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年之后,中国再无音乐节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5696273834585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9年之后,中国再无音乐节

未来商业观察·2022-08-04 11:23
当情怀成为一种生意。

“这么高的票价,是朴树抱着我唱吗?”,“真摇滚,花2999元顶着大太阳军训两天。”

7月16号,仙人掌音乐节预售开启。红底黑字的海报上,朴树、新裤子、痛仰、二手玫瑰、橘子海、夏日入侵企画等名字错落排序。没等乐迷盛赞这是一场久违的音乐盛宴,仙人掌音乐节就被骂上了热搜。

高价是这场骂战的导火索,预售票单日价格999元,双日价格1800元,双日VIP价格更离谱,高达2999元。

一位资深乐迷gaga看到仙人掌海报时气愤地说:“溢价太严重了!音乐节本来就是大众不分阶级都可以听的,而且大家喜欢音乐节是喜欢现场轻松解压的氛围。现在票价越来越贵,解压完全变成了增压。”

价格高企之外,此次仙人掌音乐节的阵容也并没有很大提升。毕竟5年前的仙人掌音乐节,嘉宾有崔健、李志、朴树、唐朝、黑豹、万能青年旅店等一众大咖,三天连票也仅售800元。当时的宣传口号就是“这样的阵容十年前不会有,十年后更不会有”。

高价并非仙人掌音乐节一家如此。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夏天,全国将迎来近30场音乐节。从已知价格来看,一二线城市音乐节单日起步价大多在500元左右。

花个百元在音乐节放肆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乐迷小梦说,“票价高,嘉宾重复,场地管理还乱,音乐节早就变味了。”

01 音乐节火了也变了

7月13号晚上十点前,小鱼坐在路由器旁盯着手机,那里是屋子里网速最快的地方。她用手指不断地上下拖动屏幕,刷新页面。

十点,仙人掌音乐节早鸟票正式发售,售价699元。但没等小鱼看到购买按钮亮起来,系统就提醒票已经被抢光了。一个半小时后,晓峰音乐公社官方微博告知早鸟票秒售罄。

隔天中午12点,预售票开启购买通道,单日票999元,VIP单日票1599元,并设置了最高12期的分期付款。过高的价格设定让仙人掌音乐节票价的话题冲上热搜。

在话题下,众多网友留言“这阵容根本不值这价”“惯着吧,等着票价越来越高。”小鱼也留下一条微博“真是一年比一年离谱。”

2018年第一届仙人掌音乐节时,票价还很正常,早鸟票260元,预售300元,三日演出通票800元。但隔年,仙人掌就推出VIP票,售价880,逼近千元大关。到如今仙人掌音乐节第五年,票价已经翻了三倍。

7月12日开票的草莓音乐节也溢价严重。两日通票预售逼近千元,全价单日票达680元,是2011年的6.8倍。此前温州楠溪江星巢秘境音乐节的单日全价票也高达988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音乐节平均票价高达660元。

然而,令众多乐迷反感的是抢票难度连年增加,票价年年上涨,反而音乐节的体验感下降了。

一些音乐节为了扩大影响会邀请偶像艺人、网红等跨界嘉宾。比如2020年的国潮音乐节,主办方邀请了Giao哥、暴扣哥和药水哥等网红。当天上海高温,音乐节办在无遮挡的草坪上,乐迷们只能在草坪上站着听三个人在台上乱叫十多分钟。

自带流量的艺人涌进音乐节,也让场子氛围变怪。

在过去,听嗨了的乐迷会在场下进行“pogo”、“跳水”、“开火车”。乐迷小英称“现在做开火车,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

v2_f06e487e4d7c489eb26183aa7490f1a4_img_000

(图源:unsplash)

小英说,现在音乐节现场很多人带着灯牌、横幅、头灯等,遮挡视线、不方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去到音乐节是看自己“哥哥姐姐”,根本不会和你一起嗨。

为了近距离接近偶像,粉丝们还会夜排提前抢前排。2021年国潮音乐节,主办方规定十一点多开始进园,但粉丝宁宁早上六点就和同伴一起守在园外,抢占前排后,拉横幅,举旗,发手幅。但按照音乐节的习惯是哪家乐队演出,哪家乐迷去到前排,演出结束再退后。

音乐节也变成了网红景点,摆pose打卡拍照一条龙后传到社交平台就算参加了音乐节,至于台上谁唱,唱的什么一律不关心。

现场秩序也时常失控。此前太湖湾音乐节,由于主办方临时取消了万年青年旅店的演出安排,场下听众直接把一瓶没开封的矿泉水扔上了舞台,乐队鼓手被砸晕送去了医院。脏手指在演出《让我给你买包烟》时,一包烟直接砸向了主唱管啸天。九宝乐队在沈阳开巡演时,场下有听众向周围喷射辣椒水,多位听众受伤。

音乐节里关于钱的气息也更浓。音乐节不让自带水、食品、充气气垫沙发,这些必须在园区里买。电子烟、汽车、饮料啤酒品牌也纷纷成为了音乐节的赞助商。比如2019年成都西部产业博览园的“成都国际车展·易车RUNNINGSHARK潮音节”,知道的是汽车赞助音乐节,不知道以为是车展里穿插节目。一些音乐节的门票也学明星演唱会那套,分区售卖,划分出普通票和VIP票。

有乐迷在网上感慨,这些年音乐节离商业更近了,离音乐就更远了。

02 热爱、梦想与青春

“最初,音乐节是一整个便宜青春的氛围。”

1996年5月4日,夜雨连绵,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背着吉他穿过广东开平的街巷。南方Disco歌厅是这群人的目的地。

他们用数千元的资金拿下了那里的场地和音响,鼓和吉他自带,舞台自己动手连夜搭建,用的是废弃木料。

开平音乐节在一群热爱摇滚音乐的年轻人自费下攒成了,这是国内音乐节的雏形。当天夜里,三百人挤在歌厅,与非门、沼泽、盲流、支点、烽火佳人、铁蜘蛛等乐队相继上台,演出顺序和节目内容不固定,乐队随机轮流表演,唱到嗨时,乐队拆散了重组来一场即兴表演。

4年后,北京香山脚下,一场同样完全免费,即兴而起的“音乐节”正孕育而出。这场音乐节由迷笛学校举办,本意是学生的汇报演出,举办地就在学校的礼堂内。

初夏燥热,校园里蒸腾着青草和荷尔蒙的气息,冰凉的免费啤酒安抚着躁动的心,礼堂里24台音响发出的巨声音浪。

当时举办地迷笛音乐学校礼堂的外面就是工地,热闹的音乐吸引了民工师傅,他们搭起梯子光着膀子趴在墙头听。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回忆时说“音乐是自由,没有等级,没有富贵贫穷,是最直接朴实的事情,所以当时就和民工师傅们说,进来吧哥们。”

在欢呼和叫嚣声中,台上30支乐队近乎疯狂的表演,台下一张张亢奋的脸和舞动的肢体。那时一切都是自由和兴奋的。多年后有人回忆那简直是乌托邦。

但乌托邦终归是假的,摇滚也需要吃饭。2004年,第五届迷笛音乐节在北京雕塑公园内举办,45支乐队登台表演。这是迷笛第一次商业化尝试,观众只需花费10元的门票费。

v2_42a135f7e0464dc794064c4f91d5e7b9_img_000

(图源:unsplash)

2009年的五一,来自海内外67组艺人齐聚北京通州,其中包括老狼、王若琳、万能青年旅店、刺猬乐队、张楚,这是第一届草莓音乐节,票价也仅售80元。

这之后,中国音乐节迎来井喷期。根据《2018年中国音乐节市场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国内音乐节由不足70个增长到了263个。但回顾音乐节的票价可以看到,单日票价大致定在300元到600元,即便是内地音乐节元老,迷笛和草莓的定价也在这一区间,还没有太离谱。

那时音乐节的场子也很纯粹。有扎着双马尾的彪形大汉,有打着成排耳洞的朋克男女,有画着浓重烟熏妆穿着黑夹克的摇滚青年。这些人不分派别,手拉手,肩搭肩,用pogo和搭火车来宣泄情绪。五湖四海的乐迷从白天跳到黑夜,分享食物啤酒和威士忌。

03 音乐节涨价的背后

但此时的音乐节是一种畸形状态,乐迷彻夜狂欢,行业却屡屡赔钱。

2014年,中国第一场盈利音乐节贺兰山音乐节的资深策划人黄燎原曾说,那时90%的音乐节都处于赔钱状态,若想脱离理想主义的桎梏、达成商业的成功,从业者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办一场音乐节其实很烧钱。

摩登天空副总裁张翀硕曾算过一笔账:一次规模1-2万人左右的线下音乐节,演职人员加上安保、志愿者等负责后勤统筹的工作人员,总共涉及到的人数每天有千人以上。他们的差旅、食宿、劳务费就能达到总开销的60%,另外的40%包括舞台工程、设施设备、场地建设等。

其中艺人的演出费是一笔“巨款”。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按照常规的一位当红流量明星+多位中部音乐人的阵容来请艺人,演出费总成本少说也要高于七、八百万元。

2019年《乐队的夏天》爆火,乐队的演出费用也水涨船高。一位圈内人士曾透露,本来某大陆年轻乐队的出场费是1.5万,节目之后涨到了30万。

为了扩大人流量,音乐节还会邀请说唱歌手、偶像等。这些粉丝能花钱,肯花钱是业内共识,比如哈圈姜云升一场小型live门票699元瞬间被抢购。为此很多人认为音乐节涨价就是“狠割一笔粉丝韭菜”。这也导致音乐节的受众由乐迷变成粉丝,音乐节的氛围也不如从前。

加上前几年音乐节井喷,艺人、场地、安保等供不应求。去年五一期间,五条人、痛仰等曾经四天转四个城市演出,九连真人、重塑、马思唯等辗转三城。这让使音乐节嘉宾趋于同质化,乐队休息不好也影响乐迷听感,也导致成本费用都暴涨。

连续三年的疫情也是音乐节涨价的主要原因。有网友表示,“疫情三年,大家释放的出口越来越少,见到了个音乐节,大家挤破脑袋去,就给了主办方涨价的信心。”

v2_14185462b7294fe4abc35f2c81945990_img_000

(图源:unsplash)

同时疫情让音乐节限流,价格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也自然会推高票价。

今年6月,青空音乐节就发微博表示,“现在音乐节涨价是必然,因为艺人成本涨的不是一点点,是一个乐队几十万的在涨,这一部分成本势必会分摊到乐迷头上,这是跑不掉的,不过是1000个人摊还是10000个人摊的区别而已。”

然而,有网友以去年同期的草莓做对比,仙人掌门票收入约3300万左右,赞助费和摊位费以行内透露的600万左右计算,加上饮品和周边50万,总收入约3950万元。

加上成都市曾出台过一个文件,文件中规定,在成都举办音乐演出或音乐节,可给予适当补贴,每次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所以在成都举办的仙人掌音乐节收益其实非常可观。

2018年,仙人掌音乐节就曾因价格成为过一众音乐节的怪类。当年它打出书写“中国独立音乐编年体”的招牌,召集了一众乐界老炮:崔健、黑豹、唐朝、张楚、许巍、朴树、陈粒、万青等。这一阵容几乎囊括当时70%的音乐节压轴乐队或音乐人。

这场横跨了60年代到90年代的音乐节单日预售300,三日通票800,虽然票价远超同期音乐节,但众多乐迷还是夸赞物超所值。所以只要合理,音乐节涨价无可厚非。

但如今,音乐节价格过高,举办水准还没有提升,加上崇尚自由平等的音乐节杂糅了过多的商业元素,音乐节风评的翻车也可以预料。

尤其是当释放与表达,青春与热血被高票价拒之门外,音乐节的意义也消散了。

(文章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商业观察”(ID:futureob),作者:未来商业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