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喜茶复制喜茶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1104-36534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喜茶复制喜茶

在拿到数量不菲的融资之后,喜茶并未继续投入到大规模开店当中,而是开启了一系列的业务扩展。

今年7月,喜茶完成了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估值高达600亿元。这家国内高端茶饮市场占有率第一(来自灼识咨询数据)的新茶饮品牌,在估值上再次领先了一众对手。

图片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在拿到数量不菲的融资之后,喜茶并未继续投入到大规模开店当中,而是开启了一系列的业务扩展。

这些举措包括:加码瓶装饮料业务并推出果汁茶、乳茶、柠檬茶等瓶装饮料新品类、新产品,投资连锁咖啡品牌Seesaw、植物基品牌YePlant、茶饮品牌和気桃桃,以及预调酒饮品牌WAT四家公司。

资本的钱并非轻易可以拿到。对应业内最高的估值,喜茶必须向资本证明自身的成长性。这要求其必须尽可能扩大规模、保持业绩上的快速增长。但种种迹象表明,在过去两年的加速奔跑之后,喜茶似乎逐渐进入到了发展的平台期。

新业务成了喜茶寻求新增量的出路。据Euromonitor数据,2020年喜茶的年销售额增长率为18%,与2019年同期的增长率数据相差不少。

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喜茶一系列举动的本质还是在寻求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头部茶饮品牌同样也面临着品牌热度如何维持,如何长久吸引消费者的挑战。

竞争对手奈雪的茶(HK:02150)的流血上市和持续亏损,也从侧面反映出喜茶的问题。而喜茶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意味着,它已开始转向“茶饮+X”的跨品类发展模式。

在高速扩张之后,喜茶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增量策略,去修复一些茶饮行业商业模式、产业规律层面上的问题,复制一个或几个全新的自己。

难逃行业“内卷”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愈发“内卷”,要持续吸引消费者十分不易。

根据喜茶对外公开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其在海内外61个城市落地了695家门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20年零售消费总值计,喜茶位居中国高端茶饮店市场第一位,市占率达到27.9%。

图片

但这条快速兴起的赛道里不仅有喜茶,还有160多个大大小小的新式茶饮品牌和约45万家门店分食行业红利。进入低门槛和产品同质化的特点,玩家不断进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共发生融资18起,披露总金额超52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和所披露金额都已经高过2020年全年,达到近10年来的顶峰。甚至如娃哈哈和王老吉等传统饮料品牌也开始涉足新式茶饮。

虽然喜茶和奈雪都具有一定的品牌势能,媒体也热衷于将其描述为“星巴克的挑战者”,但两家企业要在激烈的新茶饮竞争中持续吸引消费者,仍然十分不易。

已上市的奈雪的茶数据显示,尽管定位高端、人均茶饮单价高于25元,但其尚未实现持续性盈利。2018-2020年,奈雪分别录得净亏损6972.9万元、3968.0万元、2.03亿元。

这其中,奈雪最主要的成本包含里材料成本、员工成本和使用权资产折旧(由茶饮店、总部办事处和仓库租约组成),三项成本合计占营收比重在75%以上。再叠加广告费、物流仓储费、水电等成本,最终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

同样采取高端定位、直营模式的喜茶,也在遭遇这一问题。

巨潮曾在《中国没那么多“星巴克”》一文中指出,星巴克中国的利润率在15.9%左右,但其超额收益部分来源并非产品,而是租金议价——物业出于吸引人流的目的,往往会给像星巴克一样的强势品牌更长的免租期以及更低的价格。

但无论是喜茶还是奈雪,都尚不具备这样强的品牌势能,甚至即使是霍华德·舒尔茨都很难再造一个星巴克。目前奈雪的茶租金成本在15%-18%,大幅高于海底捞与太二。根源还是在于茶饮可复制性高、行业的竞争强度大。

此外,疫情的持续性反复、中国市场的整体消费不振也对新茶饮品牌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奈雪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业绩由盈转亏,今年全年也将录得亏损,并将部分原因归因于疫情。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2到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到15%。

下沉寻增量

依靠大规模门店扩张的增长路径难以持续奏效,喜茶的成长遇到了瓶颈。

品牌势能不够强,消费者不能持续买单,影响的不光是新式茶饮企业的利润表现,还进一步拖累其门店规模的扩张——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贸然加速开店,有可能会有风险。

根据喜茶对外公开的数据,其在2019年有390家门店,在2020年新开304家门店,包括喜茶主力店202家、GO店102家,增长十分迅猛。

但在门店数量大幅扩张的同时,其经营效益却出现了下滑。Euromonitor数据显示,在2020年新增门店数量接近翻倍的情况下,喜茶的净利润却没有同比例增长。其平均单店年销售额也受到了行业激烈竞争的影响。

喜茶的应对策略之一,就是用“副牌”进军下沉市场。

2020年4月,喜茶在深圳落地了子品牌喜小茶,依托更小面积的门店提供单价在十几元区间的茶饮品,与主品牌(均价在25元左右)形成了明显区隔,旨在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提升渗透率。

这一策略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新茶饮门店增速放缓,比重明显下降,呈现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国海证券也指出,从地域上来看,新茶饮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趋近饱和,需转向下沉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但进到下沉市场,喜小茶不得不面对已经在此盘踞已久的一点点、CoCo都可、蜜雪冰城等对手。虽然喜茶在一二线城市有着不错的品牌号召力,但在下沉市场消费者能否为其子品牌买账,还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

图片

过去一年间,喜小茶进入了广东省的6个城市,开了18家门店,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尚不及主品牌。

此外,在下沉市场上,蜜雪冰城、古茗等对手已经用灵活的加盟模式编织了密集的门店网络。且由于轻资产辅助以资本支持,竞争力不容小觑。

《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也指出,未来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增速会阶段性放缓,其原因之一就是下沉市场的盘整、西部北部市场的开发,都需要市场验证。

“茶饮+X”

当下的喜茶并不再全力追求更多的开店数量,因而有更多的富余资金用到了投资、瓶装饮料新产品等业务上。

除了渗透下沉市场,喜茶寻找增量的新举措,与几个头部品牌颇为相似,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称其为“茶饮+X”。

在该发展模式上,新茶饮品牌统一的老师可能还是星巴克。与星巴克一样,喜茶开发了零售线的商品,不仅有雪糕、袋泡茶、水杯,也有粽子等节日性商品。奈雪也有差不多相似的产品线。

这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当属瓶装饮料业务,它不光像其他包装制品一样可以帮助提升单店坪效,而且已经跨出了门店,逐渐走向了商超、便利店的货架。

公开资料显示,喜茶2019年开始筹备瓶装饮料,目前已经推出了气泡水、果汁茶、轻乳茶、柠檬茶等多款产品。目前喜茶瓶装饮料线下销售网点已经超3万个,覆盖了以7-Eleven 、全家为代表的主流便利店,以及以盒马、叮咚为代表的新零售渠道。

喜茶目前尚未对外公布瓶装饮料业务的明确经营数据,但作为一个新业务,其网点规模与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仍有差距。

和喜小茶一样,喜茶瓶装饮料业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喜茶的品牌美誉度。但要在瓶装饮料市场上立足,仅仅依靠品牌溢出效应显然是不够的。

图片

除了开发零售线商品,喜茶下场做起了投资,这一点也与新茶饮品牌们颇为相似——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同行都已经拿起了投资工具。

可以看到,喜茶入股的4家消费领域的创业公司中,植物基品牌YePlant、预调酒饮品牌WAT可以在供应链或渠道上与喜茶进行合作;而投资连锁咖啡品牌Seesaw、茶饮品牌和気桃桃则更多的是拓展品牌、品类。

通过喜茶的数笔投资也不难看出,当下的喜茶并不再全力追求更多的开店数量,因而有更多的富余资金用到了投资、瓶装饮料新产品等业务上。

由于这些业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瓶装饮料还是投资业务,短期内对于营收和利润的贡献都不会很明显。对于提升公司资本价值会有所帮助,但短期不会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直接、清晰的影响。

写在最后

2019年开店220家,2020年开店304家,喜茶在过去两年一路狂奔。但是在IPO落地之前,要撑起足够的估值,必然需要新的成长引擎。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过对比:“我们一年开几百个店,星巴克、麦当劳那些基数这么大的品牌,一年也就开几百个店。”

大规模的新增门店,为喜茶顺利赢得了业内领先的估值水平。但茶饮商业模式上的局限性,一直在影响着喜茶的成长性与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

在此背景下,喜茶选择放慢脚步、修炼内功,放弃对于开店规模的追求,用各种增量业务适当补足。

资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新常态”?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当下的喜茶来说,下沉、瓶装产品、投资这几条策略中,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就是胜利。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