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凌云光正式开启招股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811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凌云光正式开启招股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类心灵之窗,而“大脑”是身体指挥官。如果为机器植入眼睛,那么代表着机器能够利用环境和物体对光的反射来获取及感知信息,更进一步看,再为机器植入大脑,则意味着机器能够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这也让机器变得更加智能。以上也是对于机器视觉的通俗解释。近年来,作为当前的热门技术之一,机器视觉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在智能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期,一家以“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使命,深耕机器视觉产业链近二十年,构建了从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再到智能视觉装备完整产品体系的企业——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光,股票代码:688400)即将踏上资本市场新征程。6月15日,其正式开启询价招股。公开资料显示,本次首发,凌云光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募集资金将围绕公司主业展开,分别投向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研发项目和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的使用。

作为“追光者”,凌云光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目前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以自主研发业务为主、代理业务为辅,以机器视觉业务为主、光通信业务为辅的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业绩方面,2019-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31亿元、17.55亿元和24.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1.32亿元和1.72亿元,成长性优异!

基于对于机器视觉这一赛道的看好,以及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不乏明星机构,其中既有达晨这样的知名创投机构,也不乏与公司具有上下游协同效应的工业富联、小米、京东方等产业资本的身影。当前,我国机器视觉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需求广泛涌现。对于凌云光而言,此刻登陆资本市场,或将成为新一轮成长的起点。对于其上市后的表现,我们充满期待。

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机器视觉核心产品增势强劲

据了解,机器视觉作为工业4.0核心要素,功能包括视觉定位、尺寸测量、模式识别、和缺陷检测,其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兼具速度快、精确度高、成本低、信息提取与集成等多重优势,进而在各类复杂生产环境中替代人工进行连续高强度、高负荷的精准作业。目前,机器视觉以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形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众多领域,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助力器”。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测算,预计2020年至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将以2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销售额将达296亿元(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市场空间广阔。作为细分领域龙头,凌云光将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考虑机器视觉+自动化形成的智能视觉装备,侧要翻7-8倍,即是超过2000亿市场空间。

政策方面,随着《“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与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出台,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越发受到各方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端装备制造、新基建、数字经济均为机器视觉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从产品端看,2021年度凌云光的机器视觉产品收入为15.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39%,占总收入62.03%,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且报告期内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其中,智能视觉装备和可配置视觉系统两大产品模块收入分别为7.06亿元、6.02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81.48%和39.21%,各占总营收的29.00%和24.71%,而各应用领域细分产品形成多点开花,均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公司表示,主要是在2021年新型显示和印刷包装智能视觉装备收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前提下,公司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客户订单需求增长,以及立体视觉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所致。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公司在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客户资源,其中包括苹果、富士康、京东方、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不难看出,凌云光的核心产品符合政策导向,且深度贴合下游市场发展需求。未来,随着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和智能工厂的逐渐普及,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等领域对机器视觉系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机器视觉或将成为各领域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凌云光而言,或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细分应用领域市占率名列前茅

研发驱动满足多行业不同场景应用需求

长期以来,机器视觉系统领域由基恩士、康耐视等国外厂商主导,而随着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以凌云光为代表的部分国内优秀厂商开始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市占率逐年攀升。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据CINNO Research统计,以营业收入计算,2020年公司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市占率近四分之一,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而在印刷包装领域,以产值计算,2020年公司在中国印刷行业机器视觉智能装备领域市占率为21.1%,位列行业第一。

而在这背后,是凌云光对技术创新的孜孜不倦与恒久追求。为了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年期间,公司研发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10%左右。2021年,凌云光研发投入达2.81亿元,同比大增60%,研发人员为590人,较2020年增加156人,占总人数高达36.26%,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262人,占研发团队的44.41%。长期不断的研发投入让凌云光收获颇丰,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共拥有418项境内专利和已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427项。同时,公司已取得208项软件著作权证书,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6项。

凌云光通过持续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较为全面的掌握了产业链相关核心技术,构建了先进成像,智能算法,智能软件和智能自动化四大技术创新平台,可支撑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快速落地,进而满足多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在先进成像方面,凌云光构筑了一套完整成像系统设计规范,并自主开发了系列化面阵相机、线扫描相机,通过与长春光机所合作以及投资长光辰芯,开展国内高端CMOS成像芯片研发;在智能软件与算法方面,公司早在2005年就开始打造自主视觉图像算法平台,形成系列软件和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型显示等工业领域;而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以打造领先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成立“知识理性研究院”,进一步构建软件与算法平台、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平台和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种AI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服务更多行业需求。

此外,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平台,形成了显示屏缺陷AI大数据样本库,检测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超过98%,大幅优于人工检测的误判率和漏判率。凌云光也是业界较早将新一代AI技术落地工业场景的企业,公司基于自主AI技术和视觉技术,开发了2类检测设备,已在工业应用场景中有效落地并解决了诸多实际难题。

自研技术助力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数字人视效打造“春晚视觉盛宴”

事实上,凌云光的技术应用不仅仅局限在工业领域。在冬奥会期间,手语播报数字人在北京电视台冬奥专题节目上提供赛事专题播报,方便听障人士收看冬奥报道。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是由北京市科委科技冬奥专班委托,凌云光、智谱AI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市残联聋人协会的大力支持。凌云光多模态手语语料采集方案,集成高精度人脸人体重建、动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手指捕捉等技术,可实现二维/三维肢体动作、表情、手指等手语语料高效同步采集,让手语播报数字人亲切自然,惟妙惟肖。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10万条高质量手语语料库建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数字人。

不仅如此,在今年春节晚会上,《金面》惊艳全场,其以颠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形式的呈现方式,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伴随舞蹈演员的曼妙舞姿,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转换中,光影为介质,穿越时空界限,一览三星堆文物之壮美,更让蜀人“复活”,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饕餮盛宴,引来各方高度好评。而在绚丽光影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凌云光的数字人视效和运动捕捉等技术。对此,公司表示,希望应用立体视觉科技创新,创造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虚拟世界,为广大观众带来更丰富更极致的视觉体验。

逐光而行,向阳而生。展望未来,凌云光向《红周刊》表示,将以本次科创板上市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机器视觉主业,并加大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业务拓展与研发投入,不断引领产品应用创新和技术迭代,以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开拓更多应用领域,打造全新增长极。并以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赋能光速互联,创造和实现客户梦想”为使命,持续为客户与股东创造价值,向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而奋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