资,也为了坚持自己的判断,丰田一直在大力游说各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反对电动汽车。既然不能影响对手,至少也要影响裁判。

但时间不多了。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推出后,黑莓的销量也持续增长了好几年。如今,黑莓在手机市场的份额为零。

汽车市场的变化比手机市场的变化慢,丰田还是紧赶慢赶地推出了 bZ4X。「bZ」,beyond Zero,代表「超越零」排放电动汽车;「4X」意思是紧凑型跨界 SUV,类似同等尺寸的 RAV4。该车由 e-TNGA 平台打造,丰田和斯巴鲁联合开发,将在 2025 年前推出七款纯电动 bZ 车型。

bZ4X 的数据不是很好看,加速不是很快,续航也不是很长。前驱、四驱两种车型,0-100 km/h 加速时间分别为 8.4 秒、7.7 秒。两种车型均搭载容量 71.4 kWh 的锂离子电池包,续航里程分别为 460 公里、500 公里。

toyota-bz4x-2023-01-exterior-front-angle-silver-suv.png!720

▲ bZ4X 把方向盘转动角度设定为±150°,驾驶员无需换手打轮即可完成转向操作

最大亮点或者叫噱头,是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全景天窗,每年可为汽车行驶供电近 1800 公里,这一数据还没有得到验证。

来不及验证「天窗发电」的实用性,有着 25 年电动化经验的丰田,第一款电动车 bZ4X 就被曝光「掉轮子」。

技术 vs 政治,路线之争背后

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之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从技术路线的角度而言,氢燃料电池的使用范围、加油时间、寿命、可回收性、耐用性、能量密度,都好于锂电池。丰田钻研动力电池多年,对氢燃料的优势的坚定信心,不是没有依据的。

像氢燃料电池,三到五分钟就能充满。锂电池组要充七八个小时,充太快会烧坏。像锂电池一般有 500 到 800 个充电周期,叠加上驾驶员的驾驶方式,车子的寿命七到十年。而氢燃料汽车开二十年没问题。

像锂电池电动车,温暖的地方比较适合,但高纬度或寒冷地区就不行。之前有北京特斯拉车主吐槽自己养了一位「电动爹」,一个原因就是冬天得盖着毛毯开车——不敢开空调,电量掉得太快。而氢燃料极冷极热都不怕,飞出地球的航天器必备。

zfxto5dryew61.png!720

▲ 1937 年,德国 “兴登堡号” 飞艇在高空爆炸,直接导致了飞艇行业的没落

最根本的还是能量密度问题。氢能量密度高,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氢燃料电池因此有明显的重量优势。锂电池组很重,重到货车根本没法用,这也是迄今为止氢燃料电池在公交车、大货车上广泛应用的原因。

某商用卡车制造商的数据显示,一辆载重二十吨的货车,自重七吨,锂电池组两吨半,续航 200 公里,剩下载重十吨的空间;如果里程加到一般值 500 公里,至少再加三吨的电池组,这时只剩下载重七八吨的空间——货车拉太少,就没有盈利可言了。

很多人要问,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会提高吗?

不会。这是物理原理决定的。电池的作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或失去电子,才产生电流。电子的密度就是能量的密度。适合做电池的五个元素,电子利用率分别是氢(100%)、碳(66%)、硼(60%)、铍(50%)、锂(33%)。

特斯拉用的钴酸锂电池,已经是市面上最「完美」的锂电池,和碳氢化合物石油相比,差不多有五十倍的能量密度差距;和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差距就更大。

比化石燃料更「强大」的能源,只能是氢能源、核能源。

氢燃料电池的前途如此光明,为什么丰田没能走通?

首先还是保存难度。纯氢具有爆炸性,「兴登堡号」空难就是氢气爆炸导致,从那以后飞艇都改用氦气了。

其次是效率低,因为得到纯氢,要么靠化石燃料提纯精炼,过程不环保——产出氢气时会排放硫化物等毒性物质,缺乏有效检测的手段;要么靠电解,效率过低,其间会损失一半的能量,再冷却、运输、储存,又消耗了更多能量。

加上配套的基础设施少,早年开发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制造商也意兴阑珊起来。

electric-trucks-02.jpg!720

▲ 沃尔沃、戴姆勒、Traton 计划在欧洲组建电动卡车充电网络

这就涉及到政治路线的问题了。

欧洲车企在 20 年前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奔驰、福特、日产在加拿大合资开发燃料电池。德国汽车产业在欧洲占主导地位,但一直走清洁柴油路线,达标欧盟的标准,这一选择导致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难以落地。

「排放门」事件后,欧洲也开始转向锂电池电动车。大众最积极,因为它既没有新能源技术的积累,也没有燃料电池的家底。奔驰也放弃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技术路线。戴姆勒和沃尔沃合资开发商用车的氢燃料电池。

如今锂电池汽车市场,美国、中国实力强劲。美国一直走锂电池汽车路线,坚持氢路线的丰田和现代,所在的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很小,多年游说,也没能过多打动美国的主力乘用车市场,不过拿下了美国氢燃料商用车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的电网、石油企业都有较强的稳定性,加上国内市场巨大,支持锂电池已经取得效果。2018 年李克强总理去日本考察之后,国内的氢能源市场逐步启动。以「内循环」的市场体量,足以同时发展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

储能电池 vs 燃料电池,现实与未来

北美东部时间 8 月 10 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续航里程 500 英里(长续航版,804 公里)的电动卡车 Semi 今年交付。这款 2017 年「露脸」后一直跳票的「重卡」,忽然现身。

纯电动的 Semi,想要重复 Model S「颠覆」普锐斯的故事,挑战「大载重长续航」、主打氢燃料电池的重卡领域。

据马斯克表示,Semi 拥有 500 kWh 的电池能量,最大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配备最新的 4680 全极耳电池,能量密度相比原先的 18650 电池提升了 500%,输出功率提升了 600%,但需要良好的散热条件。

其搭载 4 台电动机,系统综合功率超过 1000 马力,满载 40 吨货物时,0-100 km/h 加速时间是 20 秒,空车状态下 5 秒即破百。头部采用「子弹头」设计,风阻系数仅为 0.36,可以更好地降低电耗。

v2_6bd29f70989f46cbb39309421a09825f_img_000.png!720

▲ 7 号电池、5 号电池、18650、2170 和 4680 电池对比

Semi 的电池组重量尚未曝光,目前还无法估算它的实际载货量、并和其他氢燃料重卡进行比较。可以参考的数据是,一辆 Model Y 大约需要 960 颗 4680 电池,电池组重量在 800 千克左右。

氢燃料电池卡车的情况是,根据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物流车燃料电池与锂电池运营数据,燃料电池的日均行驶里程是锂电池的近两倍。相同续航的情况下,燃料电池车的载重比锂电池车的载重略高 5%。

需要注意,8 月 9 日,特斯拉刚签署了一份价值约 50 亿美元的合同,从印尼的镍加工公司购买电池材料,相当于下场「抢矿」。另外,特斯拉也从博世和 SAFT「挖了人」,那些人是搞燃料电池和氢氟酸电池的。

Hyperion_XP1_Press_Release.png!720

▲ Hyperion 的第一款氢动力超级跑车 XP-1

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敌不过锂电池,最根本的问题是二者类型不同,能量转换差异大。锂电池是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后者要多出一个消耗能量提炼能源的步骤,不像前者直接可以储存电能,效率大打折扣。

燃料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商业逻辑也完全不同。燃料电池行业类似燃气供暖行业,要通过不断开发新项目累积现金流,再去投新项目来重复滚动。中国目前卡车保有量 3600 万,乘用车是 2.4 亿,体量差异巨大,燃料电池靠单个环节很难赚到钱。

氢能源界有「死亡谷」之说:在行业规模没有达到某个数量之前,整个商业链条都会亏损,现金流一直为负。临界点在哪里呢?美国能源署估算,年产十万台氢能汽车时,才能与电车平价。中国年产在 1000 台左右。

「死亡谷」阶段完全依靠国家的补贴,但补贴规模多大、如何落地,都很难精确判断。

nikola-tre-fcev-will-reach-the-market-with-more-than-500-miles-of-range_3.jpg!720

▲ Nikola 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美国混合动力卡车设计公司,主营氢能重卡和加氢站业务

氢燃料电池公司的运营方式,会像燃气公司一样,「拿下」一个个不同的城市、区域,建立加氢站、装车。而且具有排他性,一家公司运营一个地区,其他家就不能运营,这就意味着一旦拿到某一个区域,至少能获得十年左右的补贴。

美国氢燃料电池重卡公司 Nikola,模式就是客户买车,无需为加氢付费。公司负责在物流公司两端的仓库设好加氢站,或者租车给客户,保证跑线路的客户足够盈利。

最关键的是,现实是现实,未来是未来。

氢燃料电池的上限,谁也不知道,毕竟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而锂电池的上限很明显,矿产总有一天会挖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