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话中欧基金经理曹名长:未来三个季度适合进攻,短期看好“稳增长”,长期看好中小制造...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7448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对话中欧基金经理曹名长:未来三个季度适合进攻,短期看好“稳增长”,长期看好中小制造业

·编者按·

近期,不少投资人被开年以来股市大幅下挫搞乱方寸,基民也对短期业绩“退步”的基金经理不乏怨言。那么,经历大起大落的老牌基金经理眼中的市场又如何呢?近期,《红周刊》对话了从业经历超过25年、公募管理经验15年的中欧基金投资总监曹名长。

采访中,曹名长旗帜鲜明地表示:“未来三个季度更适合进攻策略,短期看‘稳增长’的相关领域,长期重点关注中小制造业。”同时,实操中践行低估、逆向投资的他表示,在做低估价值投资时,他多数选择的是传统的、增速比较慢的甚至是没有增速的行业,这类行业的竞争格局很好,龙头公司仍在提升市场份额,比如地产。此外,市场在低位,逆向和顺势而为都有机会,但逆向思路胜出的概率会更大。但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边际。

一二季度或是业绩和估值的双低点

这对未来两三年投资非常有利

《红周刊》:从去年的结构性行情到今年的股市大幅回调,再到近期的市场强劲反弹,您觉得二级市场如此大起大落的原因在哪里?

曹名长:我主要看估值和业绩两个因素。整体看,从去年到今年是一个震荡下行的过程,但中间穿插了一些结构性的板块行情。

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业绩的增速下行。去年业绩的增速高点应该是在一季度,之后是逐步往下的。这个增速是短期的,因为DCF(现金流贴现)模型应该看长期增速。从历史看,当经济和企业业绩下行,往往会带来市场估值的下行。

另一点是估值。去年的结构性行情,有一部分板块景气度非常好且业绩也特别好,使得市场参与者预期特别高,所以这些板块的走势很好。此外,还有一些公司业绩特别好,但估值不便宜,也出现了上涨。当然有一部分业绩一般、估值又很贵的公司,大家预期就没那么好了。

因为基本面的变化是从去年一季度开始的,到今年一季度可能进入尾声了,或者说是部分行业和板块的低点,当然其中有些行业在二季度会是低点。但往往进入尾声时,投资人的心理又是最脆弱的。这期间还有俄乌战争和疫情的穿插,但即使没有这两个因素,也会有别的因素。我们看历史每一轮调整到末期,指数还是跌了很多,如2018年。

《红周刊》:展望接下来两三年,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曹名长:特别景气的行业在今年一季报就会有业绩增长。但放眼未来两三年,今年一二季度可能都是业绩低点。但从过去很长时间可以看出,市场低点往往对应着业绩增速的低点。

而从未来两三年来看,我比较乐观。因为从去年四季度,政策也开始支持稳经济,业绩未来是有望持续上行的。投资是投未来,现在的业绩好坏不是那么重要,未来业绩好才对市场有利。

除了业绩,我强调的另一点是估值,此时估值也可能是低位,也就是出现业绩和估值的“双低”。“双低”对未来的投资,特别是未来两三年会非常有利。

《红周刊》:从长周期来看,目前二级市场处于怎样的估值区间和维度?

曹名长:还是从估值和业绩来看未来市场。从估值来看,我用中证800来举例,中证800是中证500加沪深300,比较有代表性。中证800处于历史很低的位置,百分之十几不到百分之二十,中证500更低,10%左右。这个位置比2012、2013年的估值还要低,只比2008年和2018年的最低点稍高一点。综合来看,市场估值确实是处于非常低的位置。

若用DCF模型去分析估值,有个假设的问题,就是给多少永续成长和折现率?简化一点就是与其历史PE、PB对比,比如消费行业长期均衡的PE可能是20倍,隐含的永续增长可以大概判断。周期相关的行业PE可能就是10倍,隐含的永续增长就更低了。

由于未来增速等数据的不确定性,DCF模型较复杂,可以假设一种极端情况,如假设未来业绩增长一直维持在g水平,那么DCF模型可以简化为:pe=1/(k-g),k为折现率,即必要收益率。这个简化模型又可变化为:k=1/pe+g,即长期投资的收益率k来源于pe的倒数和长期增速g。如长期增速g=5%,市场pe=20倍,长期收益率是1/20+5%=10%,现在如果由于经济的波动使得企业短期业绩增速下降,市场预期未来长期的增速也下降到3%(假设实际仍是5%),那么在这个悲观预期下,为了满足10%的收益率k,市场的pe可能就会下降到1/(10%-3%)=14.3倍,那么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买入的话,实际的收益率k`=1/14.3+5%=12%。

市场在低位 逆向和顺势而为都有机会

但逆向思路胜出的概率会更大

《红周刊》:作为一名历经多轮牛熊的深度价值投资者,您是如何理解价值投资的?投资中又是如何践行的呢?

曹名长:不管是格雷厄姆还是巴芒,价值投资有三点特别重要,也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第一点最重要,是安全边际,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都非常看重。第二是相关公司在不在投资者的能力圈。

安全边际涉及到怎样给公司估值,如果你对这家公司和所属行业不熟悉、不了解,怎么去估算它的价值呢?怎么判断股价是高还是低?所以只有在能力圈内才能谈安全边际。

第三是竞争力,也就是巴芒说的壁垒。因为去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需要估算未来很长时间的现金流折现。如果一个公司我们都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怎么去估算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呢?对于没有竞争力、不知道能存活多长时间的公司,未来某个时间业绩可能下降到0甚至负值,其长期增长g可能是-30%、-50%、-80%甚至是-100%……投资这样的公司,其长期收益率k=1/pe+g,即使pe再低,收益率k也可能是负的。

如果把折现率看作是长期投资取得的收益率,那么降低折现率就是降低投资最终取得的收益率。若希望权益投资长期取得好的收益率(比如10%以上),那么用一个固定较高的折现率比较好。因此,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能避免我们进入价值陷阱的一个方法。

如果我们把握好这三点,在中国做价值投资也是很不错的。

《红周刊》: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您更擅长挖掘低估值和高安全边际的标的,比较看好传统蓝筹,也请您再深入谈谈。

曹名长:我遵循的低估值价值投资方法,所投行业往往不是高速增长的行业,而是一些传统的、增速比较慢的,甚至有些是无增速的行业。但这种行业竞争格局很好。就其中的龙头公司而言,份额在提升、业绩在增长,而估值又非常低。比如美国的烟草行业,长期看行业没啥增长,但头部公司的份额是在提升的,而且可以提价。

我会更加关注传统行业,做投资二十多年,包括原来做行业研究员时,主要是研究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增速较低但估值也低,有安全边际,优秀公司也有很不错的成长性。

从这个角度看,我比较看好现在的地产。虽然经济转型,地产行业的增速会下降,但经历了这轮洗牌,行业未来格局会更清楚。地产龙头股的份额大概率会提升,盈利也会比较好。

《红周刊》:有投资者预期,市场的风格会从成长向低估的价值转变,您怎么看?

曹名长:逆向和低估是长期价值投资的方法,短期能否立竿见影很难判断。假设市场在很低的位置,未来是上涨的,这时大家都有机会。成长投资的弹性更大,有可能机会更大。但二级市场从高位回落,逆向思路胜出的概率就会更大。

当然,未来二级市场是不是还持续过去几年的大幅上涨?这很难判断,只是从过去的经验看,低估、逆向的方法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益。

《红周刊》:为何低估和逆向在投资圈偏非主流呢?

曹名长:注重估值和逆向属于少数派,很重要是它有短期和长期的问题。从概率来说,逆向偏左侧投资,投资后短期内上涨的概率不高,买入起可能就处于亏损状态。短期来看投资这种方法不容易被接受。

基金经理和大部分投资人会选择“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做投资,股价在拐点前一直是向上的,那可能从买的那一刻起就是赚钱的。从长期来看,选择很好的公司可能创造很大的价值,长期和短期都能兼顾。当然股价一直涨,投资者或许会忘了初心,不断加仓,由此忽略了安全边际。如果说能兼顾安全边际,顺势投资有可能长期收益也是不错的。

对于逆向投资的人来说,短期就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从长期来看,如果这家公司确实很有价值且有安全边际,你去投了,它继续跌,低于安全边际更应该去投。长期看收益很不错,但短期会面临一定的困境。所以说很多人是很难去做逆向投资的,低估和逆向是少数派。

《红周刊》:能否为我们的投资者推荐一本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书?

曹名长: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对我的影响都比较大,如果说书的话,我推荐《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每个投资者的情况不一样,不同时期可以看不同的书,这本书适合刚入门或者说年轻的投资者去看。

逆向本身也有风险,举一个例子,如果加杠杆做投资,市场比你想象的跌得更久、跌得更多,这个时候可能会爆仓,那么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所以,特别需要提醒的事,用逆向投资方法的话,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有现金流,保证不会被迫退场。

长期创造超过预期的价值公司其实很少

对于特别好的行业和公司可以容忍稍贵

《红周刊》:您怎么理解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实践中,您是如何把握股票的卖点呢?

曹名长:长期投资可能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不一定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最关键是把握有安全边际的公司。长期投资,必须符合安全边际这一条才是价值投资。

是否长期持有,首要看市场的波动不是很大。从短期角度看,比如说假设这家公司值一个亿,本来五千万有安全边际去买了,突然市场一波动变成五个亿,那就没有安全边际了,这时还拿着就不是价值投资。其次,若想一直持有一家公司,前提是这家公司能长期创造价值,甚至长期总是创造超预期的价值。这样的公司,稍微估值贵一点也值得持有,但这样的公司很少。

投资了一家比较有安全边际的公司,什么时候卖出呢?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短期价格大幅上涨,价格远远超过实际价值时。第二种,它即使没有涨甚至还跌了,但它的基本面变差了,使其未来创造的现金流没有原来估算的那么多,此时,股价虽然没跌或者只跌了一些,也没安全边际,也可以退出了。

《红周刊》:顺着这一话题,比如白酒龙头股,我采访过的基金经理大多都认为自己卖早了,这类股票您是否觉得应该给予更高的估值容忍度呢?

曹名长:这就是我刚说的,本身好公司或者好行业是很少的,白酒本身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龙头公司又是好公司,其实按道理来说,股价只是稍微贵一点,它确实是能创造超过你想象的价值,确实也可以继续持有。

回头来复盘,对于特别好的行业和公司,是可以持有时间长一点,如果一直不是很贵或只是稍微贵一点,可以一直持有,虽然这种公司很少,但如果找到了并在比较低的时候买入,就可以持有更长时间。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市场上寻找可替代的、估值低和安全边际更高的品种。这两种投资都可以尝试,这跟价值投资的方法并不矛盾。

房地产行业有Alpha机会

汽车零配件和部分新能源细分行业有Beta机会

《红周刊》:很多人会为究竟应该追逐贝塔还是阿尔法苦恼,您是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当前市场环境应该如何取舍?

曹名长:Alpha一般指公司能够有超越行业的收益率。Beta一般聚焦于赛道,指行业、板块有比较好的收益。我们的投资框架主要选取有安全边际的成长性公司,是自下而上做投资。因为多是在一些不是高速增长的行业去做投资,大部分都应该是Alpha。但也不排除两种情况会有Beta:一是行业本身可能很长时间没增长或很低增长,但某个时候整体经济发生变化,这个行业会因为有新的需求出现增长,如现在的化工、有色。当新能源车发展需要设备,让这些传统的行业产生了新的需求,这都可能会有Beta机会。

还有,比如一个长期高增速的行业在短期出现困难,这时它可能会被市场“抛弃”,但这时行业的相关公司估值也符合我们的投资要求,自身增速也很好,我们也会投资。我们投时没有Beta,但投了以后其所属行业恢复了正常的增长,那我们也会享受Beta的收益。

《红周刊》:能否进一步以具体行业举例来谈谈当下Alpha和Beta的机会?

曹名长:Alpha比如现在的地产行业。

至于Beta,整个汽车零配件行业或是未来有Beta机会的行业。很多汽车零配件原来给传统汽车行业做配套增速很低。但整个汽车行业由传统汽车往新能源汽车甚至于智能汽车大发展,制造的过程仍需要零配件厂商去做的。目前,相比传统汽车行业的地位,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地位在提升,整个汽车零配件行业增速会向上走,因此这是一个未来有Beta的行业。

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整体产业,如光伏、风电等都有Beta机会。这些增速很高、估值很高的产业最近跌幅较大,被“抛弃”源于大家觉得它未来可能会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研究后认为需求可能还会有比较好的增长,未来可能也会有Beta。经历一轮下跌,估值也符合投资的要求。

看好未来三个季度的市场机会

短期看好“稳增长” 长期看好中小制造

《红周刊》:刚才聊的主要是价值投资的方法,那么现在假设您要做成长股的投资,您会在投资上做出哪些改变呢?

曹名长:行业很重要,如果考虑成长领域的公司,那么它不仅仅要公司成长性好,还需要处在一个好的行业中。若行业本身成长性一般,甚至没有成长,而公司增速很快,很快就没有成长空间了。

如果本身所处行业很景气,但估值不低,我也不会参与,而在公司短期遇到困难估值调整到比较低的位置,有安全边际时我会介入。即便是研究这种偏成长的公司或者行业,我也希望能买到比较低的估值和价格。

宁愿错过,不愿做错。如果没有安全边际,那么一旦看错它的成长性,或者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其成长性消失,那么很容易发生估值和业绩双杀,面临较大风险。

《红周刊》:投资者常常会被好公司、好股票、好价格等概念混淆,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指标无从下手,对此您的建议呢?

曹名长:有一个说法是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好股票也不一定是好公司,要有安全边际才是好股票。当然好公司是好股票的概率稍微更大一些。

所以要去选好公司,但我认为不一定非要选极好的公司,极好的公司本身就非常少,而好公司很多。估值低、安全边际高,就是好股票。从择股的财务指标来说,除了收入、盈利等相关指标外,现金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说一家公司长期都创造不了什么现金流,那就要谨慎了。

不过,任何一个指标都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如果在扩张期(比如为了提高市占率),现金流不好可能是暂时的。但一个公司如果进入成熟期,还没有什么现金流,那么其价值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对于低估值价值投资来说,股息率指标甚至比PE、PB更重要。

《红周刊》:二季度即将到来,展望年内后面三个季度,您认为投资者应该进攻还是应该防守呢?具体您看好的行业包括哪些呢?

曹名长:我比较看好未来三个季度的市场机会,尽管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国家稳增长的决心是很大的。

中短期我看好跟“稳增长”相关的行业板块,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包括地产,都与此有关。长期,我们看好中小制造业,如“专精特新”公司,还有汽车零配件、机械、轻工等行业。中小制造业本身估值很低,又能分享包括新需求带来的增长,成长性也会比较好。

当然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能不顾后果地进攻。

今天聊的都是站在当下时点的观点,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有些观点也会有所调整。

看基金经理最好经历两个牛熊周期

规模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红周刊》:最后再和您聊聊选基金的话题,前段时间因为基金净值波动较大,不少基民在选择基金时特别迷茫。作为任职超过15年的基金经理,您对此如何看?对于一路追随您的基民,目前有何忠告?

曹名长:价值投资的三点,对于基民也适用。看基金经理是否有竞争力,首先要看长期业绩。而且至少要看两个周期或者是经历了两个周期以上,七到十年,才能看出长期业绩好与坏。

第二要研究他的业绩好是通过什么做出来的?是不是符合价值投资标准,或者别的标准?好业绩是不是可以重复?

最后一个,有没有安全边际,虽然研究基金经理去算持仓的估值很难。但通过前面两个要素的判断,在基金经理被市场“冷落”时去持有其基金,是比较好的时机。因为本身基金经理会用安全边际去选股做价值投资,当基金投资者在比较低的位置进场时,可以相对来说可以长期持有。

《红周刊》:圈内常说规模是业绩的天敌,而平衡规模和业绩的关系似乎很难,对此您的看法和建议呢?

曹名长: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的规模快速扩张,就代表市场特别认同他。但正如刚才所说,是否选择一个基金经理的产品,主要考量竞争力、长期业绩、风险偏好等,规模并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因为每位基金经理的风格不一样,如果是高换手的基金产品,规模小一些更合适,如果这只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大公司,换手率也偏低,那么他的规模容量就会更大一些。

《红周刊》:您所管理的四只公募基金产品,风格差异明显,在近期的市场环境下,您是如何控制好组合回撤的呢?

曹名长:控制回撤确实很难,因为市场波动有时会很极端。这也是为何要去选估值低又有成长性的标的。

因为亏损有两个来源,要么估值很高,要么业绩没增长或负增长。但即使估值不高业绩又有增长,也无法排除短期出现的较大波动。但这种波动不会涉及到价值本身,属于短期回撤。类似这样的回撤,真的很难把它完全控制得好。在投资时,配置比较多的行业,分散到公司,整体波动就可能略小一些,稍微可以控制好回撤。

当然,从价值投资的本质出发,不要太在意回撤。像中欧恒利,是可以配置港股的基金,而且是封闭的,虽然说港股最近也跌了特别多,但从低估值、安全边际的角度来说,确实很多港股特别便宜、安全边际高。虽然短期不一定上涨,但长期到了安全边际特别高的阶段,最终它仍有机会实现价值。

此外,股票型基金的净值波动本身会比较大,如果希望波动小一些,可以考虑混合型基金,或者做个资产配置。

(本文已刊发于3月26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