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元一节课学跳绳,「鸡娃」战场转向体育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5455425278580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0元一节课学跳绳,「鸡娃」战场转向体育

豹变·3小时前
跳绳本是一项门槛不高、老少咸宜的全民运动,什么时候开始也需要报班学了呢?

“双减”之后,孩子们被从繁重的学科培训中解放了出来。北京疫情下,一份培训班排查文档展示了大家课后生活的另一面,艺术体育类培训挤满日程表,尤其是各种体育班,从游泳、篮球到马术、冰球,描绘出一片鸡娃的新战场。体育鸡娃为什么越来越卷?

在北京朝阳苹果社区的地下一层,少儿篮球启蒙培训、跳绳俱乐部、乐刻健身等体育培训机构毗邻而居。一个二十平左右的教室里,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莉莉,正和另外四名孩子一起拿着彩色的竹节绳练习跳绳的基本动作。

跳绳本是一项门槛不高、老少咸宜的全民运动,什么时候开始也需要报班学了呢?

在这几家培训班走廊的墙壁上,一张“北京中考体育新政策”解释了原因,原来北京中考体育分值提升到了70分,更增加了从四年级到八年级的过程性考核,其分数均要计入中考体育总分。1分钟跳绳的考核,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中考。

墙壁上还贴着馆内竞赛中的获奖名单,第一名的孩子仅6岁,一分钟内能跳出197次。坐在训练场外等候的家长,抬头就能看到墙上的这些张贴物。

双减之后,家长的钱包、孩子的时间都空了出来,曾被忽视的“体育课”,正在成为少儿培训抢夺的新战场,而且还将是一场持久战。这背后不仅有功利的升学因素,也暗合着家长们让孩子强身健体,提升综合素质的期望。

北京疫情之下,一份培训班排查文档里,孩子们校外的游泳、篮球、马术、冰球课,更是将双减之后课余生活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佛系心态已经跟不上节奏,越来越卷成为关键词,“鸡娃”战场正在向体育转移。

一根跳绳上的产业链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一民曾参与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他在接受GQ采访时曾透露跳绳进入考核过程的依据,可操作性高,对运动场地和环境要求低,经济门槛也低。开展跳绳,“一个孩子三四平米即可,买根跳绳最便宜的只要三五块钱”。

但是,当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挥来,培训班里多了彩色竹节绳挥舞的身影,价格也水涨船高。据《豹变》了解,跳绳馆分成基础班、花样跳绳班等不同的层次。基础班的课程费用大都在200元左右一节,要想达到基础班的“中级”水准,需要达到1分钟跳满70-140个,很多家长认为“非常值”。

苹果社区这几家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大都从2021年成立。原本没有门店,教练们一直跟学校以俱乐部形式开展合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每个机构都收纳了一百多名学员,孩子大都来自附近小区。

v2_f9d4e5d767df4b50a64be94dd2881f84_img_000

莉莉妈妈告诉《豹变》,莉莉上的是零基础课程,班里其他孩子都在幼衔小的阶段学过跳绳,只有她没学过。但一年级期末体测,老师要求1分钟内跳满100个才能算作达标。

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包括“跳绳”在内的体育项目,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搜索大众点评,全北京有三千多家跟跳绳相关的培训机构。更直白的是,一些培训班甚至推出“中考体育应试课程”,以及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体测考试套餐”。

一个亲子论坛中有80户人家贡献了自己的运动花费账单:除了跳绳、体能培训班以外,最热门的运动是游泳,几乎所有孩子都参加;冰雪运动也很流行,近一半娃都在玩;马术、冰球、攀岩、泰拳、击剑等小众运动越来越受欢迎;给娃鸡体育,最早从1岁就开始了;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投入在运动上的花费大概在万元左右。

2021年一份针对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体育鸡娃读者调研》中发现,一线城市家长鸡体育最猛,人均1-3个班,超一半人从幼儿园起步,小学、初中是鸡体育的重点时期。63%的家长每年花费1-5万,多则几年100万。

敏锐的资本市场也嗅到了体育培训行业红利期的到来。

据《2022中国素质教育行业报告》显示,综合各运动品类及城乡差距,客单价按6000元/年估算,到2023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越来越多的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涌现,甚至获得资本助力,例如2021年,室内滑雪培训机构雪乐山宣布获得亿元级融资,而青少儿体能培训机构宾果运动获得了千万级融资。

备受双减重挫的各教育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体育培训。2021年,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透露,新东方投资了5-6家体育公司,其中包括花样滑冰培训机构万域芳菲,还推出了针对中考的体育课程。

在“体育鸡娃”的赛道上,孩子、家长和商家、资本同舟共济,不遗余力

13岁滑雪冠军的周末

11月的河北崇礼,白雪覆盖了大小雪场。对于北京市的初二学生睿睿来说,在寒假到来之前,每个雪季的周末都是一场跟时间的战斗。

当周五四点半的下课铃一响起,就意味着战斗号角吹响。他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在20分钟之内到家,才能赶上5点开始的学科类辅导课。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吃晚餐,再背上提前一天打包好的滑雪装备,跟母亲一起奔赴8点40出发的高铁。从北京海淀到河北崇礼的雪场,车程为1个多小时,他拿出了作业本

睿睿9岁进入一家国际滑雪学校的竞技班系统受训,4年来,飞机上、酒店里、寒冬高铁的呼啸声中,他习惯了见缝插针的完成学校功课。抵达崇礼时已至深夜十点,此时他需要赶快入睡,周六上午七点就得起床准备当天的滑雪课。

v2_b72eaca266be4bb0a08fddd7545136c6_img_000

自从踏上滑雪竞技之路,睿睿每年在雪场训练的时间长达七八十天,暑假时还会去欧洲滑雪,13岁的他,足迹已经遍及瑞士、加拿大、奥地利等国,阿尔卑斯山脉一带,被称为雪圈鄙视链的卷王,但为了孩子的成长,中产家庭仍旧乐此不疲。疫情到来后,没办法出国练习,暑假的训练场地也转移到广东的室内滑雪场。

小红书上,流传着一个少儿体育培训班的鄙视链,滑雪、冰球、马术、高尔夫等小众运动居于鄙视链顶端。因为这些项目不止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更是相当烧钱。

睿睿妈妈算了一笔账,私教课五六百一节,每周上两次,滑雪课五个小时2000元左右,还不算路费、雪票和装备,一个星期花销在五千以上。非雪季的日子里,睿睿还要上每周一次的篮球课和两次体能课,要想提高滑雪水平,每年七八十天的训练不够,还要日常培养平衡力、核心力量和弹跳力。

滑雪装备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雪板、手杖、鞋、雪镜、雪服,头盔,专业级选手甚至要武装到牙齿,就算不参加比赛的孩子,配齐所有装备也得要五千元左右。而睿睿参加的是滑雪竞技队,对装备的要求更高。平常的雪板只要2000元左右,而竞技类雪板价格上万,发育期的孩子身体变化快,全身上下2-3万元的装备,每年都得从头换一次。

如果再加上去国外的行程和教练费用,一趟至少超过5万。这样算下来,每年光是滑雪一项,睿睿就要花掉30万。

收获也是不菲的,睿睿已经在高山大回转的比赛中拿到四五个冠军,最重磅级的冠军来自于中国青少年滑雪大奖赛。睿睿接下来的目标,是冲击北京市第二届冬运会的金牌。

睿睿妈妈还有另一个如意算盘,她希望利用孩子在冰雪项目上的优势,将他送进北京市的重点高中,“那个学校硬考很难”。事实上,小众运动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条挤入名校的独木桥,冰雪运动费用高昂,场地有限,竞争者比较少,相对容易出成绩。之所以中产家庭钟爱小众运动,正是因为其高门槛为孩子避开部分竞争障碍。

事实上,不仅是中考,不少211、985大学也向来有为高水平体育生降分的惯例。而原本有留学打算的家庭,大都听过一种说法,“藤校招生,优异成绩只是基本条件,体育才是爬藤利器”。

一位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告诉《豹变》,“美国名校中,体育明星比学霸更受欢迎”。

谁在推动体育培训内卷?

虽然小众运动相当烧钱,但大众化的赛道上,竞争激烈程度同样呈白热化。如果想要走专业路线并取得成绩,同样需要烧钱。

在一项关于“人生第一个体育班”的调查中,游泳名列TOP1,因为它的普及性高、门槛低,且富有乐趣。但随着一线城市的中产之家入场,游泳成为鸡娃内卷的角斗场。

君君今年9岁,在一家奥运冠军带的训练营学习。这家俱乐部的孩子,大都是为了打比赛、拿名次而来的,进营标准是至少会四种泳姿,游泳并非单纯的兴趣培养,而是跟分数紧密相连。

君君爸称自己是“最佛系”的,只让孩子每周上三、四次团体课。而价格则从原来的160一节课变成了近400元一节课。据他了解,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请一节课800元-1000元的私教,而且一周训练七天。

君君爸爸告诉《豹变》,“卷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一开始,君君在学校俱乐部学习,1600元能上10节课。父亲的目的很单纯,强身健体,学会一种泳姿就行。可后来,发现有同班孩子四种泳姿都游得很好。朋友还告诉君君爸,自己的孩子刚上初中,已经开始飞到日本打游泳比赛了,“永远有比你优秀的孩子,比你更努力,攀比心理一下子就上来了”。

为了给孩子找到最好的教练,君君周转了三四家俱乐部。直到进入一个游泳奥运冠军带的训练营,君君爸才止步。

“每个家长都有一个信念,既然要参加比赛,就一定要拿第一”。君君爸曾听说,有的家长会一直在泳池旁边盯着,如果孩子偷懒,就直接把孩子踢到水里,甚至给孩子一巴掌。还有的家长,不相信教练计算的游泳成绩,就自己带着秒表给孩子掐速度。

“要学就要找最好的机构,要比赛就要拿第一”,这是君君爸爸的理念。

在大城市打拼的家长们,大都成长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竞技基因深入骨髓,自然会感染到孩子”。

家长停不下来的的“攀比心理”助长了体育培训的“内卷”。

周六下午五点,双井附近的某家岩馆里,一面五米高的岩壁上半数都是青少年,岩壁下铺着海绵,而家长拿着水杯坐在一边观看。

莲莲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停在半空中,在五颜六色的岩点之间,犹豫着不知应该如何下脚。妈妈在一边忙着指挥,一番折腾下来,小女孩被吓哭了。所幸在妈妈帮助下回到地面,妈妈问她,“我们回家吧?”女孩摇摇头,眼里含着热泪,又回到了岩壁上。

v2_c5f35705c9f045b6a49e98138792b55c_img_000

这已经是莲莲尝试过的第七种体育项目。小学一年级之前,她陆续学过跆拳道、击剑、骑马、轮滑、艺术体操等等。母亲的盘算是,启蒙阶段年投入两三万,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再从中选择一两项,每年投入二三十万去长期训练。

她兴冲冲的把孩子攀岩的照片发到妈妈群里,可很快被一位妈妈泼了冷水,这个妈妈催促她,要快点把孩子的兴趣班定下来。因为,“小学一年级还在尝试,已经太晚了,有的孩子小学二年级就在参加市级足球比赛拿名次了”。

莲莲在区体校招生中,从四百个人脱颖而出,成为被选入预备队的两个孩子之一。区体校收费较便宜,教练还是国家队的运动员,令莲莲妈乐开了花。但她很快发现,同一个妈妈群里的另一个孩子,已经进入了国家队。

有运动专家曾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让他们去尝试多种运动,找到真正兴趣所在。因为唯有热爱,才能让孩子去挑战艰苦和枯燥,长期坚持训练。

莲莲妈妈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但是她感到自己停不下来,“本来只想给孩子培养一个终生的兴趣爱好,但竞争的氛围无处不在。”

在体育鸡娃这件事上,二三线城市也不甘落后。在烟台的某家亲子游泳馆,每天都门庭若市,游泳池里最小的孩子还不满1岁。有家长反映,最近火爆到“约课根本约不上”。

游泳馆的每个细节都为低龄儿童贴心设计,当然与之匹配的还有其不菲的价格,1节45分钟的课程,收费200元。今年五岁半的男孩涛涛,已有近五年的泳龄,目前正在学习仰泳和自由泳,每周一般上两节课,光游泳一项,家庭年投入1万多,而当地普通游泳馆的培训价格一年仅6000元,但涛涛妈妈觉得,“从各项服务上看,这笔钱花得值。”

调查中显示,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百万以上的中产家庭,体育启蒙年投入普遍在2万元左右。今年五岁半的涛涛,除了游泳以外,还在学习轮滑和体适能项目。之后涛涛妈妈还计划让他进入小学的专业羽毛球队,加起来在体育方面的投入跟一线城市持平。但形成对比的是,涛涛家庭年收入仅二三十万,远比一线城市低。涛涛妈妈也认为,“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体育比学业更重要”。

鸡体育,还是要以兴趣为导向

抛开功利原因,“为孩子找到一个终生的兴趣爱好,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是大部分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鸡体育的另一动力。

睿睿妈妈对此感受深刻。他发现,自从孩子开始学习滑雪之后,中不溜的成绩迅速提高到全班前几名。

睿睿上完每天5个小时的滑雪课程,下午四点回到酒店还有一堂网课和未完成的家庭作业在等着他。虽然他已疲惫不堪,但是妈妈的紧箍咒开始响起,“不好好学习,明天就别想去雪场”。

虽然兼顾滑雪和学习非常辛苦,睿睿从来没说过自己不想继续学。即便在零下二十度的东北雪场,他的脸被冻伤。速度会带来肾上腺素的飙升,脑海里一片空白,完全释放掉所有压力。同时还有一起在雪场上蹦跶的小伙伴,他们同吃同住,友情远比跟城市学校里的孩子更深。

为了坚持滑雪,他需要迅速在学习和运动之间切换,每天最多只有20分钟玩手机的时间。

睿睿妈妈将孩子的进步归功于滑雪带来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水平”的提高。他认为,能帮助一个孩子克服惰性,养成高效、自律的生活习惯,靠的不止是家长的督促,更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强烈驱动力。

长期对孩子进行体育培训的家长有一个共识,“运动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也不错”。

一位攀岩教练向《豹变》谈到,攀岩是一项需要用到脑子的运动,力量、技巧和智慧,差一点都不行。所以在攀岩项目优秀的孩子,成绩也不差。在攀岩时,精神需要保证高度集中,运用身体和头脑才能完成一条线路。一位家长向教练反映,“学习攀岩之后,孩子专注力也提高了”。

跟过去不同,学霸们开始被鸡体育,而体育生的文化成绩也被提到一定高度。全面发展成为当下鸡娃的大趋势。一位重庆体育特招生的父亲向豹变谈到,“孩子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100名。他一天训练四次,还要兼顾学习。”

家长们感受到“体育鸡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对孩子性格的塑造,独立、乐观、坚韧、意志、抗压。

体育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孩子的心智禀赋,不少热衷鸡体育的家长自身也尝过坚持某个体育项目的甜头。

不过同时也有教育专家呼吁,练体育需要要以兴趣为导向,一个参加了昂贵但并不是适合运动项目的孩子,或者必须应付家长不切实际期待的孩子,则会拥有一段充满沮丧的运动经历。

雪季周末的结尾,睿睿4点坐高铁离开崇礼,两个小时以后,还有一堂两小时的辅导课在等着他。周末结束了,但滑雪时最快乐的瞬间,在睿睿脑海里并没有消失。

他拿着雪杖风驰电掣地穿行在路障之间,在洁白的雪面上划出一道道S形的弯道,雪花飘舞在身后,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那种感觉就像是飞了起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袁玥,编辑:邢昀,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