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怎样衡量指数的内在收益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Q4ODg4OA%3D%3D&%3Bmid=2247487069&%3Bidx=1&%3Bsn=9dce3fdd83b6855c0f9377e9ec3cd50b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怎样衡量指数的内在收益率?

Original 孟岩 孟岩 2021-06-27 13:38
收录于话题 #孟岩投资实证(2021年) 49个
640?wx_fmt=jpeg
题图:角楼  | 摄影:张华伟 T002R90x90M000002kb7lN1T3EIz.jpg

本周五,东方财富上涨了 7.21%,市值达到 3379 亿,超过中信证券,成为 A 股市值最大的券商。

刚好,周末在整理过往资料的时候,我翻到了 2010 年 8 月写的一篇投资笔记,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以人民币计价的话,东方财富网(A股)市值 109 亿,与东方财富网模式相同的金融界(NSDQ)市值 11 亿,而新浪网(NSDQ)市值才 155 亿。创业板真是梦工厂」

写下那篇投资笔记的当下,创业板刚刚推出,东方财富是成分股之一。

透过这段文字,我现在还能读出当时写下那段文字时那份众人皆醉我独醒,冷眼面对泡沫的模样。

11 年后的结果呢?

东方财富 11 年间涨了 30 倍,而当时估值更低的金融界,现在的市值为 1.6 亿人民币,下跌了 85%。

2010 年的东方财富网,和金融界的模式差不太多,都是财经门户网站和论坛,与当时另一个比较著名的「和讯网」并称财经门户三驾马车。但后来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了。

东方财富网在 2012 年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利用先发优势打造了线上基金超市。当时其实有 4 家机构都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但对线上基金超市这个战略执行最彻底的无疑是东财。我现在还能记得,当时电梯里分众传媒的广告,很多都是天天基金网。2015 年牛市,东财又在股市估值很贵的时候增发股票,收购了西藏同信证券,也就是现在东方财富证券的前身。

这些,都是我在 2010 年所看不到,也预料不到的。

有知有行的投资理念是:

好价格 + 好资产 + 长期持有。

在这三个因素中,更重要的其实是「好资产」,是自身能够有复利增长的资产。如果资产本身不增长,甚至盈利下降,那么看起来的便宜,可能只是陷阱。

最近周报的留言里,总有读者问我怎么看「平安」、「格力」、「万科」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

可能是我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平安和格力,也可能是这几只股票近半年实在跌了太多,所以大家或想寻求安慰,或想得到建议。

可是,看了我 11 年前的投资笔记,你还认为我能给出准确的投资建议吗?

我最近几年投资最大的感悟就是,判断一个好公司,太难了。

11 年前,东方财富和金融界的模式并没有什么两样,但 11 年间无数的选择和执行,把它们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公司。

最终的市值,或是股票的价格,不过是一个外部的记分牌而已。

回到上面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未来 10 年,平安、格力、万科会发展的怎么样。可是,如果不是对这个公司有足够的了解,对行业以及商业有足够的洞察,又如何敢给出一个答案呢?

在「炒股」这件事上,我们太容易被短期的价格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但真正重要的,是股价背后的保单、空调、房子。

在《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的第 15 讲,我们引用了投资大师约翰·博格的研究,他通过对美股将近 200 年的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认为决定股市长期回报率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企业盈利增长率、股息率以及市盈率的变化。其中,市盈率是估值的一个指标,市盈率的变化可以看作估值的变化。这三个变量共同决定了股市的回报。

股市回报 ≈ 企业盈利增长 + 股息收益 + 估值变化

这也是我们反复在说的:我们长期投资获得的收益,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本身的增长,在这个公式里体现为「企业盈利增长」和「股息收益」;另一部分来自于市场情绪的变化,也就是这个公式里的「估值变化」。

640?wx_fmt=png

上面这张图,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对万得全A指数的收益进行拆分后的结果:长期来看,万得全A的收益率也是来源于企业盈利增长,估值变化所带来的贡献微乎其微。从 2005 年到 2020 年底,它的年化收益率是 12.9%,衡量企业盈利增长的净资产增长率是 11.17%,股息率为 1.52%,估值变化率为 0.07%。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一个投资者的长期(20 年 ~ 30年)收益率近似于等于一家企业的 ROE,和当时购买的价格的高低关系不大。

他的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个能持续增长 20 年、30 年的企业,你最终获得的收益,和这个企业的 ROE(可以简单对应为上面的企业增长)差不多,估值影响不大。

道理很简单。

如果我用 4 倍的 PB 去买,初始的价格贵了 2 倍。但是经过 30 年漫长时间的折算,这 2 倍的差距折合年化仅为 2% 左右。

2% 的年化估值差异比起 20% 的 ROE,当然买的贵一点没有太大关系。

请别误会,我绝对不是说买入价格不重要,有几个人能找到 30 年,甚至 10 年、20 年持续增长的企业?又有多少人能扛住持有过程中的波动?

我想说的是,相比好价格,长期来看,好资产对我们的投资收益的贡献是更大的。

如果把一个指数的长期收益进行拆分,也会包含上面的三个因素:

内在增长率 + 估值变化 + 股息率。

估值变化对应着我们说的好价格,而内在增长率,则对应着我们说的好资产。

之前,我们用「温度计」产品化了有知有行投资理念中的「好价格」。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花了不少功夫对这个产品进行了迭代,期待能更进一步,把「好资产」也产品化。

指数并不是公司,它的一些特点,让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很多。

举几个例子:

1)什么时候才用不含分红收益的指数,什么计算才用包含分红的全收益指数?

2)指数调仓时,会带来成分股盈利的剧烈变化,但这些变化指数基金的持有者并不能享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3)指数调仓还会带来估值的大幅变化。比如说之前一个指数持有更多的是重资产公司,PB 较低,而调入了不少轻资产的公司,PB 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百分位的估值方式其实已经不是非常合理,因为成分股的构成已经不同了。如何调整?

4)指数成分股中大量的增发情况,会带来净资产的变化,怎样处理?

5)在衡量内在价值的增长时,应该采用盈利、净资产还是其它数据?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经过很多次讨论、回测和验证后,我们最终推出了「温度计」的下一个迭代,并把它升级为有知有行的「数据中心」。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每个指数的「内在收益率」。

它代表了长期投资指数所获得的收益里,内在价值增长的部分。

640?wx_fmt=png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对自己持有的资产有一个大致的期待。未来大概能获得多少的内在价值的增长?而同时,如果我们能买得更便宜一些,就还有可能获得一部分估值变化的钱,从而赚取更高的收益。

周报的最后,我想做几点补充:

1)「指数观察」栏目中这些指数的「内在收益率」,是这些指数在过去 10 多年间的内在价值增长,并不能代表未来;

2)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对一个指数过去的观察,得到一些对未来的启示;

3)投资沪深 300 指数和中证 500 指数的逻辑,和其它指数并不一样。投资它们,是因为它们能够大致代表一个国家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段时间里一个国家创造的总财富。我们通过投资这些宽基指数,坐上了中国经济的大船;

4)投资其它行业指数,或者策略指数,则是加入了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和观点。比如我们投资红利指数,是希望投入到一些高股息、低估值的公司;投资医药和消费指数,是因为这两个指数在 200 年的美股市场就是长牛指数,也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投资信息指数,则是因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大概率会通过高科技投资来拉动,这个指数的内在收益率,也有可能比过去的 10 多年要更高,等等。

除了「内在收益率」,有知有行数据中心的升级还包括一些其它数据,比如指数的成长分析 & 行业分布、GDP & CPI 的历史以及最新数据,十年国债收益率以及债市温度等。

这些数据,我们在看、在用,也会一直更新迭代。也期待得到你的反馈和建议~

640?wx_fmt=png

实盘投资周报第 193 期,最新的资产是 7,671,149.88,基金净值是 1.4956,本周增长 2.37%

640?wx_fmt=png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