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互联网公司,内卷恰恰也是因为行业年轻、人才不足导致的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3129350645633088?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互联网公司,内卷恰恰也是因为行业年轻、人才不足导致的么?

如题。内卷是否意味着人才是过剩的呢? - 知乎 (zhihu.com)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个回答所引发的思考,回答者:青山布衣。欢迎讨论,谢谢。借这个提问之机啊,说一个隐含在我内心很久的一个困惑,就是这里有很多号称产品专家、资深产品、以及各种大厂的产品经理们,你们连题干都没看清楚就回答问题,请问你们是怎么混到这个程度的?这个能看懂提问也是个接需求的过程吧。还有,产品经理也是人,但我总感觉他们不把自己... 查看全部
  一周前   2765 阅读
  • 公众号:杨三季 PM

    看到各位大佬的回复好像都上升到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了。我没思考那么深远。就单纯说互联网公司内的内卷与内耗现象。

    其本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互联网人大概都知道的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在一场博弈中,每个人都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反而使得每个人没有获得最大化利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明儿双十一了,淘宝和京东都在打折。(只是举例,不要扣数据细节)

    • 如果京东打8折,淘宝不打折,那京东就会比淘宝多2成盈利。
    • 如果淘宝打8折,京东不打折,那京东就会比淘宝少2成盈利。
    • 如果淘宝打8折,京东打8折,市场份额未变,但两方盈利都会降2成。
    • 如果淘宝不打折,京东不打折,市场份额未变,两方盈利未变。

    不论淘宝还是京东,最终的思考都是选择赢面概率大的打折举措。所以结论是内卷了,大家市场份额也没变,相对盈利还少了。

    换句话说,某些大厂的无效加班也是一样的,都没那么忙,你不加班,我不加班。各回各家不好吗?但是一方寻思,得加班啊,有路费报销,回家也没事,还能显示自己努力啊。另一方看你都加班了,我不加班不显得我不努力,还没事吗。然后大家都开始无效加班了。其实大家都不加班和都加班的效果是一样的。虽然都是完成了工作了,但是加班增加了时长,也降低了工作时对结果质量的节奏把控和态度。(我6点完不成,我可以加班到9点完成啊,反正晚上加班也没别的事儿)。不论哪个大厂,人才会少么,还是说人家十几年的公司还算一个年轻的公司?如果一定把高精尖类型的人才算人才,985/211的都不算,那有点太刻意了。

    互联网的内卷,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被“不想钻研个人能力提升,而是想走捷径,玩小聪明”的人拖进了泥潭。

    有人的地方都有江湖,不管底层还是高层,哪里没有内卷现象。既然被内卷了,也要想明白自己所做行为背后的得与失。自己看透了,别人卷不卷的,重要吗?也许你会被内卷,但又能怎么样?你想明白了得与失。你就知道自己如何做(一起卷,或坐看风云起),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ROI最高的正面情绪价值。

  • 感染力 Max 的 世俗游民

    先就问题本身尝试回复下,我是颇认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内卷,是由于行业年轻,缺乏人才导致”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年轻吗?

    我觉得年轻,虽然 Ta 狂奔了30年,但也仅仅30年

    我觉得30年互联网繁荣,繁荣的是规模,从0到14亿,从城市到乡镇,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所有领域。仔细看看中国互联网人的扩张战术,常常伴随着“野蛮”、“血腥”、“不计成本”等词汇

    所以,中国互联网行业还远谈不上成熟。同样的道理,你会认为印度互联网很繁荣,但不会说 Ta 成熟


    国内很多企业家都说过类似的东西:“行业不缺做产品策划的人,真正缺的是做产品定义的人”

    老生常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成为限制企业经济基础的重要因素

    规模扩张期,企业的经济基础需要大量中低级人才支撑,规模见顶后,企业需要大量高级人才探索生存之道。缺乏高级人才导致企业间内卷严重,哪来大量高薪岗位给互联网民工们呢...卷吧


    最后,免不了俗对内卷说点乱七八糟的东西:

    地缘环境,

    • 从整个东亚视角看,日韩早开始内卷,现在也没解决,其中一部分人的选择就是逃避本国内卷,去中国
    • 历史原因,东亚局势暗流涌动,合作中竞争,从中、日、韩、中国台湾、越南等国的全球军备排名可窥一二

    都市化、消费主义、过度娱乐,

    • 中国的都市化进程很快,年轻人们享受到都市的高度娱乐和生活质量后,想回去吗?回得去吗?
    • 30年培养不出足够的人才,你很难说过度的消费主义和娱乐化没有黑锅

    女权主义,(事先声明,本人支持男女平权,反对极端女权,此处无任何引战之意)

    •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日韩的内卷和女权主义处在同一时期,都市化进程带来了西方的社会思潮,中日韩的女性开始追求男女平权
    • 经济繁荣期,企业的经济基础良好,也愿意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岗位和高薪,支持理性的女权主义
    • 经济下行之后,企业生存难以为继,开始逐步加压,女性天生的特质,让其相较男性抗卷能力弱,当面临待遇降级和岗位收紧,性别公平开始偏移,更加重了社会内卷
  • 在线教育 产品经理

    互联网行业并不年轻了,从各端,各行业红利期和创新期基本已经饱和,顶层市场基本都被巨头占领。

    内卷是因为当大家成绩都到80分(类似学生上辅导班提升成绩),而你只有75分时,企业会择优录用,说残酷点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然主动卷和被动卷出发点不一样,主动自发提升的人总会在进步更快一点,其实不止互联网,考公考研圈、的竞争程度可能会更大一些。B站甚至出现了生活学习区名为“表面在玩游戏,实则在学习”的直播节目,内卷已经波及到大学期间了。

    人才方面,头部的到哪都吃香一些,所以中下游的日常卷或者停滞不前是常态,人才不缺,缺高端人才,

  • 打杂的 狗产品

    我个人感觉国内卷的现象,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所以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说一下。知乎里面已经有不少角度了,之前也有一个问题内卷现象已经凸显,为什么会出现内卷现象,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我简单说一下一个我之前看到一个角度,关于国人骨子里的规避风险的思想。

    image.png

    个人认为,中国更习惯后发优势,外国更习惯先发优势,互联网来看的话,共享单车行业,社区团购行业似乎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互联网人去思考更多的一些可能性,创造更多的赛道,是不是就能解决所谓的内卷问题呢?不过能否创造新赛道也牵涉很多原因,经济、人文、社会等。

    知乎里说的,总的来说是一个人才结构的问题,按照百分比,我们怎么也会有人才,但是高材生去街道办,做老师的新闻也看不少,其实我一直在思考,现在事业单位报考是不是也算一种内卷,既然是高材生,为什么怕不能在好的岗位赚钱呢,要去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所以我个人感觉是分配问题。

    其实最后,我觉得中国缺的是这样的企业家,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资本主义活动,新赛道意味着扩张,分配又必须到位,落到互联网来看就是,去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重视自由和成就,而不是金钱和赞美。(不是意味着不赚钱,而是能够养活产品和团队)

    最后回答下来有点答非所问了,大家随意点水,最后总结下来,我最近感悟很深的两个词语

    长期主义,浪漫主义,这两个这是让我扛内卷的源动力。

    以上,欢迎讨论~

  • 摄影O2O 产品经理

    内卷和人才多少没什么直接的必然关系。

    人才多了卷,没什么人才的公司也会卷。

    我觉得 还是从“羊群效应“考虑下吧。

    去过很多公司,有些公司从来就不加班,再忙再累,下班时间到点后的10分钟,公司基本就空了。

    新来的人,一开始还会拖会,干些事情,但是慢慢地发现大家都这样子,那么他也就按时下班了。场次以往,整个公司的氛围就是,不加班,天塌下来也得明天再说。就这个状态,怎么会“卷”。

    反之,一个新人去到一个内卷的公司,天天不管真的假的,都在加班,久而久之也就同化了。

    ——————分割线——————

    那就说回,最开始内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我觉得无非就这么几个情况

    1、真的忙,天天加班,忙着上线,前面的人大部分都赶上了互联网爆发,因此都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真的忙着各种产品上线。然而后来加入的人,也逐渐带进了这个节奏。

    2、公司需要更多的剩余价值,从制度上,各个角度里面都会潜移默化的暗示你,你需要加班,加班会给你带来那些好处。

    所以,我觉得内卷,还不如说是内耗,现在更多的公司都是内耗。卷不出来什么东西。

  • 已注销 PM

    看了青山布衣的回答,确实角度独特

    他的结论是:恰恰不是因为人才过剩,而是真正的人才不足,制约了我国进一步攫取全球高端产业链利润能力,反映到全社会就是可分配资源增速下滑,从而使你感受到了内卷。

    仔细一想,又是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内卷是因为供>需,我们都看到了供变多了,他看到的是需的不足,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对比国外相对较弱,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比不上国内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增速,而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取决于高端的人才,高端人才较为缺失。

    之前看到的,Facebook做元宇宙直接提供了1w个程序员的就业岗位,元宇宙被称为互联网程序员的下一个黄金时代,而国内还没有太大的声响,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提高需求,确实是可以解决一定的内卷

    是一个思路,但是不是内卷的本质,本质一定是因为利益关系产生的竞争

  • 我是产品经理社区:wordpm 首席编辑官

    百度了下解释: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我有点奇怪,为什么到了某种最终形态,却不稳定,也没有办法转变?

    我分析 @自由人free 你的提问是针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老实说,我觉得倒不是年轻,但我也认同人才不足。反倒是,和年龄有一定关系(较长远角度看年龄也是一种资源,后面会展开说),但和产业发展、行业现状以及人才质量、数量有比较直接或者核心的关系。

    从百度的解释,可以迁移理解,大概率是这样的:

    产业、行业以及人才的质量数量发展到了某种难以向前发展的状态,这种情况和状态在较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在内部加剧演变。

    比如产业机会变少、行业发展机会变少,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都有提升,但是产业和行业发展无法稀释人才,机会也不能满足人才在质量提升的同时数量也有较大的剩余。有了剩余,就意味着产业、行业与人才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从亟需人才变成挑选人才,从买房市场变成买房市场。另外,从这个关系的变化,推导到具体工作中,就意味着可替代性加强了,人才的稀缺性减弱了,反倒是产业、行业的机会变得稀缺了。

    从这个角度,我更倾向这么看你这个问题:

    在互联网公司(或许可以推导到其他行业或者产业,自行脑补,我就不展开了),内卷主要是由于资源稀缺性导致的供需关系的变化产生的。这是各种因素杂糅在一起形成的状态,不能单指某一方面。

    补充一下资源这个话题,什么是资源?依然是百度,给了很详细的解释:(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84%E6%BA%90/9089683?fr=aladdin)。在这里,我想说:一切可用于价值交换的东西都是资源。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考虑我上面的看法。

    再来说一下“年龄”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年龄也是一种资源,这是从员工个人角度说的,如果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他的每个阶段大概率都会过的很有秩序(自律)。我们都知道很多行业都有35岁这个坎,比如公务员、教师、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等等。也不排除,从人的生理角度看,35岁(或者某个年龄)的确是学习、理解等方面的高峰。个人如何将自己有限的年龄资源的竞争力运用得当,就称为可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了。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加班、奋斗、拼搏是内卷?可能会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也可能有一种觉得无所谓的感觉,或许是目光太短浅,也有可能是看到比人怜惜自己和他人……我倒不觉得一定是卷,这是见仁见智的想法了。

    毕竟,人总要有希望和目标。

    ————————

    我突然想到,可以把努力当成一种生产资料,放到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可能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当然,这样就显得略学术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着思考下。我就不献丑了,因为我也还是在路上啊…

    当资源稀缺的时候,人的行动力和思考能力会降低,这个是我的个人感受。比如,你没钱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是不是做事情都会畏首畏尾?再比如,道德资源缺失的时候,人的认知会降低甚至会影响人的行动,低智商行为、犯罪也会出现。(可能会有些偏颇,大家各自理解就好)

  • 星汉 产品经理

    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前一周辞职,和同事交流时的一件事。

    当时我要交接一款游戏调优的工作给运营同事,他问我,你做的优化工作有了进展,这项工作是怎么开始的。

    游戏优化这事和其他的APP优化、硬件产品优化类似,都是找个核心指标去提升。但是我当时回答的是,我得先定义问题,哪些问题值得我解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想办法。我所负责的游戏,提升留存、时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就聚焦于提升付费次数、付费人数和ARPU三个指标,针对这三个指标去思考问题在哪里,如何修改。

    回到这个问题,结合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所谓的“内卷”,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内卷”这个词,表面是供需关系中供大于需,内在其他朋友也谈到其实是创新性人才供小于需。

    我想补充的几点是,这个问题其实是多方面的。

    1. 市场不够成熟与不够大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更多的活跃于中国市场,这个市场里真正能赚钱的无非游戏、广告以及电商。多个公司争夺这些市场,看似14亿人口市场巨大,实则能真正深入到小城市的产品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多产品依旧在大城市竞争,这个市场竞争者太多了,市场的有限导致了竞争逐渐开始走向了极端。

    我所在的游戏行业,出海这件事已经越来越公司开始尝试。这件事的本质也就是在突破市场规模上限,拓展新的市场,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中国这个市场已经难以满足日常竞争了。

    2. 针对性人才不足

    这个就是问题里其他朋友谈到的,结合我开始的自身经历,我的感受就是互联网行业里定义问题的太少,被市场推着走被动工作的人太多。定义问题未必是从0到1做一个产品、发明一项技术之类的创造性工作,而是更简单的日常工作如何比别人更好一点。就好像我之前负责的游戏调优,看似很多人在做,但是真正能定义出这项工作的问题并解决的人,真的很少。更多时候一个公司所需要的,或者说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所需要的是能够一起思考定义问题的人,而大多数的人其实只是在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最后一点感想,其实所谓的“内卷”还是因为我国人口巨大,既是红利也是挑战。

  • 1、内卷是啥?

    最早是个社会学/人类学术语,摘抄一下最早的来源:

    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提及,内卷化的基本含义是“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约束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形容的是由于农业无法向外扩展,劳动力无限地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

    黄宗智把内卷化运用到到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认为内卷是“无发展的增长”。把劳动力投入到边际效益趋近于边际成本的地方。

    (以上概括自知网文献《从“农业内卷化”到“打工内卷化”:人的城镇化困境与诉求》)

    所以“内卷”有两个核心,一是系统受到严格约束难以增长,二是内部精细复杂化,边际效益极低,想增长只能靠堆人花更多时间,无法提高产出效率。即加减法游戏,而不是乘法或指数游戏。你感觉一下,这词现在用来广泛形容互联网大厂,合适吗?

    2、ok,这个词今年被广泛滥用了,不过从中也能感受到社会情绪和压力。现在更多形容“努力的通货膨胀”(源:百度百科),那我们就以这个定义为基础来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你说行业内卷(表现为总有人更努力做的更好,做出超额的工作,一己之力提高标准让别人无法安生,就像赌局刚开始就有人all in,你怀疑该不该跟,有没有别的选择),那是因为很多人涌入一个行业,在同一个机制、OKR之下排位竞争,而且大厂这些人(起码看起来)学历、经历、精力、努力程度都比一般人高一些,可能从上学的时候就擅长排位游戏。如果你参与这个游戏,接受这个别人制定好的规则,追求财富名声权力,自然觉得卷,还觉得累。

    但如果你玩自己的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和梦想,我就是想做到这个,那路上需要过10个坎,那我就做呗。以Casey为例,从一个刷碗工到一个nb的广告片导演,路上尝试了出综艺、拍电影拿奖、35岁开始拍vlog≈每天出一部电影。既然定了这个目标,那我一切都是在为这个目标努力,过程中虽然有很难的事,但是能从中感受到进步,每天在更接近自己的梦想。我就是想做到这事,那可能每天就睡四个小时,根本没有娱乐时间,可我每天都在高效产出、不断进步、乐在其中。你说我卷,可我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啊,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我理想中的一天,我喜欢工作,我现在非常开心。

    所以根本上,如果个人觉得“内卷”,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玩什么游戏,在追求什么,只是在参与别人制定的游戏和规则,现在这个游戏规则我不喜欢,但我又不知道还能玩点啥,问题变成了“环境如此,我愿不愿意为了钱或者岗位跟他们一起(假装)奋斗”。

    如果你找到自己乐在其中的游戏,就不会被规则或者他人追赶。什么叫卷啊?我正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每天都很开心,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半用。

    超链接中的那句“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不足”,在我这的区分标准就是“是否知道自己的游戏”,你可以尝试能否意会到这个点,我们再探讨。

    3、我的结论核心立场是根本就不内卷,“中国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吃饱穿暖人身自由,怎么着都能赚点钱,有那么多可能性,互联网人凭啥说卷啊,要点脸好不好?

    既不关注民生,不知道贫困线立在哪,就知道看着自己眼前的那几个公司感叹好卷。也不关注自己,追求什么、想要什么、什么能让自己开心都不知道,就知道按社会标准跑,赚钱升职结婚,然后呢?你这一生为自己做了点啥?最后交换出这些东西,值得吗?

    Know your game啊朋友们。反正我有乐在其中的梦想,你随意。

  • 教育公司 产品总监

    知乎有个问题:中国朝代为什么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不会超过三百年?

    其中有个回答是:

    文科的解释是土地兼并。

    商科的解释是重农抑商。

    理科的解释是技术停滞。

    并非宣传学科对立,而是强调,只有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不同景观,才能组合出一个全貌。

    “内卷”同样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成因也是复杂的,单纯推导出“内卷就是由于xxx原因导致的”,这是典型的一元归因论,这个归因至多算是内卷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并不是全貌。至于内卷的全貌归因,抱歉,超纲了,我答不上来,同样我也不认为论坛和知乎里面有人能真正全面论述。

  • 老弟,俺突然有点欣赏你了,敢挑战这群权威,不是一昧跪舔。

    瞅瞅微信那随便拉出来一个功能的,都一堆产品经理在哪里吹张小龙多伟大的。

  • Feedback is a gift /

    「规模性人才」过剩,「创新性人才」不足。

    表面看是生存压力问题,仔细想是价值观教育问题,再想想是产业升级(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正常过渡反应。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苹果机身上的文案变化:made in china ->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期待有更多的 Designed in CHINA.

  • Accenture Consultant

    和大家一起卷,没什么价值,因为互相的卷都是被看得到的,卷的结果也能预测到,最终只是一个线性的价值;

    可以卷,但不要和大家一起,自己默默卷就好,前期可以低调,蓄势待发,然后走几何递增价值;

    抱歉,有感而发,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 杭州理想生活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讨论什么是内卷,还不如谈论怎么抗内卷,或者干脆面不倦,有几个回答就挺好的。

  • 知客互联(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举个例子,上一年为啥猪肉为啥涨价那么多,而今年猪肉价格回落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