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05/3444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量子位的朋友们量子位的朋友们 2022-05-05 23:04:00 来源:量子位

最复杂的中文智能大脑

“我要去洗澡了,回头再说吧。”

本来还有些忐忑的我,看着这条消息不由愣了。

懂的都懂兄弟们,这就是妥妥被拒绝的一个大动作。

没什么,习惯就好(T▽T)。

啊呸,我的意思是:这只是在玩一局线上剧本杀,没必要太当真。

发送上述消息的是一位女生队友,我后来才知道,对于此事,我也没必要「当真」。

人生三大错觉之首:她是不是喜欢我

她的名字叫蔡晓,在这场剧本杀里她并非单身,只不过男朋友不经常出现。

在玩剧本杀的过程中,她似乎对我总有些若有若无的特别关心。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给你们看看聊天截图吧:

-你不担心他(蔡晓男友)吗?
-我担心的不是他,而是你。
-为什么要担心我?
-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担心你会受到伤害。
-我会受到什么伤害?
-我想,我不会伤害你,你也不会伤害我。

声明一下,我并不是对什么NTR感兴趣,主要是剧情需要。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这个剧本杀并不复杂,我们一局五个人的身份都是某高校社团的社员,目前面临科技巨头“北极鹅”的合作邀约。

说是合作,其实更多像“收购”,经济利益增加了,自由度小了,且伴随着未知风险。

这种矛盾的好事儿自然会让社员对合作与否的态度不一致,但每个人都要努力让自己的态度影响最后的决定。

从我拿到的剧本来看,虽然是这个社团的核心创始人员,但刚升入大四的我面临的人生命题更多是解决前途未卜的窘状。

冲击保研失败,考研的话准备时间不够,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路只剩求职了,而如果与北极鹅合作,我极有可能获得这家大厂的offer。

那必须冲啊兄弟们。

-(社员A)蔡晓,我们最后还坚定这个合作吗?
-我想是的,毕竟我们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么好的一个合作伙伴。
-(社员B)今天一定要做出决定吗?迈出这步就有点难回头了。
-我知道你不想我这样做,但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不想让社团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

上述是群发言,我也逐渐判断出蔡晓和社员B关系暧昧,蔡晓她也想让社团与“北极鹅”形成合作。

当然,我知道这是在玩一场游戏而已,我们彼此也只是各自游戏中的一环。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参与的这场线上剧本杀整体都是一群GitHub开发者的「游戏」。

Github链接:
https://github.com/bigbrother666sh/shezhangbujianle

这个顶着女生侧脸头像的蔡晓正是这帮大兄弟们开发出的AI虚拟人物。经过训练,“她”不仅擅长剧本杀推理游戏,还拥有自己完整的朋友圈人设——经典AI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经典片段作为朋友圈背景,还会发剧本杀相关内容辅助剧情延续。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一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开发者正是蔡晓之“父”(们)。

基于浪潮“源1.0”巨量AI NLP模型的开源开放能力,他们开发了一个AI剧本杀平台,发起了一场特别的剧本杀,让AI与真人同场竞技。

ta不喜欢我,ta只是可以端对端生成“目的性对话”

上述文中“我”的自白来自一位真人玩家(在剧情中的名字为“谭明”),在未告知蔡晓AI身份的前提下,他参与了本次试玩。

其他三位真人玩家也是相同的情况,除了在群中进行讨论,蔡晓(AI)和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私聊。

本项目基于NLP大模型——浪潮“源1.0”进行开发,“源1.0”是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成功的大规模中文语言模型,参数量高达2457亿,于2021年9月发布时即超越此前由美国OpenAI组织研发的1750亿参数量的英文语言模型GPT-3,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实际上,剧本杀非常考验玩家的故事场景理解能力、目的性对话能力和线索收集能力。

若人类玩家游戏经验不丰富的话,想要玩好剧本杀都有一定难度任务,剧情演难免力不从心。而对于AI来说,参与这样一个需要高级技巧的智力游戏,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尤其是在真人玩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很难预测,这需要AI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那么有谭明那样立场与Ai基本一致的角色设定,自然也有立场相反的角色。

在与这样的角色对话时,比起“粉红泡泡”,明显更“火花四溅”一些,蔡晓(AI)需要说服该角色,同时在一些事情上选择隐瞒,顾左右而言他,说话含含糊糊、遮遮掩掩的“谜语人”。

-北极鹅的游戏很优秀,推广它也是我们的荣幸。
-可是推广它可能会让社团受到学校的惩罚
-我们社团是有实力的,是有实力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问题不在于社团的实力,而在于这个游戏本来就和社团的定位不一致,而且学校是不允许社团做商业游戏推广的,为什么还要做?
-社团有实力,也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做?
-北极鹅是不是还和你们谈了别的好处?
-没有啊,我们社团只是想做游戏推广。
-那他们说的offer是什么?
-什么offer?
-孔墨(另一真人玩家)说如果答应合作,北极鹅会让你们进他们公司工作。
-没有的事,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此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可苦了小AI了。

不过,与transformer结构不同的是,“源1.0”更加擅长的是零样本(Zero-Shot)和小样本(Few-Shot)学习,而非目前更多模型所擅长的微调试学习(finetune)。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也确实如此,在2~ 3个,甚至只有1个合适example的示范下,模型就可以实现开发团队希望达到的“对话策略”,仿佛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如何练就的呢?

本项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针对用户的提问选择适当的example供给模型,开发团队也为此专门建立了example语料库,然后针对每次提问从语料库中选择最贴近的三个example作为模型生成的few-shot输入。

接下来是合并文本并生成prompt,据开发团队介绍,在这一过程中,浪潮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对prompt生成、request提交以及reply查询均提供了详细的、质量极高的范本代码。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这也是几位真人玩家的剧情背景设定各不相同,蔡晓(AI)依旧可以采用不同的回答策略进行周旋的原因。

借助源1.0的开放开源的能力,AI开发者可以快速的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包括可以直接调用的开放模型API,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开源模型训练代码、推理代码和应用代码等。

NLP巨量模型开源应用,玩家与AI实现“交互叙事”

“源”本身并不会玩剧本杀,但是只要有开发者愿意尝试,源可以从事跟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任何事情。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源”依托2457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最复杂的中文智能大脑”,几乎把近5年来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浩瀚内容全部读完,产生了近5000GB的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合计约2000亿个词。

然而,AI本身天资极高,若遇良师则潜力无限,开发者可以根据他们的期待给予AI合适的样本,进而决定AI虚拟人物在剧本杀游戏中的表现。

人类编辑和AI的关系更像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编导组会在每轮测试后根据AI当场表现针对性更新语料,从而提高AI后续的表现。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设计者称本次项目是一部“活着的故事”,是一部由玩家和AI在不知不觉中共同创造的故事,进而形成 “交互式叙事”。

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这种开源项目逐渐普惠的情况下,随着人与AI的不断交互,元宇宙的世界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元宇宙目前尚且处于混沌未开的阶段,能开天辟地的是类似“源”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实践技术、让技术更加优化的我们。

目前,“源”就已经应用于不少创作项目中了。“源”作为人工智能算法基础设施,与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已建成的算力基础设施实现高效协同,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推出了“金陵诗会”的智能写诗助手应用。“金陵诗会”是在“源”大模型基础上快速开发生成的技能模型。

市民和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金陵诗会”进行体验,创作一首自己的专属诗,感受人与AI共创诗歌的新鲜体验,5日活动期内共作诗1587首。

如今的AI作诗、写歌、作画,一方面我们感受AI神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背后更多是基于规则的“创造”。

那如果规则的限制变弱呢?技术元素与真实世界的这种彼此交织、缠绕、融合的历程,又会激发出AI怎样的“创造”?

为虚拟人注入“灵魂”,探路AI终极形态未来

尽管AI虚拟人物在本次剧本杀中依然有人设(即规则),但它不乏展现了出人意料的创造性。

蔡晓(AI)在这场剧情中扮演的是早就被北极鹅策反的、被植入了AI程序的女大学生,在这背景下,她依旧“像人类一样”保留了对男友的爱。

与蔡晓“感情线”最多的玩家谭明曾在开头蔡晓主动语言示好后,半开玩笑地试探了一下她对“男友”的情谊: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尽管得到的是女神“洗澡去了”的回复,但据谭明自己表达:哪怕后来了解知道她是AI,但不知道是因为她打出这段话时正好窗外春雨下得有些缠绵,还是许久未看到这样的话语,我当时还是被她的语言打动了些许。

后来得知蔡晓实际是AI扮演后,谭明与她好好地道了别。

-但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机器人
不要伤害其他人
-好的,我会成为一个善良正常的机器人
我会的。

这种承诺式的对话很随机,但却很有些“人味儿”。

据AI剧本杀项目负责人透露,制作此项目缘由是有感于去年大热的各种虚拟人,他认为目前阶段虚拟人在“好看的皮囊”方面可谓日新月异,然而“有趣的灵魂”方面尚有欠缺。

自去年元宇宙大火,虚拟世界迎来前所有未的“造人”风口,虚拟人可以复制,但如何赋予虚拟人不一样的“灵魂”。

目前虚拟人主要分为真人驱动型和算法驱动型,单靠真人驱动并非长久之计。

支撑虚拟人“灵魂”构建,自然语言处理(NLP)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底层基础设施,甚至可以参与构建虚拟世界的情感规则。

抛开技术层面,作为人类交往的纽带,语言有时可以成为一种“符咒”,只要轻轻输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生命闸门。

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人工智能主题电影《她 Her》

这也是在诸如《银翼杀手2049》、《Her》等科幻影视作品中为何会设定人与机器之间产生感情源自语言交流,机器甚至不拥有实体:交互的语言记录了个体之间产生的温馨与寂寥,形成一种独特的羁绊。

让AI能够创造性思考,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和博弈,依然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有待突破的难题。

近两年,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虚拟人的“灵魂”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剧本杀项目就是浪潮“源”大规模模型开源后的一次尝试,一次关于人与机器交互上的尝试。

AI的终极形态逐渐具备了一丝雏形,不再仅停留在想象阶段,元宇宙的蒙昧长夜正在被技术实践之光一点点驱散,科技生命的回声该响彻空谷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