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曾经有望打败微信的飞信,终究成为了过眼云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4422159379955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曾经有望打败微信的飞信,终究成为了过眼云烟

三易生活·2022-07-26 12:20
移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一把好牌打稀烂”。

如今,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了国内用户离不开的APP,也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互联网的“水电煤”。然而在十多年前微信的未来却是晦暗的,彼时中国移动旗下的飞信携高达9000万活跃用户,才是这一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平台。但时移世易,如今微信俨然成为了“微信OS”、飞信却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

v2_0268a46ece254f18a0d6353727137f7d_img_000

日前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宣布和飞信业务将从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用户将无法登陆以及使用。而对于和飞信存储的用户信息,官方表示将会根据相关法规及《和飞信隐私政策》进行保存,保存期限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事实上,这一切早有征兆。自去年开始,移动方面就逐渐在缩减和飞信的相关功能,相继暂停了企业注册、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而和飞信的停运,也彻底宣告飞信这一曾有望改变运营商未来的商业模式以失败告终。早在2000年年初,也就是QQ注册用户刚刚达到10万时,腾讯就与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了移动互联的接入服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移动QQ。随着运营商与腾讯在SP业务上的合作加深,运营商也发现了即时通讯的潜力,到了2005年,就由北京移动牵头开始进行即时通讯产品的试点工作。

v2_75f7fc89fa8d4aa7958e7d4c1957cc3e_img_000

彼时,北京移动选择了前腾讯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张志浩创立的易通无线合作开发飞信。此后,以MSN前中国区负责人罗川为代表的微软团队也参与到这一项目中,等于说飞信的开发与维护得到了腾讯和微软这两大彼时最大的IM巨头支持。这还没完,移动方面还规定各子公司在SIM卡的硬件载体里,只能内置移动IM业务等自有业务,严禁内置其他SP业务。

移动的资源,加上微软、腾讯的技术,使得飞信在2G时代席卷市场成为了必然。当然,飞信能够红极一时,也离不开2G时代用户以通话和短信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的大背景。在那个发短信都要掐着70个字、流量极其昂贵的年代,打通了手机与电脑的联系,并支持免费转短信的飞信几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移动当时甚至曾炫耀,飞信夺走了QQ近20%的用户量。

v2_4b66efe7250e486a87482c9709aba5e5_img_000

显然,彼时移动方面的这一说法其实不完全是夸耀,毕竟使用流量即可与任何移动的号码免费发短信、加入多方语音通话、PC端和移动端的无缝通信,这些功能都是在2G时代就已实现。并且除了基础的IM服务外,移动还为飞信打造了游戏、社交空间、飞信秀、飞信支付、咪咕音乐等丰富的增值服务,几乎可以说当初的飞信就已经有了如今微信的神韵。但飞信的使用费用则只来自于其所产生的流量,并且由于移动方面的资源倾斜,飞信的流量消耗也远低于移动QQ。

只要装了飞信、就能实现基本的移动社交,这对消费者的诱惑显然是无与伦比的。鼎盛时期,飞信的注册用户最高曾达到5亿,更是拥有高达9000万的活跃用户。毫无疑问,近亿的活跃用户数量即使是放在当下都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占据一席之地显然也不是难事,如果飞信是一款掌握在互联网厂商手中的产品,相信大家的看法肯定是又一个巨头正在冉冉升起。

v2_afcfb7ea7eb24bbfabeeb765f1b0c50d_img_000

尽管近年来,运营商经常抱怨微信这样OTT应用使得其逐渐“管道化”,可如果当年的飞信能够一直稳定运行,或许今天就没有微信什么事儿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飞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衰落,其实也是移动方面战略错误,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当时,3G的全面普及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帷幕,可移动的3G网络恰恰是商业化程度最差的TD-SCDMA,当时也让大量用户转投到了联通和电信阵营。

如果飞信只是一款纯粹的互联网产品也就罢了,但其出自移动之手,而后者作为运营商,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加入才是核心KPI,因此其也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而移动为飞信定下的规则,是“只有移动用户才能使用”。诚然,在2G时代这招确实让许多新入网的用户选择了移动,但到了3G时代,TD-SCDMA的劣势反而成为飞信发展壮大的桎梏。

v2_619b130f0cc54d599bb906b30e8bbec6_img_000

通过给一部分用户负面反馈来吸引其加入,这无疑是典型的运营商思维,毕竟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中并不存在完全垄断这一概念。而互联网思维下诞生的微信,则给了联通和电信用户另一种选择,无论使用QQ号还是手机号,人人都能用微信享受免费发送文字、图片乃至语音的服务。所以飞信虽然早前因庞大的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崛起,但后续却又因保守的产品策略迅速落败。

在C端被微信全面压制后,移动方面为飞信选择的新道路,则是进军B端。此前在2016年,飞信更名“和飞信”,核心业务转向企业通信服务。

在吸取了飞信的经验和教训后,移动方面为和飞信提供了全网沟通的能力,无论移动、联通,还是电信用户,只要下载使用和飞信,就可以实现互相接打电话、发短信。并且为了解决流量问题,移动甚至还给每位和飞信的用户提供了每月10G的定向免费流量。

v2_f990eefc76fc442c8354b04f255ccc3a_img_000

然而遗憾的是,和飞信面对的竞争对手与飞信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飞信彼时所面对的是有字数限制、且按条收费的短信,以及名为“移动QQ”可全无移动互联网特色的QQ。而和飞信的竞争对手则是10亿量级用户的微信,以及拥有上亿用户的互联网办公软件钉钉

和飞信想要成功也就意味着用户需要完成关系链的迁移、乃至社交习惯的重建,除非移动有禁止用户使用微信和钉钉的本事,否则就连字节跳动、百度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又怎能那么容易完成呢。

v2_baa3318d0f974047858eb95db5d42275_img_000

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运营商的身份和思维模式在PC时代造就了飞信的成功,但同时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飞信衰退的根源,而移动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一把好牌打稀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