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管涛: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2-01-18/zl-ikyamrmz591186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管涛: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2022年01月18日14:24    作者:管涛  (0) 我有话说

  意见领袖丨管涛

aa13-149528326a14afc80e35bf2a3e68e598.jpg

研判2022年人民币汇率,需要密切关注出口前景、中美利差、金融风险、经济复苏、美元指数等因素的发展演变。

  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20年6月初至年底,人民币汇率(如非特指,均指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持续升值,刺激了市场看多的情绪,激进的观点甚至预测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升破六。但笔者明确表示,2021年人民币走得不会那么强,破六将是小概率事件。这一猜测现已基本被证实。

  人民币汇率“折返跑”,小幅升值。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升破6.50,3月份又跌破6.50;4、5月份再度升破6.50,5月底6月初升破6.40,创下三年来新高;6月中旬起跌破6.40,个别交易日收盘价跌破6.50;10月底重新升破6.40,并围绕6.40上下波动。前10个月,境内汇率中间价和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各上涨2%稍强,低于上年全年超过6%的涨幅;中间价和收盘价波动区间分别为[6.3572,6.5713]和[6.3607,6.5739],均离破六还有不小的差距(见图1)。

  图1:境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单位:元人民币/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WIND;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WIND;中银证券

  注:即期汇率为境内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

  境内外汇差收窄,市场预期基本稳定。前10个月,境外人民币汇率CNH相对境内人民币汇率CNY总体偏强,日均差价2BP,与其他年份的年度绝对水平相比为最低。这显示市场没有单边预期或压力,CNY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同期,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交替出现,且升贬值预期都不太强(见图2)。这与人民币强势伴随升值预期的看法相去甚远,反倒证实了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释放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

  图2: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单位:元人民币/美元;%)

数据来源:ICAP;中国货币网;WIND;中银证券数据来源:ICAP;中国货币网;WIND;中银证券

  注:(1)人民币汇率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年期NDF-1年期人民币美元远掉期点子买卖价均值/10000)-1;(2)负值代表人民币贬值预期,正值代表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兑大多数非美货币走强,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较多。前10个月,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24种人民币外币交易中,人民币仅兑加元、俄罗斯卢布和挪威克朗汇率略有下跌,兑其他21种货币均有所上涨。同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CFETS)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上涨5.7%,超过上年全年的3.8%,年涨幅为2015年以来最高;10月末,人民币汇率指数收在100.22,为2016年1月底以来新高。可见,从多边汇率看,2021年人民币走得较强,甚至强过了美元。只是我们通常讨论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所以,还是笔者猜对了。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驱动。前10个月,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下同)累计升值4.6%。但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是因为境内外汇供求盈余较大,前9个月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合计1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倍。这不同于2017年的人民币逆势上涨。当时,主要是借美指走弱(全年大跌9.9%)之机,引入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当年境内外汇依然供不应求,结售汇逆差合计851亿美元。

  美指震荡主导人民币汇率W型走势。此轮人民币升值受益于美元指数走弱,2020年累计下跌6.7%。2020年底,市场普遍预期美指进入中长期贬值通道。然而,笔者早就指出,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避险情绪减弱情况下,美指强弱取决于主要经济体经济修复的状况。由于美国经济恢复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加上货币紧缩预期,2021年以来美指震荡走高。一季度,美指不涨反跌3.6%,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4、5月份美指上攻乏力,又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反弹;5月底6月初,美指再度跌破90,触发了人民币汇率一波急涨行情;6月份以后美指再度上行,人民币汇率重新盘整;10月份美指升破94之后再度回调,引发人民币汇率重新升破6.40。

  双向波动促进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汇率市场化应该是“低(升值)买高(贬值)卖”,反之,则是市场失灵。2021年前三季度,各季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均值分别环比上涨1.9%、0.4%和下跌0.2%。相应的,剔除远期履约后,各季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分别环比回落0.9、0.01和上升0.4个百分点;代客付汇购汇率分别环比回落0.9、上升1.2和回落2.8个百分点。汇率弹性增加,确有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中美利差收敛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因疫情冲击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2020年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达到历史峰值。全年,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1.07万亿元,刷新历史记录。进入2021年,受通胀预期和货币紧缩预期影响,美债收益率上行,而中国境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包括中债收益率在内的主要市场利率普遍下行,中美利差收窄。三季度,日均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157BP,较上年四季度回落80BP;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人民币债券5902亿元,同比少增22%。

  客观评估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就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 为 基 础 的 、有 管 理 的 浮 动 。2005年“7.21”汇改只是结束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不贬值政策,重归真正的有管理浮动。对于不合意的汇率波动适时加以调控,是有管理浮动的应有之意。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累计涨幅仅为3.4%(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仅上涨1.2%),远小于同期中间价累计涨幅10%,显示本轮升值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有限。但因中国货物贸易的85%以上是以外币计价结算,且美元在涉外外币收付占比约九成,故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严重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这是将人民币汇率维稳与原材料保供稳价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当然,也不宜过分夸大政策的作用:一是有关部门对于这波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管理和调控主要集中在5月底6月初,其他时期并没有大的举措。二是即便在密集发声和调控时期,央行也未改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规则,维持了汇率政策透明度。三是调控措施信号作用大于实质影响。6月中旬提高外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后,当月日均1年期人民币美元远掉期点子不到1600BP,9月份以后更是突破了1700BP;6至8月份新增QDII投资额度133亿美元,但6至9月份月均银行代客证券投资购汇133亿美元,仅较前5个月月均多了3亿美元。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前瞻

  2020年底,笔者曾从汇率是一种相对价格的逻辑出发,指出不能由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好、经济复苏快、中美利差大、美元指数弱的四大利好共振,对2021年汇市行情简单线性外推。同时,提出从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出口前景、美元指数、中美利差、金融风险、大国博弈等内外部的不确定性,来研判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框架(详见本刊第7期《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根据现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由国内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共同决定。正是在外贸顺差、外汇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由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多空交织,导致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期间,外汇供求的力量完全抵消了美指反弹的拖累。研判2022年人民币汇率,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因素的发展演变:

  一是出口前景。2021年,中国出口高增长、贸易大顺差,继续反映了国内疫情防控有效,率先复工复产的红利。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3%,外贸顺差扩张35%;银行代客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2383亿美元,增长65%,相当于同期外贸顺差的56%,贡献了同期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113%。2022年,如果随着“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全球经济重新开放,中国将面临订单外流,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这可能收敛境内外汇供求缺口。反之,如果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重启受阻,中国继续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优势,这将继续支持出口份额上升、贸易顺差扩大。但此种情形下,也要警惕出口过度竞争,贸易条件恶化,国际物流受阻,全球供应链中断,以及境外偿付困难,出口收汇难度加大等风险。

  二是中美利差。2021年11月份议息会议,美联储正式宣布启动缩减购债。由于美国通胀持续高企,不排除美联储加息有可能提前。而中国为了经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汇率弹性增加、货币错配改善和通胀压力较轻,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空间(见图3)。如果美元流动性趋紧,而人民币流动性继续宽松甚至更加宽松,这可能进一步收敛中美利差,减缓外资流入势头,进而收缩外汇供求缺口。

  图3:中美通胀走势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美国劳工部;WIND;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美国劳工部;WIND;中银证券

  三是金融风险。一方面来自外部,若2022年货币宽松不如预期、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疫情防控不如预期,则可能打压市场情绪,引起全球资产价格调整和部分新兴市场缩减恐慌。这将考验人民币资产是避险资产还是风险资产。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在经济下行、改革攻坚的背景下,国内房市、股市、债市及银行信贷市场的风险有可能进一步暴露,进而降低市场风险偏好。

  四是经济复苏。最近,中国强调要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统筹下半年和2022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2021年三季度,经济增速加速下行,显示稳增长压力加大,加剧政策宽松预期。然而,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特有现象。当季,美国、德国、新加坡、越南经济同比增速较上季分别回落7.4、7.8、8.7和4.2个百分点,远超过中国环比3.0个百分点的降幅。故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后,次日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重新升破6.4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回落0.8个百分点,欧元区回落0.7个百分点,中国回落2.4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消退,总体上可能偏空人民币。但如果预期引导得当,市场认为中国经济下行是接近潜在产出水平,回落到L型那一横上,又或是其他经济体经济恢复也不如预期,则对人民币仍将形成利多。

  五是美元指数。这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显性指标。2022年,影响美指走势的因素延续多空交织。从利空看,欧洲、英国、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2022年经济有可能恢复到疫前水平,且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澳洲央行等有可能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从利多看,如果全球疫情持续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将刺激市场避险情绪;如果通胀暂时论被证伪,美联储因落后于市场曲线而被迫加快货币紧缩。

  综上,任何时候,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都同时存在。我们要避免“打哪儿指哪儿”,先有观点再找论据。2022年,不确定仍将是最大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预案比预测更重要。企业应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建立财务纪律,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风险。

  本文首发于《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第17-18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